百合病(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百合病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百合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百合病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百合病是一种神志失常类神志病。临床以精神恍惚,萎靡,自言自语,行卧、饮食、寒热均不能自主为主要特征。相当于西医的“癔病”、“伴随感染性疾病的神经症”等。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明显,患者主诉较多,但无客观体征可查。在出现精神恍惚,默默无语、欲行不能行、欲卧不能卧,如寒无寒、如热无热,食欲时好时差等莫可名状的自觉症状。
3.1.2 辅助检查
头颅CT、MRI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作用。
3.2鉴别诊断
百合病当与郁病、不寐、脏躁、卑惵、狐惑病作出鉴别。
4 辨证
4.1阴虚内热证
精神、饮食、行动有异于常人,时欲卧而不能卧,时欲行而不能行,时自觉发热,口苦、舌红、小便短赤,脉微数。
4.2痰热内扰证
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憹,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4.3心肺气虚证
精神、行动、饮食皆若不能自主,自汗、头昏、短气、乏力,少寐或多寐而睡不解乏,舌淡、有齿痕、脉弱,寸脉尤甚。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百合病的临床表现复杂,辨证时,应掌握本病恍惚迷离,不能自主的特点,四诊中细微,于无定中求“一定”,始能临变不惑,抓住重点。知常达变,分清阴阳虚实。
5.2 分证论治
5.2.1阴虚内热证(推荐级别D)
治法:清心润肺。
主方:百合地黄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百合、生地黄、煎以泉水。
加减:渴者,加天花粉、生牡蛎;发热伴尿赤者,加知母、滑石、淡竹叶、鲜芦根;虚烦不安者,加鸡子黄。
5.2.2痰热内扰证(推荐级别B)
治法:清化痰热。
主方: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常用药:苇茎、桃仁、冬瓜子、薏苡仁。
加减:热盛者,加知母;心中懊憹者,加栀子、淡豆豉;卧寝不安者,加磁石,珍珠母;头痛,者加川芎、桑叶、菊花;阴虚夹痰热者,百合。
5.2.3心肺气虚(推荐级别E)
治法:益气安神。
主方: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加减。
常用药:甘草、小麦、大枣。
加减:气阴均不足者,可合生脉散;自汗者,加黄芪、五味子;乏力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少寐者,百合、酸枣仁、玉竹、茯神。
5.3 其他疗法(推荐级别E)
5.3.1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取神门、三阴交;心肺气虚者配心俞、肺俞、厥阴俞;心肾不交者配心俞、肾俞、太溪;痰热内扰者配肺俞、脾俞、丰隆。毫针刺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针灸并用。耳针:取耳穴神门、心、肺、脑、下脚端。
5.3.2按摩治疗
取穴百会、身柱、至阳、命门、膻中、中脘、气海、心俞、肺俞、肝俞、肾俞、足三里、环跳、三阴交、太冲、涌泉等穴。以推法、揉
法、按法(包括点法、压法)为主。
5.3.3气功疗法
气功治疗百合病有多种功法,效果颇佳。较简单的方法之一是患者取坐位或站位,首先入静,继则放松,再则调息。
6 预防与调护(推荐级别E)
6.1 本病邪少虚多,往往滋阴、益气、补肾等补虚药应用过多,易忽视祛邪。病久难愈,虚实夹杂,若一味“补”,只会使邪恋难祛,所以在“补”的同时,酌加祛邪之品往往收效颇佳。
6.2 本病之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关,故精神愉快,心胸开阔至关重要。应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并合理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