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通过氨基酸的分离1. 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2. 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因为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水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由上向下移动的称下行法。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Kd)不同,即不同的氨基酸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所以利用在滤纸上迁移速度不同分离氨基酸不同,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就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而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ate of flow, Rf)来表示。所谓Rf,是指在纸层析中,从原点至氨基酸停留点(又称为层析点)中心的距离(X)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Y)的比值:即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液前沿的距离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本实验采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氨基酸是无色的,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器材与试剂】
1.氨基酸溶液:赖氨酸(lys) 缬氨酸(val) 脯氨酸(pho) 混合氨基酸;各5mL 2.层析缸3.层析滤纸(新华1号)4.毛细管5.吹风机6.烘箱7.喷雾器8.刻度尺9.铅笔10.表面皿11.培养皿12.展层剂(扩展剂):水合正丁醇:醋酸=4:1,即将20 mL正丁醇和5 mL冰醋酸放人分液漏斗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10mL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扩展剂20ml,13.显色剂:50~lOOmL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即 0.5g茚三酮溶于100ml正丁醇,即得0.5%茚三酮一正丁醇溶液,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实验步骤】
1.将盛有平衡溶剂的小烧杯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
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 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 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 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 cm)。待溶剂上升15―20 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5.显色 用喷雾器均匀喷上0。1%茚三酮正丁醇溶液,然后置烘箱中烘烤5分钟(100℃)或用热风吹干即可显出各层析斑点。
6.计算各种氨基酸的Rf值。
【结果分析】
【复习思考作业题】
1、纸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2、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怎样制备扩展剂?
4、层析缸中平衡溶剂的作用是什么?
【实施情况及教学效果分析】
1、描述纸层析的原理、特点以及为什么它能让不同的物质移动的距离不同,怎么用眼睛看到不同氨基酸的位置——用茚三酮显色。引导学生讨论层析的影响因素以及本实验所要注意的事项。
2、学生理解并掌握纸层析原理及操作方法。
3、氨基酸纸层析为什么会出现拖尾现象
究其原因,经自己多次亲手操作,多次反复对比,始悟出一些道理,叙述如下:拖尾现象是指展层,显色后在层析分配图上,所看到的某一种氨基酸的分子位移,不是如标准图谱所示的那样,完整地显示在某一位置上,而是形成象笤帚似的那样,前端粗圆而逐渐细小下来,宛如拖着一个尾巴。其图所呈颜色也是由浓渐淡。其图象的出现,原认为是在实验中,对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掌握不够所致。诸如,物质结构与极性对Rf值的影响,层析溶剂对Rf值的影响,PH对Rf值的影响(溶剂、滤纸和样品的PH值),温度对Rf值的影响,滤纸的质地是否均匀,薄厚是否适当,纤维的松紧度是否适中等对Rf值的影响,展层的方式(上行、下行)对Rf值的影响。然而在多次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佯严格遵循其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的要求,都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拖尾现象。此时,这就需要从具体操作规范方面,诸如样品的处理,点样、展层、显色等几个操作程序去考虑思索,经仔细分析,样品的处理是为除去杂质纯化样品,达到层析分配某氨基酸的情晰显色图像;展层过程是在上述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要求下进行,使样品达到一个适当的位移,便于在显色后从图象上,区分不同样品的氨基酸;显色是在用配制好的,与水不相混合,并挥发性较快的显色剂喷雾后迅速吹干的。更何况显色剂又是含水量极低,不会影响样品的斑点扩散,那么问题就集中在点样这个操作程序
上了。点样是将被层析分配的几种氨基酸混合液,和为了对照实验结果,而分别配制的几种氨基酸的溶液,用微量点样管或毛细管,或血球计数器将5一15微升的样品,点在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的层析纸上设计好的多点位置中去。点样后要自然风干,或冷风吹干。最好不要用加热装置,如吹风机,灯泡之类的热源将其样品点加速干燥。因为加热装置在学生操作时,一但注意不够,掌握不好,则温度升高势必要使样品破坏,更会使样品点干的太干燥。正是由于这样,样品点太干燥,使其样品物的分子,牢固地吸牢在层析纸的纤维上。所以在展层过程中,样品点的每个物质分子,不能在层析纸上同时起步,而是形成了有先有后,鱼贯而上行或下行的状况,最终使洋品物质的分子,不能同时都集中到达一个位置。致使在显色后,实验结果的图象上,观察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斑点,而是一个拖着尾巴的斑点。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拖尾现象。 因此,我认为纸上分配层析所出现的拖尾现象,究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在点样品后,样品点吹的太干燥所致。原因太简单了,往往被人们容易忽略,更引不起人们的重视。但它确实在困扰着人们的实验效果。为此,建议应在该实验的点样操作中,加上一句,“样品点不要砍的太干燥,否则,样品物质的分子,会牢吸在层析纸的纤维上,出现拖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