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教学设计
2023最新-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
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理的语文老山界教案【优秀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方面:1、了解作家作品。
2、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3、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过程和方法方面:1、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过程的了解,初步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点】1、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
2、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选用】: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对象分析及其学习需要分析】《老山界》一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在写作手法上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其次本文虽然说是一篇记叙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写景之处,更是优美的抒情之作。
总之,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凝练、细腻、情真、隽永,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体味的佳作。
学生容易了解文章所叙之事,但是对于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及两处写景的背后所蕴涵的红军的优良革命传统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魅力,通过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手段,以勾起学生的丰富想象和联想,再紧扣一些精彩的语句和片段揣摩红军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本文字里行间处处蕴涵红军长征途中的高昂斗志、乐观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的理解只有学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尝试运用计算机辅助课件的优势:图片可以绘情,音乐可以陶情,视频可以传情,如此种种信息技术的手段,综合巧妙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去想象和联想,从而生成新的收获。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老山界》(2)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能对文中叙述和描写语句,进行批注、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以及红军队伍的崇高精神品质。
2.拓展阅读《七根火柴》,会用“却”字写一段话表达人物精神,加深对长征这段伟大历史的认识。
【课前预习任务】阅读《老山界》和《七根火柴》【课上学习任务】1.阅读文章,结合具体细节,说一说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2.阅读《七根火柴》,结合文章细节,用上“却”字写一段话,突出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示例:卢进勇已经饿得难以忍受。
当他看到无名战士时,他却把仅有的那点青稞面递给了无名战士,没有丝毫犹豫。
由此可以看出卢进勇对同志的关心以及红军战士之间的团结互助。
3.文章结尾卢进勇用“异样的声调”数着火柴,此时的他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指导员说。
请你发挥想象,结合所学,说说他会说些什么。
拓展阅读:七根火柴王愿坚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混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
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
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
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
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里。
《老山界》 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
(2)理解红军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红军长征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然后提问:“在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山界》,就是红军翻越的一座高山。
那么,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强调“酣然入梦”“苛捐杂税”“不可捉摸”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3、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如“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等,以及“瑶民家”“山脚下”“半山腰”“山顶”等。
2、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让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1)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如“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4篇)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4篇)《老山界》教案篇一目的要求知识与能力:能说出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写出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总结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热情)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情况,掌握字词)1、同学们在课前早已预习了文本,想要表现的心情一定非常迫切了吧!来,展示一下吧!二次备课教学步骤(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惊惶(huáng)、篱笆(líba)、缀(zhuì)、酣然入梦(hān)咀嚼(jǔjué)、矗立(chù)、蜷(quán)、骨碌(gūlu)呜咽(yè)、打着颤(zhàn)、马匹(p?)、澎湃(péngpài)(以上环节旨在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聪明的你是否已经发现文章的顺序了呢?一起讨论一下吧!(学生跳读、勾画,意在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讨论、明确:全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一大部分就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变化:“下午才动身——天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6《老山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6《老山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老山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回忆性散文,梳理人物的文中事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实践应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回忆性散文,梳理人物的文中事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实践应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切入引导学生用“四三二一"的数字概括本文学习要点:叙述四件事、贯穿三个地点、理清两条线索、凸现一个主题。
二、过程(一)四:叙述四件事1.四件事:忝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2.这四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明确:诲人不倦、一丝不苟;严格耐心;无微不至,没有偏见;实事求是。
3.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四年,为何只选取了这四件事来正面描述他?(二)三:贯穿三个地点1.文中涉及的地点:东京、日暮里、水户、仙台、北京等。
2.作者详写的地点:东京——仙台——东京。
(日暮里、水户仅是一笔带过)3.在东京:课文如何写“清国留学生"的?写他们有何作用?4.在仙台:课文除了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还写了其他哪几件事?写这些有何用意?5. 在北京:课文最后一段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有必要写吗6.明确,四件事主要展示的是文本内容的“点”,三个地点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面"。
因为三个地点分别涉及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求学的经历、弃医从文的原因以及离开仙台回国后的行为,还可以借此理清全文层次:课文以作者在东京、仙台、北京三个地点的转换分为三大部分。
(三)二:理清两条线索1.明线:可根据文章标题和全文内容考虑。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全文叙事线索。
2.暗线: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通过下列问题进行突破)(1)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为什么开头不写藤野先生而写清国留学生(2)为什么要写在仙台恶劣的食宿条件、泄题事件和电影事件(3)文章是否写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暗线”问题设置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四)一:凸现一个主题1.探究: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要点:爱国主义精神。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
《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下是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老山界》教学案例【优秀3篇】,仅供参考。
《老山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对应生活学习理解生字生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3、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语言,学习运用课文朴实、优美、凝炼的语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探究课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方法,运用作者按时间顺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现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揭示本课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1分钟)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一些,可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
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老山界》,了解了解这个故事。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1)、对应生活学习生字生词,理解生字生词反映的生活情景。
2)、阅读课文,感悟生活,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战斗生活情景,学习红军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精神。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生活。
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2分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生活,注意节奏和停顿。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体展示生字生词,自学自读2分钟,对应生活再现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对照解释换一种方式表达词语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词。
老山界教案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6篇)《老山界》教案篇一一、导入PPT出示翻阅老山界“之”字形照片,介绍陆定一。
导入简介,从作者切入把听众拉进翻山的现场。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家陆定一起重走长征路二、活动目标1.理清线索,概括文意2.品读语言,理解内涵3.领悟情怀,传承精神(生齐读明确目标迅速进入文本)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讲述一次翻越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PPT展现要求1.生读文,圈画2.生分享路线(PPT展示路线变化)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内容,你认为用哪一句最合适?生:找,并读。
师:九个明显的时间,七个地点——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屏幕显示)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师:什么样的老山界?生:难翻的。
师:山难翻在哪里?请大家跳读文章,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找师:好,谁来说一下?你来说。
生:我找的12自然段。
火把。
写出了山的崎岖师:山很陡崎岖,好请坐。
“之”字形是什么样的那?大家比划一下。
(师生共同比画)师:对对。
就把山路的崎岖陡峭写出来了,非常好,谁再来读?你来!生:读第一段师:哦一一。
重读了30里。
啊还有一个地方继续。
生:第二段倒数第三行师:把说的不陡圈出来很好。
30里。
坐下,你知道30里有多少?咱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就在平坦的路上走,30里没有任何障碍,还得两个多小时。
师:谁继续?你来说。
生:22段。
山峰像巨人一样的。
师:是的。
我们感受到峭壁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大家标一下。
因为昨天把这段文字给大家省略了,这个生字词没有处理。
那猜猜这个“矗立”什么意思?生:说。
师:有小孩说直里的直放在一起。
你比划一下这个字的写法,在三个直接放到一起又高又直。
好来。
谁再来说一下?啊你补充。
生:第20段。
读。
写出了山路的窄和不平师:山路的窄和不平,一尺来宽,看一尺来宽,圈出来。
2023最新-《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壶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老山界》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老山界》教案篇一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后生字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①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②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2、通过梳理红军战胜的困难,分析出红军部队具有的军民一心、革命乐观、团结互助、坚强勇敢等优秀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具体的字词、句子,学习作者平实的语言,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研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导入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师讲:大家看到我们红军是从这里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完成了长征的壮举,而这其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山,就是——老山界。
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通过《老山界》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参与了“长征”整个过程,当时是在“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三)默读课文,梳理内容1、本课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表示时间和地点变化的词,并注意在该时段与地点发生了哪些事情。
2、学生们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3、师生共同完成“翻越老山界经过”的梳理。
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气儿跑下山去。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优秀4篇)《老山界》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精神的真实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山界》记叙红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老山界是红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面对困难,红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2、讨论明确∠时间顺序:“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锈——半夜里——黎明的。
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难”体现在: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③饥饿——吃饭难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表现了红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3、红是一支人民的队,他是在宣传群众并同敌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
《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老山界》优秀教案汇总四篇在中小学教育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辅助。
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四篇与《老山界》相关的优秀教案。
教案一:《老山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老山界》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主要人物进行研究;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3. 分析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4. 理解人物形象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1. 导入:学生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发对人物形象的兴趣;2.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选择一位主要人物进行研究;3. 分析人物特点:学生讨论并记录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言语表达;4. 分析关系和互动:学生讨论和总结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5. 思考背后的含义:学生合作分析人物形象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意义;6.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教案二:探究《老山界》的文化元素教学目标:通过探究《老山界》中的文化元素,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了解故事背景;2. 分析小说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3. 理解文化元素的意义和影响;4. 延伸探究其他与文化相关的话题。
教学步骤:1. 导入:学生回顾小说的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点;2. 分组阅读:学生分组阅读《老山界》,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3. 分析文化元素:学生讨论并记录小说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4. 理解意义和影响:学生讨论和总结文化元素的意义和影响;5. 延伸探究:学生选择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6. 总结: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总结。
教案三:讨论《老山界》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通过讨论《老山界》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第6课《老山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学习目标: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生动、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情感。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重点: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难点:2.品味文中生动、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万里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教学过程【资料补充】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杰出的领导人。
背景链接1934年夏,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0月初,国民党“围剿”军逼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红军在苏区内打破“围剿”已无可能,决定开始长征。
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
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北出湘西的路上,红军方面决定放弃到湘西,而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给各部队和参加长征的同志发出电报和书信,为出版《长征记》一书征稿,以扩大红军在国内外的影响。
在这次征文中,陆定一写了两篇纪实性的文章,一篇是《榜罗镇》,另一篇就是《老山界》。
第一学程:学习任务主问题1.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默读文章完成:(1)思考文章是如何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进而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2)分别标出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句,完成下面表格,确定文章的行文线索。
时间地点事件第一天山沟天色晚了夜见奇观山腰露宿第二天黎明以后宿营地—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1.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划分段落,梳理文章内容。
2.细读文章,圈点勾画提取文章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完成表格。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老山界》的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本文涉及的生字词和语法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思维导图等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兴趣和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革命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旨,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老山界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人物形象,领略老山界人民的英勇顽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某些抽象概念和历史背景,如“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等。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老山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老山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山界是什么地方吗?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简单介绍长征背景和课文相关历史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小组讨论等方式,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自学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旨。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表现手法,挖掘文本内涵。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4. 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增强情感体验。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汇报交流成果。
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课文知识点和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老山界》教案2篇
《老山界》教案《老山界》教案精选2篇(一)《老山界》教案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琐事的短篇小说。
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作者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真实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信学生通过学习这篇作品,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还可以增强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情感目的:通过读《老山界》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幽默幽默的习惯。
〔2〕技能目的:使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理解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力。
〔2〕文化目的:通过学习《老山界》这篇文章,使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互相帮助,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2.才能目的〔1〕能运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理解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培养学生擅长观察、理解、合作的才能,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目的〔1〕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进步;〔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根据各个章节的情节,深化理解文中的寓意,并学会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才能和详细理论才能。
四、教学难点通过研究案中各章故事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才能和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融入齐学齐教齐评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积极体验、分享、合作的学习气氛中教与学的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理解才能。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分析教材分析论文《老山界》是一篇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琐事的作品,作品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化洞察,给人以深化的启示。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城乡结合部村子里的两个车间不同的故事。
《老山界》 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如“酣然入梦”“苛捐杂税”等。
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从而引出课文《老山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词。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梳理线索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或句子。
2、小组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线索,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描写红军战士爬山过程的精彩语句,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学生自主品味这些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如通过描写火把的形状和与星光的连接,展现了山路的陡峭和红军战士的壮观景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组织学生讨论: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描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题?3、教师总结归纳,强调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和乐观主义态度。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其他故事。
《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老山界》的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学习并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3)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传承红色基因。
(2)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学习并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把握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品质的关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老山界》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作品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初步感受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探讨环境描写与人物品质的关系。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和引导。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环境描写片段,进行仿写练习。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老山界》教学设计(续)四、课堂互动与讨论1. 角色扮演(1)选取课文中的关键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红军战士,体验他们的情感和品质。
(2)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信念。
2. 情感共鸣(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老山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探讨作品如何触动人心。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将红军战士的精神传承下去。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了解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段落进行默写和翻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勇敢、坚定、团结、奉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3. 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军事知识。
2. 课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子的理解。
3. 对老山界战役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老山界战役的图片。
(2)简要介绍老山界战役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军事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讲解课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子。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课文默写和翻译练习。
(2)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
4. 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5. 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山界战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环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情感教学:以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老山界》教案7篇
《老山界》教案7篇《老山界》教案1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片段二、教学设想:(一)、预习要求:1.掌握生字词,积累词汇,巩固基础知识2.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多读课文(二)、教法学法:教法: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__第一课时重在解决目标1和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从对课文的熟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又理清__写作思路,学习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而第二课时则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性,给以方法,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学法:动脑思,分析理解;动口说,组织语言;动手写,整理明确。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准备教具:录音机朗诵带投影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时间和地点变化转移材料的特点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导入新课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样一座被称为长征途中最“难”翻越的一座山的呢?师板书:老山界难二、自主学习1、放录音,听朗读带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A、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回答后出示投影,引导生继续思考)明确记叙了什么事?记叙文有哪些要素?记叙这件事用了哪种顺序?以什么为线索?B、划出表示时间和地点转移的词(自主完成表格)思考:这样有什么作用?(可采用投影的方式,稍作提示)引导学生理清__写作思路2、师述:从毛主席的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五岭是绵延雄伟。
在诗中,诗人笔下的红军战士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面对困难,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生速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越老山界过程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生归纳整理,师板书3、提问: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4、小结:生速读课文,归纳中心,明确__主题5、要求学生组织好语言,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并点名上黑板归纳,师检查其句子语言是否组织的完整通顺,当堂批改三、感悟、延伸1、点名作小结:你从课文的学习中又增添了哪些知识?哪些将来可以被我们利用到?师作简单板书2、课堂活动、讨论:你从红军战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你怎样具体的将这种精神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自由发言四、布置作业1、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2、将学习红军的行动落实到实处,做出行动,在这一单元结束后全班交流3、思考:你觉得文中哪些语言写得比较好?找出来,多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2.赏析精彩的片段,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体会生动的语言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重点:赏析精彩的段落,学习生动的语言描写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觉得描写精彩的句子,多读教学过程:一、自主展示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搜集的资料。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老山界》,使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老山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老山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3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法: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老山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3 教师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5 写作心得体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5.2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写的作文,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
5.3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关于老山界的历史纪录片或电影,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老山界的战斗历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赏析文章个性写法篇一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找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篇二(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活动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3、再读课文,找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语文《老山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第一课时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老山界》 教案
《老山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感兴趣。
(2)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老山界》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革命精神。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老山界》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顽强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老山界》,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山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2、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理解红军精神。
3、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理解红军精神。
2、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
一、导入新课:
2011年对中国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伟大的党已成立90周年了。
说起中国共产党,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员不得不提。
是他,创造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语。
他曾在临终前用微弱的声音发出了铿锵的震撼人心的呼声: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这话对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每个共产党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创作了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品:《金色的鱼钩》。
他是我们江苏无锡人。
他在长征的时候任总政宣传部部长。
他就是——陆定一。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一篇长征回忆录《老山界》。
(指着板书,添加“长征回忆录”)
二、翻越老山界
1、结合课文标题,以“谁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为思路归纳文章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让我们也跟着陆定一前辈去翻越老山界。
(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表格)
3、从图表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明确: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
三、了解老山界
过渡:欣赏图片,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这幅画,正描绘了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一个瞬间。
从这画面来看,你觉得这老山界有怎样的特点?
1、资料: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巅”之称誉。
课本第一小节这样说,“30里高”。
最后一小节第一句话中这样评价:“难走的山”。
四、解读红军
1、红军翻山时经历了哪些困难?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2、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
笑敌机。
3、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五、欣赏老山界
过渡: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埃德加·斯诺(美国作家)
请你说一说,你觉得红军翻越老山界途中哪些场面能体现“惊心动魄”的特点?(请学生看着表格回答)是呀,对于山而言,山峰越是险峻,越能展现红军行军场面的“惊心动魄”;越是“惊心动魄”的场面,越是能够彰显红军的精神。
陆定一曾经为老山界题词,说老山界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幽,峨眉之秀”。
老山界有其险、峻的一面,其实也有“幽”“秀”的一面。
接下来,让我们来赏读一段既能表现老山界险、峻,又能体现幽、秀特点的文字。
哪一小节最典型呢?
齐读2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这一段的?
视觉:星星、山峰、山谷。
从上到下的顺序。
听觉:不可捉摸的声响
理解“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极远的细切的声音,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极近的洪亮的声音,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2、全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1)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夜之深、景之美,山势的高峻。
(景物特点)
突出了行军的困难,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人物精神)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和连绵。
有力地突出行军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艰苦乐观的精神。
(3)“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烘托环境的寂静,透露出勃勃生机。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三大总结:
1、总结写景方法:
(1)抓住特征
(2)运用感官
(3)注意顺序
(4)情景交融
2、总结全文内容:
这篇记叙文采取________(顺叙、倒叙、插叙) 的叙事方法,按______推移和_______ 转换安排层次,着力突出红军翻山经历的四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总结学习收获:
(1)学习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理解红军精神。
(3)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
七、你我共勉
让我们学习红军的豪迈乐观的精神!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笑着说:
我们不怕读书难,
长征精神催人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3小节,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