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体制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体制问题研究*
秦德君
(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200030)
摘要:社会建设的本质问题是体制问题。社会体制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是“从属”
关系。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建设,进行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应进一步强化社会
体制本体问题的研究。本文依据社会学规范和历史经验,对社会体制这一本体性问题开展
研究,分析比较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相异关系,提出社会体制的性质、特征和构成类别,并
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体制建设的“比较方位”。
关键词:社会体制;社会体制构成;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社会学规范
*本文为2009年度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公开招标)“上海加强社会体制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立项号:2009-A-05)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09-12-29
作者简介:秦德君男(1964—)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处长教授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10)04-075-(7)
2010年7月
第11卷第4期Jul.,2010Vol.11,No4一、“社会体制”问题的提出
体制问题历来是社会进步和公共绩效的渊源所在。科学的、简约的、结构逻辑清晰、合理的社会体制,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反之,则形成高成本、低绩效的社会运行模式,严重制约社会的发展。加快社会体制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社会体制建设也是社会建设的关键和要害所在。没有社会体制的完善和推进,社会建设就谈不上实质性的推进和突破。
中国社会体制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在推进科学发展理念背景下逐渐凸现的。关于“社会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社会事业建设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等七大方面。①在论述“保障社会公平”制度建设时,提出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方面。②十七大报告在论述“社会建设”时,则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第4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
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③
“社会体制”这一概念,比较权威的文本提法,出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继续论述了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等问题。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2008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把“社会体制”问题单列出来,要求积极探索社会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破解社会体制改革难点。
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一重要问题后,在全国范围引起极大反响。但无论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理论研究领域,对“社会体制”问题的理解,都存在随意性和认知偏差。在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有着相对确定的、规范的社会含义,如1982年9月十二大报告正式使用“政治体制”这一概念。它主要用来指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是政治制度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包括国家结构形式、机构设置、政治组织形式以及政党制度、政府制度、公民权利和公共舆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运行方式等内容。“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一般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体构成。而“领导体制”则用来指组织系统内有关机构设置、职位职责权限、领导和管理方式等结构体系。又如“经济体制”,一般用来指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形式的总所构成的结构体系。
然而关于“社会体制”,至今未有一个相对确定、相对准确的含义。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没有“社会体制”的条目;而在“社会管理”条目中,亦无任何涉及社会体制方面的阐述。整个社会领域,总体上缺乏对社会体制的内容、本质、特征等基本问题作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由于回避或忽视对“社会体制”这一本体性问题的正面探讨,因此尽管今天“社会建设”成为当下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尽管社会体制建设呼声日高,但直至今日,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体制、社会体制建设究竟应包含哪些方面、哪些内容构成,人们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是含混不清的。
二、体制、社会体制、社会体制构成
社会体制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是“从属”关系。社会体制建设要解决的,是社会建设中的“体制性”问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建设(social construction)而只有“国家建设”(state construction)。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框架。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标志着中国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建设时期。“社会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一框架中④,所谓“社会”(society),除了指人类生活共同体这一含义外⑤,主要指独立于行政权力之外包括社区、第三部门等“公共领域”在内的社会空间。这是今天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建设时,“社会”所包含的基本含义。
这里,必须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究竟什么是“体制”?进而,什么是“社会体制”?在我国社会“体制”一般指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或组织制度。美生活中,
国政治学家在解释“社会结构或分层体制”时认为:“在判断哪些人组成团体和互相分离时(如阶级、宗教或种族地位)所依据的标准,以及回答这些分层是会重叠还是互相分离的问题”,就是所谓社会结构或分层体制。⑥我国《法学词典(增订版)》对“体制”的权威解释是:“体制是有关组织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⑦
那么,什么是“社会体制”?“社会体制”包含了哪些方面和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