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今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原文的语气,尽量用现代汉语表 现出来。
例如:恶!是何言也!(《孟子· 公孙丑上》) 译文一:哎!这是什么话! 译文二:哎!这是什么话呀! 这里语气词“也”除了表示判断语气外,还带 有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呀”、“啊”等。译文二用“呀”对译原文的 “也”,更能把原文的语气传译出来。
(2)词语的斟酌问题 例如: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
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译文一:那明静的景色,瀯瀯的泉声,使人耳目 舒畅,而那空灵幽静的境界,更令人心旷神怡。
译文二:溪水清凉的景色躍入眼簾,潺潺的水声传 入耳中,恬淡空虚的境界融入神思,深沉而幽静的 气氛沁人心灵。 译文二不但求准确,而且求生动,保持了原文整齐的 排比句式,而且分别用“躍入眼簾”、“传入耳中”、 “融入神思”、“沁人心灵”来翻译“与目谋”、 “与耳谋”、“与神谋”、“与心谋”,较好地体现
2.对古文的原意有了正确的理解后,还需要用现代汉 语正确地把它译出来,也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例如:姜氏何厌之有?(《左传· 郑伯克段于
鄢》) 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 这种译法是忠实于原文的,是直译过来的, 但是现代汉语却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时候就 需要灵活处理,采取意译的办法。
正确译文:“姜氏哪能有满足呢?”或者“姜氏哪
(3)句式的选择问题: 例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 师表》) [译文一] 只想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并不企图飞黄腾 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之中。 [译文二] 只求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显身 扬名。 译文一忽视了原文排比铿锵有力的特点,只重意译, 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词句,未能保持原文的风格。译 文二用排比句进行对译,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语言 形式看,都是比较接近原文的。
2.其次,修辞手段是构成语言风格中最重要的
因素之一。包括修辞格的运用、词语的斟酌、 句式的选择。
(1)修辞格的运用: 例如: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 氏春秋· 重言》) 译文一: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 你吧?” 译文二:管仲说:“是你吗,说要攻打莒国 的?” 原文用了倒装的修辞风格,而译文一改变 了倒装的修辞格,自然不如译文二生动准确。
一、准确地理解原文,并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准确地理解原文,用规范 的现代汉语把它译出来,这是 古文今译的总原则。
1.准确的理解原文 例1: 射其右,毙於车中。《左传· 鞌之战》 [译文]又射他车右的人,那人死在车中。
孤立的看,译文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后文有 “韩厥俛定其右,意思是韩厥俯下身去把车右放稳 当。说明车右没有死,放稳当以免掉下去。在先秦 “毙”没有“死”的意思,而是“倒”的意思,在 这里用现代“死”的意思翻译就错了。 【正确译文】又射他车右的人,那人倒在车中。
3.最后看一下句子结构方面的问题:在古文今译时, 有时需要改变原来的句子结构,这有两种情况: (1)古汉语中某种句子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不使 用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当然要改变原来的句 式。例如: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韩愈《张中丞传后 叙》)
“其讲之精矣”直译是“他们考虑这件事很周到 了”。但在现代汉语中是不通的,“讲之精”的结 构是“动词+宾语+补语”,在古代汉语中是常见的,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补语要紧紧地跟在动词后面。 所以译文要改变结构,译为“他们把这件事考虑得 很周到了”。
例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 花源记》) [译文]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花缤纷绚丽。
“芳”是“芬芳”,“鲜”是“鲜嫩”,“美”是 “美丽”。但连起来是“芬芳的草鲜嫩美丽”,现 代汉语没有“芬芳的草”没有这种说法,因此在这 里需要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比如就译成“芳草青 翠可爱”。
{正确译文}:芳草青翠可爱,落 花缤纷绚丽。
三 古汉语今译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四、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 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 是译文的基本要求;而保持原文的语 言风格,则是译文追求的目标。也就 是准确性的最高要求。有几个方面值 得注意,在这里简单地谈几点。
1.首先,我们知道,古今的语气表达方式不尽相同,
古人席地而坐,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坐 在脚后跟上。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这叫做“跽”, 是准备站起来的姿势。所以在这里两者的姿态虽然相似,但 内涵并不一致,我们显然不能用“跪”来解释“跽”。
全句最好译为:“项羽握住剑把直起腰来 问:‘来客是干什么的?’”
2.其次再来看看词语搭配的问题:
三 古汉语今译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三、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 善处理 古今汉语比较,有同的一面, 也有异的一面,异的一面是:词 语、词语的搭配以及句子结构均 有所不同。碰到这些不同的地方, 今译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解决这 些困难时今译面临的主要问题。
1.首先说一说词语的问题: 例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史记· 鸿门 宴》) 译文:项羽大吃一惊,按剑跪起大声而问:“来客 是什么人?”
(2)古代汉语中某种句子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也还 存在,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意思却通常用另 一种句式来表达。这时译文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 习惯,改用另一种句式。
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 子· 逍遥游》) 这里“水之积”是“名+之+动”作主语,“不 厚”是谓语,直译为“水的聚积不厚”,这是 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但是显得很别扭。更常 见的是“水聚积得不厚,即用“名词主语+动 词+得+补语”的结构来表达。
例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 于后世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文] 怨恨心中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如果在耻 辱中离开人世,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表明于后世。 [正确译文] 遗憾的是个人的心愿还没实现,默默无 闻一辈子,因而文章著述不能流传于后世。
上古汉语中“恨”是“遗憾”的意思, “鄙陋”是“卑贱无知”的意思,“没世” 是“过完一辈子的意思”,“鄙陋没世”就 是“默默无闻一辈子”。
里满 足得了?”
直译和意译
直译的优劣: 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古今词语基本对应,可以 帮助读者对应理解原文的语言结构,能有效保留原 文的语言风格。但往往显得语句拘谨,有时会表达 不清。
意译的优劣: 不拘泥原文字句,对原作的思想情感可细致挖 掘,便于读者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但不利于读者 理解原文的字句,有时会丧失原文的语言风格。
古汉语今译
概要
一 古汉语今译的现实意义


古汉语翻译的要求
古汉语今译需要注意的四 个问题
一 古汉语今译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文字难懂,大 多数人不可能阅读原作,只需要了解一下 原作的内容,直接今译就行了,这是实际 工作的需要。
第二、文化遗产需要一代代流传下去,作 为发展民族文化的滋养,今译是人们吸收 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古文今译是一 项关系到子孙后代、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 工作。
二 古汉语翻译的要求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方面曾提出过 “信”、“达”、“雅”三点要求。 “信”、“达”、“雅”三者是互相联系 的,而又各有侧重。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畅明白
“雅”——译文要典雅优美
其中, “信”、“达”是基本要求,而 “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译文追求的目标
三 古汉语今译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一般说来,能够这样对译的地方就应该这样 对译。有的译文则注意不够,译法过于灵活, 做了不必要的增减或更动。 例如: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没有(经过)几年而(秦朝对天下的统 治)即将崩溃。
正确译文:没有几年就天下大乱。 译文一中的“经过”“秦朝对天下的统治” 都是原文所没有的,这种译法没有译文二的准 确简洁
三 古汉语今译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
二、为了忠实于原文,能 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 在今译的时候,常常 可以一句对一句,甚至一 个词对一个词地翻译。
例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 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史 记· 陈涉起义》)
[译文] 吴广平常爱护别人,士兵中很多愿意为他出 力的人。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 使将尉忿怒,让他侮辱自己,用来激怒众人。 这个例子采用的是相当严格直译方法,句法结构基 本相当,词序也大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