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添,能增加表达效果。用括号括起来。
履:鞋。 置:放.
且:将要,打算。
自度其足:自己量了脚的尺码。度,量长短。 置:放。 之:指量好的尺码。 至:到,等到。
坐:同“座”,座位。 之:往,去。
市:集市。
忘操之:忘了拿尺码。操,拿。 吾:我。 持度:拿尺码。 之:它,指尺码。
反:同“返”,回去。 市罢:集市散了。 宁:宁可。
是:这
之:助词,无义,不译
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还有类似的结构吗? 所契者:刻的地方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 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 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 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 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从 到 立即 雕刻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 者
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也 糊涂
是吾剑之所从坠。
所从坠: 所(从)+动词=所字结构 ……的…… 所从+坠=坠落的地方
自相()() 混淆()() 颠倒()() 只争()() ()()双全 ()()唯谷 ()()交困
拓展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 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 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反,同“返”,返回。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
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返回”这个意思的 “返”字,就借用同音字“反”来代替,直至后来 有了“返”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 “反”就叫做“返”的通假字,“返”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何不试之以足? 倒装句 调换位置 何不以足试之?
古代寓言二则 寓言
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道理(寓意)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 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 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 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 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戒作用。
郑人买履
《韩非子》

鞋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 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的。
鞋子 为什么 用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郑人有欲买履者--有欲买履之郑人
倒装是为了强调“郑人”,应译为“有个郑国人,想去买 鞋子”,更具讽刺意味。
思考题: 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 做事迷信教条(脱离实际的 理论),而不顾实际。
教条主义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期秦相。
jù qì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duó
动词: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
yuè
suì

名词:量好的尺码
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nì ng dù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
他的 放 他的 到
思考题: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 剑吗?为什么? 不能。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 改变观念和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墨守陈规填上合适的字
()人摸象()人忧天()人寻味 ()人之危()人相轻()人师表 ()人君子 ()人买履()人深省 ()人头地()人心弦()人唯亲 ()人善任 ()人窒息()人而异
填反义词构成成语
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坐反归 取 却 拿 它 集市 就 说 我 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它 集市 终于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可 不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用“狐假虎威”造一个句子。 3、“兽见之皆走”中的“走”是什么意思?请列举出带 “走”字的成语三个。 4、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联想和想 象,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 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 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 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 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天没有买 到鞋。人有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遂:于是,就。
信度:相信量的尺码。
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
如在战国末期,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 “座”字,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替,直至后来 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象。其中, “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