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物理杠杆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人教版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人教版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杠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平衡条件;
2.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5. 应用:举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杠杆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杠杆的定义、分类和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

初中杠杆物理试讲教案【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学生能够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学生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学生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学生能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2、自主学习,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26页,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并思考如何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学生自学,并尝试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画出的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方法。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3、实验探究,发现杠杆平衡条件。

师: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你们发现的杠杆平衡条件。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应用拓展,解决实际问题。

师:请同学们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

初中物理教案《杠杆》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杠杆的分类:一阶杠杆、二阶杠杆和三阶杠杆。

杠杆的特点: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杠杆的认知和了解。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 讲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4. 举例说明杠杆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给定的例子是哪种类型的杠杆。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各类杠杆的示意图,并标注其特点。

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让学生学会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2 教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平衡。

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判断力的方向和大小。

2.3 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章的内容,引入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讲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4.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判断给定的例子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并绘制示意图。

第三章:杠杆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学会使用杠杆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剪刀、钳子、撬棍等。

使用杠杆解决问题的方法: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使用杠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杠杆解决问题。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使用杠杆解决问题。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并描述其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四章:杠杆的效率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效率概念。

让学生学会计算杠杆的效率。

4.2 教学内容杠杆的效率概念:输入功与输出功的比值。

输入功和输出功的计算方法。

杠杆的效率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4.3 教学步骤1. 引入杠杆的效率概念。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

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

三是基础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认识杠杆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

杠杆原理初中教案模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2.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使用过的机械,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过的机械,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机械都是杠杆的应用。

二、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

1. 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即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教师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四、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杠杆称重,让学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解决实际问题。

五、巩固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杠杆的五要素示意图,巩固知识点。

2. 学生通过课后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了解杠杆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实际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和平衡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杠杆原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杠杆课程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识别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并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结构及其平衡条件。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杠杆的兴趣。

2. 探究杠杆的基本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总结出杠杆的五要素。

3. 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 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杠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杠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试讲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能确认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位置;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 演示材料:各种杠杆工具(如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如果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b.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各种搬运方法,引出杠杆的概念。

2. 学习新课a. 认识杠杆1.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 提问并引导学生确定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位置。

b.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1. 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c. 杠杆的平衡条件1. 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d.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1. 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讨论并总结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a. 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b. 展示实验成果,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总结。

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杠杆的分类、特点和平衡条件。

b. 强调杠杆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a.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与杠杆有关的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点是杠杆上很重要的点,我们称为支点,它就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O表示。
【提问】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在转动,那么在羊角锤拔钉子的过程中,是哪个力使它转动起来?
【提问】还有什么力在影响着杠杆的转动?
【提问】这两个力使杠杆转动的效果一样吗?
小结:给出动力、阻力的定义。
结合刚才的活动,找出并标出启瓶器开瓶盖和尖嘴钳碎粉笔图中的支点、动力、阻力。
【提问】那么阻力因素对杠杆转动效果的影响呢是什么因素呢?
再回到已经做好作好杠杆三要素的图【提问】如何在图上把影响杠杆转动效果的所有因素都表示出来呢?
演示动力臂阻力臂的做法,并带领学生操练第一个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练习。
评价学生的作图
【动手体验,讨论】初步得出和动力的大小、动力作用点、动力方向以及阻力大小、阻力作用点、阻力方向有关
【提问】要研究“动力的作用点”,该怎么操作?
【提问】要研究动力的方向呢?
出示图,让我们就以这三个方向来研究。
【提问】如何用语言来描述这个结论呢?
【提示】我们在研究作用点时最后以支点为参考点,用点和点的距离来描述,是不是可以参考上面的表述方法也用距离来描述呢?一起来试试看。我们也以支点为参考点。方向就用力的作用线来表示。
《杠杆》第一课时教案
活动名称:市优质课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新城中学执教:
课题
《杠杆》第一课时






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力的三要素、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等,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准备;而后面学习的“斜面”和“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的学习是以杠杆这种简单机械的学习为基础的,使知识之间形成相互联系。
2.初步理解力臂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初三物理杠杆教案

初三物理杠杆教案

初三物理杠杆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物理杠杆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应用杠杆原理解决与杠杆相关的物理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2.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3.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4. 杠杆的力矩计算。

教学难点:1.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 杠杆的力矩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杠杆、测力计、滑动重物等;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如剪刀、门锁等,引起学生对杠杆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杠杆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原理,解释杠杆的作用是通过力臂和力矩的变化来实现力的平衡。

b. 介绍杠杆的分类和特点,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的定义和示意图。

c. 详细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力矩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条件。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安排实验,使用杠杆和测力计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杠杆的平衡情况。

b.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规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深化理解(15分钟)a.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杠杆平衡时的力矩,并解释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引导学生应用力矩平衡条件解决与杠杆相关的物理问题,如杠杆长度和力臂的关系等。

5. 拓展应用(10分钟)a. 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杠杆原理在工程、体育等领域的应用。

b.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a.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b. 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杠杆的其他应用领域,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杠杆问题解决,如多杠杆系统的平衡条件等;3. 提供更多实验和观察材料,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杠杆,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3.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通过讨论和问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3.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杠杆?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具有绕固定点转动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支架、尺。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杠杆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二:探究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1)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杠杆、钩码、支架、尺。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臂在杠杆平衡中的作用。

(3)学生讨论力臂的概念,理解力臂在杠杆平衡中的重要性。

四、讨论与问答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3. 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的解题方法。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力臂的概念。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

《杠杆》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学生活动3 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其中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学生活动4 找到上述桔槔、木棍撬重物的固定点。

学生活动5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压水画面,观察固定点。

学生活动6 教师让学生用杆秤称水果。

提问:杆秤是不是杠杆?它的固定点在哪里?并由此导入以下内容。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教材的具体内容如下: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可分为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计算: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直尺、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如剪刀的使用,讲解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杠杆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2. 杠杆的分类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等臂杠杆3. 力臂的计算七、作业设计例题:剪刀(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5cm)2. 答案:(1)撬棍(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1m)(2)天平(等臂杠杆,力臂为0.5m)(3)钳子(两端力臂杠杆,力臂分别为10cm和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杠杆。

明确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杠杆平衡等概念。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杠杆研究的实验过程,能正确找出杠杆五要素,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物理学科严谨的实验观,产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五要素、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难点】力臂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同学们你们相信么?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点头,有些则在摇头,那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杠杆》。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杠杆1.杠杆概念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面有一些图片比如翘翘板,剪刀等。

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手举得最高的同学你来说一下,他说,都是一根硬棍围绕一个点转动,其实这种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五要素请同学们看一下多媒体,这上面就是一个杠杆;他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距离。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距离。

而力臂的确定,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根据杠杆示意图确定杠杆支点。

2.确定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4.标注动力臂或阻力臂。

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杠杆的力臂。

最后一排的同学,你来。

好,请回。

这位同学是不是绘制的非常正确啊,看样子大家已经掌握的这部分知识。

(二)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概念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动态图,分别是处于静止和匀速转动状态的杠杆。

杠杆在动力、阻力作用下匀速转动或静止称之杠杆平衡。

2.探究实验那大家知道什么情况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么?请大家观看老师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告诉我,大家的猜想。

这时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接下来我会做出以下操作1.改变一侧钩码数量。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杠杆》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5.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梯度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基础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力臂、力点、支点等。
2.设计提高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两端力的大小、确定支点的位置等。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3.强调杠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究、善于思考。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杠杆的知识,检验学生对杠杆概念、分类、平衡条件等要点的掌握情况,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开展小研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组织杠杆知识竞赛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工程技术等,进行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情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3.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练习题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问、善于合作。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拓展设想: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的变化。

4.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5. 知识应用:-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端固定杠杆、一端活动杠杆和转动杠杆。

2. 力臂的概念:解释力臂的定义,以及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3. 杠杆的平衡条件: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4. 杠杆的力矩:解释力矩的概念,以及力矩与杠杆平衡的关系。

5. 杠杆的应用:举例说明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矩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确定,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力矩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用具,包括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原理。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力臂的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使用教具进行杠杆的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4. 力矩的概念5. 杠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杠杆的平衡情况:a. 一端固定杠杆,F1 = 10N,L1 = 2m,F2 = 15N,L2 = 3mb. 一端活动杠杆,F1 = 8N,L1 = 1.5m,F2 = 12N,L2 = 2m2. 答案:a. F1 L1 = F2 L2,10N 2m = 15N 3m,20Nm = 45Nm,不平衡,F1 L1 < F2 L2b. F1 L1 = F2 L2,8N 1.5m = 12N 2m,12Nm = 24Nm,不不平衡,F1 L1 < F2 L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演示和实验,学生对杠杆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学具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激发兴趣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探究它的奥秘吗?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思考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引出——支点。

○2有没有阿基米德要的硬棒一样的东西。

引出——硬棒。

○3要使上面的这些物体工作,要不要给它施加力?引出——力。

○4在力的作用下,这根硬棒将会发生什么?引出——转动。

告诉学生这就是阿基米德要的东西,它叫杠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杠杆。

不求和定义一样,只要说得有道理,语句通顺。

教师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探究新知1、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要求:○1杠杆的详细概念。

要求学生与自己归纳的概念进行比较。

找出不同点,深化理解并记忆。

○2寻找杠杆的五要素。

要求画下不懂的部分。

留着集体讨论交流。

尤其动力臂和阻力臂。

2、讨论交流○1你现在能用科学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杠杆了吗?○2杠杆的五要素有哪些?提问:还有哪一个要素你不是太清楚?着重和学生交流动力臂和阻力臂。

强调:仔细理解定义!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到底是哪一段!!!指导学生从上面的图中选一幅自己最有把握能画对的图,画出它的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指名板演。

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集体就板演内容订正。

对照定义尽量使每一个学生能一次理解动力臂和阻力臂及其画法。

三、基本练习下图中那个是支点?谁是动力?谁是阻力?谁是动力臂?谁是阻力臂?小组交流寻找共性按照提纲自学课本小组内互说独立思考画下不懂的部分留着交流先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深化理解弄清究竟动手实践集体订正指一指说一说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四、拓展练习画出下图中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五、实践应用提问:观察下面的两幅图,想一想:1、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还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动石块?提示:看一看支点是否相同,预习课本。

答案就在课本中。

激发学生预习杠杆平衡的条件。

2、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翘起?要想大人翘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那么谁是动力?谁是阻力?谁是动力臂?谁是阻力臂?提示:答案就在课本的下一节中。

明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通过实践应用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记题思考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2、5题独立完成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二课时: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2、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难点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具学具起子、钩码、支架、钳子、剪刀、镊子、托盘天平、刻度尺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观察第一幅图,想一想这根棒是向上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还是向下用力容易撬动石块?观察第二幅图,想一想大人为什么被小孩撬起?要想大人撬起小孩,大人该怎么办?二、导入新课借助预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1、出示挂图提问:如图所示的一个平衡支架在支点左端第三格处挂有两个钩码,要使支架平衡,支点右端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思考回答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提问:你能想出几种方法?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画一画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直觉:杠杆平衡的条件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关。

提问:那么杠杆平衡时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 1L 1=F 2L 2 引导学生将公式变形为:1221L L F F 2、检验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否正确。

在杠杆的左端的不同位置,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在不同的位置拉杠杆,使杠杆处于平衡位置,记下所有示数。

填入上表。

3、深化理解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杠杆恰好处于水平状态时的情况,此时L 1=L 2,F 1=F 2。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一般的情况。

将钩码左端的一个固定位置,在右端用力向不同的方向(非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分析: 动力臂变小了,观察动力的大小变化。

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若L 1=L 2,则F 1=F 2;若L 1>L 2,则F 1<F 2;若L 1<L 2,则F 1>F 2。

(1)省力杠杆:L 1>L 2,F 1<F 2,费距离 (2)费力杠杆:L 1<L 2,F 1>F 2,省距离(3)等臂杠杆:L 1=L 2,F 1=F 2,不省也不费距离 三、实践应用1、已知F 1=10N ,L 2=20cm ,F 2=8N ,求L 1=?2、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

甲图中肩膀受到的压力( )乙图中肩膀受到的压力;甲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乙图中手施加的动力。

次数 F 1/N L 1/cm F 2/N L 2/cm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讨论独立发言理解记忆观察思考 动手实践获得结论 理解记忆独立练习四、拓展延伸1、如图有一木条,支点在中间时刚好平衡,现将木块的左端的一半锯下放在剩余部分的上面,则木条将()2、一米长的杠杆,左端挂80牛顿的物体,右端挂20牛顿的物体。

要使杠杆平衡,支点O应离左端A多少厘米?如果两端重力各增加10牛顿,要使杠杆平衡,则支点应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厘米?3、如图所示,等臂杠杆的两端各挂一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和铁球,杠杆保持平衡。

若将两球同时没入水中,则杠杆()A.仍保持平衡B.挂铜球的一端下沉C.挂铁球的一端下沉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A位置拉到B位置,在此过程中力F的大小变化是()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大,后变小分析以上各题,进行订正。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小组合作完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集体订正课堂总结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作业设计练习册第3、5、8题独立完成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三课时:杠杆的应用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明扼要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实验,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3、通过分类,把握分类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独立探究、讨论交流,培养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了解杠杆的各种用途,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教学难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明扼要的计算教具学具羊角锤、筷子、汽水瓶、各种起子、各种剪刀、钳子、镊子、钓鱼竿、托盘天平等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修订栏一、温故知新:1、分析右图中拔钉子的锤子,指出它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2、提问:上节课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其表达式是什么?3、杠杆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利弊?板书:当 L1=L2时,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等臂杠杆当 L1<L2时,F1>F2,费力——费力杠杆(省距离)当 L1>L2时,F1<F2省力——省力杠杆(费距离)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二、实践应用:1、讨论天平、案秤、杆秤各属于哪一种杠杆?(1)为什么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2)为什么利用杆秤(案秤)可用质量较小的秤砣称量较大物体的质量?思考后回答组内交流小组汇报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活动2、提问:你还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物体是杠杆?是哪种杠杆?出示下列物体的实物或图片:羊角锤、筷子、汽水瓶、各种起子、钳子、镊子、钓鱼竿、托盘天平、手推车、老虎钳、铁皮剪刀、裁衣剪刀、筷子、扫帚、指甲剪等引导学生一起分析:(1)以上物体中属于等臂杠杆的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等臂杠杆:(2)以上物体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省力杠杆:(3)以上物体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有:你还知道生活中有什么费力杠杆:3、实际生活阅读上面的这幅图,思考:这几把剪刀各有什么用途,这样设计得合理吗?为什么?4、应用杠杆如图所示前后两人抬一个大而均匀的木箱匀速上楼。

(1)以木箱的重心为支点,画出每个力的力臂,比较两人用力,F前()F后。

(2)要使两人用力相等,应怎样抬?你有几种方法?联系实际思考独立思考小组汇报全班开放讨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集体订正以上各题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最后教师作重点评讲。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课堂总结作业练习册第2、6、8题独立完成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二节——滑轮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滑轮课型:新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理解滑轮的工作原理,会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4、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