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景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们毕业多年后,都永远记得起那个曾经教过他们的地理老师和他的 课堂。
反复思量:我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东西就是我对“设问”的认识。
我对(地理)学习过程的理解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通俗解释。
“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 通,即使记忆力再好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思而不学则殆”:只空想而没有理论和实践知识,到头来只会困惑不解, 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得不到有价值的结论。
• • • •
问题情境的思考价值、必要性
• 天体系统有哪些层次?它们的从属关系是怎样的? • 地球内部圈层有几层?每个圈层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岩石圈? • 按成因分类岩石有哪些种类? • 背斜和向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外力作用的5种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
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提问的作用不是让学生思考,而是督 促学生阅读找出答案,并尽可能记住。这类问题不需要设置问题情境, 甚至不用提问方式一样可以实现教学效果。这类知识如果学生不知道, 仅靠思考是无法得出结论的。
文字呈现
情境:夏季一群从非洲飞往欧洲的候鸟,中途要飞 越地中海,但地中海太宽广,飞到中途,鸟群会因体能 损耗越飞越低,这时鸟群会飞向地中海上的岛屿,但它 们不会降落休息,而是在岛屿上空突然拉升自己的飞行 高度,以便能从高处慢慢滑翔最终飞抵欧洲大陆。问题: 为什么这些候鸟选择在岛屿上空拉升飞行高度而不是选 择降落休息?
河流入海口为什么容易形成水运枢纽城市? 学生的认识:长江可以河海联运,为什么水运非要在上海港进行物资转运。认知 误区——海船和河船除了运量区别外;船底结构不一样,河船船底较平,吃水浅, 利于较浅的水域行船;海船船底较“尖”,吃水深,便于抵御风浪。河船一般不适合 出海,所以出海必须转运。(认知冲突型)
问题情境的思考价值、必要性
•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我们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可能会直接看书并从书上找出准确的 答案。这个问题其实完全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思 考得出答案,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会推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强记忆效果。 创设情境:最近神州11号飞船即将搭乘两位航天员飞向太空与天 宫二号对接,试问为了保证宇航员生存,飞船上必须准备哪些物 品?(以上的设问情景,其实告诉学生有些问题可以通过逆向思 维思考得出答案。)
问题情境:古罗马人早期不善于航海,历史上曾经在地中海上发生两次海 难,几乎使新建的海军全军覆没,巧合的是两次海难均发生冬季,试分析 原因?
海难地点
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水平,不能超出太多
问题情境: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河流的流 向。若在学生刚接触等高线问题时。这样设 问,能够回答的学生很少。
我最想要的课堂必须具备的主要特征
• 学生认真的听课,眼珠传递出的有好奇、专注、若有所思、顿悟、期 待、喜悦、欣赏……
• 课堂上学生思想自由,敢于主动表达和对话,有相互质疑,有争辩
• 下课后有一群学生围着我,和我讨论今天的问题,分析自己的思考 • 铃声响起,学生们还期待我继续讲下去,没有一点想休息的意思 • 课后学生们来与我分享课外书、视频、新闻、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找 出各种地理问题来考我或和我讨论
问题情境举例——热力环流
实验呈现 录像呈现
为什么点燃孔明灯后,灯会慢慢飞起来?
实验呈现
录像呈现
情境:用一个白色透明的玻璃瓶子,将香烟的烟气 吐入其中,放入冰箱冷冻,上课将玻璃瓶倒置讲桌上, 释放出来可见烟雾下沉,并沿桌子表面向四周扩散。问 题:正常的烟气都是上升,为什么冷冻的烟气会下沉? 下沉的烟气为什么会向四周扩散?
关于问题情境的几个自我要求
• • • • • 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和必要性 学生必须感兴趣 问题情境一定要直奔主题,简洁高效 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水平,不能超出太多 问题设计一定有两手准备。终极问题 学生无法回答需要细分问题进行追问 追问设计必须逻辑严密,思维缜密,层层递进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教会学生反问? 每堂好课的必须要有一两个经典问题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问题情境的思考价值、必要性
三幅图片中的河岸边上的物质哪里来的? 为什么这些物质的大小有差异? 鹅卵石、河流下游的泥沙是怎么形成的?
降低思考难度的跟进问题情境: 准备一个大的玻璃缸,缸内装一些极小石子、粗沙、细沙、 土,再装半缸水,静置使水变清。开始搅拌,速度先慢,然后慢 慢加快,最后停止搅动让水慢慢静止下来。把这个实验拍摄成视 频,让学生观察。 问题: 1、开始搅拌后,水怎么变化?这说明什么问题。 2、随着搅拌速度加快,缸底的物质怎么变化?这说明什么。 3、当搅拌停止后,缸底物质怎么?这说明什么。 4、随着水的运动减缓,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必须感兴趣------学以致用
问题情境一定要直奔主题,简洁高效 一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40分钟如果要上出高效, 语言组织问题设置都应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节奏合理 (解读问题时间少,思考时间多)。
问题情境: 公元前3世 纪,不善于航海的古罗马与 航海强国迦太基(今突尼斯) 在西西里岛海域发生2次大 规模海战,但每次战斗都是 罗马海军都取得大胜。不幸 的是每次冬季休战期,舰队 从西西里返回罗马时都遇到 未曾预料的风浪,舰队损失 惨重,两次都几乎全军覆没, 使罗马更加恐惧航海。请同 学们分析造成海难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公元前3世纪,不善于航海的古罗马与航海强国迦太基(今突尼斯) 在西西里岛海域发生2次大规模海战,但每次战斗都是罗马海军都取得大 胜。不幸的是每次冬季休战期,舰队从西西里返回罗马时都遇到未曾预料 的风浪,舰队损失惨重,两次都几乎全军覆没,使罗马更加恐惧航海。请 同学们分析造成海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该题主要想让学生思考,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该地受西风控制,多气 旋活动风浪大。(类比好望角冬季风浪大)。 发生的时间中有用的只有“冬季”,古地名,战争的具体情况没必要多阐释, 这些信息还原历史事件故然有吸引眼球的作用,但不知道该事件的学生听了也是 一头雾水,知道的学生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回忆历史去了,甚至会和同学讨论该 事件。尤其是题干中“不善于航海古的罗马与航海强国迦太基(今突尼斯)在西 西里岛海域发生2次大规模海战,但每次战斗都是罗马海军都取得大胜。”可能会 导致学生去想为什么会有不善于航海的国家战胜航海强国这样的情况?当然这对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可能有用。地图上的地点也为未用显眼符号注明,增加了读图 时间。
30oS
A 40oS
问题1:找出图中锋线的位置。 问题2:判断锋线两侧的气流运动方向。 问题3:判断此处风的性质。 问题4:判断A处天气特征。 通过这样的问题细分,我们还可以找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漏洞点,方便解决知道 学生学习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追问的设计:抓住知识的逻辑联系;抓住细节的关键点;摸清学生知识、能力 案例问题情境:为什么受秘鲁寒流影响能形成大型渔场?学生回答总是会忽略逻辑 关系以至于答案千奇百怪。 追问设计:海洋中的渔场是指什么?答案:鱼群密集,鱼较多的海区。 海洋中鱼的多少由什么决定?答案:食物 鱼的食物是什么?小鱼、虾、浮游生物、藻类等 鱼类食物链最底端的生产者是什么?各种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生长需要什么养分?海洋中的磷酸盐、硅酸盐等营业盐分 磷酸盐和硅酸盐等来自哪里?陆地上岩石中的矿物、陆地生物腐解物、 海洋生物腐解物;多沉淀在海底、河流入 海口。 秘鲁寒流是一种特殊的上升流,它对渔场形成的主要贡献是? 当然浮游植物生长除了需要营养还需要光照。所以浅海大陆架也是渔场 的主要分布区。 追问完毕: 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如下: 秘鲁寒流 上升流 海底营 养盐分 上泛 河口营 养盐分 丰富 促进浮游 生物生长 形成鱼类 饵料 浅海大陆 架光照强 渔场
2、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以致用
发现问题 融会贯通
思考问题 举一反三
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
理解 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灵魂
什么是问题情境?
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 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处理该问题的 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 境的过程,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探 究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凭借观察, 实验等多种手段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积极寻找解决 问题的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这也符合新课提出的 “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的要求。
城市化的导入:当年一次赛课,我们学校老师抽中一个题目,在导入方面一直找不 到引起学生兴趣的突破点。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想到的,神来之笔,联系到了房价的 攀升。在收房网找了最近几个月的房价均值统计,发现房价一直在上升。据此创设 问题情境:现在房价那么高,老百姓都觉得贵,不愿买,专家们也多次提醒房地产 泡沫。但开发商却还是信心慢慢的高价拿地,不断的修出更贵的房子,是什么在支 持着他们的信心? 导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中国未来还要不断进 行城市化的过程。 追问?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率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中国未来城市水平还会提 高?为什么还会有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 (紧密联系生活热点,激发学生好奇心,突显所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热点问题 实用价值)
河流
200m
我们将问题细化为: 问题1:该河流所在的地形单元为? 问题2:请大致补充出200m等高线附近的另 外两条等高线(等高距10m)。 问题3:在图中判断该河流的流向。
问题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水平,不能超出太多
问题情境:试问图中A地此时的天气特征。(在讲解完锋面气旋知识后,马上让学 生分析,这样的问题,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
学生必须感兴趣
经验的积累:我大学刚毕业时痴迷摄影,所以和学校酷爱摄影的张校长(鲁能巴蜀 的校长)走得很近。一次外出采风时,他告诉我,教学要细心,如果一个老师能把 学生问的问题都记下来,当你记下1000个问题时,你绝对就是专家了。这句话我一 直记得,并且在刚开始的教学生涯,我很细心的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当然后来自己 懒惰了没有坚持到底。后来我回忆我教学成长最快的时间就是我关注学生问题的那 段时间。备课时、上课时,我总能找到关键点、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加上对高 考题、考纲的研究。有段时间我工作太忙,上课前并没有提前备课,居然也能勉强 讲的到位。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文科、理科生兴趣点有什么区别?高一、高二、高 三学生兴趣点的不同是什么?只要善于收集整理,慢慢大家就会清楚。在大家面前 我就不好班门弄斧了。我只举几个小例子说明。
中学地理问题情境创设
为什么确定这Leabharlann Baidu题目?
最近几年的状态: • 工作很忙,杂事太多,教育(学生思想引领,问题学生转化)、教学(命题、 改卷、备课)、管理工作任务都很重。——没时间总结思考,积淀。 • 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假期都残缺不全,忙个不停,家庭不能兼顾,身体越 来越差。——工作倦怠,想改变工作。 • 全市的教研活动、地理团队活动几乎没怎么参与,与各位地理同仁接触交流 时间极少。——闭门造车(自我评价);骄傲自满,清高孤傲(外面评价)
问题情境的思考价值、必要性
关于侵蚀和搬运作用特点的一般性设问:
• 外力搬运能力与外力强度是什么关系?请举例 • 沉积作用是在怎样情况下发生的?与外力强度关系是什么?
该处知识,对多数理科生而言很简单,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 生也很简单。但对文科班的学生来说是容易混淆和思考清楚的。 所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加深理解非常重要。
• 教学应试化;知识结构应试化;知识容量退化;求知欲退化;对教学缺少精 益求精追求;太累了,懈怠了,不快乐。(比较最初教书的几年时间)
• 生活压力让我越来越想先满足物质欲望,教育理想开始变得苍白无力。 作为地理教师,我对现在的自己很不满意。总结10几年教学发现自己真的 没有什么研究得比较深刻,没有绝招。当然如果现在我还有足够的时间构思一 堂,我认为我还是有能力把课上好。怎样的课堂才是我自己满意的课堂呢?
问题情境1: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1日报道,洛杉矶水库中倒入9600个黑色塑 料球,试问这样做对水库有怎样的意义?同样的问题怎样创设情境,学生更有兴趣? (来源生活,本身学生已经较为感兴趣)
问题情境2:长江三峡水库每年都会接收从上游冲来大量白色垃圾(塑料垃圾), 清理这些垃圾让水库不堪其扰。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水库,当地政府去向 水库倾倒了大量的黑色塑料球,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利用认知冲突设问, 唤起学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