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教育原理1.2 学时数:36学时1.3 学分数:2学分1.4 授课对象:教育硕士研究生1.5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2.1 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2.2 理解现代人类教育的历史演化和主流教育思想;2.3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2.4 理解并能够分析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2.5 培养教育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3.1 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3.1.1 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3.1.2 教育的目的和价值3.1.3 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1.4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3.1.5 学科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案例分析3.2 现代人类教育的历史演化和主流教育思想 3.2.1 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3.2.2 东方教育思想的传统和现代发展3.2.3 当代主流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3.3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3.3.1 教育学的概念、对象和范畴3.3.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3.3.3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3.3.4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3.4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3.4.1 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主要成就 3.4.2 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3.4.3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教学方法:授课、讨论、文献阅读四、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4.1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4.2 考核内容: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4.3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笔试成绩(80%)。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硕士教育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教育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本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分类等。
通过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深入探讨,使学生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本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教育的评价等。
通过对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其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三、教育的理论基础
本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等。
通过对教育的理论基础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其今后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四、教育的实践技能
本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的实践技能,包括教育的设计、教育的组织和教育的实施等。
通过对教育的实践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其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教育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其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是一门关于教育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石,它涵盖了教育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能力、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目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的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建立对教育学的整体认识。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回顾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为学生提供教育学的历史背景。
3.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介绍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构建主义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影响。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质性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教育问题解决能力。
5.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讨论教育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育改革等,引导学生将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马工程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的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将教育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学原理。
2. 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教育学原理的反思和评价,通过写作、口头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时数:36学时适用学生: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2.理解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3.掌握常见的教育方法和技巧;4.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人生目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a.教育学的定义和范畴b.教育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c.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发展趋势d.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2.教育心理学及其应用a.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b.学习与记忆的心理机制c.教师的指导行为与学生的学习动机d.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3.教育社会学及其应用a.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b.教育与社会的关系c.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变革d.城乡教育问题与教育公平教学方法:讲授、辅助阅读、小组讨论4.教育行政学及其应用a.教育行政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b.教育行政的职责与职能c.课程与教材管理d.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5.教育方法论与教学技能a.教育方法与教学原则b.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c.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三、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1.主教材:《现代教育学原理》(董奎)2.辅助教材:《教育学概论》(曾昭藩)参考资料:1.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 Benjamin S. Bloom et a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3. Lev Vygotsky,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4. Lawrence Kohlberg, 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四、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出席率、阅读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教学实践活动2.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简介《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本科)专业课程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是所有教师教育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教育、教学、课程、德育的内涵、特点、构成要素,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学制、教育目的的实质与特点等。
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教师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对教育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与教育规律;了解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对从事教育的热情和理性精神;正确认识与“教育是什么” 和“什么是教育” 有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当前基础教育出现的一系列教育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重视对学生在分析教育问题时所需要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了解主要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研究成果,培养教育研究意识和教育改革意识;形成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等观念。
要求学习者能切实掌握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从事教师职业打下教育理论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自己身边教育工作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以《普通心理学》课程为基础,又是《课程与教学论》、《德育与班主任》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课程与教学论》、《班主任工作》等课程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2.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评价等。
3.教育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4.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包括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改革的挑战与机遇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法:通过分析典型教育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
4.研究法: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撰写小论文、进行实验设计等方式,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2.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口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教育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第二周至第四周:讲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教育观等。
第五周至第八周:讲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介绍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马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 了解教育的起源、发展和改革历程;3. 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和价值;4. 掌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5. 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教育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4.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学习方法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2.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3. 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1. 教育规律的概念与特征2. 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其发展历程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1.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特征2. 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层次3. 我国的教育制度及其发展历程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职责2.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需求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其建立与发展第六章:课程与教学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2. 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方法与原则3. 教学的概念、目标与方法4. 教学评价的概念、原则与方法第七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1. 德育的概念、目标与方法2.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目标与方法3. 学生品德和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第八章: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1. 教育法律的概念、特征与作用2. 教育政策的概念、类型与制定过程3. 我国的教育法律与政策及其发展历程第九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 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类型与方法体系2. 教育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常用研究方法的概念、特点与应用范围;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规范与要求。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学分:4 总学时:51 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二、课程简介《综合英语2》是一门综合英语听说读写的课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合作精神,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
传授系统的基础英语知识,训练基本英语语言节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涉及英语教学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对英语教学过程思考、设计、实施、领悟并修正,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安排,课程评价渗透在上课过程中。
教育学原理是小教专业教育平台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位课程。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相关教育课程的起点,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能站在教育学科和教育专业的立场上,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相对全面、准确地分析一些基本的教育现象,具有初步发现和解决教育基本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的教育实践和基本研究工作。
课程采用以讲授为主。
主要教学内容有:教育的概念和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功能、教育制度、学生、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思潮等。
三、教学目标总目标:掌握有关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逐步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能站在教育学科和教育专业的立场上,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相对全面、准确地分析一些基本的教育现象,具有初步发现和解决教育基本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的教育实践和基本研究工作。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流脉,熟悉教育学的基本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教育学原理》在涉及学校教育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从宏观上考察教育(学)的历史演变与特定时代背景,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研讨个性化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创新意识。
具体解决学生应如何学习教育学、如何判识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实践的适切性、如何运用教育理论解读与评价教育实践等问题。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7406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51学时【讲授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目的】1、准确识记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学原理》是普通高校教育院系教育学类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分三编,共十二章,本课程的主线主要是由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构成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形成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学生的教育理论境界,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思维方式。
第一编 [教育总论]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学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对教育学的不同解释以及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明确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教育学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一、教育学概念的创立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六、教育学的中国化探索(1976—)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一、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学的限度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理论;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为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阐述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为教师培养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培养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4.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2)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
2.教育学原理与实践:(1)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2)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3.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1)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运用;(2)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3)社会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实践。
4.教育评价与课程设计:(1)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学原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5.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提问回答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本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原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共计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理论学时:36学时课堂研讨:10学时专题讲座:5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学前专业、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大纲执笔人:阮成武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教育学原理》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及相关教育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教育主体、教育实践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和阐释,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本门课程是一门原理性质的课程,它具有宏观性和基础理论性,对学习其他教育课程具有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本专业各门课程中是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
2.课程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和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初步了解、分析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观察教育现象,分析、认识和解决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论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教育类专业的各种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二、本文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分析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四、教育的结构分析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前教育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二、教育学的产生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四、教育学发展的中国历程第三节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价值一、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三、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概念及其定义;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学学习和研究方法。
[难点]1、教育的定义;2、教育学的发展趋势;2. 如何进行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本章安排课堂研讨1课时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第一节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五、教育的生活起源论六、教育交往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阶段一、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二、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考察教育发展阶段第三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教育战略化二、教育终身化三、教育全民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个性化七、教育信息化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发展一、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教学要点:[重点]教育的起源及其原型;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关系分析教育的发展阶段;运用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对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进行阶段划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教育学原理是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和部分非师范类专业的选修课。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理论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科学素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形成教育基本技能,能独立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3)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认识;(4)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5)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6)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7)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艺术,具备带好一个班集体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顺利成为一名教师的途径;(2)通过切身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掌握观察分析教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将教育当作一项人生事业来思考,并鼓励他们搜寻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初步的行动策略,以使自己能够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心理学,后续课程有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等。
教育学是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校管理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
教育学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释,而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等则侧重教育具体规律的陈述。
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推荐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第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六、课程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教学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取讨论/问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和讲授法等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三版)杨黑马、李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书:《教育学概论》刘京生、陈秀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使其具备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与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3.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4.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政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教育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做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绩: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个人报告成绩: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深度给予评分。
六、成绩评定1.期末考试占60%;2.小组讨论成绩占20%;3.个人报告成绩占20%。
1.杨黑马、李晓峰.《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2.刘京生、陈秀兰.《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07406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3学分【总学时】51学时【讲授学时】51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目的】1、准确识记教育原理的基础知识;2、正确理解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3、能够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
【内容提要】《教育学原理》是普通高校教育院系教育学类本专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全部教育类课程的先导课、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分三编,共十二章,本课程的主线主要是由教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育与人的发展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构成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和领会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形成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也在于提升学生的教育理论境界,培养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理论思维方式。
第一编 [教育总论]第一章 [教育认识的历史演进][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学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对教育学的不同解释以及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明确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重点难点] 教育学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一、教育学概念的创立二、教育学学科的形成三、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第二节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一、“教育学”学科的设立(1900—1905)二、教育学的译介与编著(1905—1920)三、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的传播(1920—1949)四、教育学的“苏化”与改造(1949—1965)五、教育学的“革命化”阶段(1966—1976)六、教育学的中国化探索(1976—)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二、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三、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四、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第四节教育学的价值和限度一、教育学的价值二、教育学的限度第二章 [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理论;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教育起源的不同理论主张及教育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一、生物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第二节教育的发展一、原始社会的教育二、古代社会的教育三、现代社会的教育第三节新中国的教育一、对旧教育的接管改造(1949--1956年)二、教育事业的改革调整(1956--1966年)三、“文革”十年的教育荒废(1966--1976年)四、改革开放后的教育(1976—1986)五、跨世纪的教育改革(1986—现在)第四节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建立新世纪的教育理念二、实行新世纪的教育制度三、促进教育行政制度改革四、实现教育自由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理想第三章 [教育概说][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的定义、内涵和相关范畴;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限性;了解教育的相关范畴;明确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重点难点] 教育的定义及基本构成要素[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的定义一、教育的字源二、教育的定义三、教育的多重内涵四、教育的相关范畴第二节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四、教育手段第三节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有限性一、教育的必要性二、教育的可能性三、教育的有限性第二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人的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理解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的理论;了解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明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人的发展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二、心理学基础三、社会学基础第二节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三、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三、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四、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第五章 [教师][基本要求] 掌握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内涵以及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理解教师的职业性质、职业角色和劳动特点;了解教师的含义及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关系以及不同阶段教师教育的内容、要求和途径。
[重点难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师的概念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师职业的特点一、教师的职业性质二、教师的职业角色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第三节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二、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第四节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一、职前的教师专业教育二、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三、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第六章 [学生][基本要求] 掌握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科学阐释,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举措;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了解学生的本质特点和时代特点及其权利与义务;明确学生的年龄特征的内涵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教育策略。
[重点难点]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讲授学时] 6学时第一节科学地认识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二、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三、学生的时代特点第二节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一、两种极端的理论主张二、科学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主体地位的保障第三节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一、学生年龄特征的内涵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三、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四、高中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三编 [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第七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功能的含义和分类,明晰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理解教育现代化的目的、内容,了解教育现代化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展;了解教育的社会地位在中国的演进;明确教育社会制约性的具体表现[重点难点]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及社会功能[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人口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二、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三、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功能的结构二、教育的本体功能三、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三节中国教育社会地位的演化一、改革开放前的状况二、改革开放后的状况第四节教育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二、教育现代化的目的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四、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第八章 [教育目的][基本要求] 掌握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目的;了解中外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明确教育目的的含义、作用和特征,理解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重点难点]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及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二、教育目的的作用三、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四、现代教育目的的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三节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一、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二、中国现行的教育目的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四、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第四节国外教育目的概览一、联合国教科文的教育目的二、日本的教育目的三、英国的教育目的四、美国的教育目的第九章 [教育制度][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了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明确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当前进行的学制改革试验。
[重点难点] 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及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第二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一、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四、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五、美国的学习教育制度第三节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试验第十章 [教育内容][基本要求] 掌握德、智、体、美等诸育的意义、任务和具体内容;理解教育内容的构成;了解教育内容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明确课程的含义、类型和规范形式。
[重点难点] 教育内容的组织及构成[讲授学时] 3学时第一节教育内容概述一、教育内容的概念二、教育内容的意义三、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四、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教育内容的构成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五、教育内容的相互关系第三节教育内容的组织一、课程的基本概念二、课程的主要类型(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二)核心课程与综合课程(三)潜在课程(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课程的规范形式(一)课程计划(二)课程标准(三)教科书第十一章 [教育形态][基本要求] 掌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含义、特点、作用和形式等;理解学校教育地位作用;了解教育形态的分类及由此所划分出的教育形态的含义;明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合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重点难点] 学校教育及三种教育形态的统合[讲授学时] 2学时第一节教育形态的分类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二、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第二节社会教育一、社会教育的概念二、社会教育的形式三、社会教育的作用四、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三节家庭教育一、家庭教育的含义二、家庭教育的性质三、家庭教育的特点三、家庭教育的作用第四节学校教育一、学校教育的定义二、学校教育的产生三、学校教育的类型四、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五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合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合的意义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合原则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统合的策略第十二章 [教育途径][基本要求] 掌握教学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基本步骤与要求;理解课外活动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实施原则;了解教育途径的含义和意义;明确咨询与辅导的含义、形式、途径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的含义、作用、形式和基本步骤与要求[讲授学时] 2学时第一节教育途径概述一、教育途径的概念二、教育途径的意义第二节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二、教学的作用三、教学的形式四、教学的基本步骤及其要求第三节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二、课外活动的作用三、课外活动的形式四、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第四节咨询与辅导一、咨询与辅导的概念二、咨询与辅导的意义三、咨询与辅导的形式四、咨询与辅导的实施途径五、咨询与辅导的基本要求【建议使用教材】《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考教材】1、石佩臣主编:《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