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期末试卷及答案(2套试卷)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期末试卷及答案(2套试卷)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期中试卷A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 作为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行为,把握儿童道德成长的关键期,给予及时地( )、( )和( ),使幼儿的()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则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使其终身受益。

2. ( )、( )、( )和( )构成学前儿童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3. 幼儿园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萌发幼儿( )、( )、( )、( )、( )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善良、勇敢、友爱、克服困难、积极上进、遵守纪律等( )。

4. 在游戏活动中,丰富的游戏环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幼儿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游戏活动的( ),教师只是他们游戏活动中的( )、( )、( )、( )。

5. 活动手指对于幼儿来说是发展思维的体操运动。

劳动过程不仅能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巩固和发展,而且还会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 )、()、()、()和()。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幼儿不吝赞誉:“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A.高尔基B. 苏霍姆林斯基C. 马卡连柯D.克鲁欧斯卡娅2.学前儿童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四个方面的发展有快有慢,往往是不平衡的。

A. 知B. 行C. 意D. 情3.学前儿童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即德育的对象,包括( )。

A.幼儿教师B. 幼儿群体C.幼儿保育员D. 幼儿个体4.儿童在( )学龄前时期,基本上具备了辨别时空的能力,能够掌握本民族的口头语言,思维、注意力等也在有序发展,学会了基本的生活自理和简单的社会交往。

A. 1~6岁B. 1~7岁C. 0~7岁D. 0~6岁5.游戏集体,这是具有()的社会有机体。

A. 合作关系B. 从属关系C.互补关系D. 相互制约关系6. 儿童正是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成长,游戏活动也就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 )的方式。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习题及答案(第9章)一、选择题1.社会规范学习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A.遵从——抗拒——妥协B.遵从——认同——内化C.抗拒——认同——遵从D.认同——遵从——内化2.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的是()A.柯尔伯格B.皮亚杰C.维果斯基D.弗洛伊德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是从岁开始的,因为他认为这之前儿童没有道德。

()A.1 B.2 C.3 D.54.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儿童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A.家教不严,家长自身作风不良B.教师对学生品德影响有所疏忽C.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太过复杂D.学生自身意志薄弱5.品德不良的纠正一般经历哪些阶段?()A.执拗——醒悟——改变B.醒悟——再犯——顿悟C.醒悟——转变——自新D.转变——自新——醒悟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答案一、选择题1.B2.B3.D4.D5.C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

答:社会规范的学习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社会规范的遵从首先,社会规范学习是逐步积累交往经验的过程。

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验传递系统,其基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动作经验与交往经验,形成个体的知识、技能和品德,使之学会做人。

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

个体要在群体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所确立的交往规则。

个体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也是构建社会规范的遵从经验结构,完成个体的交往适应的过程。

社会规范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其次,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认同社会规范的过程。

人类个体作为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个体通过适应环境来维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两种,一为自然环境,二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现实和法则,社会环境则为人类提供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和法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 原则、??????????????????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 、??????? 、??????? 、??????? 。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 、???????????? 、?????????????? 、????????????? 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1、? 教育?2、? 幼儿教育3、? 观察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 和???????????? 。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 ;一是???????????? 。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 、????????????? 、????????????? 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 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 、??????????? 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 和??????????? 法则来进行的。

8-3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8-3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从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来看,儿童认知发展应遵循两大原则|: 1先他律后自律原则
2循序渐进原则,
“加一原则”
二、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相关的实 验研究,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两 个阶段。 一、服从阶段 (4岁以前)


二、模仿阶段
一、服从阶段 (4岁以前)
幼儿出于对教育者的依恋和崇拜,或者因害怕可 能受到某种惩罚,去服从和遵守教育者所提出的 行为要求。 (4岁以前) 处于服从阶段的幼儿其规范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盲目、被动性

2.工具性 3.情境性
二、模仿阶段 幼儿通过对别人的行为的观察而模仿该行为, 这也是幼儿形成规范行为的必经阶段。 幼儿的模仿行为有以下特点:
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
二、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 的道德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 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他律----自律-----

1.主动性 2.模糊性 3.次稳定性
他律----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 做出的,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自律----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 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 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 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 方法。 应用道德两难情境故事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 的发展。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六个 阶段

《幼儿园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幼儿园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幼儿园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一、选择题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典型理论流派有哪些()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生物学理论 D.认知结构理论2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有()A.决定论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发展的原则D.教育性原则3. 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有哪些()A.社会文化的影响B.家庭的影响C.学校的影响D.同辈群体的影响4. 同伴关系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社会测量技术5. 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A.移情B.强化C.榜样D.认知因素6.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最高级,它包括()A.自我认知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7. 婴幼儿的依恋有下列哪几种类型()A回避型依恋 B. 安全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 矛盾性依恋8..根据艾理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哪个阶段的发展使儿童获得主动感()A.婴儿期B.童年期C.学前期D.学龄期9.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根源有哪些()A.进化论观点B.强化观点C.榜样作用D.认知发展理论10. 厄利安根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取向,将6到18岁个体性别角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A.生理取向阶段B.社会取向阶段C.心理取向阶段D.生物取向阶段11.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A.班杜拉B.弗洛伊德C.皮亚杰D.柯尔伯格12.下列不属于安斯沃思对婴幼儿的依恋分类的是()A.安全型 B.回避型 C.反抗型 D.模仿型13.将幼儿父母的教养类型分为权威型、专断型和放纵型的人是()A.麦考比B.鲍姆令 C.马丁D.班杜拉14.下列哪一种理论是最早被用来解释婚姻冲突和儿童问题行为之间关系的()A.认知——背景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情绪安全假设”理论D.间接作观点15.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行为几乎都是来自于更早些时候与父母的交往。

2024幼儿社会教育习题和答案

2024幼儿社会教育习题和答案

2024幼儿社会教育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A.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B.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C.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D.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答案:BA.与同伴分享玩具B.争抢玩具C.帮助同伴D.与同伴友好相处答案:BA.游戏法B.讲授法C.观察法D.案例分析答案:BA.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表扬B.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物质奖励C.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忽视D.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给予批评答案:AA.幼儿之间的冲突B.幼儿对长辈的不尊重C.幼儿对环境的破坏D.幼儿的学习成绩答案:D二、填空题1.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合作精神、道德观念、人际交往能力2.幼儿社会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情感态度、行为表现、认知发展3.幼儿社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游戏法、观察法、案例分析答案:争抢玩具、不尊重长辈、破坏环境5.幼儿社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教师的专业素养、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三、判断题1.幼儿社会教育只关注幼儿的道德观念培养。

(×)2.幼儿社会教育中,教师可以忽视幼儿的情感需求。

(×)3.幼儿社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

(√)4.幼儿社会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5.幼儿社会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

(√)四、简答题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幼儿社会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教育,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道德观念,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这有助于幼儿适应社会环境,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3.简述幼儿社会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4.简述幼儿社会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教育心理学]【幼儿版】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第一节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品德什么是社会规范?幼儿为什么要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它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什么作用?本节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社会规范及其意义、作用(一)什么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比如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或者家庭规范、学校规范等等,都是各种类型的社会规范。

对于幼儿来说,社会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幼儿需要了解并遵守家庭规范和幼儿园规范。

比如在家中如何对待父母、老人、兄弟姐妹,如何对待客人,如何对待家务劳动;在幼儿园中如何与老师、小朋友交往,如何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等。

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将这些社会规范作为要求幼儿言行的标准或准则,也就是用以衡量幼儿行为的社会意义并作出评判的依据,从而进一步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

所以,社会规范是成人要求幼儿言行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所谓“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二)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如前所述,社会规范可以作为评价个体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规范,社会成员将其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

所以社会规范可以统一其成员的行为,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保证社会的稳定有序。

社会规范的社会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幼儿来说,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非观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幼儿了解和接受了社会规范,就知道了哪些行为是正当的、合法的、美的、善的,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的、非法的、丑的、恶的,从而自己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并且对别人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

比如,一位4岁女孩很想到一块碧绿柔软的草坪上玩耍,但当她明白了妈妈向她解释草坪上的木牌“爱护草坪,请勿践踏”的含义后,她便懂事地不再提这种要求,以后,当她看到其他小朋友进入草坪时,还会上前阻止。

第八章 德 育

第八章  德  育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三、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的原则 1.德育的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 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使他们自觉 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选择力
第四,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 学生的道德认识。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科尔伯格1958年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1959年去耶 鲁大学任助教,1962——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从1968起转 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是 认知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 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他根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提 出了“道德两难法”,在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 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 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 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 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2.德育认知模式中“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意义
首先,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一、填空:1、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___________的社会规范。

2、社会规范是成人要求_________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_________的准绳。

3、是非观是幼儿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4、规范行为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_________性质的行为。

5、社会规范应该是_________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6、规范行为的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接受程度是一致的。

7、品德是一个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简称。

8、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_________做起,在_________中进行;以_________为主,以_________为辅。

9、幼儿模仿行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从行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是一个逐步的由__________向内部的__________转化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转向__________的内化过程。

11、_________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12、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关理论有______________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______________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3、__________是构建品德结构的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14、__________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15、儿童自我意识是从__________逐渐发展到__________的。

在行为上相应地表现为逐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一、填空:1、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_________的社会规范。

2、社会规范是成人要求_________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_________的准绳。

3、是非观是幼儿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4、幼儿的最先交往的对象是_________,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等,都可能是幼儿学习的内容。

5、社会规范应该是_________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6、规范行为的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接受程度是一致的。

7、品德是一个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简称,人的品德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8、品德是一生都需要锤炼的_________,幼儿期是构建_________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9、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_________做起,在_________中进行;以_________为主,以_________为辅。

10、讲解要在_________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易于调动幼儿内部的积极性,主动接受_________。

11、幼儿模仿行为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从行为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社会规范2、是非观3、社会化4、品德5、规范行为6、他律7、自律8、德育三、问答题1、社会规范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2、在理解品德概念时,应把握哪几点?3、教师应帮助幼儿接受哪些方面的规范?4、幼儿接受社会规范,应对幼儿提出哪写具体的行为要求?5、怎样促进幼儿社会规范的学习?试题答案一、填空1、法律规范家庭规范学校规范各种类型2、幼儿各行自己各行3、道德认识道德判断4、父母人格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5、幼儿素质教育健全人格6、稳定性社会规范7、品行德性价值观人生观人格8、心理品质品德结构9、具体的小事日常生活塑造纠偏10、良好的气氛情景交融情理交融11、主动性模糊性次稳定性盲目、被动性工具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 0 分}1.学前教青的构成要素是学前教育者、学前受教育者和(B)。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与德育
23
第二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 柯尔伯格认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处于前习俗 水平,他们的道德判断是个人化的、自我中心 的和具体的。
24
第二十四页,课件共有39页
三、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 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 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服从阶段
模仿阶段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 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 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 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第四页,课件共有39页
•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 去开 餐 厅 的 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 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 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13
第十三页,课件共有39页
•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属于第二阶段, 他们在道德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他律道德或 道德实在论阶段”的所有特点。
14
第十四页,课件共有39页
(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8-11岁)
• 处于这个阶段儿童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是根 据一个人行为的动机而不是根据行为的结果; 认为规则是可以通过集体的讨论和协商而调整 和改变的;不根据是否遵从权威来判断是非, 而是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 人。(9、10岁以后出现)
8
第八页,课件共有39页
他律: 他律道德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所作的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 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这是一种 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 从的愿望。
自律:
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 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第八章综合练习

第八章综合练习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是成人要求幼儿言行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

2.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是一个逐步的由__________向内部的__________转化的过程,是由__________转向__________的内化过程。

3、__________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4、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_________为主,以_________为辅。

5、__________是构建品德结构的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6、__________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7、儿童自我意识是从__________逐渐发展到__________的。

8、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_________到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9.服从阶段的幼儿的规范行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模仿阶段的幼儿的规范行为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1.对于奖惩的运用,总的原则是()。

A 表扬为主,批评适度;纠偏为主,塑造为辅。

B 表扬为主,批评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

C 批评为主,表扬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

2.科尔伯格建议用超出儿童现有道德判断水平一个阶段的材料或情境让学生去判断,以逐步提高其道德认识水平,这就是()A 他律原则B 先他律后自律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加一原则三、判断题1.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属于社会规范,家庭规范不属于社会规范()。

2.模仿行为水平高于服从行为,因此前者可以取代后者。

()3.对幼儿的规范要求要具体、合理、在家庭幼儿园的要求可以不一致。

()4.自律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外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5.自我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6.幼儿品德的构建过程并非长时间才能完成。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地服从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

2、掌握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论,并由此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

3、掌握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幼儿的规范行为的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

2、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教学难点:科尔伯格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社会规范?2.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3.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有哪些?4.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该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以塑造为主,以纠偏为辅。

新课内容: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他律-----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做出的,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自律-----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根据所要探究的道德现象,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

】【打碎玻璃杯: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妈妈做事,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另一个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

谁更错?】(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

应用道德两难情境故事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专题七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德育、美育(练习-解析版)-《幼儿教育学基础》(北师大版第2版)

专题七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德育、美育(练习-解析版)-《幼儿教育学基础》(北师大版第2版)

专题七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德育、美育一、单项选择题1.将人的自尊心称为“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的教育家是()A.马卡连柯 B.维果茨基C.克鲁普斯卡娅 D.苏霍姆林斯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教育观点的掌握程度。

2.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是()。

A.日常生活 B.专门的德育活动C.游戏活动 D.集体教学【答案】B【解析】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3.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的形成上。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答案】D【解析】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

4.()是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A.体验 B.游戏C.实践 D.活动【答案】A【解析】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5.()认为,“品德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

”A.亚里士多德 B.蔡元培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教育观点的掌握程度。

6.专门的德育活动应注意了解()和已有经验,以幼儿熟悉的现象或他们生活中的事例为基础。

A.幼儿的体验 B.幼儿的生活C.幼儿的需要 D.幼儿的情感【答案】C【解析】专门的德育活动内容应特别注意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以幼儿熟悉的现象或他们生活中的事例为基础。

7.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的发展。

A.幼儿性格 B.幼儿情感C.幼儿素质 D. 幼儿审美【答案】B【解析】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这也是美育最重要的一种价值。

8.在对幼儿实施美育时,应当针对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贯彻()的原则。

A.促进儿童全面发展B.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C.基于儿童的实际进行教育D.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幼儿艺术天赋的差异不是很大,应当针对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

幼儿教编社会规则类题

幼儿教编社会规则类题

幼儿教编社会规则类题一、幼儿园社会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使教育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对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幼儿园社会教育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适度性原则教育的适度性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避免走极端,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教育方式。

教育的适度性原则体现的是教育的辩证法。

“教育方法的辩证性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1把握教育的适度性,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感,即掌握教育的度。

具体到社会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

马卡连柯指出,如果能找到“积极性和克制感之间的分寸感,也就等于解决了教育的问题”。

〔2〕因此,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适度性的把握就是既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又要引导幼儿遵守适当的规则。

2.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原则一贯性是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不能随着时间、地点或者教师心情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一致性则是指不同教育者对幼儿的要求应该相同。

一致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即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以及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性。

之所以要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因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反复性,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有时甚至可能“进一步,退两步”。

因此,教师不但要注意坚持自己对幼儿要求的一贯性,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一天24小时,幼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如果家长不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那么很容易导致幼儿的行为表现出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好的一面,在家里则会有很多不良行为表现。

可见,家园教育不协调,很可能会妨碍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因为良好行为养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为的泛化,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表现出一致的行为。

如果家长没有坚持与教师一致的教育要求,那么幼儿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行为就很难在家里延续,行为的泛化很难形成,社会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到消极影响。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 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四、营造良好环境,树立良好榜样 鲜明生动的形象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 服力,易于为幼儿理解和模仿,与语言提示或教导比 较起来,榜样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作用更快更大。 首先教育者本人应是榜样;其次,树立同龄人的榜样。
案例《老师传递的不只是小动物》 这是一堂音乐游戏课,主题是让小朋友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出对小 动物的呵护动作,表达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老师先给小朋友们讲解爱 护小动物是多么重要和必要,然后要求小朋友们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 待老师给大家分小动物玩具。老师快速地从玩具箱中拿出各种各样的小 动物玩具递给小朋友们:有的小动物被揪着尾巴递过来的,有的小动物 是被抓着耳朵递过来的,有的小动物则是被抓着脖子递过来的„„终于 动听的乐曲响起来,老师提醒孩子们要唱的有感情,要表现出对小动物 的呵护、喜爱的样子。孩子们试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他们手中抓 握小动物玩具的方式却是那么不协调:抓着动物玩具的耳朵或者尾巴甩 来甩去,抓着动物的脖子左右晃动,或者揪着动物的翅膀„„
情境性
2、模仿阶段
模仿行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 性,因而其水平要高于服从行 为。
对行为意义和依据的认识是模糊 的,也无法分辨所模仿的行为的 好坏。 出于对榜样的仰慕做出模仿行为, 对行为本身的意义认识并不深刻, 所以在一定范围时期是相对稳定的。
主动性
模糊性 次稳定性
作业:要求幼儿执行某些社会规范、或禁止幼儿 做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情时,有时会使幼儿 处于被动的地位,感到受约束,并伴有不愉快的 情绪体验。你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 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并伴有积极的 情绪、情感的体验?
本节课考试内容 1、 ( )是个体认识社会,接纳社会的起点,( )是作 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 系的认识,主要是指( ),( ) 2、儿童自我意识是从( )逐渐发展到( )的,在行为上 相应地表现为逐渐从索取,独占、拒绝转变为给予,分享和接纳。 3、为使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者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各种 ( ),其次要( )幼儿园述说苦恼,尊重他们的( ), 另外还要给他们主动探索的( ) 4、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幼儿( )到的社会关系 5、幼儿应掌握的规范行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与自我相关的 行为规范有( )( )( )( )( )( ) 6、简述幼儿应该掌握的行为规范有哪几方面?(P145——146上)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与指导试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与指导试题

一、判断题( )1. 像穿衣,写字,走路等这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不是运动技能.( )2. 当各种动作被组织起来并构成了一个连贯性的,整齐的,有明确时间性的完整动作时,则形成了运动技能.( )3. 骑车既是粗放型运动技能又是间断型运动技能.( )4. 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幼儿意味着做事自信心也强.( )5. 各种运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为幼儿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 幼儿在定向阶段没有实际地做出或练习运动技能,因此这一阶段对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作用不大.( )7. 在模仿阶段,幼儿运动技能的稳定性,准确性与灵活性都较差.( )8. 在整合阶段,幼儿的动作已相当稳定.( )9. 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一般讲解多与示范.( )10.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被称为连续型运动技能与间断型运动技能。

( )11. 闭合性运动技能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划分根据是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 )12. 徒手型运动技能与器械型运动技能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动作的连续与否而进行的划分。

( )13. 幼儿的运动技能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手部运动技能,另一是下肢的身体运动技能。

()14. 3-4岁的幼儿能跳跃过大约50CM的高度。

()15.根据体育活动使用的器械的特点来构造活动情节的方法是器械相关法。

16、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速度也不一致,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先慢后快,而生殖系统的发展则是先快后慢。

17、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8个阶段中,只有前两个阶段属于婴幼儿期。

18、幼儿思维发展经历三种水平,先是动作思维,然后发展至抽象思维,再发展至具体形象思维。

19、幼儿的学习主要发生于学习和日常生活等活动中。

20、游戏是幼儿的各种活动的一种最自然的融合形式,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

21、幼儿学习的指导——模仿性反应了学习活动的依赖性及活动方式的未定型。

22、斯金纳将自发产生的行为称为应答行为,以区别由于明显刺激引发的操作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一、填空题
1.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2.()是成人要求幼儿言行的依据,也是幼儿规范自己言行的准绳,道德规范,学校规范等都是()。

3.()是幼儿形成道德认识、道德判断的重要前提和主要内容。

4.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的发展过程。

5.柯尔伯格提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原则,并确定了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阶段。

6.自我意识主要是指(),()。

7.幼儿应接掌握与自我、()、()、()相关的规范行为。

8.服从阶段的幼儿的规范行为具有肓目被动性、()()性三个特点,模仿阶段的幼儿的规范行为具有主动性、()性、()性等特点。

9.暂时隔离是一种温和的惩罚方式,美国林恩认为遵循()原则。

10.“孟母三迁”说明了()对于幼儿形成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二、选择题
1.对于奖惩的运用,总的原则是()。

A 表扬为主,批评适度;纠偏为主,塑造为辅。

B 表扬为主,批评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

C 批评为主,表扬适度;塑造为主,纠偏为辅。

2.美国心理学家林恩—克拉克提出的惩罚原则()
A 先他律后自律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一岁一分钟原则
D 加一原则
3.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最终要落实到幼儿的()的表现上。

A 外在行为
B 外在要求
C 内在要求
D 内在需要
4.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原则。

A 先他律后自律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一岁一分钟原则`
D 加一原则
5.品德是一生都需要锤炼的心思品质,()是构建品德结构不可忽视的关键期。

A 婴儿期
B 学龄期
C 幼儿期
D 青年期
6.下面不属于服从阶段幼儿规范行为特点的是()。

A 肓目性
B 模糊性
C 工具性
D 情境性
7.()是培养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

A 公园
B 社区
C 幼儿园
D 家庭
8.“习与性成,圣贤同归”说明了培养()的重要性。

A 行为习惯
B 公德意识
C 法律观念
D 性格品质
9.下面不属于模仿阶段幼规范行为特点的是()。

A 主动性
B 模糊性
C 次稳定性
D 工具性
10.()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A 他律
B 自律
C 自尊
D 自信
三、判断
1.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属于社会规范,家庭规范不属于社会规范()。

2.模仿行为水平高于服从行为,因此前者可以取代后者。

()
3.对幼儿的规范要求要具体、合理、在家庭幼儿园的要求可以不一致。

()
4.自律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外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
5.自我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
6.幼儿品德的构建过程并非长时间才能完成。

()
7.品德是以社会道德的接受为前提的。

()
8.讲解应寓理于情、于景之中;以理服人,以事明理。

()
9.教师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会增加他幼儿做出同样行为的概率。

()10.幼儿品德的构建是通过说教和练习就能奏效的。

()
四、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
2.社会化:
3.社会规范的接受:
4.品德:
5.他律:
6.自律:
7.德育: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品德的含义?
2.简答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的意义?3.幼儿阶段应接受的社会规范及要形成的规范行为分别有哪些?4.简答教育者应如何促进幼儿社会规范的学习?
5.作为教育者,应该如何尊重幼儿感受,丰富其情绪与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