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人生智慧宝库。儒家刚健有为,积极入世,以 天下为己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佛家万事看空,消极出世,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 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以柔克刚,安时处顺。“以 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修 行处世之道;而“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则是中 国古代士人的精神生活艺术。

孔子 核心思想“仁”、“礼”、缓解矛盾,维护奴隶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主贵族的利益
新兴
儒 家
地主
阶级
法 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民 调和阶级矛盾,以利
贵君轻、性善论
于封建统治
荀子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 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 道”,提出“君舟水民”、性 巨大
恶论
韩非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也有人认为:
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人生意向,都是牢牢指向入 世的,入世这个概念,把中国人的价值目标,人伦 关系,都奠定于现实的基础上,作为中国文化主流 的儒家,它讲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依入世作为实 践理想的唯一手段,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终极目标,而道家主张隐世和避世,但隐世 和避世的目的,却是为了更成功的入世,其根本精 神是无为而无不为,都是以避世的方法入世。佛家 是主张出世的,但是佛家的出世其实质并不是要走 出这个世界,而是要摆脱尘世以及自身的情欲困扰, 其目的还是要达到人生的永恒。

——《汉书.食货志》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为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 而
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 治
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的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 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 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
作 用
居官者以为姓号。
行为文化: 如民风、民俗等。
心态文化: 指思想、哲学(包括价值观、思 维方式)、科技、宗教、法律、 文学艺术等。
精神 文化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 核心是价值观、信仰信念。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1.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决定其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 经济。 2.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多元化并存,彼此碰撞、交融,共 同发展。




①万物是相对的

②逍遥的精神自由
, 此



非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 。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 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 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累坏了。现 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 子回答:“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 很悲哀的。可是后来想想,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 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 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 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 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 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 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 一循环的道路,她从一无所有中走来,又回归到原来一无所有去, 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 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
庄子认为,人生在世总是“未免乎累”,因为有才者要被社会强制 征 用,无才者又要被社会无情抛弃,在才与不才的缝隙中生活根本没 有自由可言。人要自由,最好的途径就是摆脱周围的世界,从而摆 脱诸如是非、得失、祝福、生死等各种矛盾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 安上宁述。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评析: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 就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为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 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 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地回归,用 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什么是文化呢?
有人说,文化是“人猿相揖别”的重 要标志。在这个地球表面,除了传说中的 或极少数的狼人以外,凡有人的地方都一 定有文化。巴黎、纽约、东京、台北固然 有文化,新几内亚、班克斯群岛同样有文 化。
关于“文化”的定义
英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克拉孔,曾搜集历史上 有关“文化”一词的定义,竟有160种之多。
子 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威来威 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
慑臣民,加强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小生 墨 墨子 “兼爱”“非攻”“尚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
产者 家
贤”“节用”,要求平等,反 和平、稳定的愿望
本课知识结构
“百家争鸣” 社会原因

局面的出现
主要流派


历史影响


孔子的思想

和 儒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孟子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 聃,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 学派创始人。老子曾做过东周王 室管理典藏的史官,负责征集和 收藏文化典籍。他博学多智,精 通礼法,熟悉各种典章制度。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 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通过《道德经》一书流 传下来。
台湾学者殷海光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展望》 一书中列举了四十七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并指出 “在那些定义中,任何一个定义只说到文化的一 个或若干个层面或要点”,“我们把上列四十七 个定义合起来看,就可略知文化是什么”。可见, 文化实有的内容太复杂了,复杂到非目前的语言 技术所能用少数的表达方式提挈出来。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 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 么了。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 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代表 派 阶级 别
没落 道 的奴 家
隶主
贵族
儒 家
代表 人物
主张
评价
主张“无为”,希望社会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 老子 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 的情绪
法:体现君主意志的
法令、制度
术:驾御群臣、控制
权力的策略和手段
势:君主的权势、权

韩非子——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秉承了其师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 “性善”论;以“严刑”、“重罚”的“法治”制度 思想来对治儒家的“德治”、“仁政”制度思想。荀 子认为可以用礼义的规范化将人的欲望予以适当的节 制和诱导。“发乎情,止乎礼”。而韩非则认为鉴于 人性之恶,必须以法治之;此乃是韩非子“法治”制 度思想之立论所在。这一“礼”与一“法”,虽然就 人性之预设相似而规范人性之范式大异其趣,于是乎 儒法便在此分道扬镳了。韩学之于荀学,虽仅限于 “法”与“礼”之间一字之差,似乎仅在一步之遥, 却已是百尺竿头了。荀子将孟子的“性善”论扬弃而 成“性恶”论,因而成了孔孟之道“教外别传”的一 代大宗,而韩非子则别开生面,弃礼wenku.baidu.com法,成了法家 的集大成者。
——《后汉书.食货志》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的背景
(1)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2、无为而治的表现
① 减轻田租 ② 释放奴婢为庶人 ③ 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和徭役
3、无为而治的影响
① 恢复和增强了汉朝的经济实力 ② 安定了人民生活,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逍遥”的人生观 怎样才能“逍遥游”呢? 无所恃
生死皆逍遥
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
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 的生活方式。
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 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
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 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和 文学艺术等。
文化的分层
物质文化: 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或物质性成果, 如长城、故宫、飞机、麦当劳等。
制度文化: 政治、经济等各类制度体制规章,如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科举制、 选举制等。


荀子

的 形
道家:老子和庄子

道家和法家
法家:韩非子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孔子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孟子、荀子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焚书坑儒)
•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 • 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 • 乃令民得卖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侯外庐主编
刘泽华主编
杨伯峻译注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1.“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 因政治经济的大变动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生产力发展 社会大变革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1. “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格局:
释 (佛教、佛学)
儒(儒家) 主
三位 一体
道 (道家、道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儒释道三位 一体的精神结构。这个具有特别弹性的精神结构,主 要负责解决中国人如何安身立命的话题,并成为中国 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理论基础。儒释道作为一种文化命 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 液。
2. “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 因3. “百家争鸣”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 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思考: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仁政 民贵君轻
仁义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性善论
性恶论
1、严峻的边境问题
2、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 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 缕玉衣.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 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 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 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 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 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 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 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 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钱钟书
我被托付一项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在这 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 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 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语言来规范表 述它的意义,正象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 去寻找文化时,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它无处 不在。
——美国学者·罗威尔
所以,有人说,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 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到了绝望的时 候就是个佛家。但是中国人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一个自 己安身立命的基础。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
也就是说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 心的。按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的比喻,儒家像是开了 个粮店,五四运动砸烂了孔家店,所以中国挨饿,就 是精神饥饿啊。道家是药店,人生有毛病,社会有毛 病,一定要吃点药。人的心灵和精神有点问题,道家 可以帮你解决。佛家是开大型购物广场,有钱没钱都 可以进去逛逛。……所以,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得意 信儒,失意崇道。林语堂先生也说过;道家及儒家是 中国人灵魂的两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1.“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189家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 家——儒、墨、道、法、 阴阳、名、纵横、杂、农、 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 略诸子略》中讲小说家去 掉,称为“九流”。
共八个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