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 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 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这正是说 书的旺季。天长,村子里的人吃罢晚饭都不 呆在家里;有的人晚饭也不在家里吃,捧上 碗到路边去,或者到场院里。老瞎子想赶着 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 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老瞎子一天 比一天紧张,激动,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 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
委员会委员 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命若琴弦》
1991年,陈凯歌根据《命若琴弦》 改编的电影《边走边唱》上映。
人物
70岁的老瞎子 17岁的小瞎子 不到15岁的兰秀儿
情节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 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 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 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 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师父临终时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 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 了。”
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 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重要的是从 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
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 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 多么地快乐。
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嘛咱们是瞎子!”
终于小瞎子又说:“我想睁开眼看看,师 父,我想睁开眼看看!”
QQ: 1556374660
E-mail: liyang@stdu.edu.cn
现在他老了,无论如何没几年活头了,失 去的已经永远失去了,他象是刚刚意识到 这一点。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 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
“值得,当然值得。”要是不这么反反复 复对自己说,身上的力气似乎就全要垮掉。 “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
“要不怎么着?就这么死了去?”“再说 就只剩下最后几根了。”
面的野羊坳。
老瞎子20岁的时候,他的师父在临 终前把一张药方封在他的琴槽里, 告诉他,要尽心尽力地弹断一千根 琴弦才能取出药方去抓药,吃了药 就能看到东西了。
神奇的匣子永远令他着迷,遥远的地方 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绝,凭着 三年朦胧的记忆,补充着万物的色彩和 形象,譬如海,匣子里说蓝天就象大海, 他记得蓝天,于是想象出海;匣子里说 海是无边无际的水,他记得锅里的水, 于是想象出满天排开的水锅。
成就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 人》。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 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 《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 金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 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2002年《病隙碎笔》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 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 一根尽力地弹吧。”
“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 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 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解读《命若琴弦》
希望·绝望 神或上帝:空白的药方 正视苦难,正视生命中的残缺
授奖词
《病隙碎笔》作为二〇〇二年度中国文学 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 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 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 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 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 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 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 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 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 和关怀。
他愿意想姑娘,越来越愿意想;尤其是 野羊坳的那个尖声细气的小妮子,总让 他心里荡起波澜。
也总有一些东西小瞎子无从想象,譬如 “曲折的油狼”。
“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 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
“兰秀儿人不坏。”
“我知道她不坏,可你离她远点 儿好。早年你师爷这么跟我说,我 也不信……”
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 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 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 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 她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 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 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 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 多……
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在一个冬天 的晚上》《我的丁一之旅》《山顶上的 传说》等
散文:《宿命的写作》《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
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 合作)、《死神与少女》
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 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 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 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 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 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 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 电影节荣誉奖。
小瞎子十四岁上父亲把他送到老瞎子这儿 来,为的是让他学说书,这辈子好有个本 事;将来可以独自在世上活下去。
小瞎子可以算见过世界,但只有三年,那 时还不懂事。他对说书和弹琴并无多少兴 趣,父亲把他送来的时候费尽了唇舌,好 说歹说连哄带骗,最后不如说是那个电匣 子把他留住。他抱着电匣子听得入神,甚 至没发觉父亲什么时候离去。
LOGO
第八讲 史铁生《命若琴弦》
——寻找光明的美丽谎言
残缺与困境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 2010年12月31日),河北省 涿县(今涿州市)人,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电影编剧。 1967年从清华附中毕业, 1969年到延安延川插队落户。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 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 尿毒症,靠透析维持了13年 的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 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 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 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 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代表作
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 们的角落》《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 《老屋小记》等
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礼拜日》 《原罪·宿命》《小说三篇》等
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 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 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 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 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 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 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 成骨头一样的苍白。有人以为他是疯了, 安慰他,劝他。老瞎子苦笑:七十岁了 再疯还有什么意思?他只是再不想动弹, 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 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 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老 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 是空的。
西绪福斯的巨石
史铁生语录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 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 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 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 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 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 着生存的意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 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 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 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 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 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 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 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 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 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 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社会职务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
老瞎子说书已经说了五十多年。这一片偏 僻荒凉的大山里的人们都知道他:头发一 天天变白,背一天天变驼,年年月月背一 把三弦琴满世界走,逢上有愿意出钱的地 方就拨动琴弦唱一晚上,给寂寞的山村带 来欢乐。
老瞎子的嗓子能学出世上所有的声音,男 人、女人、刮风下雨,兽啼禽鸣。不知道 他脑子里能呈现出什么景象,他一落生就 瞎了眼睛,从没见过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