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纤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性:见于正常人、DIC晚期和原发性纤溶症。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
参考值:<5mg/L。 FDP阳性见于:
原发性纤溶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DIC 恶性肿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肾脏疾病 肝脏疾病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溶栓治疗
1、通过影响某些凝血因子,促进或恢复凝血 过程而止血,如维生素K1; 2、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如 氨基酸类抗纤溶药 ——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以及多肽类纤溶酶抑制剂 ——抑肽酶等。
维生素K
维生素K包括K1、K2、K3、K4四种。
其中K1、K2是天然的,为脂溶性; K3、K4人工合成,为水溶性; K1来自绿叶植物或谷物; K2 由肠道细菌合成。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不良反应:毒性很小,静注过快时可以有面部潮红、出 汗、血压下降等,故一般肌注; K3、K4可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
肺梗死
血浆D-二聚体 (D-dimer, DD)
定性实验:阴性;
ELISA定量:<200ug/L; 继发性纤溶症(如DIC)为阳性或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
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1、促凝血药; 2、抗凝血药; 3、纤维蛋白溶解药; 4、抗血小板药。
促凝血药
主要分为两类:
临床常用凝血指标的判断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参考值:32-43s,延长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1、延长 见于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缺乏;还 是监测肝素和狼疮抗凝物的常用试验。 2、缩短 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凝血酶原是含有582个AA残基的酶原。 正常的凝血酶原具有γ-羧基谷氨酸(Gla)。 正常人1ml血浆含凝血酶原约300单位。10ml血浆生成
的凝血酶就足以使全身血液凝固。
凝血因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
合成需要维生素K参与。
香豆素类药抑制VitK的还原酶。
纤维蛋白(fibri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三部分功能活动:
1、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可以使血管 封闭;主要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血管反应,但 持续时间很短。 2、血管内膜内膜下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和血浆中 凝血系统;由于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缓,利于激 活的血小板粘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一个 松软的止血栓填塞伤口。 3、局部叙述出现血凝块,即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 原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分子多聚体,并形成由血纤 维和血小板一道构成牢固的止血栓。
参考值: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延长。
TT延长,见于:
低(无)纤维蛋白原症 异常纤维蛋白原症 血中FDP增高(DIC) 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3P test)
阳性:
1、见于DIC早、中期; 2、恶性肿瘤、上消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 败血症、肾小球疾病、人流、分娩等可出 现假阳性。

K
PK
Ⅻ Ⅺ
Ⅻa Ⅺa
HK
HK
凝血 途径
Ⅸa PF3 Ⅹa PF3 Ⅴ Ⅳ Ⅱ Ⅱa Ⅶ Ⅳ Ⅹ Ⅲ 组织 损伤
Ⅳ Ⅸ Ⅷ Ⅳ Ⅹ
内源 性
外源 性
XIIIa Ⅳ Ⅰa 纤维 蛋白 交联 成凝 块

Ⅰ PF3:血小板3因子;HK:高分子量激肽原; PK:前激肽释放酶;K:激肽释放酶
XIII
凝血酶原
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LMWHs)
特点:分子量4-6.5kPa。
区别于肝素:
1、其抗凝作用不以监测APTT决定,而应当测定 抗Xa的活性; 2、和血浆蛋白、基质蛋白亲和力低,比肝素有更 好量效关系; 3、较少和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要经肾排出, t1/2比肝素长2-4倍; 4、较少结合血小板因子IV(PF4),较少诱导血 小板减少 5、促进t-PA释放,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有助 血栓溶解。
参考值为1.0±0.1s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PT延长:
1、先天性凝血因子(外源性)缺乏 2、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肝病、VitK 缺乏、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药。
PT缩短:
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梗、脑血 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PT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参考值:11-13s,应当有正常对照,超过正常
对照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rothrombin ratio, PTR)
Leabharlann Baidu
——即被检标本同正常标本之间的比值。 参考值为1.0±0.05s
国际化标准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氨基酸类抗纤溶药
此类药物包括:
氨基己酸(EACA)、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氨甲环酸(凝血 酸、止血环酸)。 药理作用:具有类似Lys的立体结构,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在 纤维蛋白上吸附,使其无法被纤维蛋白上的纤溶酶原抑制物 (PA)激活。其中氨甲环酸作用最强,氨基己酸最弱。 临床应用:用于纤溶性或链激酶、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对一 般慢性渗血效果显著,但对癌症出血以及创伤出血无止血作用。 不良反应: 1、氨基己酸不良反应多:口服有消化道反应,肾出血者可导致 尿路阻塞;静注可致低血压;偶尔还有过敏反应,所以较少用。 2、氨甲环酸:偶致头痛、头晕、嗜睡,有心梗倾向者慎用。 3、氨甲苯酸: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应用较多。
纤维蛋白原占血浆蛋白总量2-3%。 纤维蛋白单体共价交联构成血凝块主要成分。 XIII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是一个转酰胺酶。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
Ⅲ(antithrombin Ⅲ,AT3)和肝素,二者作用占全部 抗凝血酶活性的75%。 AT3:作用于因子Ⅱ、Ⅶ、Ⅸ、Ⅹ、XII 每一分子AT3可结合一分子凝血酶,使之失活 肝素:体内、体外均可抗凝。 C 抑制物:Ser酶抑制剂。 α 巨球蛋白:广谱蛋白酶抑制剂。 蛋白C:1.灭活V、VIII;2.限制Xa同血小板结合; 3.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1 2
血管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组织激活物 依赖XII的激活物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溶酶原抑制物
(+)
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血纤维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血小板的止血
生理止血两阶段:
一、血小板迅速粘附于创伤处,聚集成团, 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子;
二、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抗凝血药
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环 节而阻止血液凝固,用于预防 血栓形成和扩大。 常见的有肝素类药及香豆素类 药物。
肝素(heparin)
肝素大量存在于肺和肠粘膜等组织,药用肝素由动
物小肠提取。低分子量肝素,如替地肝素、依诺肝 素,不良反应较少。 药代动力学:肝素是极性强的大分子物质,难以通 过生物膜,故口服无效,肌注后可致局部出血或水 肿,皮下注射血浆浓度较低,所以适宜静脉注射或 深部皮下注射。 静注后均匀分布于血浆和白细胞,肝脏代谢,大部 分以代谢产物形式经肾排出。 t1/2在治疗量下为40-90min,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值:2-4g/L。 临床意义
1、增高:糖尿病、急性心梗、急性传染病、结缔组 织病、急性肾炎、烧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 手术后、妊高征、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 2、减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等。
血浆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 TT)
香豆素类
临床作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1、口服后,起效慢,初期常和肝素合用; 2、作用持久,剂量不易控制,一般第一天给予较 大剂量,第二天减半,第三天起用维持量。 3、与抗血小板药伍用,能减少外科手术、风心病、 人工瓣膜手术等静脉血栓发生率。可用于心梗辅助 用药。 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最常发生于皮肤、粘膜, 用药时必须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 PT过长时或出血,应立即停药,并静注维生素K, 必要时可输血。
肝素(heparin)
临床作用:
1、防治血栓形成和栓塞; 2、各种原因引起的DIC,及早应用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 因子消耗,防止继发出血。 3、其他 如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 不良反应: 1、毒性小,用量过大会自发性出血,故应适当控制剂量,严 密监测凝血功能; 2、轻度过量,应减慢滴速、延长注射间歇或减少下次注射量; 3、严重出血,停药,并立即缓慢静推鱼精蛋白注射液——一 次用量<50mg,1mg鱼精蛋白可综合肝素100u。 4、偶尔出现过敏。长期用药可脱发、骨质疏松。少数可见血 小板减少。
合成部位
肝 肝 各种组织
活性型主要功能
形成纤维蛋白凝胶 催化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 组织因子,激活Ⅶ 激活剂
肝 肝 肝、脾、内皮细 胞 肝 肝 肝 肝 血小板、肝
加速Ⅱa,生成辅助因子 催化Ⅹ 加速Ⅹa,生成辅助因子 催化X 催化Ⅱ 催化Ⅸ 催化激活Ⅺ和PK 催化纤维蛋白共价交联
( 表 面 激 活 ) ( 磷 脂 表 面 阶 段 ) 血 纤 维 形 成
香豆素类
药物用法和用量——
1、华法林:口服,成人,第1日,5-20mg; 次日维持量,2.5-7.5mg/d。 2、双香豆素:口服,第1日,100mg, 2-3次/d; 次日,100mg,1-2次/d; 维持量50-100mg/d。 3、新双香豆素:口服,第1日,200-300mg, 3次/d; 次日起,100-200mg,2-3次/d; 4、新抗凝:口服,第1日,12-28mg; 次日起,2-12mg/d。
肝素(heparin)
药物剂量与用法——
1、小剂量皮下注射:5000u/次,注射于腹部皮 下,8-12h/次,用于预防血栓。 2、中剂量常规用法:20000-35000u/d,分4-6 次间歇静注;或用5%GS溶解稀释后静滴;主要 用于急性静脉血栓形成、DIC、心梗。 3、大剂量持续静滴:35000-70000u/d,用 5%GS或生理盐水稀释后持续静滴,24-48h后减 量,主要用于大块肺栓塞和急DIC。
大家好!
我是陈力,呵呵呵呵……
血液凝固或血凝(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离开血管后,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 成不能流动的胶状凝块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发生回缩, 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1、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 其他血浆蛋白; 2、血清中增加了少量血凝释时血小板释放 出来的物质。
与此同时,血浆中同时出现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过 程,防止血凝块无限制增大。
凝血因子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XIII
通用名称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酶原 Ca2+ 前加速素 血清凝血酶原转变加速素(SPCA) 抗血友病因子A(AHG) 抗血友病因子B(Christmas因子)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活素前质 接触因子(Hageman因子,HF)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SF)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药物包括:双香豆素、新双香豆素(双香豆素
乙酯)、醋硝香豆素(新抗凝)、华法林(苄丙酮香豆 素钠)。 药理作用:此类药物同维生素K化学结构相似,竞争性 拮抗维生素K。干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只在体 内有效。在体内需要待这些凝血因子耗竭后,才能发挥 作用。 药代动力学:主要经肝代谢,吸收、代谢个体差异大。 1、双香豆素口服吸收不规则且不完全, t1/2为24-60h。 2、华法林口服吸收较快而完全; 起效快,12-24h起效,1-3d达到高峰; 持续时间短,为2-5d, t1/2为24-60h。 3、新抗凝介于双香豆素和华法林之间,但持续时短。 4、新双香豆素作用最快,维持及半衰期最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