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及其措施
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素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素数量的百分数。
国内外资料表明,氮肥利用率一般为30%~60%,水田为20%~50%,旱地为40%~60%。
因此,施入土壤中的氮素,除一部分为微生物所固定外,很大部分通过多种途径损失了。
提高氮肥利用率,经济合理施用氮肥,成了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氮素损失。
第一,控制氮肥的施用量,根据土壤氮养分情况和作物状况合理施肥。
目前配方施肥已逐步推广,通过各种估算氮肥施用量的方法可定产定肥,避免盲目施肥的损失。
第二,平衡施肥,氮肥配合磷、钾肥、有机肥等施用,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
第三,改变氮肥的形状,粒度大的氮肥与土壤的接触界面小,养分释放慢,肥效长,如大颗粒尿素和碳铵等,能减少氮损失,提高其利用率。
第四,制成包膜、长效性肥料施用,如硫衣尿素,长效碳铵等。
第五,施用化学保氮剂,如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
第六,注意施肥方法。
铵态氮肥和尿素等深施,可减少氮损失。
第七,注意施用氮肥时的土壤水分条件,水分太少,施用氮肥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少,水分过多,会造成氮素损失和作物的疯长。
磷肥的利用率与氮肥、钾肥比较起来低得多。
在我国,不论是大田试验或盆栽,其中包括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试验结果都表明,磷肥的利用率大体在10~25%的范围。
根据各省849个试验结果的统计,水稻的磷肥利用率变化幅度为8~20%,平均为14%;小麦为6~26%,平均为10%;玉米10~23%,平均为18%;棉花4~32%,平均为6%;紫云英9~34%,平均为20%。
一般说,谷类和棉花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和绿肥的利用率较高。
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不论水溶性、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都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磷在土壤中的运动很弱。
这个原因实际上是第一个原因的结果。
运动性小导致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因为养分必须与根系接触才能被作物真正吸收,这就涉及到生物有效性的问题。
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的利用率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它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
然而,氮肥的利用率却相对较低,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要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就需要科学施肥。
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
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确定恰当的施肥量,既要满足作物对氮元素的需求,又要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
此外,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机,确保氮肥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
改进施肥技术也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利用包膜技术,将氮肥包裹在保护膜中,延缓氮肥的释放速度,减少氮肥的损失;利用缓控释肥料,通过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使氮肥与作物的需求更加匹配,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精确施肥技术,将氮肥直接送达作物根系周围,减少氮肥在土壤中的损失。
合理的轮作与秸秆还田也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轮作可以改变作物的氮素吸收特点,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
而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淋溶。
适当的土壤管理也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
保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水平,能够提高土壤对氮肥的吸附和保持能力,减少氮肥的损失。
合理的灌溉管理也可以减少氮肥的流失,避免造成土壤的氮素淋溶。
加强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和技术培训也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他们掌握科学合理的施肥知识和技术,才能够正确施肥,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施肥宣传和培训,提高其科学施肥意识,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引导农民合理施肥。
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科学施肥、改进施肥技术、合理轮作与秸秆还田、适当的土壤管理和加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文章标题: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一、引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投入品,然而我国在氮肥利用方面存在着较低的利用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二、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1. 土壤肥力质量不佳我国的土壤肥力质量普遍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质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土壤中养分比例不合理。
这些问题导致了氮肥在土壤中的吸收利用率大大降低。
2. 水肥管理不当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水肥管理不当的问题。
农民在施肥时往往没有进行合理的配水,导致氮肥在土壤中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民缺乏对氮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管理技巧,导致氮肥的浪费和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4. 缺乏专业化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专业化管理氮肥的机构,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氮肥管理和使用环节出现了混乱和浪费的现象。
5. 生产方式不合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氮肥的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1. 加强土壤改良我国需要加大对土壤改良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质量,为氮肥的吸收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合理施肥农民在施肥时需要合理搭配水肥,进行科学的施肥方案,在保证作物需肥需水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的流失。
3. 推广高新技术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氮肥利用的认识,并指导农民利用现代化的氮肥利用技术。
4. 加强管理政府需要加大对氮肥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农民也需要加强对氮肥的管理和使用,减少氮肥的浪费现象。
5. 推动农业产业化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效率。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对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的深入探讨,我认为我国在改善氮肥利用率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加强管理、推广技术和改良土壤等途径,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氮肥利用率。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
我国氮肥平均利用率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国内的氮肥平均利用率约为30%左右。
这意味着仅有大约30%的施肥氮能被农作物充分吸收和利用,而剩余的氮则会通过流失、淋失、蒸发以及其他途径进入环境,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潜在的污染。
低氮肥利用率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如施肥量过大、时间不当等。
●土壤状况: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因素。
●气候条件:降水、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氮素的释放和转化。
●农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和吸收能力
不同。
为提高氮肥利用率,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
●正确测土施肥:通过土壤检测,确定准确的氮素需求量,并
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剂量。
●种植耐氮品种:选择对氮肥利用率较高的耐氮品种,提高肥
料利用效果。
●微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氮进行固定和转化,提
高氮肥利用效率。
●精准施肥技术:如滴灌、叶面喷施等技术,有助于减少氮素
的损失。
尽管中国的氮肥利用率相对较低,但政府和农业部门一直在推动合理施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并积极推广高效施肥技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
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我国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及提高途径1. 引言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氮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氮肥利用率较低,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2. 主要原因2.1 肥料施用不科学我国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往往过度依赖于化学肥料,而且施肥量大、频次高,导致了氮肥的浪费。
一些农民对于施肥技术不够了解,不能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我国农业中,农田面积小、农户分散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导致了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操作的不规范,进一步影响了氮肥的利用率。
2.3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科技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率。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导致了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无法充分应用,从而限制了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3. 提高途径3.1 推广科学施肥技术针对我国农民施肥方式不科学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教育农民合理施肥的知识和方法,引导他们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施肥,从而减少氮肥的浪费。
3.2 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强农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性和规模化程度,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利用率。
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措施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3.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田,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农业科技创新路径,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解决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上,政府、农民和科技人员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民科学施肥,加强农田规模化经营,并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农民应该增强科学施肥的意识,学习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一、氮肥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对提升水稻群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氮肥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
1. 氮肥用量与水稻生长速度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
在一定范围内,氮肥用量增加,水稻生长速度加快。
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易倒伏,影响产量。
2. 氮肥用量与水稻分蘖能力氮肥对水稻分蘖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分蘖减少,穗数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多,群体结构恶化。
3. 氮肥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 碾磨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碾磨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碾磨品质较好,出米率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稻米碾磨品质下降,出米率降低。
2. 外观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外观品质较好,透明度较高,垩白度较低。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外观品质变差,透明度降低,垩白度增加。
3. 蒸煮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蒸煮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蒸煮品质较好,糊化温度适中,胶稠度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蒸煮品质变差,糊化温度异常,胶稠度降低。
4. 营养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蛋白质含量适中,营养价值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蛋白质含量异常,营养品质降低。
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三、氮肥施用策略的优化1. 分阶段施氮水稻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提高尿素利用率是为了减少氮排放和提高农作物的氮利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较高的氮素含量,并且氮素成分相对成熟稳定,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如畜禽粪便和厩肥等,并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
2.施加矿质肥料:合理施用合适的矿质肥料可以提高尿素利用率。
适量施用减少无效淋失的氮肥,如缓释肥料、磷酸二氢铵等。
同时,在施肥时要注意合理的时机和分次施肥,避免大量氮素一次性施入土壤。
3.合理灌溉管理: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素淋失,降低尿素利用率。
因此,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和排水不畅。
4.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不同品种对氮的利用能力有所不同,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以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选用具有高氮利用率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可有效提高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5.土壤改良措施:加强土壤养分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可以增加土壤的固氮能力和氮素保持能力,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使用有机质改良土壤,合理施用石灰和磷肥等,在土壤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种植作物。
6.生物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等,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性,有助于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7.预测和监测氮素供应:通过合理的氮素供应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施肥措施,避免过度施肥和氮素浪费。
利用土壤检测和植物叶片分析等手段,对氮素供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调整。
总之,提高尿素利用率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施策,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品种选择和土壤改良等。
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具体的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尿素利用率的措施提高尿素利用率对于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尿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氮肥,但在农田中利用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
为了提高尿素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深施尿素:将尿素深层施入土壤中,以减少在土壤表层的氨挥发损失。
通常尿素在施用后,尽量迅速进行翻耕,覆盖掉土壤表层,防止氨挥发。
此外,也可以通过将尿素深施到根系有效深度,增加氮素的吸收利用。
2.利用微生物改进土壤:适当利用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并通过共生作用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3.施用生物稳定剂:生物稳定剂可以通过抑制尿素分解酶的活性,延缓尿素的水解,降低尿素的速效性,提高尿素的利用效率。
同时,生物稳定剂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4.适时施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施入尿素,如大气温高、土壤含水量适中时,可促进作物吸收氮肥的速度,增加氮素利用率。
同时,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分阶段施肥,避免一次性施入过多的氮肥,减少氮素的损失。
5.化肥与有机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吸收养分。
通过化肥和有机肥的合理搭配,可以减少尿素施用量,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6.不同农田管理制度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农田管理制度,如水稻的良田制、套种制等。
这些管理制度可以减少氮素的流失,并通过循环利用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7.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帮助尿素在土壤中迅速水解,并保证作物根系对氮肥的充分吸收利用。
此外,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如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尿素的吸收。
总之,提高尿素的利用效率需要综合考虑土壤、肥料、作物等多个因素,并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
正确施肥、合理管理和科学调控都是提高尿素利用率的关键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尿素的利用效率才能得到提高,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氮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一般具有利用率低和变幅大的特点,这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影响。
那么,我国氮肥利用率大致是多少,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氮肥利用率 1
据统计,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当季平均利用率只有33%,几种主要氮肥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是:碳酸氢铵 25%~30%,尿素30%~35%,硫酸铵35%~40%。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
仅以尿素为例,我国每年通过挥发、淋溶等途径损失的尿素实物量就达2000多万吨,直接损失达500多亿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五项措施:
1、合理分配
氮肥应用在增产效果好的土壤上。
根据试验结果证明,一般在地下水质好、基础产量较低的贫瘠低产型土壤上利用率较高,增产效果较显著。
2、深施覆土
深施结合覆土可以增加土壤对铵离子的吸附,减少挥发,对铵态氮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施肥深度应结合作物品种特性与施肥量灵活掌握。
化肥用量少、作物根系分布较浅的,以中层浅施(深6—12厘米)较好;化肥用量大、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分部广的应以底层深施(深12—15厘米)为宜。
3、因作物施用氮肥
作物习性不同,对氮肥的要求也不同。
水稻、玉米
(2324,3.00,0.13%)等禾谷类作物,需氮肥较多,应适当多施。
而豆类作物,施用少量氮肥即可。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是指水稻作物对施加的氮肥肥料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生产中,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然而,由于氮肥的施用过量或不当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 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是指水稻植株所吸收的氮肥与施加的氮肥之间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氮肥肥料利用率= (吸收的氮肥量/ 施加的氮肥量)×100%2. 影响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因素: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性质、氮肥的施用方法和时机、水稻品种、气候条件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因素的影响:2.1 土壤性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酸碱度、土壤质地等都会影响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水稻对氮肥的吸收。
2.2 氮肥的施用方法和时机:氮肥的施用方式有分若干次施用和一次性施用两种。
分若干次施用可以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施肥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和氮肥的释放速度来合理施肥。
2.3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利用能力有所差异。
一些耐寒、耐旱、耐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往往对氮肥的利用更高效。
2.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和氮肥的利用有直接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也提高了氮肥的利用率。
3. 提高水稻氮肥肥料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为了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3.1 合理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氮肥的用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
3.2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
3.3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效率。
3.4 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选择适应性强、高产稳定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小麦氮肥利用率
小麦氮肥利用率
小麦氮肥利用率是指小麦对施肥的氮肥的吸收利用效果,是评价小麦
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小麦氮肥利用率高低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和
品质,同时也与农业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首先要合理施肥。
小麦生长期中不同阶段对氮
肥的需求量不同,要结合小麦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科学制定施肥方案,确保适量施肥。
在小麦苗期和抽穗期,施肥量要较少,以避免氮肥被
浪费或者造成氮肥过量现象。
在小麦拔节期和灌浆期,施肥量要适量
增加,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其次,加强管理。
科学、严格的田间管理能够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
一方面,要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控制过度耕作、过度施肥等不良习惯,降低耕地侵蚀和养分流失风险;另一方面,要注意翻土、深松等土壤
改良措施,提高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最后,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品牌。
不同品牌和种类的氮肥养分成分
不同,能源消耗和价格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本地条件、农民实际能力、氮肥需求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牌。
综上所述,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科学指导、
集思广益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在日益严峻的农业环境保护形势下,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提高也是一项长足的历史任务。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为题目,我们将探讨如何提高氮素利用率以提高籽粒生产效率。
一、背景介绍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作物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氮素的转化和利用率相对较低,导致了农作物生产效率的下降。
因此,提高氮素利用率是提高籽粒生产效率的关键。
二、影响氮素利用率的因素1. 施肥方式: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
例如,分蘖作物如小麦和玉米可以采用分施氮肥的方式,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避免氮素的浪费。
2. 施肥量:施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氮素利用率。
过多的氮素施用会导致作物过度生长,浪费氮素;而过少的氮素施用则会限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产量。
3. 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可以提高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缺水或过湿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氮素。
4. 土壤pH值:土壤pH值对氮素的有效性有一定影响。
酸性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速度较慢,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在酸性土壤中适当调整土壤pH值,有助于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三、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氮素肥料: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氮素肥料。
例如,氨基酸肥料可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氮素的损失。
2.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态,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3. 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氮,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含量。
4. 配套施肥技术:合理利用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5. 耕作管理措施: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翻、留茬、中耕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6. 生物技术应用: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等,培育出氮素高效利用的新品种,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摘要氮肥的有效应用对植株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一些途径,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途径;方法随着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氮肥利用率在逐渐降低,进而影响氮肥资源利用、施肥安全和土壤环境安全,乃至农作物产品安全。
提高氮肥利用率,科学施用氮肥已成为农业施肥的重要问题。
氮肥施用过程中,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下渗、土壤晶格固定、反硝化过程中的脱氮等,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氮肥利用率。
(1)深施。
深施氮肥可以减少氮素挥发,促进作物根系吸收,利于加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固态氮的转化[1]。
施用深度一般为土表下6~15 cm。
追施与底施有所不同,追施深度宜在6 cm以下,底施深度宜在10 cm以下。
(2)分期施用。
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减少渗漏和固定,便于根据作物生育时期对氮的需求供应氮素,利于提高氮肥利用率[2]。
分期施肥,原则上可分为底肥和追肥。
底肥中的氮肥用量一般占氮肥总用量的30%~60%。
除水田不宜用硝态氮肥作底肥外,多种氮肥均可做底肥。
氮肥追施量一般占氮肥总用量的40%~70%。
氮肥一般追施1~3次。
追肥时期因作物而不同,一般在作物出现拔节、分枝、花荚形成、蕾铃形成、茎叶显著伸长等现象,即作物生育中、前期和作物出现孕穗、花铃期、茎叶快速生长、果实膨大等现象,即作物生育中、后期追施。
若一次性追施,宜在作物需肥高峰前期施用,即在需肥高峰临界期追施。
(3)配合磷、钾肥施用。
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某种元素的丰缺可影响到对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
三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协调促进的作用。
氮肥配合磷、钾肥施用,可以以磷促氮、以钾促氮,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磷、钾肥一般作底肥,某些作物也可作追肥施用。
(4)配合有机肥施用。
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可以分解为腐殖质和腐殖酸,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胶体形成,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氮素利用。
有机肥一般作底肥施用,也可在苗期追施,而在苗期追施最好与化学肥料相结合追施。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肥料之一,但是由于氮肥的利用率较低,会导致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
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生长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一般来说,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应能力来确定,不宜过量施肥。
同时,应注意施肥时间,避免在雨季或高温季节施肥,以免造成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2.利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有利于氮肥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有机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和固定,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采用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将多种营养元素混合在一起的肥料,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复合肥料中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多种需求,从而减少氮肥的浪费。
同时,复合肥料中的其他元素可以促进氮肥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4.采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作为肥料的肥料,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和固定,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同时,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氮素,为作物提供养分。
5.采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和蒸发,从而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从而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挥发。
同时,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为作物提供养分。
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施肥、利用有机肥料、采用复合肥料、采用微生物肥料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
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合理施用: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氮肥用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
例如,对于旱地作物,可以采用深施的方法,使氮肥深入土壤,减少挥发和淋失;对于水田作物,可以采用分期施肥的方法,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导致氮素流失。
2. 配合其他肥料使用:氮肥与磷肥、钾肥等其他肥料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在施用氮肥的同时,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3. 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种:不同的氮肥品种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稳定性、溶解性、肥效期等。
选择适宜的氮肥品种,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稳定性氮肥不易挥发和淋失,可以在土壤中长期保持肥效,适合在旱地和水田作物上使用。
4. 改善土壤条件:土壤的酸碱度、通气性、水分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通过改善土壤条件,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
例如,通过施用石灰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氮肥的分解和吸收。
5. 推广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确定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位置等参数,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和肥效,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以上是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肥效的途径,不同的措施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施肥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
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
1关于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
氮肥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氮素在土壤中的储量变化极大,无法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氮素,因此,使用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但是过多的施肥会损害土壤的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控制氮肥效用就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氮肥利用率是指每施用单位氮肥可以实现多大程度的增产,它是决定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氮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施用量的正确选择以及施用氮肥的时机的把握的正确性。
氮素偏生产力是指一定数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使给定的单位土地作物氮素产量的增加量。
与氮肥利用率不同,它是氮肥配置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它起到配置氮肥施用量的参考作用。
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是决定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们反映了把握氮肥施用方面得准确性,影响着生产力的提高。
因此,要想提高作物氮素产出,就要正确把握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偏生产力,充分发挥它们对增产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2管理氮肥的重要性
氮肥合理施用,能够有效提高作物氮素的产出,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发挥氮肥的作用,而管理氮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是实行施肥计划,根据土壤的化学形态属性及作物对氮肥的需求量,科学合理的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二是改进施肥技术,在理论上减少氮肥施用量和提高利用率,将施肥与全过程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三是分级管理,根据土壤的状况及作物的需求进行区域划分,分级施肥。
正确配置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管理氮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要减少农田的作物产量低下,保护土壤质量,必须掌握正确的施肥施量,根据作物的需要进行施肥,以保证氮肥资源合理利用。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及其应用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及其应用氮肥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加强植物的叶片生长和花果结实,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但是,氮肥的施用也给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而氮素的利用率也被认为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氮肥利用率,改善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不仅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还有助于环保和减少成本。
一、氮肥的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氮元素吸收的能力和利用程度,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氮肥种类:氮肥种类不同,其中的氮元素利用率不同。
如硝酸铵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明矾和尿素磷酸的氮素利用率高。
2. 施肥方式:施肥方式不同,氮肥的利用率也有所不同。
例如,根据作物的需求量和生长发育的需求量进行分批施肥,能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3. 土壤条件:土壤特性对氮肥利用率也有影响。
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等因素都会影响氮肥的利用效率。
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能够影响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
例如,气温高、湿度小的干燥环境中,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二、氮肥利用率研究的现状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十分重要,针对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寻求优化的氮肥管理方法,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过程。
基于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针对氮肥利用率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 主要外国研究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注氮肥利用率提高的问题,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美国科学家发现,通过控制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时间,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而日本则研究出了一种新型氮肥,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2. 主要国内研究我国的科学家们也在氮肥利用率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发现,在同等氮肥施用量下,作物生长阶段的氮素供应量与作物产量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
此外,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植物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提高。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酸 性肥 料 ,如硫 铵 、氯化 铵等 铵态氮 肥 ;在 酸性土 壤 上 ,选 择碱 性 或生 理碱 性肥料 ,如石 灰氮 、硝酸 钙 等硝 态氮 肥 。降雨 多 的地 区宜选 用铵态 氮肥 ;干 旱 地 区选用硝 态 氮肥 ,这 样可 改善 土壤 性状 ,有利 于作物 生长 , 中性 土壤各 种氮 肥均 可施用 。
0 0 0 河北省 平 山县 岗南镇人 民政 府 548 王 茁
肥 ;保肥 力差 的沙 壤土应 坚 持少 吃 多餐 的原则 ,采 等 自然资源 极度 缺乏 的 当今 时代 ,减 少肥料 生 产原
料和 能源 的浪 费 ,不 仅有 益 于保护 生 态环 境 ,而且 有利 于农业 生产 可持 续发展 。
2 合 理 分 配
农 作物 正常 生长 发育 ,要 求氮磷 钾等 多种 营养
元 素 的协调供 应 。氮 肥与 有机肥 、磷 肥 、钾肥 等配 合 施 用 ,具 有 明显 的 连 因效应 ,对 获 得 作物 高 产 、 稳产 、降低成 本 ,改 良土 壤和提 高肥 力都 具有 重要
氮肥应 用在 增产 效果 好 的土壤 上 。根据 实 验 结 果证 明 ,… 般在 地 下水质 好 、基础 产 量较低 的贫肥 ・
的不 同生育 期对 氮 的需要 量 也有 差别 。例 如 小麦 是 “ 胎里 富 ” ,满足 基肥 很重 要 ,玉 米在 拔节 期及 喇 叭
口期 需肥量 较 多 ,此 时应追 氮肥 ,实践证 明 6 %的 0 氮肥 和全 部磷 肥深 施 作基 肥 ,4 %的氮 肥根 据 土 壤 0 特性 ,一 次或 分次追 施 。
4 深 施 覆 土
措施 ,减 少氮素 损 失 ,提 高利 用 率成 为农 民特 别 关
注 的 问题 。氮肥 利 用率 不高 的主 要原 因是 铵态 氮 的 挥 发 损 失和 硝 态 氮 的 淋 失 以及 反 硝 化 作 用 所 造 成 的。提 高氮 肥利 用率 主要 有 以下 五项 措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及其措施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肥料,但由于氮素的特殊性质,其利用率较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
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以及氮肥的特点,合理确定施肥量。
通过科学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结合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氮素的浪费和污染。
2. 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是一种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作物利用的有机氮的植物。
种植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的氮素含量,减少对化肥的需求,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3. 使用缓释肥料:缓释肥料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释放养分的肥料。
相比传统的速效肥料,缓释肥料能够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4. 深施氮肥:将氮肥追施到靠近作物根系的深层土壤中,可以避免氮肥的损失和浪费,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配合钾肥的施用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5. 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对氮肥的吸附能力,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淋溶,提高氮肥的利用效果。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机质的添加、土壤翻耕等。
总之,提高氮肥利用率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还可以减少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对于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