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苏武传知识点, 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字注音①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②数(shu )通使相窥(kuī)观;③汉天子, 我丈人行(hng)也;④既至匈奴, 置币遗( wi )单于;⑤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⑥阴相与谋, 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⑦置煴(yūn)火, 覆武其上; (附: 此课本注音yn错误)⑧拥众数万, 马畜( ch )弥山;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使牧羝(dī );2.通假字①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畔: 通叛, 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 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弆(jǔ), 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 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 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 通无, 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 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 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 与武决去衿:通襟, 衣襟。

决:通诀, 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已经。

3.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抵押。

今义: 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

今义: 业绩。

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 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 趁这时。

今义: 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

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

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

今义: 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9.既至匈奴, 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 正当、适逢。

今义: 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 牵连今义: 常作连词和用12.会论虞常古义: 判罪今义: 常作议论13.以货物与常古义: 财物今义: 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 两个词, 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 办理/筹划4.词类活用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壮。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官职与称谓
典属国
负责属国的外交事务。
都尉
武官,负责地方治安。
官职与称谓
骑都尉
统领骑兵,隶属于光禄勋。
使者
奉命出使,传递皇帝的命令。
官职与称谓
01
02
03

古代对地位相当的人的尊 称,你可以称这位君的属 国臣子为大夫。
大夫
古代对其他男子的尊称, 你可以称这位大夫为将军。
将军
古代对武将的尊称,你可 以称这位将军为郎中。
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天文 01
二十八宿是古人观测天象的重要参照物。
03
02
古代人们通过对天象的观测,推算节气和吉 凶祸福。
04 地理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川、河流、 湖泊等多种地貌。
05
06
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 化传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v. 报答。
特殊实词

adj. 稍微。

n. 增加。

v. 离开。
v. 回来。 v. 嫁。
adj. 年长。
还 适

02 重要虚词
之、其、而、以、于、乃等常用虚词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有时也作结构助词“的”。

代词,相当于“他”、“她”、 “它”;也用于表示反问、加强语气 等。
被动句
总结词
被动句在《苏武传》中常用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突出主语的被动状态和遭受的 命运。
详细描述
被动句的特点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而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在《苏武传 》中,这种句式常用于描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强调人物的被动状态和不幸。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知识点总结

14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与审美
13.1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 通过反复诵读、模仿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 言文语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 的韵律和美感 13.2 审美教育 在学习苏武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文言 文的文学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 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2 文化内涵
苏武传所蕴含的忠贞、爱国、忍耐等文化内涵,至今仍对 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与人 格魅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具体文言知识点解析
3.1 苏武的忠诚形象描绘 通过具体的文言描述,如"杖汉节牧羊,卧雪与草",展 现出苏武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忠诚 3.2 文中重要事件及对应文言表述
8
文言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第六章: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应用
7.1 复习文言词汇
通过反复复习苏武传中的文言 词汇,巩固对词汇的理解和记 忆。可以制作词汇表,列出文 中重要的词汇,并注明其含义
和用法
7.2 练习文言句式
通过练习苏武传中的文言句式, 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 力。可以挑选文中的典型句子, 进行翻译和解析,以加深对句
10
课堂互动与学习反思
第八章:苏武精神的现代价值
9.1 课堂互动
在讲解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 掌握知识
9.2 学习反思
学习完苏武传后,学生应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 习效果
5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苏武传的意义与价值
6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二十三苏武传一、知识要点1、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它与--------------------------------------------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字孟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

《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前以降及物故5、蹈其背以出血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三、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2、我丈人行也3、欲因此时降武。

4、武等实在5、稍迁至栘中厩监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8、此必及我9、会论虞常。

10、以货物与常11、卧起操持13、如惠语以让单于四、一词多义1、使(1)数通使相窥观(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单于使使晓武2、语(1)以状语武(2)如惠语以让匈奴3、引(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4、食(1)绝不饮食(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3)廪食不至5、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6、乃(1)见犯乃死,重负国(2)恐汉袭之,乃曰7、见(1)见犯乃死,重负国(2)何以女为见8、及(1)及卫律所将降者(2)此必及我(3)及还,须发尽白9、会(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2)会论虞常(3)会武等至匈奴10、得(1)虞常生得(2)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1、如(1)事如此,此必及我(2)如惠语以让单于12、为(1)兄弟并为郎(2)汝为人臣子(3)匈奴以为神(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13、因(1)君因我降(2)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3)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4、以(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3)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苏武传》课内知识点梳理《苏武传》通过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一、《苏武传》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苏武传》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三、《苏武传》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做动词,祭祀(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整理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篇寓言式故事,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文学和传统文化领域。

下面将对苏武传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个故事。

一、故事梗概苏武传是关于汉朝末年,一个名叫苏武的大将被匈奴俘虏,并在匈奴王国度过了十多年的苦难生活后,最终成功逃脱,返回中原的故事。

他在匈奴期间始终坚守忠诚,在面临生死抉择时选择了坚守原则,并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行动最终成功逃脱了匈奴的控制。

苏武传中蕴含了忠诚、智慧和勇敢等重要品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二、知识点解析1. 匈奴与汉朝的关系:苏武传中提到了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

匈奴是当时边境上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与汉朝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交战。

匈奴通过掠夺汉朝边境的城镇村庄来获取财富和资源,同时也进行人口控制,努力削弱汉朝的实力。

2. 忠诚与荣辱观念:苏武传中苏武始终坚守忠诚,拒绝背叛自己的国家和朝廷。

在面临匈奴刑罚和利诱时,苏武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骄傲,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的品质和信念使得他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赏识和重用。

3. 智慧与计谋:苏武传中展示了苏武的聪明才智和策略思考能力。

他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计谋,成功地逃脱了匈奴的追捕。

他并没有轻易相信匈奴的承诺和诱惑,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4. 勇敢与决心:苏武传中描绘了苏武的勇敢和坚定决心。

无论是在被囚禁的艰难岁月中,还是在逃脱的关键时刻,苏武都展示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勇气。

他用自己的勇敢面对困境,坚定地追求自由与尊严。

5. 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苏武传中揭示了苏武在匈奴期间的忍辱负重与顽强生存的精神。

尽管遭受鞭打和被剥夺自由,苏武仍然坚持忍辱负重,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同时,他也通过耐心等待和自我修炼,成功地度过了长达十多年的困苦生活。

三、故事启示与意义苏武传作为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它告诉人们忠诚、智慧和勇敢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德,教育人们要尊重荣辱观念,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学生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学生版一、文学常识1、《汉书》《苏武传》选自《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 206 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历史。

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班固的父亲班彪曾著《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在此基础上撰写《汉书》。

班固死后,其妹班昭及马续续写完成了全书。

2、纪传体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事实的一种史书体裁。

“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前面,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记载将相和王公贵族及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2、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差不多,等同。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5)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3、一词多义(1)使①数通使相窥观(使者)②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出使)③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2)发①方欲发使送武等(打发)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动)③恐前语发(被揭发)(3)引①虞常果引张胜(招供)②引佩刀自刺(拔,拿)(4)因①因厚赂单于(趁机)②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趁)③君因我降(通过)(5)以①少以父任(因为)②汉亦留之以相当(来)③以货物与常(把)4、词类活用(1)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2)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3)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4)反欲斗两主(使动用法,使……争斗)(5)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6)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7)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8)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9)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三、特殊句式1、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子卿尚复为谁乎”)2、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表被动)(2)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表被动)四、重点句子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苏武传》是中国古代名篇,讲述了汉朝时期辽东郡人苏武被匈奴俘虏,并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坚守信念,最终成功逃离匈奴的故事。

这个故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苏武的背景和家庭:苏武出身贫寒,但家境清白,父亲常教诲他要坚守信义,以身作则。

2.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匈奴是古代游牧民族,对汉朝构成了威胁。

为了稳定边疆,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外交往来,通过赐给贡品和双方公主的婚姻联姻来维持相对和平。

3.苏武的生活在匈奴:苏武被俘虏后,被迁往匈奴,过上了与汉朝完全不同的游牧生活。

他面临艰苦的环境,但依然坚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4.苏武与匈奴的关系:苏武在匈奴中受到排挤和迫害,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睿智赢得了匈奴的尊重和信任。

5.苏武的忠诚和信念:苏武始终保持对汉朝的忠诚,并且坚守信念,不轻易妥协。

他被迫签署的投降书,却始终没有放弃回信的机会。

6.苏武的坚持:尽管苏武遭受了酷刑,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他用鲜血签下的汉朝三个字“报国书”成为他坚持的象征。

7.苏武的智慧:苏武利用自己的智慧来获得匈奴人的尊敬和信任。

他通过驯服野马来打败了匈奴人对他的质疑,使他们对他产生了敬意。

8.苏武的大公无私:苏武不仅将自己的节食贡献给了同被俘虏的人,而且帮助那些饥饿和虚弱的人,显示了他的慷慨和同情心。

9.苏武的逃亡:苏武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计划,成功逃离了匈奴的魔掌。

他踏上了回到汉朝的旅程,并最终成功归国。

10.苏武的影响:苏武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并激励他们坚守信念和勇敢面对困难。

这个故事通过对苏武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苏武传》,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中国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重要知识。

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在道德教育和中国历史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读者可以通过苏武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古代人物的智慧和勇气,进一步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