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笔下的艺伎

合集下载

浅析《舞姬》中的矛盾心理

浅析《舞姬》中的矛盾心理

浅析《舞姬》中的矛盾心理《舞姬》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女主角灭门事件后的生活轨迹,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情感的矛盾心理。

本文将以《舞姬》为切入点,浅析小说中的矛盾心理。

1. 内心的善良与邪恶的斗争主人公八重子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卖身为妓女。

然而,她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善良和正义的追求。

在小说中,八重子时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尽管她面临着被社会所边缘化和歧视的命运。

这种内心的善良与邪恶的斗争,使读者对她产生了复杂的情感。

2. 爱情与责任的矛盾小说中,八重子与青年画家吉川之间产生了一段纯真而复杂的爱情。

然而,八重子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继续承担起作为一名妓女的职责。

她对吉川的爱与对自己的责任感形成了强烈的矛盾。

她明白,只有放弃爱情,她才能保护自己和吉川不被社会所唾弃。

这种矛盾心理在小说中贯穿始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追求幸福与面对现实的矛盾八重子在小说中追求着真正的幸福。

她对自由、尊严和内心的满足有着强烈的渴望。

然而,她却生活在一个底层妓院中,受到封建主义和社会壁垒的束缚。

面对现实的残酷,八重子不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斗争,试图找到一条通向幸福的路。

然而,幸福却似乎与她渐行渐远,这种矛盾感成为小说的核心。

4. 自我认知与他人眼光的矛盾八重子深受社会对妓女的歧视和偏见。

她长期以来承受着来自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然而,她心中的自我认知与他人眼光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她希望自己被接纳和理解,但却难以逃脱对自己身份的否定感。

这种矛盾心理让八重子陷入了强烈的内心挣扎。

5. 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小说中充满了对希望的追逐和对失望的感受。

八重子对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抱有一丝希望,她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

然而,残酷的现实不断给她带来失望,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情绪。

希望与失望的碰撞,使得小说中的矛盾心理更加复杂。

结语《舞姬》通过八重子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人性与情感的矛盾心理。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日本文化的哀美

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看日本文化的哀美

《戏剧之家》2019年第05期 总第305期237文化天地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日本哀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日本的文化特征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实际上是通过爱情故事的形式来阐述日本地域文化的危机感,其将徒劳贯穿于整部小说,从而营造了一种凄美忧伤的基调。

川端康成对古典文学上有很深的研究,而其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要寻找意境中的一种美感,让其文章仅通过几句精简的话语便能将小说的哀美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日本文坛中独具特色的小说作家,川端康成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让其文学风格更加哀美与婉约,形成日本文坛上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小说内容给人带来的更多是婉惜和凄美惆怅,这其实也是日本文化哀美的一个侧面体现。

一、日本文化中的哀美传统川端康成感伤、凄美的语言表达风格实际上与日本文化中的哀美传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川端康成对日本小说《源氏物语》喜爱有加,而《源氏物语》语言风格也十分悲美,其中讲述的人的命运和情感都是以悲剧结尾,而这与川端康成的《雪国》也具有风格上的一致性。

由此可见,日本的文学作品实际上都与日本哀美的传统有很深渊源。

语言细腻、画风凄美是日本文化中的普遍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来自于对民族的危机感,对于一个面积狭小而又四面临海的国度,其要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因而在讲述爱情和命运方面,常采用凄美的风格来提高日本人的危机意识,从而使日本的文化具有高度统一的哀美风格。

二、从《雪国》的叙述手法看川端康成的西方意识与哀美的杂糅川端康成的《雪国》不仅仅是日本哀美文化传统的体现,同时也融入了很多西方古典文学素养,从而使之在表现凄美情节上更具可读性。

《雪国》的叙述方式借鉴了《源氏物语》优美凄凉的抒情风格,并且融入了更多的诗意画面,让整部作品显得更加柔美自然。

同时,川端康成将西方的古典文学素养充分融入到日本文学中,从而让日本文学的柔美文风变得更加灵动顺畅。

川端康成运用西方的写作手法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得更加灵动,同时又与日本文化传统形成了良好的呼应,从而使小说呈现出别样和谐的美感。

《雪国》读书笔记

《雪国》读书笔记

《雪国》读书笔记《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经典之作,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如梦如幻的心灵之旅。

书中描绘的雪国,是一个纯净而又寂寥的世界。

那里的雪纷纷扬扬地下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将整个世界都包裹在一片洁白之中。

主人公岛村,一个百无聊赖且有些虚无的人,三次前往雪国,与艺伎驹子以及少女叶子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纠葛。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驹子这个人物。

她身世悲惨,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为了给师傅的儿子行男治病,无奈成为了艺伎。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努力地练习三弦琴,认真地记录自己的日记,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热情。

我还记得书中描写她的房间,“墙上挂着微微褪了色的书法,靠墙的书架上放着几本旧书,横七竖八。

铺着一块磨损了的花席子。

”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房间里,驹子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坚强和执着让人动容。

她对待岛村的感情,也是真挚而热烈的。

每次见到岛村,她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光芒,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她会和岛村倾诉自己的心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一次,驹子喝了点酒,脸颊微红,她拉着岛村的手,轻轻地说:“你可别把我给忘了,我呀,心里只有你。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醉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被爱的心情。

而叶子,她就像是一个纯洁的天使,总是默默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她照顾行男时的细心和温柔,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犹如远处的钟声,久久地在耳边回荡。

”她的眼神清澈透明,仿佛能洞悉一切。

书中对于雪的描写,更是细腻到了极致。

“雪夜的宁静沁人肺腑。

”“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冰裂声。

没有月亮。

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

星辰闪闪竞耀,好像以虚幻的速度慢慢坠落下来似的。

繁星移近眼前,把夜空越推越远,夜色也越来越深沉了。

县界的山峦已经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沉重地垂在星空的边际。

从_雪国_中探寻日本艺伎文化

从_雪国_中探寻日本艺伎文化

摘要:川端康成的著名作品《雪国》描述了一个真实的艺伎驹子,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探寻到日本的艺伎文化。

日本艺伎产生于17世纪,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艺伎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技艺精湛,她们被认为是日本男人的“心理医生”,她们胭脂粉黛,高贵典雅。

但是由于缺少爱情的归宿,艺伎表面看似歌舞升平,风光无限,她们却有着脆弱的内心。

艺伎是日本文化活的载体,了解艺伎文化,能够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

关键词:艺伎雪国驹子作者简介:袁婷,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一分部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从《雪国》中探寻日本艺伎文化袁婷甘肃省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3-0021-02川端康成的《雪国》描述的是在日本的一个温泉客栈,纨绔子弟岛村与艺伎驹子相识的过程,着重表现岛村与驹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艺伎被认为是日本文化活的载体,它和富士山、茶道、樱花、相扑等,都是日本的代表。

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通常用“艺伎”一词。

日本最早的艺伎出现于元禄年间(1688-1704年),当时是幕府统治年间,武士的实际收入很低,一些下层武士甚至没有经济能力去结婚。

而社会男女比例的失调直接导致了艺伎的出现。

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同时商人们也从中看到了良好的商机,他们把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流浪女艺人召集起来,表演歌舞,招徕了很多武士前来观赏。

由于伎馆人员不足,也从民间募集一些男性来男扮女装,歌舞助兴。

在崇拜男性的社会中,男艺伎自然不太受欢迎,他们渐渐离开了这个舞台。

从此,“艺伎”一词代表表演歌舞的女艺人。

到十八世纪中叶,艺伎全部为女性,也开始作为一种正式职业被合法化,只卖艺不卖身作为行规被广泛接受。

艺伎最初的服务对象是武士,这是当时日本中较上层的阶级,因此艺伎常有机会接触到上层的人士和出席上流社会的宴会,这对她们自身也提出了要求。

艺伎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训练,甚至在当艺伎入行时也要接受严格的甄选。

日本文化揭开艺伎的神秘面纱

日本文化揭开艺伎的神秘面纱

日本文化揭开艺伎的神秘面纱由川端康成小说改编的《伊豆的舞女》是最初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描写艺伎的电影山口百惠将可爱天真的舞女薰饰演地恰到好处丰盈而漆黑的头发,大发髻古雅而又奇特鲜花般娇美的面容,眼角处涂抹着古色的胭脂红影片表现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把人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与樱花、相扑、富士山一样艺伎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厚重的白粉、烈焰般的红唇华美的和服、优雅的举止在日本弦乐三味线的悠悠古韵中一颦一笑一回眸间尽显柔情艺伎对日本的文化繁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炫彩夺目的篇章电影《艺伎回忆录》剧照艺伎(げいぎ,Geisha),日本传统表演艺术职业。

日本艺伎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

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主要的工作是在茶社等休闲娱乐场所为观众表演传统的鼓乐,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艺伎接受书画、诗歌、舞蹈等方面的熏陶,学习茶道、花道,掌握上流社会异常复杂的敬语,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无不流露出古典式的教养,呈现出人们观念中女性美的全部要素。

成为艺伎十来岁的女孩子进入艺伎馆学习包括日本传统的三味线、击鼓、舞蹈、谣曲、茶道、花道、书道,以及鞠躬、斟酒等礼仪。

现在,由于法律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

在5年时间里,她们要做到优雅甜美、知书达理、能歌善舞,学会察言观色。

接受过系统学习的少女就可以成为见习艺伎了,这一阶段她们被称为“舞子”,舞子到艺伎的转变是级别的上升,更是对艺伎表现的肯定。

艺伎的学艺费用也是相当高昂的,一般的普通家庭很难承担。

艺伎业是表演艺术,行业规定,卖艺不卖身,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艺伎与舞伎的对比初级舞伎:唇色一般只涂抹下嘴唇或上下各占一半艺伎:唇色全红色(随着等级的增高,红色所占嘴唇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都会略小于嘴唇)注:舞伎的发饰非常华丽,尤其是头上的花簪,全年12个月,每个月的发饰都不同。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

《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伊豆的舞女》读书笔记1舞女是一位十四岁的小艺伎叫熏子,她很可爱。

无论哪点都让人爱怜。

文中的主人公在去伊豆的旅途中与荣吉一家产生了美丽的邂逅。

"我"也对熏子产生了虚无缥缈似爱非爱的爱慕之心。

我感觉很好奇。

十四岁的艺伎与刚刚高中毕业的"我"。

他们都正处于青春吧,和我一样。

我想这时应该都是美好的岁月,对一切都充满着爱,充满的幻想与希望。

川段却写出了这般情形,是在影射着他的生事和家庭,写着自己的孤独和落寞,诉说着淡淡的忧伤里有些凄凉的青春。

无论怎样,是在写自己。

川端幼失怙恃,一生落魄。

最让人喜欢的是细节,最打动人心的是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实实在在去找,却找不到。

小说读下来,感觉最明显的就是文字表达的特点,什么特点呢,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说出来个大概,就是这就是日本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却让我感觉到几分矜持。

真的是不可思议。

我一直对日本的印象就不好,因为历史。

或许印象是可是改变的东西,但是我的心理一直怀揣这种情怀,带着点厌恶去看有关日本的东西。

可是,语言是无国界的,在我们欣赏文字的力量时,应该允许把心理另一块东西暂时的放下。

看了一点点名著,最开始是欧洲的,法国居多,因为想去法国行走一趟,为以后打打基础,了解他国的历史。

还有一些美洲的,他们的特色很明显,就是非常奔放的,但又有点特有的风趣和开放性情怀。

也看了一点点中国的,我们的文字很难琢磨,得仔细领味,要一读再读。

怪不得说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意思就是,一句话说出来,不是只有一个解释。

这跟孔乙己说茴香豆的"茴"子有四种写法意思相近,西方的很直接了当,而我们的多少有些含蓄和婉约。

而川端的文字呢,两种文化特色都有。

很难说明白,但是就是很舒服。

不过也是,我想日本人向来都是爱学习的,而且学习和利用的很好。

小说里的主人公一直都在学习之中,从最开始带着忧郁和孤独的心去旅行,到最后因为一路上遇见的人和发生的事使他的心灵在受着洗礼和成长,他看见了不仅是自己很落魄和悲凉,别人也一样,且很好的活着。

从《伊豆舞女》看川端康成美学思想

从《伊豆舞女》看川端康成美学思想

从《伊豆舞女》看川端康成美学思想.doc“山路变的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的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的横扫过来”这是川端康成在小说之初为我们描述的伊豆雨景。

影片《伊豆的舞女》也是以雨景拉开序幕,“我”(1974年三浦友和饰)站在有些昏暗的木楼梯口,凝望着一个手持红响板,清纯可人的美丽艺妓(1974 年山口百惠饰),她那鲜花般娇嫩的面孔在那乌黑的发髻的衬托下。

越发显得娇美动人,那一刻“我”深深的沉迷于小舞女的美而不能自拔。

于是,一个东京的学生,一个伊豆的舞女,在淅沥的雨中相遇。

他们的爱情从天城岭开始,到下田告别,纯洁的连手都没有牵过,然而这柏拉图式的爱情虽然跨越了阶层,却又摆脱不了现实,就像樱花一样,短暂而美丽。

影片遵循了原著。

呈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也极好的体现了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一、如花似水的女性美与唯美灵秀的审美风格影片中的小舞女熏子(山口百惠饰)有着鲜花一样的笑容,雪白的小桐树似的身体,发出富有感情而又稚嫩的声音,是一个天真烂漫,朴素娇美的少女。

而“我”(三浦友和饰)的亲切友善也渐渐的敲开了少女纯真的心扉,“她”真诚而羞涩的喜欢着“我”,无半点轻浮放荡。

熏子与“我”同登天城山的片段向观众呈现了小舞女微妙的情感:“她”紧跟着“我”跑,却始终保持一两米的距离。

与“我”交谈亲切而又不那么亲密,“她”会跪下来为我弹去身上的灰尘。

从这部分细致的刻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熏子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却成熟懂事。

乐于助人。

对“我”也有一种朦胧的好感。

作品中的各种意象侵润着川端先生的审美思想。

川端康成是一位擅长描写女性心理的作家,在他的心里,女性是美的化身,是讴歌的对象,像《雪国》的驹子,《古都》的苗子,《山音》的菊子等都是纯洁而美好的。

在《伊豆的舞女=》中有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裸体女子突然从昏暗的浴场里跑出来,站在更衣处伸展出去的地方,做出一幅要向河岸下方跳去的姿势,她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伸展双臂喊叫着什么。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舞女薰子的形象解读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舞女薰子的形象解读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舞女薰子的形象解读摘要:《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前期小说创作的名篇之一,作者用唯美的手法描述了一段朦胧纯真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舞女薰子纯情至性的人物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与旧制高中生“我”的几次接触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对舞女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古典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舞女薰子纯情至性求知欲情感变化《伊豆的舞女》中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20 岁的旧制高中生“我”因不能忍受孤儿气质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踏上了伊豆之旅。

旅途中遇到了巡回演出的家族艺人,结识了其中一位名为“薰子”的舞女,并与舞女薰子之间萌生了纯真的感情。

但在他们纯美的感情背后隐藏着一股淡淡的哀愁。

小说中舞女薰子与“我”正面打交道总共有十五次,作家通过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笔法,从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到情感变化等方面深入描写,使舞女的形象近为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舞女的情窦初开和纯情至性“我”第一次在山路上跟舞女说话,她有点慌张地小声回答了我,并且“脸颊绯红”。

薰子不过14岁,与除了哥哥之外的其他男性接触很少,因此面对“我”的追问一时显得十分羞涩。

当他们一起到达客店时,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给“我”,脸臊红了,手抖得差点摔落茶碗。

薰子此时的表现非常不自然,甚至有点失态。

接下来“我”与艺人们确定结伴而行,在浴场“我”远远地见到了薰子赤身裸体站在河岸上,伸展双臂不知道在叫喊着什么。

可见纯情至性的薰子根本没在意自己的一丝不挂。

当“我”无意中走上艺人们的铺席房,舞女见到我“满脸绯红,猛地用双手捂住了脸”。

她因让“我”看到了睡眼惺忪的姿态而更加害羞了。

在“我”和舞女下棋时,她的黑色秀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她的脸倏地绯红了”。

因为她和我的身体距离如此亲密,然而这拉近的距离完全是无意之举,当舞女猛然意识到,立刻害羞地跑开。

体现了薰子虽身为舞女却洁身自爱,没有半点轻浮之举。

这一连串的动作是典型的未经世事的少女形象的真实描摹。

小说《伊豆的舞女》内容简介

小说《伊豆的舞女》内容简介

小说《伊豆的舞女》内容简介《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具有孤儿气质的孤苦少年肚子旅行,碰到一群卖艺人的故事,少年队其中一个小舞女产生了朦胧的爱慕之情,但是随着旅行的结束,他们也不得不分开。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内容梗概:《伊豆的舞女》描写的是一位19岁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那里的小舞娘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

伊豆的舞女薰子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章写了从一件件小事,一直到最后“我”和薰子的离别的过程。

人物介绍:舞女“我”与舞女“熏子”三次相遇,是在去下田的途中。

最初,舞女给我的印象看上去约莫十七、八岁的光景,丰盈而漆黑的头发,大发髻古雅而又奇特,鲜花般娇美的面容,眼角处涂抹着古色的胭脂红。

很显然,从舞女的头发以及她装扮成一幅妙龄女子的样子,“我”将14岁的舞女误认为十七、八岁。

换句话说,舞女身上并未表现出年幼的特征,相反却透漏着成年人稳重成熟的一面:美丽善良、举止文雅、恭顺谦和。

从文中部分细致的描写中,不难看出,舞女的行为举止的确让人难以想象她还是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相反却处处显示着她成熟懂事、喜欢帮助别人的这种成年人应有的气质。

在这之后,随着旅途的不断接触,看上去十七、八岁恭顺温良的“熏子”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羞涩、天真、清纯、童心未泯。

舞女的身边只有24岁的哥哥荣吉,却再没有其他的男性,所以,不知是由于不太接近男人而感到害羞还是因为是注意到“我”而感到害羞。

漫漫的巡回艺人生活四处飘零,无所依靠,所经受的艰辛也比常人要多得多,尽管如此,舞女仍保留着这种纯朴的羞涩。

漂泊的艺人生活经历一点儿也没有损伤舞女,也许正是这种生活经历反而使她保留了单纯、质朴的心。

她有一种在一般女孩身上所没有的那种未经世的性魅力,纯洁无瑕。

即使知道她只有14岁,仍被她吸引的是那份质朴、纯真。

《伊豆的舞女》 读后感(9篇)

《伊豆的舞女》 读后感(9篇)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9篇)《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1看了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我深深的被与舞女之间淡淡的爱所打动了,读罢全文,发觉文中有许多详情进行着对比方世人对舞女的看法:那种人谁知道会住哪呢;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村……但这些世俗的语言并不影响舞女和善的本性,自尊自爱的灵魂:鸟商轻轻的拍了舞女的肩膀,阿妈板起可怕的面孔说:“喂,别碰这孩子,人家还是个姑娘呢”;急匆忙的跟上我,她走在我身后,保持不道两米的距离她不想缩短距离也不情愿拉长距离我回头与她攀谈她惊讶似的嫣然一笑,停步回答我,我等她赶上来,她却依旧住步不前,非等我起步她才迈脚;以及后来阿妈不让“我”和舞女一起去看电影等等,这些情节充分的表现了艺人高洁的品行与人性。

而与舞女之间深深的友情与淡淡的情感,虽不加太多的心里描写,但谁都能感觉到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假如说从前彼此在一起只是出于缘由对对方的敬重,只是做为伴侣彼此沟通的前提,而之后动身回去,本认为昨晚睡的太迟,今早起不来,大家都不能来送行时……到了岸边,舞女蹲在岸边的靓影赫然映入我心中,此时虽不加任何心里描写但却能看得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彼此之间互相喜爱有不得在码头离别,舞女无精打彩的语气表现了对离开的不舍,上船之后与少年之间沟通:“我刚刚和她离别了”即使让人瞧见我在哭泣我也毫不在乎了。

这些也充分表现了对舞女深深的留恋,我佩服川端康成超群的叙事艺术同时也喜爱他与人相处彼此敬重的情感。

全文布满了川端康成独特的叙事气息,这种叙事更让人感到一个二十岁的同学单身来到伊豆旅行的这种气氛。

一个初生的少年对这个世界简洁的熟悉;还是个孩子的舞女对这个世界简洁的看法,正是由于这两颗简洁的心,所以整篇文掌显的更加纯朴感人。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篇2《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

小说的情节很简洁,在一段孤独的旅途中发生了一场秀丽的邂逅,就犹如秋风轻轻吹起了一片树叶。

仆人公和舞女之间有着淡淡的喜爱之情,但故事并没有像一些爱情故事那样落入俗套。

川端康成 舞姫 读后感

川端康成 舞姫 读后感

《舞姬》是川端康成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情感交织的故事引人入胜。

小说以舞蹈为主题,通过主人公舞姬美知留的成长和追求舞蹈梦想的过程展开。

川端康成以他独特的文笔,深入描绘了美知留内心复杂的世界,展现了她在求学、恋爱和人际关系中所经历的挫折和成长。

读完《舞姬》,我被小说中强烈的情感所触动。

美知留是一个追逐梦想、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

她对舞蹈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为了梦想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牺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她的决心和坚持。

小说中描写的舞蹈场景生动而美丽,让我仿佛亲眼目睹了美知留的舞姿和她对舞蹈的狂热追求。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令人难忘。

美知留和她的恋人、朋友们在情感交织中展现出丰富的个性和情感。

他们的内心纠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川端康成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让读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路历程。

《舞姬》不仅仅是一部讲述舞蹈中坎坷成长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成长和追求的深刻思考。

川端康成通过细腻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描写,呈现了一个追逐梦想的女性形象和她所身处的社会背景。

小说中所表达的对于人生意义和对于梦想的探索,让我深思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总的来说,川端康成的《舞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是一部具有情感共鸣力的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主人公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这部作品唤起了我对于人生意义和梦想追求的思考,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川端康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川端康成《雪国》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

川端康成《雪国》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

川端康成《雪国》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川端康成《雪国》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一部小说,关于《雪国》中所有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呢?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

世界百部名著简介-伊豆的舞女经典名著《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

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

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

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

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

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

“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

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她让我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恋情。

浅析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

浅析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

浅析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作者:周晓瑜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24期[摘要]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以其精致细巧的表现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分析作品传达的纯真感情是本文的目的。

[关键词]质朴孤寂平等纯真信任《伊豆的舞女》是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全文不到一万八千字,却以其精致细巧的表现力,展现给读者一副清新、质朴的画卷。

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平等亲切的纯真感情,来探讨这部拥有超时空艺术魅力的作品。

一、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和执笔动机《伊豆的舞女》是以作者19岁(1918年)之时的伊豆之旅为素材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我”既是高中时代的川端康成。

所以说到作品背景首先要从作者的身世开始入手。

作者2岁丧父,3岁丧母,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在姐姐和祖母相继去世后,16岁时他最后一个亲人---双目失明的祖父去世。

从小体弱多病的川端常年幽闭家中,心理十分的敏感和寂寞,而父母双亡,不幸的身世使他形成一种孤僻的“ 孤儿气质” 、“ 受恩惠者气质” 。

这种性格以及它所带来的令人窒息的忧郁情绪,在东京的喧嚣对比下显得愈发明显,为了从这种压抑的情绪中逃脱,作者踏上了伊豆的旅程。

作者在途中被一名十四岁的舞女的纯真和美丽相貌所牵动,不由自主地随同舞女等一行巡回演出的艺人,从修善寺经汤岛、汤野一直辗转到了伊豆本岛南端的下田港,才怀着依依之情,告别了舞女。

这其中的经历就是《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来源。

而小说的发表是在距伊豆之行的8年后(1926年),其间作者经历了感情的挫折,并曾在1922年怀着“不堪忍受的自怜”心情重返伊豆,并在此创作了《汤岛的回忆》一篇未完成、也没发表的长篇写生文,并且以它为原型创作了《伊豆的舞女》和《少年》这两篇小说。

这样一个有着“孤儿气质”的人,第一次来到一个没有负担和恩惠的地方,第一次得到舞女一行的平等相待,尤其是得到舞女的赞誉,便油然对她们产生了纯洁的感情。

雪国 驹子描写摘抄

雪国 驹子描写摘抄

雪国驹子描写摘抄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将红色作为驹子形象和性格的主色调,加上黑、白两色的组合与对比,塑造出一个天真烂漫、热情纯真的乡村艺伎形象。

驹子在文本中出现给人的初印象是纯净的白色,岛村初见驹子就被这个出奇洁净的女子所吸引,甚至联想到“她的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

驹子常常在凌晨和清晨去找岛村。

此时岛村看到的是卸下厚厚白色妆容、本真自然的驹子的样貌。

驹子天生绯红的脸颊,像黑色金属矿一样乌黑发光的秀发,还有浓密的睫毛映衬着雪白的皮肤,红、白、黑三色交映,鲜亮且富有对比的颜色将原本纯真的驹子点缀得更加明媚动人。

《雪国》当中,“寂”的这三个层面在对人物的描写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

全书借用叶子的声音来表达“寂之声”,“她的话音优美而悲戚,那嘹亮的声音久久地在雪夜里回荡”,川端深谙以动衬静的手法,叶子几乎每次出场都伴随着她那优美而清澈的声音,在茫茫雪国之中她的声音盘旋回荡,更加烘托出雪国的苍茫无边,同时也赋予人物更多的“寂”的色彩。

在“寂之色”层面,川端擅于运用色彩的对比,故事开端就被茫茫白雪覆盖,紧接着出场的驹子也像雪一般洁白无瑕,而此时她浓密的黑发与泛着红晕的脸颊就显得更加的惹人怜爱,表达了作者朴素雅致的审美体验。

而代表感觉层次的“寂之心”则贯穿着全文,无论是无所事事寻求慰藉的岛村,还是命途多舛、被迫接受离别的驹子抑或看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叶子,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无疑都是寂寞的。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赏析日本文学作品《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发表于1926年。

小说描写一个高中生,在伊豆旅游与一伙江湖艺人邂逅相遇,被那个美丽纯洁的小舞女所吸引,便结伴而行。

舞女天真无邪的品性净化了我的情感,互相爱恋。

艺人们的善良真诚,使我沉浸在亲密的人情之中。

小说结尾,写我出于爱和同情,曾倾囊相助,于用光了旅费,只得与舞女分别,割断了令人心醉的初恋之情。

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把少男少女之间不意而起的微风般的初恋,表现得晶莹、隽永。

细致地刻画了我与舞女初见、相识、同处和分离时的情绪变化,充分体现了那种美的情致,失落的哀怨凄婉,种种萦绕心扉,让人难于忘怀的感情世界。

伊豆舞女的点评

伊豆舞女的点评

1、《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

作品主要写一个高中生“我”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一家流浪艺人巡回表演,便结伴同行。

他们心地善良,为人淳朴,主人公感受到认清的温暖。

尤其是那个天真未凿的小舞女,朴真、憨厚而娇美,歌声婉转动听,舞步轻盈优美,对他更表示出一种温馨的情意,使他内心萌发了一缕缕真情。

以至主人公“我”对他感到惊奇,并渐渐产生邪念,进而由迷惑她的肉体美,到感觉他的心灵美。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基调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感伤美,飘渺的虚幻美之中。

不论是对旅途景物的描写,还是主人公与舞女之间的感情描写,甚或是对生活美、人情美的描写,都处于这样一种经验之中。

这样一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其中轨迹的。

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192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国文科。

他的父亲是开业医生,在他两岁时去世。

母亲也在他三岁时离开人世。

作为孤儿,他随祖父母移居到三岛郡丰川村,唯一的姐姐寄养在伯母家。

祖孙相依为命十年,16岁时祖父也去世了,遂被收养在丰里村伯父家。

所以,川端康成从童年起,心灵上就带着沉重的“孤儿感”,加之,在东京大学读二年级时又失恋,更加重了他的“自卑感”和“孤儿心态”。

这些在《伊豆舞女》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极为丰满的折射。

作品描写的是主人公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郁悒,独自一个人去伊豆漫游的。

这与作者曾经旅游过的汤岛是有不谋而合之处的。

在作品的情节叙述中,作家始终在追求一种抒情的虚幻之美??淡淡的爱恋美。

作家避去对冷酷现实的描写,在追求着生活中那些给人快慰。

美好感受的东西。

实质上,作家是借此来遮盖住内心的强烈的孤儿感伤和恋情之失落,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归宿,让自我的生活经历升华到象征的美的世界上去,达到自身美好感情与精神上的追求目的。

因为“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了!”(《十六岁的日记》)青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创伤,一旦在心灵上生根,就会激发出人的非凡意志力和自创力。

人是压抑的动物,有压抑就需要释放,人有自我解救的本能,释放压抑便是这种本能之一。

试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伎文化

试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伎文化

试论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伎文化作者:房凯歌赵钰龄孟令韬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7期【摘要】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和《伊豆的舞女》成功地塑造了“驹子”“薰子”的艺伎形象,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包括另类的生命解读,“物哀”“佛禅”“风雅”的东方审美思想,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达以及意识流和新感觉派的笔法。

此外,川端康成小说掀起的“艺伎”热对缓和美日关系,促进艺伎类影视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价值,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家和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雪国》;《伊豆的舞女》;艺伎;价值与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作为亚洲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1899-1972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1926年,川端康成凭借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成名,随后,又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斩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中,《雪国》《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川端康成的一生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死亡、创伤、悲痛和虚空。

然而,川端康成这一时期的作品并没有体现战争,反以一种与当局对抗的姿态,以超脱现实的笔调,表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对极美的追求。

《雪国》《伊豆的舞女》这两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驹子”“薰子”的艺伎形象,以意识流和新感觉派的西方笔法融合日本古典主义特征,将纯美的爱恋寓于空灵的环境之中,在细腻婉约的心理刻画和若即若离的形象塑造中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是川端康成艺伎小说作品的美学价值,对文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激起了人们对川端康成美学特征的探索。

此外,川端康成小说中艺伎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方面,也渗透到了政治、影视等多个领域。

一、川端康成小说中的艺伎形象(一)沦落风尘却不屈向上川端康成笔下的艺伎,在鱼龙混杂的风月场中仍能保有向上的精神力量,透露出人性中的高洁光芒。

《雪国》中的“驹子”是乡村的一个普通女孩,本应过着天真烂漫的青春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端康成笔下的艺伎
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中写了一位舞女她羞涩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展现出一位腼腆的舞女形象,从舞女的举止神态中,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美。

少年们之间淡淡的恋爱朦胧了时间与空间。

相逢秋季而又离于湖畔。

本文是以“我”和舞女这些艺人行踪和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来写的,“我”被一位舞女吸引了,一直和这些循环演出的艺人同路而行。

这使“我”也逐渐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

艺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一种非常低贱的职业,但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满足的生活。

他们易满足生活即使会受到别人的鄙视。

他在《雪国》中也体现了这一观念。

《雪国》以有钱有闲的舞蹈研究者岛村与一位艺妓和一位纯情少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哀怨和冷艳的世界。

并在朦胧中展示事件,创造出一种虚幻的美,超越现实美的绝对境界。

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

川端康成很多作品中都能读出有种淡淡的哀的感觉。

《伊豆的舞女》中在描写舞女的外貌时作者着重描写舞女那厚密的头发和她那充满着朦胧爱恋、羞涩的双眼。

她不但喜爱唱歌跳舞而且棋下的也很好,也十分热忠诗歌文章。

她下棋和听文章时的专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这位舞女的身上能让人们摆脱对舞女的顽固印象,而是看到了纯真淡雅、羞涩还带有着些悲伤忧愁的舞女形象。

而《雪国》中的艺伎驹子把生活细节上的习惯称作自己的“天性”。

虽然她的身份是一个艺伎,但是在本质上她仍然是一个洁净的女子。

外表的洁净象征着心灵的洁净,正如她自己对岛村说:“只要环境许可,我还是想生活的干净些”。

不仅如此“洁净”还是指她的生存姿态和内心世界。

驹子明知与岛村的恋情是徒劳的,但还是依然爱着他,这种爱,不是肉体的交换,而是爱的无私奉献,是不掺有任何杂念的、女性的自我牺牲。

这就是驹子内在的洁净。

另外她对生命有着极大的热情与活力,从全文来看,驹子的形象是笼罩在热烈的红色调中,浑身都散发着青春和活力的。

他笔下的艺伎多愁善感而又执着爱情。

冥冥之中让人忍不住奢望有份信仰,能让我们看到不死的青春。

只有深深刻在心里的感动,才会有淡淡的萦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