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节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练习)(人教版第二版)(解析版)

第四章 第四节 幼儿的同伴关系(练习)(人教版第二版)(解析版)

4.4:幼儿的同伴关系一、填空题1.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是、不可替代的,对儿童社会化的意义更加重大。

【答案】相互平行2.同伴交往是儿童获得的源泉,是儿童得到和的前提。

【答案】归属感爱尊重3.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儿童所呈现的,亦即作为一种社会技能,是儿童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答案】交往策略4.同伴关系在心理上是的,这有助于让儿童体验内在的尊重感。

【答案】平等5.幼儿偏好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这种现象被称为“”现象,儿童在岁时就出现这一现象,6岁时尤为明显。

【答案】性别分离 2—36.幼儿的交往策略一般采用、、、及。

【答案】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7.在人为障碍条件下,幼儿与成人的交往采用、、及。

【答案】支配协商顺从逆反8.幼儿之间的交往倾向于的策略,而与成人交往时倾向于策略。

【答案】互惠性服从性9.受欢迎的儿童是因为他们具有、人格特征,他们擅长和。

【答案】外向的友好的10.在幼儿阶段,有%的幼儿属于受欢迎型,而%的幼儿是被拒绝型的,%的幼儿是被忽略型的。

【答案】10-24 10-22 12-2011.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会间接地影响到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答案】同伴二、选择题1.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是指( )A.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B.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C.不能明确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D.幼儿偏好与异性的小朋友玩【答案】A【解析】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的“性别分离现象”就是指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一般在2—3岁就已经出现该现象。

2. 是幼儿时期同伴交往的最主要的方式。

A.上课B.参观C.散步D.游戏【答案】D【解析】游戏是幼儿时期同伴交往的最主要的方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幼儿进行着实际交往,游戏在幼儿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3.下列属于影响儿童交往的主要因素的是( )A.行为特征B.身体特征C.认知能力D.以上均是【答案】D【解析】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四点:1.身体特征2.行为特征3.认知能力4.成人的鼓励三、判断题1.亲子关系可以替代同伴关系。

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 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四章  第四节  光的色散  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提出问题:七种色光会不会复合成太阳光?
实验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七种
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3、光的三基色
光的三基色:用红、绿、 蓝三种色光,可以混合成 各种颜色的光,而这三种 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 的光混合而成,因此,红、 绿、蓝的光被称为光的 “三基色”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放大镜放大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 (液晶)合成的。
4、物体的颜色
(1)无色透明物体的颜色
看到红色 看到蓝色 看到绿色
(2)有色透明物体的颜色
只看到红色 只看到绿色 看不到光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只看到红色 只看到绿色
看不到光
结论: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例如;红色玻璃只能让红 光透过,其他色光吸取
颜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反射的光
色 的颜色相同。
1、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视察,结果是
(C )
A、视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B、视察绿色物体,可以看到黄色
C、视察红色物体,可以看到黑色
D、视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
2、白纸上写蓝字,在蓝色灯光下看到( D )
A、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楚 B、纸是白色的,字可以看清楚 C、纸是蓝色的,字是黑色的,可以看清楚 D、纸是蓝色的,字也是蓝色的,看不清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例如;绿色纸张只反射绿 光,其他吸取。
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取所有色光
总结梳理
光 的
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 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光 的
颜 色
三基色:红、绿、蓝 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混合可变成白光

第四章 第四节 行李不正常运输

第四章  第四节 行李不正常运输

第四节行李不正常运输本节主要内容:一、一般规定二、迟运行李三、少收行李(重点)四、多收行李五、无人认领行李六、速运行李七、破损行李八、临时生活用品补偿费在行李运输过程中,除了正常运输外,经常会发生针对行李而产生的不正常运输。

本节将对行李的各种不正常运输进行详细阐述。

行李运输不正常是指在行李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承运人工作失误造成的行李运输差错或行李运输事故,如行李迟运、错运(少收、多收)、漏卸、错发、损坏、遗失等。

本文将针对其中的几类不正常运输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行李运输发生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迅速、认真、妥善地处理,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行李不正常运输造成的损失,挽回影响。

各个航空公司都有专门的处理行李不正常运输工作的部门,分为专门处理国际行李不正常运输的部门和国内行李不正常运输的部门,两个部门的代号分别是LN和LL。

同时,航空公司还设立专门的行李查询中心(代号LZ),以协助各地查询及处理本航空公司行李查询工作和行李赔偿工作。

一、迟运行李(DELAYED BAGGAGE)1、什么是迟运行李指本次航班在始发站应予载运而未能运出的行李。

一般指行李漏装或行李牌脱落不能辨认行李的目的地或由于飞机载量不足拉卸行李,而造成行李无法随旅客同机运出的情况。

迟运行李不包括旅客的逾重行李,由于飞机载量原因而被安排在后续航班运出的托运行李。

2、迟运行李的处理1)收到迟运行李的处理程序①在“迟运行李登记表”上编号、登记。

②安排后续航班和日期,并拍发行李运送电报给行李目的站或有关转运站,以使能在航班到达时及时通知旅客,避免不必要的查询。

③若由于行李牌脱落无法确定行李的目的站而造成迟运,向当日从本站起飞的所有航班和航班的中途站、目的站按多收行李(OHD)电报格式发报查询,在得到有关站的电报确认后,再将行李运出,运出前拍发行李运送电报。

④迟运行李运出前,应填写和栓挂速运行李牌(EXPEDITED),按运送电报的航班日期将迟运行李运往行李的到达站。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第四章《第四节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课件

8
2.星体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1)设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 g(不考虑地球自转),由 mg=GmRM2 ,得 g=GRM2 . (2)设在地球上空距离地心 r=R+h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由 mg′=(RG+Mhm)2,得 g′=
GM (R+h)2 所以gg′=(R+R2h)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金、a 地、a 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 v 金、v 地、v 已 火.
知它们的轨道半径 R 金<R 地<R 火,由此可以判定
()
A.a 金>a 地>a 火
B.a 火>a 地>a 金
C.v 地>v 火>v 金
D.v 火>v 地>v 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A.5×109 kg/m3
B.5×1012 kg/m3
C.5×1015 kg/m3
D.5×1018 kg/m3
解析:选 C.毫秒脉冲星稳定自转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其表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
据 GMRm2 =m4πT22R,M=ρ·43πR3,得 ρ=G3Tπ2,代入数据解得 ρ≈5×1015 kg/m3,C 正确.
地球引力,能够描述 F 随 h 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上一页返回Fra bibliotek航下一页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12
[解析] 在嫦娥四号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随着 h 的增大,探测器所受的地球引力逐渐减小但并不是均匀减小的,故能够描述 F 随 h 变化 关系的图象是 D. [答案] D
Mm G R2

第四章 第四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四章  第四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四 章 电 磁 感 应
基础知识梳理
一、感应电动势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 . 做感应电动势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 体相当于 电源 . 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既然闭合电路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 中有磁通量的变化 ,这个电路就一定有 感应 电流 ;电路断开时,虽然没有感应电流,但 电路断开时,虽然没有感应电流, 依然存在. 感应电动势 依然存在.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四 章 电 磁 感 应
二、电磁感应定律 1.定律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定律内容: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成正比. 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 变化率 成正比. 2.表达式: E= ∆Φ/∆t (单匝线圈 , 单匝线圈), .表达式: = 单匝线圈 ∆Φ E=n (多匝线圈 . 多匝线圈). = 多匝线圈 ∆t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 四 章 电 磁 感 应
如果一个开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开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路中虽无感应电流, 电路中虽无感应电流,但仍有感应电动 其判定方法可采取假设法; 势,其判定方法可采取假设法;假设电 路闭合, 路闭合,应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确定 内电路中假想电流的方向即为感应电动 势的方向. 势的方向.
上 页
下 页
课堂互动讲练
随堂达标自测
课时活页训练

高等数学第四章 第四节 不定积分 课件

高等数学第四章 第四节 不定积分 课件

例3

计算由 y 2 2 x 和 y x 4所围图形的面积.
选 y 为积分变量
y x4
y2 2 x
y2 dA( y ) ( y 4) dy, y [2, 4] 2

4
A

4
2
dA( y )
2
y (y 4 )d y 18. 2 2
与 y 0 所围成的图形分别绕 x 轴、y 轴旋转构成旋转 体的体积.
解 绕 x 轴旋转的旋转体体积
y( x )
a
Vx
2a
0
y 2dx
2a
a 2 (1 cost )2 d[a( t sint )]
0
2
5 2a 3 .
20/31
例 4
求摆线 x a( t sin t ) , y a(1 cos t ) 的一拱
a 4 2 0 3 π ab
方法2 利用椭圆参数方程
y O
b
x
ax

V 2 π y 2 dx 2 π ab 2 sin 3t d t
0
a
2 2 π ab 1 3 4 π ab 2 3
2
4 3 特别当b = a 时, 就得半径为a 的球体的体积 π a . 3
a xxdx
b x
例 2
计算由曲线 y x 3 6 x 和 y x 2 所围成
的图形的面积.

A f1 ( x) f 2 ( x) dx
a
b
y x3 6x
两曲线的交点
y x 6x 2 y x
3
y x2

第四章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四章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B
)
C.捕食者
D.消费者
2. 动植物遗体被自然界中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后,形成
的物质不包括(
A. 一氧化碳
A

B. 二氧化碳
C. 水
D. 无机盐
3.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南
极科考队员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
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C )
A. 南极缺少生产者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
4.地衣是 真菌 与
共生 。
藻类 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真菌为

其提供 水和无机盐
5.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 根瘤菌 与 植物 共生。
同步训练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
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 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 同一种 (填“同一种”或 “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 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乙 ;对照组是 甲 。
B.其中的根瘤菌多与豆科植物共生
C.其中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 的含氮物质
D.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11. 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
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这两种生物是( A. 细菌和藻类 C. 细菌与苔藓 B ) B. 真菌和藻类 D. 真菌与苔藓
C. 南极分解者很少
B. 南极没有消费者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光的干涉

总结提升
1.由于薄膜干涉是经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而形成的,所以 观察时眼睛与光源应在膜的同一侧. 2.在光的薄膜干涉中,前、后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由膜的厚度决定,所 以薄膜干涉中同一亮条纹或同一暗条纹应出现在厚度相同的地方,因此 又叫等厚干涉,每一条纹都是水平的. 3.用单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条纹.

例4 用单色光照射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肥皂液薄膜,所观察到的干涉条 纹为

解析 由于在光的干涉中亮、暗条纹的位置取决于两列光波相遇时通过 的光程差,则在薄膜干涉中取决于入射点处薄膜的厚度.因肥皂液薄膜在 重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上薄下厚的楔形膜,厚度相等的位置在同一条水 平线上,故同一条干涉条纹必然是水平的,由此可知只有选项B正确.
一、光的双缝干涉 导学探究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图2
2.单缝屏的作用 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如果用激光直接照射 双缝,可省去单缝屏(托马斯·杨当时没有激光). 3.双缝屏的作用 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 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图3
解析 P点与两缝的距离之差为Δr=2.1×10-6 m 所以有 N1=Δλ1r=26.1××1100--76mm=3.5 由此可知,P点与S1、S2的距离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所以用A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P点是暗条纹.
(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的波长为3.15×10-7 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 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0.6).
a光频率较小,同一介质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故D错误.
三、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获得 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个实际的光 源分解而成的,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恒定的相位差. 2.薄膜干涉的原理 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相应 位置膜厚度的2倍,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 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四节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第四节 牛顿第三定律
的作用力 B.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小于赛道对滑雪板
的作用力
√C.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A、B、D错误.
对相互作用力.( × )
返回
Part 2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导学探究
成语“以卵击石”是指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1)以卵击石时,卵对石头的作用力大,还是石头对卵的作用力大? 答案 以卵击石时,卵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卵的作用力是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力等大、 反向;
结 用力的关系都成立.
(1)不管物体的大小、形状如何,两物体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
物体之间,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总是同时的.
针对训练1
(2022·梅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踢毽子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 健身运动.在某次踢毽子的过程中,关于毽子和脚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毽子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对毽子的作用力 B.毽子对脚的作用力小于脚对毽子的作用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状态为止 B.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 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D.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第四章 第四节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四章 第四节 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四章第四节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力矩平衡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绕某一轴做匀速转动时,其受到的力矩总和为零,这就是力矩平衡条件。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跷跷板。

当两个孩子坐在跷跷板的两端时,如果跷跷板能够保持平衡静止,那就满足了力矩平衡条件。

假设一个孩子体重较重,坐在离支点较近的位置,而另一个孩子体重较轻,坐在离支点较远的位置。

此时,较重孩子产生的力矩与较轻孩子产生的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得跷跷板保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天平也是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工作的。

天平的横梁可以绕着中间的支点转动,在横梁两端放上物体和砝码。

当横梁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时,物体和砝码对横梁产生的力矩相互平衡,我们就可以通过砝码的质量和位置来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再比如,在建筑施工中,起重机吊起重物时,也需要考虑力矩平衡条件。

起重机的起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起重臂的支点、重物的悬挂点以及起重机提供的拉力作用点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力矩平衡,才能确保起重机稳定工作,避免发生危险。

在机械设计中,力矩平衡条件更是起着关键作用。

例如,汽车发动机中的曲轴,它在运转时承受着各种力和力矩的作用。

为了保证发动机的平稳运行,设计人员需要精确计算各个部件产生的力矩,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又如,在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中,如螺丝刀、扳手等工具的使用,也涉及到力矩平衡。

当我们使用螺丝刀拧螺丝时,如果施加的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拧不动螺丝或者损坏螺丝刀。

只有当我们施加的力产生的力矩能够克服螺丝的阻力矩时,才能顺利地拧紧或松开螺丝。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也经常利用力矩平衡条件来测量一些物理量。

例如,通过测量力臂和力的大小来计算力矩,进而研究物体的转动特性。

此外,在一些体育运动中,力矩平衡条件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比如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时,需要不断调整身体的姿势和重心位置,以保持力矩平衡,避免从平衡木上掉落。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4节摘抄好段子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4节摘抄好段子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4节摘抄好段子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第4节摘抄好段子引言: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第四章第4节包含了一些非常有趣和有启发性的摘抄段子。

这些段子以幽默的方式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选取几个摘抄段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一、摘抄段子1:婚姻的摇篮“婚姻……乃个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乃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乃一切神圣信仰的总结,都集中在夫妻这一小片天地里。

”这段摘抄段子以夸张的方式强调了婚姻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一直被视为神圣和不容忽视的事情。

正是因为婚姻牵扯到家庭、社会、宗教等多个方面,所以被赋予了如此高的重要性。

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婚姻的看重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二、摘抄段子2:鸟笼的现实“一准着有人从鸟笼里,把鸟捉出去放飞,嘱咐它,‘你在外边要害了人家的鸟儿的命,也受害自己的命呀!’鸟就沉默下来,暗想,‘自然是,这个事情上,我是有个公道自知的人。

’”这个段子通过比喻的方式传达对个体生存现状的思考。

鸟被关在鸟笼中,虽然安全可靠,但也丧失了自由。

这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重视安稳与稳定的生活观念相契合。

典型的思想就是“安居乐业”,即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过上舒适的生活,而不追求过分的自由与冒险。

这个段子提醒我们反思自由与安全之间的权衡,以及传统社会观念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三、摘抄段子3:吃饭是一个全面的解决问题“农民喜欢吃蒜,口气大,声儿短,比一个普通的错音还缺乏症的从事清谈的人,还要敢说话。

可是如今听了这样的话都要笑话了:‘吃了蒜味,连人也看不起了,积极性也丧失了。

’说话人这话,真是一切科学家的善解人意。

”这个段子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僵化的思维模式和缺乏个性表达的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观念中,个人言行受到较多限制,特别是在特定场合。

人们往往将一些形象问题与个体的能力和态度联系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个体的表达自我。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3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四章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33张PPT)
是M-ne-===Mn+ B.金属的化学腐蚀过程中电子由金属直接转移给氧化 剂,所以无电流产生 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D.金属腐蚀时往往是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同时发生, 但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
栏 目 链 接
解析: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而损耗的过程,
故A正确;金属的化学腐蚀是金属和氧化性物质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金属失电子而氧化剂得电子,电子由金属直接 转移给氧化剂,所以无电流产生,B正确;金属的腐蚀主要 是电化学腐蚀中吸氧腐蚀,D正确;金属发生化学腐蚀在酸 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中也可以发生,C错误。 答案:C
(2) 同一种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3) 有无保护措施的:无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有一定 保护措施的金属腐蚀>牺牲阳极的阴极金属的腐蚀>有外接 电源的阴极金属腐蚀。 (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 蚀越快。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要点二
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 原理,让被保护金属作________ 正极 ,另找一 应用________ 较强 的金属作________ 负极 。 种活泼性________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电解 原理,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________ 阴 极, 利用______ 阳 用惰性电极作为辅助________ 极。在电解质溶液里,接外加 直流 ________ 电源。
栏 目 链 接
哪种腐蚀为主?
提示:由于钢铁通常所处的外部环境干燥度较低,氧气
的存在又比较广泛,且原电池反应比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高,所以钢铁主要是电化学腐蚀,其次为化学腐蚀,又因 为钢铁表面一般不会遇到酸性较强的溶液。

第四章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11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A )
A.小型植食性动物 B.大型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
D.ABC同时出现,无先后
12
15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群落的演替中,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 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 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8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
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 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Hale Waihona Puke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4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5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地衣阶段为苔
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这为苔藓 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第四章 第四节 第一课时 氨



1、氨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2、氨的物理性质: 1)与水反应

3、氨的化学性质
2)与酸反应
4、氨的用途:
3)与氧气反应
1)受热易分解 2)与碱反应
5、铵盐及其化学性质
练习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根据气体的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 知是否确实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 能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方法是( A C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B、将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在瓶口 C、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 D、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制铵盐
制纯碱 制硝酸 制医用氨水 液氨 作致冷剂

制尿素
氮 肥
种类 铵 态 氮 肥 化学式 含氮量 性 状
NH4HCO3
NH4Cl NH4NO3
17.7%
26.2% 35%
(NH4)2SO4
有机 氮肥 CO(NH2)2
21.2%
46.7%
白色结晶,吸湿性很强, 易潮解,溶于水,弱碱性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有吸 湿性,溶于水,酸性. 白色结晶,易潮解,结硬 块,溶于水,微酸性, 白色粒状结晶,吸湿性不 大,不易结块 白色或浅黄色针状结晶或 小颗粒,溶于水,中性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铵盐的性质; 3.了解氮循环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氮的固定
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 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氮 自然固氮 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 的 固 定 人工固氮: 合成氨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第四章 第四节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四章 第四节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二、西汉:从崇尚黄老到独尊儒术 西汉:
“黄老”思想 黄老” 黄老 西汉初期一整套政策的指导思想,被后世学者称之为为“黄老”思想。黄老”思想是战国 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所谓“黄老”思想,指的 是依托黄帝而发挥老子思想的一种思想流派。“黄老”思想及其流派在战国中后期得到了 较大的发展。该流派主要讨论社会政治问题,也兼及“治身”问题。他们的主要文献有 《黄帝四经》和《管子》等书。到了西汉时期,《淮南子》也是阐发“黄老”思想的重要 典籍。 “黄老”思想的核心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黄老”之学针对秦王朝奉行的 极端法家思想,在“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中所强调的是“君无为而臣有为”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君主不直接处理具体的政治事务,而把它交给臣子去负责。之所以如此,一 方面是因为君主一个人不可能正确地解决所有问题,勉其所难必然会产生偏差;另一方面, 君主过分劳累也使得其“生命”处于“紧张”的过程中,不合于道家所倡导的“贵生”原 则。而对臣子如何处理国家事务,“黄老”学说则用其“刑名学说”来规范:君主依据臣 子的能力分配给他合适的职务;到了一定时期后再来考察其履行职务职责的状况;分别根 据其履行职责的好坏,给与奖赏或惩罚。可见,“黄老”学说所倡导的“虚无”、“因循” 的实际贡献,就在于它提出了一套可以在现实社会中操作的政治原则。可见“黄老”学说 所提倡的“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纪纲道德,经纬人事”这种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已经同先秦时期的“老、庄之学”迥然有别了。可见,“黄老”之学是以道家学说为基础, 吸收了“儒、墨、名、法”之“要旨”而形成的一种形新的思想流派。故学界一些人又将 “黄老学派”称之为“新道家”。
加快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西汉和东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而且加快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构建多元一体的宏大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课件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分布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
寒带气候
南、北极圈内的高纬度 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 稀少
苔原、冰原
高原山地 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 地区
气候要素垂直变 化明显
垂直自然带
冰原气候景观 苔原气候景观
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 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温
大陆东岸 带季风气候
寒带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分布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孟买) 热带沙漠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草原 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大致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 两侧,大致在南北纬 10°至回归线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高温,分干 湿两季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 终年高温,分旱 热带季雨
按照上述方法,尝试比较位于亚欧大陆中纬度 地区西岸的甲地和东岸的乙地的气候差异。
甲地
乙地
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1.分别归纳甲乙两地的气温特征,比较两地的气 温差异。
甲地最冷的月份是1月,最冷月均温在5℃以上; 最热月是7月,最热月均温在20℃以上。乙地最冷的 月份是1月,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最热的月份是7 月,最热月均温在25℃以上。甲地冬季温和,乙地冬 季寒冷,两地夏季气温相似,乙地略高于甲地,乙地 气温年较差较甲地大。
纬度位置
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分别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地形 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纬度位置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 相对比较湿润。 海陆位置

第四章 第四节 透镜的棱镜效果

第四章 第四节   透镜的棱镜效果

• 设入射点与光心距离为C(m),与光轴平 行的光线经正球面透镜P点后发生偏折并通
过像方焦点F’,其偏向角为θ,则该点的棱
镜度为:
P 100 tan 100 C 100CF
f'
f’:透镜的像方焦距,单位为米 F: 透镜的屈光力 C:入射点与光心的 距离,单位为米
• 若C的单位为cm,则上式可写成P△=|FC|
• 负透镜上某点棱镜效果底方向:背向光心, 由入射点指向镜片边缘。
• PH,PV底方向的判断方法:由P的方向判断
• x,y及F的正负符号均可代入计算,但所求 出的所求的PH,PV的符号均无意义,判断 棱镜底的方向应根据透镜的类型及入射点 的位置来判断。
• x,y的标示,以直角十字坐标系为基准。
• 例:右眼+4.00DS镜片的光心下方8mm且 偏内5mm处的一点,试计算其垂直,水平 及合成的棱镜效果。
• 例:设左眼镜片F=-4.00D,瞳孔在镜片光 心上方5mm,内侧10mm的Q点,求透镜 在Q点的棱镜效果。
四、柱面镜的棱镜效果
• 柱面透镜的轴向上没有屈光力,故无棱镜 效果,在垂轴方向上有屈光力,故该方向 上就有棱镜效果。
柱镜上某点棱镜效果底方向的判断:
• 正柱镜,沿与轴垂直的方向指向镜片 中 心;
• 负柱镜,沿与轴垂直的方向指向镜片边缘。
• 柱镜片的棱镜效果:
d y cos x sin
P d FC
d:入射点至柱镜轴的距离,cm
P:光线所受的棱镜度,△ β
: 柱 镜 轴 的 方 向 ,° FC :柱镜屈光力,D
• 例:试求柱镜+2.00×30上点Q(5mm, 10mm)的棱镜效果。
• 透镜上任一点Q的棱镜效果计算公式:

【人教新版】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第1课时).ppt

【人教新版】初中地理七上第四章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教学课件(第1课时).ppt

D.乙地终年寒冷
2.通过分析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乙两地( )
A.甲地全年多雨
B.乙地全年干燥
C.甲地夏季多雨
D.乙地全年湿润
读某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甲地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 全年干燥少雨
寒带气候
北冰洋沿岸
南极大陆 苔原气候分布于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
特点 终年酷寒,冰雪覆盖
苔原 冰原
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
活动
欧洲西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点 全年温和湿润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
北美大陆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特点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植被 荒漠草原
归纳温带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征。
温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 湿润气候
分布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 大陆、北美洲、南美洲的东南部(中国最典型)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降水分 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降水分 干、湿两季
热带的气候类型全年最低气温大于15℃。
全年高温少雨
归纳4种热带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区
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 和马来群岛等地。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分布范围 最广,巴西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第四章 第四节 磁致伸缩

第四章 第四节 磁致伸缩
横向磁致伸缩:垂直于磁场方向尺寸大小 的相对变化。
体积磁致伸缩: 铁磁体被磁化时其体积大小的相对变化。
一、磁致伸缩现象与磁致伸缩系数
b、磁致伸缩效应与磁化过程有一定的联系
体积磁致伸缩只有在铁磁体技术磁化到饱和以后的顺磁过程才 能明显表示出来,因此,磁致伸缩的讨论将主要限于线磁致伸 缩(简称为磁致伸缩)。 磁致伸缩的逆效应是应变影响磁化——铁磁体的压磁现象。
第四节 磁致伸缩
本节主要内容 一、磁致伸缩现象与磁致伸缩系数 二、磁致伸缩来源 三、自发形变对磁晶各向异性能的影响(实际晶体) 四、磁致伸缩的计算
一、磁致伸缩现象与磁致伸缩系数 1、定义:铁磁晶体在外磁场中磁化时,其形状与体积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磁致伸缩。 a、缩:沿磁场方向尺寸大小的相 对变化。
以交换积分A对u (=a/r0)的关系曲线即Slater-Betle曲线可以 说明:
二、磁致伸缩来源
铁磁体A~u曲线
a、当铁磁体A~u曲线处于横轴上方上升段时: 设球形晶体中,在Tc以上原子间距为a1,对应A1;降至Tc以下后, 原子间距为a2,对应A2,由图知A2 > A1,由:
Eex 2AS2 cosij
计算
3 2
[100]
12
12
2 2
2 2
3232
1 3
3[111] 121 2 232 3 313 1
证明(4-60)式:
0
2 5
[100]
3 5
[111]
提示:
1、利用
0
=
1
4
2
0 d 0 ad
2、由于实验中在磁化场方向测量
,故在多晶体的各晶粒中,
测量方向即磁化方向。所以,αi =β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具有次级代谢的微生物, 具有次级代谢的微生物,一般菌体在生长阶段之 才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后,才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主要是由于 碳的分解产物产生阻遏作用的结果。 碳的分解产物产生阻遏作用的结果。 菌体生长阶段,被快速利用的碳源葡萄糖、 菌体生长阶段,被快速利用的碳源葡萄糖、柠 檬酸等的分解产物,阻遏了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 檬酸等的分解产物,阻遏了次级代谢酶系的合成。 只有当这类碳源耗尽之后,阻遏作用被解除, 只有当这类碳源耗尽之后,阻遏作用被解除, 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菌体才由生长阶段转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要解决碳分解产物的调节, 要解决碳分解产物的调节,最直接的方法是调节 培养基中碳源的成分。 培养基中碳源的成分。 如在赤霉素生产中,高浓度葡萄糖对赤霉素产 如在赤霉素生产中, 生反馈抑制作用,如果使用甘油、葡萄糖、 生反馈抑制作用,如果使用甘油、葡萄糖、乳糖等 三者混合碳源要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碳源效果为好, 三者混合碳源要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碳源效果为好, 可解除分解产物的调节作用。 可解除分解产物的调节作用。 又如在腐霉素发酵中, 又如在腐霉素发酵中,则采用补加糖液的方法来 控制碳源的浓度。 控制碳源的浓度。
如青霉素发酵中加入葡萄糖,有利于菌体生长, 如青霉素发酵中加入葡萄糖,有利于菌体生长, 却抑制青霉素的合成。而加入乳糖, 却抑制青霉素的合成。而加入乳糖,因它需要水解 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再被利用, 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再被利用,这种缓慢利用的乳 不会产生高浓度的分解产物, 糖,不会产生高浓度的分解产物,故不影响青霉素 的合成。 的合成。 研究证明:青霉素合成中葡萄糖分解产物阻遏了两 研究证明 青霉素合成中葡萄糖分解产物阻遏了两 个关键酶即环化酶和扩环酶, 个关键酶即环化酶和扩环酶,后者对葡萄糖阻遏作 用更敏感。 用更敏感。
几个基本问题: 几个基本问题:
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作用的酶什么时候出现, 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作用的酶什么时候出现,如何 控制?(抗生素合成支路) ?(抗生素合成支路 控制?(抗生素合成支路) 供给抗生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前体物质是从哪些初级 代谢活动中得到的?(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 代谢活动中得到的?(初级代谢) 上述两种系统如何协调以保证抗生素合成作用高效 进行? 进行?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过量的NH4+的作用在生长初期显示出来,而在抗 的作用在生长初期显示出来, 过量的 生素开始合成之后,则不表现抑制合成的作用。 生素开始合成之后,则不表现抑制合成的作用。因 此认为NH4+的作用不是直接抑制抗生素合成酶的 此认为 活性, 活性,而是在早期影响合成酶的形成或合成途径中 的某一个酶的合成。 的某一个酶的合成。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碳分解产物调节
抗生素 青霉素 放线菌素 链霉素 杆菌肽 头孢菌素 C 氯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嘌呤霉素 新生霉素 头霉素 杀假丝菌素 丝裂霉素 干扰性碳源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甘油、麦芽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葡萄糖 柠檬酸盐 甘油 葡萄糖 葡萄糖 非干扰性碳源 乳糖 半乳糖 甘露聚糖,缓慢加入葡萄糖 柠檬酸、淀粉 蔗糖 甘油、麦芽糖 麦芽糖 半乳糖 甘油 葡萄糖 天门冬酰胺、淀粉 缓慢加入葡萄糖 低浓度葡萄糖
第四节 次级代谢的调节
一、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 二、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三、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四、磷酸盐的调节作用 五、次级代谢中的诱导作用及产物的反馈作用 六、次级代谢中细胞膜透性调节 七、溶解氧和金属离子的影响
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 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菌,虽然不如大肠合成酶的结 构基因及酶的活性也受到多种方式的调节, 构基因及酶的活性也受到多种方式的调节,影响着 抗生素的产量。 抗生素的产量。 关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关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诱导调节、反馈调节、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诱导调节、反馈调节、代谢产 物调节、磷酸盐调节、 物调节、磷酸盐调节、细胞形态分化和生长速率调 节和细胞膜透性调节等 节和细胞膜透性调节等。
如选育出一株对赖氨酸反馈抑制不敏感的菌 株,则可能是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则可能是青霉素的高产菌株; 或选育出一株在α—氨基己二酸之后反应途径 氨基己二酸之后反应途径 或选育出一株在 被阻断的赖氨酸缺陷型变异株, 被阻断的赖氨酸缺陷型变异株,同时限量供给赖氨 酸进行青霉素合成,也可提高产量。 酸进行青霉素合成,也可提高产量。
一、初级代谢对次级代谢的调节
事例1 青霉素 事例
赖氨酸对产黄青霉产生青霉素有抑制作用。 赖氨酸对产黄青霉产生青霉素有抑制作用。 1947年Bonner发现产黄青霉的赖氨酸缺陷型中 年 发现产黄青霉的赖氨酸缺陷型中25 发现产黄青霉的赖氨酸缺陷型中 的菌株不产青霉素, %的菌株不产青霉素,于是认为青霉素和赖氨酸 的合成有共同途径。 的合成有共同途径。后来发现赖氨酸是青霉素合 成的一个强烈抑制剂。 成的一个强烈抑制剂。
在生产中为避免碳分解物的阻遏作用, 在生产中为避免碳分解物的阻遏作用,可以采取 一些措施: 一些措施: (1)加入缓慢利用的碳源 加入缓慢利用的碳源 (2)连续流加碳源 连续流加碳源 (3)使用缓慢释放营养物的颗粒剂等 使用缓慢释放营养物的颗粒剂等
三、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现象:在不同氮源的研究中发现,以蛋白质作氮源, 现象:在不同氮源的研究中发现,以蛋白质作氮源, 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成; 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成;以无机氮等容易利用的氮 作氮源,可以促进产生菌的生长, 作氮源,可以促进产生菌的生长,而抑制抗生素的 合成。 合成。 已有报道力复霉素、氯霉素、放线菌素、 已有报道力复霉素、氯霉素、放线菌素、白霉素 及黄曲毒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高浓度 及黄曲毒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受高浓度NH4+ 或其它氨基酸阻遏。 或其它氨基酸阻遏。
因此, 对抗生素的形成, 因此,cAMP对抗生素的形成,不像对肠道细菌 对抗生素的形成 那样可解除葡萄糖对诱导酶的阻遏, 那样可解除葡萄糖对诱导酶的阻遏,而高浓度 cAMP还能关闭抗生素合成酶的基因,抗生素的分 还能关闭抗生素合成酶的基因, 还能关闭抗生素合成酶的基因 解产物的调节机制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 解产物的调节机制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
• •

那么四环素中的丙二酸单酰CoA是从哪条途径 是从哪条途径 那么四环素中的丙二酸单酰 中得来的呢? 中得来的呢?
研究发现在菌体生长旺盛期,乙酰 研究发现在菌体生长旺盛期,乙酰CoA羧化酶 羧化酶 活性高, 活性高,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及草酰乙酸脱羧酶 活性低。在四环素合成期则相反,前种酶活性低, 活性低。在四环素合成期则相反,前种酶活性低, 后两种酶活性高。 后两种酶活性高。说明在四环素合成期是由磷酸烯 醇丙酮酸羧化酶催化, 醇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经草酰乙酸生成丙二酸单酰 CoA,进而合成四环素。 ,进而合成四环素。
赖氨酸合成的前体是α—氨基己二酸,不仅 氨基己二酸, 赖氨酸合成的前体是 氨基己二酸 可以逆转赖氨酸的抑制作用, 可以逆转赖氨酸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刺激青霉素 的合成。 的合成。 原因:青霉素合成的前体之一的 原因:青霉素合成的前体之一的α—氨基己二酸 氨基己二酸 是合成青霉素和赖氨酸的共同前体。 是合成青霉素和赖氨酸的共同前体。当赖氨酸过 量时,催化α—酮戊二酸和乙酰 酮戊二酸和乙酰CoA合成高柠檬 量时,催化 酮戊二酸和乙酰 合成高柠檬 酸的高柠檬酸合成酶受到反馈抑制,从而使α— 酸的高柠檬酸合成酶受到反馈抑制,从而使 氨基己二酸的产量减少,青霉素的合成受到影响。 氨基己二酸的产量减少,青霉素的合成受到影响。
发现在四环素合成阶段, 发现在四环素合成阶段,低产菌株的三羧酸循 环酶系活性比高产菌株的高2—5倍。 环酶系活性比高产菌株的高 倍 在生产中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三羧酸循环酶系活性, 在生产中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三羧酸循环酶系活性, 提高四环素产量。 提高四环素产量。 措施: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硫氰酸苄酯(浓度为 ×10浓度为5× 措施: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硫氰酸苄酯 浓度为 5mo l/L)等,由于氰化物与含铁卟啉的酶中的 2+ 等 由于氰化物与含铁卟啉的酶中的Fe + 结合,使酶失活,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结合,使酶失活,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使 ATP减少,解除 减少, 的反馈抑制作用。 减少 解除ATP的反馈抑制作用。 的反馈抑制作用
同样, 同样,葡萄糖也能阻遏卡那霉素链霉素生物合 成卡那霉素( ),主要是阻遏 成卡那霉素(Kanamycin),主要是阻遏 乙酰卡 ),主要是阻遏N-乙酰卡 那霉素酰胺水解酶的合成。此酶是卡那霉素生物合 那霉素酰胺水解酶的合成。 成途径中最后一个酶。 成途径中最后一个酶。
此阻遏作用可被cAMP所解除,这是抗生素合 所解除, 此阻遏作用可被 所解除 成中碳分解阻遏可被cAMP解除的个别例子,而对 解除的个别例子, 成中碳分解阻遏可被 解除的个别例子 青霉素、链霉素等不显示逆转作用, 青霉素、链霉素等不显示逆转作用,或生产期中 cAMP含量降低,或干扰抗生素的形成。 含量降低,或干扰抗生素的形成。 含量降低
事例2 事例 四环素
四环素合成中,以丙二酸单酰 为前体。 四环素合成中,以丙二酸单酰CoA为前体。 为前体 在菌体内,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有两条途径: 的合成有两条途径: 在菌体内,丙二酸单酰 的合成有两条途径 (1)由磷酸烯醇丙酮酸经丙酮酸生成乙酰 )由磷酸烯醇丙酮酸经丙酮酸生成乙酰CoA, , 再在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下,生成丙二酸单酰 羧化酶催化下, 再在乙酰 羧化酶催化下 CoA; ; (2)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由磷酸烯 )在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 醇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 醇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再在草酰乙酸脱羧酶催 化下,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化下,生成丙二酸单酰 。
研究证明: 的作用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有 研究证明: NH4+的作用与谷氨酰胺合成酶 有
关。 对不同的β—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中的环化酶 (NH4+对不同的 内酰胺抗生素合成中的环化酶 和扩环酶具有阻遏作用。) 和扩环酶具有阻遏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