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3 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
“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胜则寒。重chong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与寒,春比瘟病。春伤与风,夏生飧泄,夏伤与暑,秋比痎疟,秋伤与湿,冬生咳嗽。”
阳胜则阴病--病:受到损伤。重热:热而又热。转化问题。热极必反(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也是是人体内的情况,也可理解为用药问题。
寒伤形---形:形为阴,气味阳,精液一类,热邪伤人阳气。
气不通畅,气阻滞了,虚了都会痛,不通则通,不足它也痛。虚痛,空痛。
精液受伤了,不能正常代谢,水液不能正常化了(停留),寒邪所伤,水液不化,就会肿(浮肿)。
同气相求!阳邪伤人体之阴,阴邪伤人体之阳。邪气伤正气。正确,但寒为阴邪也伤人体之阴。所以它有寒伤形之说,热伤气之说。清暑益气汤!!!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风伤卫,寒伤营。风--阳邪,寒--阴邪。卫--阳,营--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与湿者,下先受之。湿为阴邪,下为阴。
先痛后肿,是先伤了气后伤了形,不是气把形伤了。
五气:外邪,风暑湿燥寒。风邪胜则产生动的症状,动---动摇,抽搐,头晕目眩,动摇不定的症状。热邪则肿,肿--红肿热痛的肿。热邪侵入血脉,导致血脉逆乱而产生臃肿。“营气不从,逆于奏理,乃生臃肿”营气--血气。营血淤而化热,所以应当清热,毒气导致逆乱,热毒,所以解毒。但清热解毒并不完善。因为血气不正常运行。因为没有活血,理气。所以治疗臃肿,痈疮-当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所以有的人就是疮下去了(清热解毒)但没有活血理气,就会留下一个结(可能一生无法下去,或者再从这里长疮)。
燥胜则干,干伤津液。阴不足转为为热。但燥本身不是热。该是寒邪还是寒邪。燥邪伤阴很快,出血热像也很快。但燥本生就是伤津液。
寒胜则浮,浮肿。气化不能正常运行。是水液停留。阳气受伤,不能蒸化水津。
湿胜则儒泄----大便不爽,黏着。
五种邪气的典型特点。但不是全部的。
天之自热界。四时五行,才有生长收藏,生长化收藏。春生-风,夏长--暑,秋收--燥,冬藏--寒,湿--长夏。五气,还有六气---寒暑燥湿风火。
五脏化生五气。心肝脾肺肾,五气才产生喜怒悲忧恐(心情)。喜是心之志,怒--肝,思(悲)--脾,忧--肺,恐--肾。喜怒--代指七情-- 伤气。情志致病--伤人五脏,伤人气机。寒暑伤形,寒暑泛指外淫。首先伤人形体,皮毛络脉经脉脏腑。暴怒伤阴--伤的肝,肝为阴脏,在于腹中。大怒之后可以吐血,伤的血。暴喜伤阳,伤心神。
厥气---逆,逆乱之气。气上逆,使血脉充满。而且可以去(离开)形,使人神气离开形体。神离形骸,使人昏厥,使人混乱。脑出血--厥了
喜怒不节(七情不节律),寒暑六淫之邪不注意回避,使人得病。生命之气收到危害。
冬属于阴,寒暑与阴,重阴必阳。冬天不能藏精(寒邪),到春天了,阴精不足,温热之气该上升了,却升不了,就生了温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张琦:《素问释译》。
春天受了风邪,重阳比阴,到了夏天,阳气当旺却不能旺,会产生顽固不化的泄泻,脾胃虚汗的病。吴昆:“秋冬,时之阴也。寒湿,气之阴也。冬伤寒,秋伤湿,谓之重阴,东
伤寒而病温,秋伤湿而咳嗽,重阴而变阳证也。”
夏天阳热之气没凉好,热气内停,到了秋天,暑邪外淤,秋凉外束。出现寒热往来的疥疟,阴疟,疟疾---阴病,夜间发病。咳嗽是阳病--肺(阳)的病。
温病学派,伏邪说。新感说。伏邪说,就是邪气潜藏一段时间。春温或暑温发病,一发病直接到了阴分,直接是内部的病。
但伏邪说的邪伏的部位问题,说法不一。邪气藏伏与肌肤,王叔和《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藏于少阴,叶天士寒邪藏于少阴,《温热逢源》,吴又可《瘟疫论》邪气,疫疠之气可藏于膜原,“邪伏膜原”,但他个人认为:寒邪发为温病不可能藏。
《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奶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乃留,乃生洞泄,夏伤于暑,秋比疥疟,秋伤与湿,冬为痿厥,冬伤与寒,春比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