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精品教案】.doc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说教材这个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在生活中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这个单元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才进入本课的学习。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是全新的一节课。
每一种工具的出现,都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
本课属于使用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弹簧秤,学生通过一节课地学习能比较轻松地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我们经过思考,觉得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引领孩子探究:让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二、说学情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
三、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
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弹簧测力计。
五、说教学法1、教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预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差不多能力。
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同时在那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专门多未知的情况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
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确实是一份专门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
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那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能够通过那个制作明白不同的测力计能够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然而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明白得,与那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能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关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能够通过阅读说明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把握。
然而关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
而人们检验认知的方法往往是通过连续实践,然而在连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差不多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觉问题。
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摸索问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学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中非人内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单位、以及弹簧测力计设计原理。
第二部分内容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以及反冲力对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不知道力是能够测量的。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力是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并且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三)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按照步骤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五、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小重物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之前的科学课中我们使用过很多工具,那么使用工具你们能够1自由发言2自由发言提出对于学生有难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出关于科学书的那些数据呢?2、提问:那科学书的重力你们能够借助工具测量出来吗?如果能,又如何去测量呢?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借助的工具呢是弹簧测力计。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种。
2、接下来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发一个弹簧测力计,拿到弹簧测力计后你们要做两件事。
(1)观察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4、总结:弹簧测力计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提环相当于拉手;刻度板,通过刻度板读数,指针指示读数,弹簧,通过伸缩表示力的大小5、师演示:弹簧伸缩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够测量力的大小了吗?6、总结,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5)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处理。
二、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但具体怎样测量学生就不明白了。
在本节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弹力秤是很有趣的,操作也不难。
但是学习过程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N)”。
2、过程与方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认真、细致的科学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一支弹簧测力计(最大测力范围5牛,每小格为0.1牛,左边单位是克力)2、演示材料:科学课件。
各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七、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位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各种类型的测力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doc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各位同仁能与我交流,提出宝贵建议,谢谢!今天的说课我将打破常规,仅就本节课的教学谈一下如何上好技能课,如何体现小学科学的模块教学思想。
刚才为大家呈现的《测量力的大小》属于小学科学教学多种课型中的“技能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形成技能为目标,即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的问题。
像这样的技能课,在3—6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放大镜的使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温度计的使用;四年级上册《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中酒精灯的使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中天平的使用;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中显微镜的使用等等,几乎涵盖每册科学教材。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能课: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技能的核心是形成技能并学会应用。
小学科学技能课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学生在观察、认识某类工具或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规范性的再认识或指导最终形成使用技能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纵观科学技能课这一课型,总的来讲它的结构可以概括为:观察结构、了解特点——规范使用、避免出错——反复操作、形成技能。
本课教学就是在学生认识、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规范其使用中注意的事项,经过反复操作、反复强化最终达到熟练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一节技能课。
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又遵循了模块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都着力突出了模块教学的思想。
李主任在《三谈模块教学思想》中再次提出模块教学的五个具体模块。
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我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确定为四个模块:提出问题,聚焦问题;问题引领,分布落实;整体收获,收获整体;拓展链接,迁移应用。
其中,“问题引领,分布落实”模块中可穿插“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交流表达、汇报收获”的过程。
“整体收获,收获整体”模块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拓展链接,迁移应用”模块调换位置。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4课时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教学反思】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
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
科学五年级上教科版精品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
2、会使用弹簧则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力的单位是“牛”。
3、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准备:1、学生每小组一套器材。
2、教师演示教学用器材一套。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深入研究运动和力时候,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秤1、老师手举弹簧秤,介绍几种不同外观的弹簧测力计。
条型盒式测力计、条型筒式测力计…….2、测力计的基本构造结构: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构成。
3、用力慢慢拉弹簧,观察弹簧形状的变化,〈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又回缩到原来的形状。
通过观察,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呢?(受力大、伸长长)4、人们在生活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它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5、看一看你手中的测力计,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多大的力?能测量超出测量范围的力吗?为什么呢?同学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一牛的力有多大分量。
三、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同学们,我们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应注意以不几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有不是指“0”的由老师来帮你调整。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根据我们拉过1牛力的感觉,估测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测量的力不能超过范围,并且做好记录。
○1多测量一些物体,估计得更准确一些。
○2拿记录表进行交流。
○3测小车的拉力。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介绍方法。
2、标刻度时,橡皮筋是弯曲的,不好标出“0”位置和画出均匀刻度,可挂小重物拉直,然后再标“0”和画刻度。
3、用自制测力计实际测量。
五、评价1、依据记录单进行态度评价。
2、对学生使用工具测力技能的评价。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案松滋市南海镇东湖小学郑兵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的时候进行教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等(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问题导入,为了让我们自制的小车运动起来,都有哪些力?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弹力?(拉力器,说的力气大,就拉得长)聪明的人们根据弹簧这样的特性{板书:拉力大,伸长长}设计出一种测量力的仪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书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测力计。
同学们看,能不能叫出名字?大屏幕出示: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同学们也见过,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称东西用的,他的名字叫做手柄式弹簧测力计。
第三种,叫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他的形状像什么,所以叫?最后这种,(叫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这节课的试验中我们用到的就是这种,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就是?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内汇报,PPT展示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
各个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指针的作用,指针指的位置就是测量的力的多少,刻度板作用引导学生,刻度板上的刻度,帮助人们读出数的多少,引导说出弹簧的伸缩能表示力的大小。
2、认识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
我们已经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还要知道他的单位。
师:刻度板的上方都标着什么呢?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力的大小测量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力的概念图示。
2. 弹簧测力计。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的例子?2. 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概念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
3. 讲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引入弹簧测力计的概念。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程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 学生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是否理解?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 实验观察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力的作用效果图示。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力可以做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观察力的作用效果?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观察?3. 学生对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理解是否深入?第三章: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能够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和组员合作、交流。
树立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三、教学预备:为小组预备:弹簧测力计、钩码2个、一小袋橡皮擦。
教师预备:三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教学弹簧、一个苹果。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激趣游戏:玩弹簧。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生:弹簧师:玩过吗?生:玩过。
请两位学生上来玩一下弹簧,其他同学观看谁的力气大。
学生依照实际说出谁的力气大。
师:你是如何样判定他的力气大的?生:弹簧受的力越大,伸长的越长。
师:我们人类依照弹簧如此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测量力的仪器,(板书,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要测量力的大小,第一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书中就给我们介绍了四种测力计。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77页。
出示实物三种弹簧测力计书中这四种,老师也带来了其中的三种,同学们看,能不能叫出名字?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他的名字叫做手柄式弹簧测力计。
第三种,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那个,他的形状像什么,圆桶形状,对,它就叫做圆筒弹簧测力计。
最后这种,(叫条形盒弹簧测力计。
)尽管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测量力的大小。
认真观看弹簧测力计由那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观看结果。
在学生汇报完后,PPT展现(点击部位)弹簧测力计: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对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对实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测力计的使用和测量结果的分析可能还不够熟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力的作用和测量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验,引出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规律和异常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范围,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力的单位换算。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力的概念、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结果的分析等关键内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感受力的大小,并通过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力的具体测量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大小。
2.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力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多个2.测力计使用说明3.实验材料:如钩码、绳子等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伸弹簧,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力的大小呢?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明白测力计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同时,教师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包括测力计的调零、测量、读数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如钩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如何通过测力计显示出来的。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4《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4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用这些力作动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了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知道了动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本节课要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
在测量操作中掌握科学技能,使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并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是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
教材中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的种类有很多,但不管哪种弹簧秤,其原理都是相同的,然后展示了一种条型盒式测力计的各部分名称。
指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
教材通过让学生慢慢用力拉弹簧来理解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原理。
本部分的难点是认识力的单位,教材通过条型盒测力计的放大图片和文字介绍,使学生认识力的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
第二部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出示了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目的是提示学生要正确使用测力计。
然后通过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来掌握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长时间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部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索和总结,充分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力的大小已经具有许多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力的具体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得,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就是根据弹簧的特性制成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对弹力加深理解,还能为下一节课中的摩擦力的探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制成的。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教科版尊敬的领导和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研究,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
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进入本课的研究。
本课的知识是研究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与初中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研究力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和制作简易测力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要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学生要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并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本课的重点在于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难点在于制作简易测力计。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程序如下:首先,通过谈话导入,强调力是有大小的,为学生理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作好铺垫。
其次,通过提问和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并观察其构造。
最后,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总之,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法和教学程序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力的大小,掌握测量力的方法,培养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2、呈现实物,引入课题。
3、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学生观察、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力的大小可以测量。
5、学生制作简易测力计,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6、小组合作,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7、总结本课的内容,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8、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制作简易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等内容。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
好的开头对于教学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因此力是有大小的。
那么,怎样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新的一课《测量力的大小》。
”导入新课时要强调指出“力是有大小的”,这样可以为学生理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弹簧测力计。
首先,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弹簧测力计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然后,出示弹簧测力计,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例如提环、指针、弹簧、刻度板、挂钩等。
在介绍弹簧测力计时,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XXX、千克、克。
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弹簧秤的几种刻度,让学生认读,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拿起测力计时要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指针相平,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做好记录。
学生可以交流汇报并进行实验。
然后,再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教学】教科版科学五上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关键字】教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藕池小学王新春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
3. 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1.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2、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建立“牛”的实际概念。
四、教学准备:1、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长条形的硬纸板、橡皮筋、回形针。
2、教师准备:苹果、橡筋、课件。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一个苹果,问:对于这个苹果,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质量)用什么工具测量?你还知道哪些测量工具?一、引入:1、出示用橡筋悬挂着的大小不同的两只苹果,问:如果我把皮筋剪断,会怎么样?(引出重力)这两个苹果受到的重力大小一样吗?2、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吗?(揭示课题)2、认识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介绍测力计的功能,问:你能从这个测力计中获得什么信息?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3、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
提环:手提的位置指针:在“刻度左右挂钩:挂物体刻度板:1、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2、介绍力的单位:牛顿,1牛≈力,(从刻度板上的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是几牛4、分别感受1牛、3牛、5牛的拉力,观察弹簧有什么变化。
弹簧:拉的力越大,伸越长。
问:如果给这个测力计取个名字,你打算取什么?(弹簧测力计)三、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师:同学们玩一玩这个弹簧测力计,测一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2、学生活动。
(5N)3、汇报测量数据,师:各小组测出来的数据怎么会不一样呢?请三组同学上来演示:先观察测力计,发现指针没有对零,学生操作读数,发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处于本单元的中间。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认识和使用一种工具来解决问题,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经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因此,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
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那么这就是一份很好的“说明书”,我们需要做的就要让学生去阅读这份“说明书”,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测力计的原理。
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学生需要在文字提示的指导下来实践测量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个是对测力计种类的一种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制作知道不同的测力计可以测量过轻或者过重的物体,但是这不是对力的深入学习理解,与这个单元的主题设计联系不紧密,因此,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研究。
教材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对于一种未知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说明资
料、动手实践等方法去学习掌握。
但是对于学习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检验。
而人们检验认知的办法往往是通过继续实践,但是在继续实践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已经认识的东西进行反思和发现问题。
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汇报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
二、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而弹簧测力计的核心部分是弹簧,学生在生活中和前几课的学习对弹簧是有定的感知和了解的,而这节课是要求学生知道力量大小对弹簧长短的影响效果,以及利用这个效果来准确表示力的大小,因此通过让学生观察和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个知识点。
而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物体结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保证学生自主完成对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工作原理的认识。
而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由于学生具备的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以及实验记录表格的提示进行实验,但是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去理解,因此,这里需要学生在动手实验后,通过汇报和交流来反思这些操作方法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验后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来反思和提醒自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当然,学生的交流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出现交流无序或者不能主题鲜明的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在交流前可以为学生设计好交流要点,让学生的交流围绕要点开展。
这样不仅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民主、尊重。
学生对于一种新工具的学习常常还是期望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而没有学会自
己去研究,长久造成学生学习的不自信与探究的不勇敢。
而我们利用任务驱动,用“合同”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学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促进了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阅读的过程中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受力大、伸长
长”;
2.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知晓弹簧测力计的单位和使用注意事项;
3.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过程中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学生在预测与实际检测物体重力过程中建立“牛”大小的实际概念;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认识使用陌生工具的方法和信心。
二、教学过程:
三、学案设计:
《测量力的大小》学习合同
1.合同目标:
A学习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B学习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C学习力的单位;
C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D测量老师提供物体的重力大小。
2.合同步骤:
A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请到观察一下弹簧测力计,并结合书上第77页右边的图片,了解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并和同学猜一下各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B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出力的大小呢?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先用一个很小的力拉弹簧秤,看看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指针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用一个大一点的力拉弹簧测力计,再看看弹簧的形状和指针位置。
C这个实验说明拉力越大,弹簧会被拉的越 ,而指针会指到数字更—的刻度上。
D那么弹簧测力计上一个小格的力是多大呢?请和同学讨论一下。
E力的单位应该是多少呢?请看书第77页左下角灰色方框里的文字。
F用手在测力计上拉1牛的力,感觉一下是多大的力。
G接下来我们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物体的重力,在测量之前请先阅读书上第78页上面“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和下面的测量记录表,看看我们的测量需要注意什么,需要记录什么。
H测量完毕后,准备汇报,汇报时请注意汇报以下几点:
a我们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测的
b估计重力大小与实测重力大小
c估计和实测的差距有什么变化。
3.合同作业:
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测量不同大小的力会有什么变化?
B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的力大约等于多少克物体的重力?哪些物体大约是1牛?
C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需要先调零?
D使用测力计读数时为什么视线要和指针相平?
E使用测力计时为什么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F请按书第78页下面的方法制作测力计,并想想可以用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