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类作品中,制片人本身成为事 件的见证人——参与者,也是作品社会 意义的创立者,被拍摄者与拍摄者之间 的互动过程被坦率而清晰的表现出来。 创作者把自己的看法、评价、情绪传达 给观众,表明纪录片工作者只能是一位 诠释者,他的看法无法取代事实本身。
二、真实电影式。
“真实电影”是对20世纪 年代出现 真实电影”是对 世纪60年代出现 真实电影 世纪 于欧美等国的“真理电影” 直接电影” 于欧美等国的“真理电影”和“直接电影” 的统称。它强调纪录片应对现实进行“客观” 的统称。它强调纪录片应对现实进行“客观” 展示。从影片样式看, 展示。从影片样式看,可以说它是对格里尔 逊式纪录片的反叛。 逊式纪录片的反叛。“最纯粹的真实电影甚 至视解说为天敌,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 至视解说为天敌,通篇没有一句解说词,只 是客观地记录被拍摄对象的声音。 是客观地记录被拍摄对象的声音。” 由于对“真实”的理解不同, 由于对“真实”的理解不同,真实电影 又分为两个流派: 直接电影” 又分为两个流派:“直接电影”和“真理电 影”。
三、纪录片的四种基本创作模式
(一)格里尔逊式
又称直接宣导式。 又称直接宣导式。这个模式是以英国著名纪录片导 演格里尔逊而命名。 演格里尔逊而命名。 1929年,英国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 年 英国出现了以格里尔逊为首的“ 录片运动” 其特点是影片内容重视社会功能, 录片运动”。其特点是影片内容重视社会功能,形式 上依赖解说词来配合画面, 上依赖解说词来配合画面,强调把电影用宣传和教育 有目的。正如格里尔逊宣称: 我把电影视为讲坛, 有目的。正如格里尔逊宣称:“我把电影视为讲坛, 用作宣传,而且对此并不感到羞愧, 用作宣传,而且对此并不感到羞愧,因为在尚未成型 的电影哲学中,明显的区别是必要的。 的电影哲学中,明显的区别是必要的。”这种模式把 纪录片当成了传播与劝服的工具, 纪录片当成了传播与劝服的工具,认为它是一种直接 宣传的手段。 宣传的手段。
“真理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 影银幕上出现的关注社会问题的影片,电影 干预社会的倾向日趋明显,这股潮流在当时 被称为现实主义潮流。其代表作品是让·鲁 什的《一个夏天的记录》(1960年),他们 1960 承认摄影机的存在可以对现实产生影响。 “纪录片制作者不再是躲在摄影机后面的局 外人,而是要积极参与被拍摄者在被拍摄的 那一刻的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影机面前 说出他们不太轻易说出的话,或不太轻易做 出的事。” 我国的代表作如:《小留学生》。
“直接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纪 录片制作中一次独具风格的电影运动,它主 张摄影机和拍摄人员应该像“墙上的苍蝇” 一样,在不介入的长期观察中捕捉真实。代 表作品是罗伯特·德鲁的《初选》(1960年) 《幸福母亲的一天》(1963年)等。 我国的代表作如:成都电视台拍摄的 电视纪录片《平衡》2001年获19届电视金 鹰奖最佳纪录片作品奖。
学者聂欣如的界定: 学者聂欣如的界定:纪录片以纪实 为基本美学特征,是一种非虚构的、 为基本美学特征,是一种非虚构的、叙 事的影片样式。 事的影片样式。它兼有认知和娱乐的功 能,并以之区别于以认知为主的文献档 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 案影片和以娱乐为主的艺术、剧情影片。
二、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二)纪实性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作 特征。 特征。 纪录片是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 纪录片是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活原生 形态和完整过程,因此,跟拍、同期声、 形态和完整过程,因此,跟拍、同期声、 长镜头等纪实手法是纪录片最常见的创 作特征。 作特征。
(一)真实性是纪录片最鲜明的本质 真实性是纪录片最鲜明的本质 特征。 特征。 尽管对真实的理解不同, 尽管对真实的理解不同,可否使用 虚构的策略意见不一。但总的来说, 虚构的策略意见不一。但总的来说,纪 录片不仅要求人物、事件是真实的, 录片不仅要求人物、事件是真实的,而 且在时间、 且在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也要求是真 实的。在西方学者看来, 实的。在西方学者看来,无论纪录片是 对现实的戏剧化解释也好, 对现实的戏剧化解释也好,还是对现实 的创造性解释也好,亦或如实反映也好, 的创造性解释也好,亦或如实反映也好, 他们都不会认为纪录片反映的是真实客 观的原始现实。他们认为真实很遥远, 观的原始现实。他们认为真实很遥远, 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其代表性电视栏目是美国CBS的《60分钟》, 我们的《新闻调查》也属于此。1999年《新闻调查》 栏目制作的纪录片《海选》获蒙特卡罗国际电视节 银奖。
四、反射式。
反射式是在拍摄过程中,把拍摄者 与被拍摄者之间如何中运作和互动的关 系呈现出来,也就是被拍摄者像一面镜 子一样把拍摄者给“照”出来的一种创 作模式。它混合了前几种的观察、访问、 以及摄影机前后人物之间互动等多种记 录方式,使“纪录片永远不再是再现的 形式。”
(三)艺术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三 艺术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蒙太奇、音乐、 蒙太奇、音乐、节奏的营造等各种艺术手段的使 用增加了纪录片的审美体验。 用增加了纪录片的审美体验。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就 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 经常依据对象的大体走向,为他设计一个客观环境,让 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反应。与此同时。 他在这个环境中作出应有的反应。与此同时。他也经常 不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剪辑和结构他的片子, 不按生活的自然流程来剪辑和结构他的片子,而是使用 一种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来表现,他将这种表现称之为" 一种非常戏剧化的形式来表现,他将这种表现称之为 对现实的一种虚构",实际上, 对现实的一种虚构 ,实际上,这种再创作的剪辑是依 据了生活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据了生活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利用声画关系的逻辑与联 服务于创作者叙事目的的一种重构。由此可见, 想,服务于创作者叙事目的的一种重构。由此可见,在 电视纪录片中"真实 真实"是一个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 电视纪录片中 真实 是一个源于客观真实又高于客观真 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与审美体验。 实的概念,它更注重的是价值判断与审美体验。
三、访问式。
这是在70年代纪录片美学观念发生重 大革新的情况下出现的。它首先出现在美国 女权主义的一些纪录片中,以后又为政治性 的作品所普遍采用,这种模式的纪录片完全 由访问和谈话组成,一个访问接一个访问, 整部片子是建构在访问上面的。“见证人— —事件参与者,直接站在摄像机前讲述自身 的经历,时而做发人深省的揭露,时而做片 言只语的佐证,形成了当代纪录片的标准模 式。”
第四讲
纪录片概述
一、纪录片的定义 二、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三、纪录片的四种创作模式
一、纪录片的定义
1979年,美国四所大学电视系联合编撰的电 年 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纪录片, 影术语词典有这样的表述:纪录片,一种非虚构的 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 影片,它直接取材于现实,并用剪辑和声音增进主 题思想。 题思想。 我国界定: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 我国界定: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 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 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 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它 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 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 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 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 展过程中,用“挑、等、抢”或追随采访的摄录方 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法,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 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
“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都是 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 真理电影” 以追求真实为目的, 以追求真实为目的,都是在同期录音的 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但两者还是有明显 区别: 区别: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 的纯粹记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 的纯粹记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 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的手法; 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的手法;后者 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 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记录现实, 而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 而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除在纪 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等策略。 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等策略。
其代表作是格里尔逊1929年拍摄制作的《漂网 其代表作是格里尔逊 年拍摄制作的《 年拍摄制作的 渔船》 第一次将普通人的生活搬上银幕, 渔船》,第一次将普通人的生活搬上银幕,也是一 部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影片。 部在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影片。
后来,格里尔逊将纪录电影定义为“对现实的 后来,格里尔逊将纪录电影定义为“ 创造性处理” 所谓“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 创造性处理”。所谓“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主要 指采取戏剧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事件进行“搬演” 指采取戏剧化手法对现实生活事件进行“搬演”甚 重构” 至“重构”。 当代中国电视专题片从形式到创作手法都与 直接宣导式一脉相承, 直接宣导式一脉相承,直接宣导式导致中国电视专 题片的诞生。 题片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