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质谱发展简史
1886年,G o l d s t e i n发现正电荷离子
1898年,W i e n利用电场和磁场使正电荷离子偏转
1912年,T h o m s o n研制第世界上一台质谱仪,氖同位素的发现
1918年,D e m p s t e r电子轰击电离(E l e c t r o n i o n i z a t i o n)及磁聚焦1919年,A s t o n精密仪器,测定50多种同位素,第一张同位素表
1934年,S t e p h e n s均匀扇形磁场,球差和质量色散公式H e r z o g和
H i n t e n b e r g e r电磁场组合,离子光学系统
1940年,N i e r扇形磁场偏转质谱计,双聚集系统商品仪器的雏形235U,电磁制备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1946年,S t e p h e n s飞行时间质谱(T i m e-o f f l i g h t m a s s a n a l y s i s) 1952年,M a r t i n气相色谱方法
1953年,P a u l等四极杆分析器(Q u a d r u p o l e a n a l y z e r s)
1956年,G o h l k e a n d M c L a f f e r t y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 S)B e y n o n 高分辨质谱仪(H i g h-r e s o l u t i o n M S)
1965年,H i p p l e等离子回旋共振(I o n C y c l o t r o n R e s o n a n c e)
1966年,M u n s o n a n d F i e l d化学电离(C h e m i c a l i o n i z a t i o n)
1966年,M c L a f f e r t y a n d J e n n i n g s串联质谱(T a n d e m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r y) 1973年,M c L a f f e r t y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 C/M S),热喷雾方法
1974年,C o m i s a r o w和M a r s h a l l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 T-I C R-M S)
1981年,B a r b e r等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F A B M S),生物中,小分子,2000以内
1989年,J.B.F e n n电喷雾电离K o i c h i T a n a k a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1990年,K a t t a a n d C h a i t电喷雾电离质谱观察蛋白质构象改变
1993年,商品电喷雾质谱仪
1995年,付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与E S I和M A L D I联用)1998年,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D e l a y E x t r a c t,R e f l e c t r o n技术)2002年,J.B.P e n n和田中耕一因电喷雾电离(e l e c t r o n s p r a y i o n i z a-
t i o n,E S I)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 a t r i x-a s s i s t e d l a
s e r d e s o r p t i o n i o n i z a t i o n,M A L D I)质谱获诺贝尔化学奖。
2.液质联用仪发展简史
从“接口”技术发展史来看,液质“接口”技术的难度要大于气质的,这是因为液相色谱中的流动相是液体,而质谱检测的是气体离子,所以“接口”技术必须要解决液体离子化难题。伴随这一难题的解决,液质联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并广泛的应用于各领域。
1977年,L C/M S开始投放市场;
1978年,L C/M S首次用于生物样品分析;
1989年,L C/M S/M S研究成功;
1991年,A P I L C/M S用于药物开发;
1997年,L C/M S/M S用于药物动力学高通量筛选;
2002年美国质谱协会统计的药物色谱分析各种不同方法所占的比例:1990年,H P L C高达85%,而2000年下降到15%,相反,L C/M S所占的份额从提高到大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