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社会舆论对匪患之反应

合集下载

论民国时期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问题的治理

论民国时期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问题的治理

论民国时期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问题的治理民国时期的对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问题十分突出,政府对于匪患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整饬军纪,防治兵匪勾结、兵沦为匪;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并不断提高民众自卫能力。

总的来说,政府对匪患问题处理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治标不治本。

标签:民国政府;川滇黔毗邻地区;匪患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边疆地区社会秩序难以重新构建,各种社会冲突问题层出不穷。

其中匪患问题更为突出。

政府对于匪患问题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饬军纪,防治兵匪勾结、兵沦为匪治匪必治军。

针对兵匪勾结、兵沦为匪的现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格管理武器等军火,防止军火从军队中流向土匪群体。

《申报》认为:“然而,中国今日其对于枪炮之制造购买也,人民之取与授受也,亦皆由政府取缔之也。

然而,拥有徒众之匪则咸枪精炮利焉,掠人民抗军队而俨成敌国焉,此其枪炮果何自而来耶?私制私购者十之一,而得之于军队兵士者十之九也。

盖政府以枪炮予军队,而军队复以之予匪。

其予之之法,或由委弃,或由私售,或且即此军队以变而成匪,此匪之所以多也。

故推究匪之所由来,不整顿军队,以除其愿,匪终无绝迹之日也,平匪者其亦能知此意否?”可见,政府应该从源头上切断土匪的武器供应。

二是给游散之兵提供生活保障,减少匮乏军队流落成土匪。

兵匪成为社会的一大祸害,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事件,有人提出,戍边移民,让脱离军籍的士兵开赴边区,进行屯垦,计口授田,自食其力而免无穷后患。

《申报》曾登载文章谈论安置裁撤之散兵的措施:“夫吾国东三省土地饶富,宜桑宜农,通国皆知。

即移民之策,满清时代亦屡见施行,徒以办理不善,迄无成效,而外人经营缔造殖民之势力,反日益膨胀。

今民国新造,千端待理,为饷需计不能不遣散军队,为边务计,不能不开垦西北,似不如将两事并为一谈,兼营并进,就各省久练之陆军及此次新招之士卒,一一从新挑选,留其精壮,分配防地,而将应裁之兵全数开赴东三省,计口授田,以兵法部勒仿照屯田之遗法,厉行时之清净,何苦为之宽筹生计,俾得有自食其力之途,可免无穷之后患也。

民国土匪生存现状分析报告

民国土匪生存现状分析报告

民国土匪生存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民国时期,土匪活动盛行,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民国土匪生存现状并找出解决方法,我们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

本篇报告将总结土匪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土匪问题的背景和现状1.1 背景在大正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贫富差距悬殊,农民和工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穷困潦倒的人们只能转向土匪生活以维持基本生计。

1.2 现状土匪成群结队,分布在各个地方。

他们盗窃、抢劫商人、地主和富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他们令人民生活无法安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2.土匪生存现状的原因分析2.1 社会动荡由于战乱和政治不稳定,各地社会秩序崩溃。

这给土匪提供了活动的机会,可以更轻易地逃离法律的制约。

2.2 经济困境大部分土匪是贫困人口,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法维持基本生计。

为了生活,他们选择了土匪生涯。

2.3 土匪组织土匪组织日益庞大,他们通过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和对抗能力,使他们更难被捕捉。

3. 解决土匪问题的建议3.1 加强社会治安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会治安,恢复社会秩序。

增加警力并提供必要的装备和培训,加强巡逻和打击犯罪活动。

3.2 扶助贫困人口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岗位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脱离土匪生活。

同时,加强社会福利体系,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3 加强法律惩罚力度制订和执行更加严格的法律,对土匪和犯罪分子进行重罚。

同时,加大对土匪组织的打击力度,削弱他们的组织能力。

结论民国土匪问题是当时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的产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社会治安,扶助贫困人口,并加大对土匪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土匪问题,恢复社会秩序,带来人民的安定和幸福生活。

民国时期沂蒙山区匪患成因论析

民国时期沂蒙山区匪患成因论析

民国时期沂蒙山区匪患成因论析作者:苑朋欣来源:《学理论·下》2023年第05期摘要: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沂蒙山区,匪患一直非常严重。

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村经济衰败,灾荒频仍,致使许多农民贫困潦倒,被逼上“梁山”。

军阀混战,溃兵、逃兵、遣散兵等大量涌出,匪势不断蔓延。

各级官员敷衍塞责,官兵怯匪、畏匪,甚至兵匪沆瀣,官匪勾结,造成了土匪猖獗。

这些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地匪焰愈演愈烈,以致成为沂蒙山区难以根除的瘤疾。

关键词:民国时期;沂蒙山区;匪患;成因中图分类号:K2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5-0064-04民国时期的山东省沂蒙山区共有临沂、郯城、费县、蒙阴、莒县、沂水、日照七县。

自抱犊崮股匪王为于1916年2月抢掠临沂第八区始,沂蒙山区的匪患即成迅速蔓延之势。

多股匪徒先以抱犊崮山区为穴巢,洪水猛兽般地向沂山、蒙山扩张。

到1921年,匪势猖獗,蔓延沂蒙全境,抢架毙命之案不胜枚举。

奉系军阀张宗昌统治山东时期,沂蒙山区土匪气焰嚣张到极点。

国民党统治时期,沂蒙山区的匪情,仍同北洋军阀时期一样,继续滋长,匪患有增无减。

民国时期,骚扰临沂地方、打家劫舍的股匪,有名的就有50余股。

这些股匪小者二三百人,大者千余众,甚至万余人。

他们奸淫劫掳,烧杀抢掠,残忍至极,其恶行罄竹难书。

据统计,仅1926至1928年,巨匪刘黑七就在沂蒙山前百里之内烧杀村庄1 000多个,烧毁房屋20多万间,杀害群众12 000余人[1]49。

土匪到处抢劫烧杀,危害地方,以致由其引起的匪祸、匪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沂蒙山区匪患何以如此严重?有人将之归因于“沂蒙地为山国、交通绝塞”。

的確,沂蒙境内多山,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几十座,在苍茫逶迤的群山中有崮山200余座,大大小小山头1 000多座。

而且历史上也有“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说。

这些山区地带,素为土匪出没之区。

民国前期湖南土匪问题的治理及思考

民国前期湖南土匪问题的治理及思考

力袁文才 和王佐 , 袁、 王为井 冈山革 命根据地 的创建做 出了贡
献 。1 9 2 8 年 ,中央明确提 出, “ 党应在 民国土匪中宣传土地政 纲, 建立 干部 , 吸收他们的群众。” 在 中共 的影 响下 , 部分土匪 转向革命。
民国前期 湖南政府 治理 土匪问题 的主要措施有 :
他们当土匪散兵的不是闻风他逃就是将枪枝藏遍布东乡怀化各区著匪有张实镇西南冷溪各区著匪有冯匿衣服脱卸使人家难每股各枝拿了出来以实行其打家劫社的惯技因而军队溃退一次则数十人或数百人每股之枪或数支或数十支
文史博览( 理论 )
2 0 1 3年 7月 C u l t u r e A n d Hi s t o r y V i s i o n ( T h e o y) r J u 1 . 2 0 1 3
【 关键词 】民国前期 ; 湖 南土 匪; 治理 中图分类 号: K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6 5 3 【 2 0 1 3) 0 7 — 0 0 0 9 — 0 4
土匪位于 民国前期“ 三害 ” ( 土匪 、 天灾 、 烟土 ) 之首 。 湖南是 土匪 问题较为 严重的省份 之一 , 其匪风 之炽 , 遍布全 省七十 五 县, 人们惶惶 不可终 1 3 。 匪患的破坏性不言而喻 , 它违背了人们
在 民族革命运动 中也有相当的作用。” I l l 比如 , 毛泽东在秋收起 义失败后 , 率 领余部上井 冈山 , 成功 地收编 了当地 两股地方势
厉惩处 。 当时所依据的法律主要是 1 9 1 4 年北洋政府颁布 的《 惩
治盗匪法》 , 其中对 “ 匪徒” 界定为 : 1 、 “ 意图扰害公安而制造 、 收 藏或携 带爆烈物者 ” ; 2 、 “ 聚众掠夺公署 之兵器 、 弹药 、 船舶 、 钱 粮及其他 军需品者 ,或公 然 占据都市 、城寨及其 他军用之地 者” ; 3 、 “ 掳人勒赎者 ” 。犯 以上几条者 皆为死刑 , 县知事 即可判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原因探析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原因探析
湖北函授 大学学报 ( 2 0 1 4 ) 第2 7卷 第 6期
民 国 时期 云 南 匪患 原 因探 析
陈佳 春
( 云南 民族大学 , 云南 昆明 6 5 0 0 3 1 )
[ 摘 要] 民 国时期 , 云南的 匪患十分严重 , 几乎是遍 地开花。纵观 这个 时期云 南社 会发展 的历 史轨迹 , 其 匪患原
以 下几 个方 面 : 政 局 动 荡


“ 中国 自成立民国以来 , 政 治混乱 , 军 阀跋扈。形 成了群雄
割据的局面 , 几乎年有兵乱 , 年年 有 战争。 ” 正是 基于这样 的时 代背景 , 云南 自 1 9 1 1年 “ 重 九起 义” 后, 连 年来 就陷入 战 乱频 繁、 政 局动荡 的局 面 , 这 主要体现 为各军 阀力量为争夺 云南最 高统治权而不 断爆发 的战争。连年 的征伐 , 使政府加 大了对农 民经济剥 削的力度 , 造成许 多农 民纷 纷破产 , 最终被 迫沦为土 匪, 过起 了诸如 占山为王 、 打劫掳掠 的生活。以 2 0年 代的云南 为例 , “ 当时在滇 西 的风 仪 、 蒙化 、 漾 濞 之 间的土 匪王 高脚 、 张 梁、 即是 因生活所迫而 当上土匪 。 ” 不 仅如 此 , 一 些在 战争 中溃
因和 当时政局动 荡、 特殊 的边界地 带、 自 然灾害频繁 以及外 国势力的支持是 紧密联 系 在 一起 的。 【 关键 词] 民国; 云南匪患 ; 原 因 【 中图分类号】 K 2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0 6 — 0 1 0 8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9 1 8 . 2 0 1 4 . 0 6 - 0 5 5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及特点研究摘要:匪患是政局动荡不靖、社会病态的产物。

云南近代社会严重的匪患主要集中在民国时期,时间上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三年、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四年、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八年。

民国时期云南匪患具有为害土匪数量众多、规模巨大,土匪活动猖獗、匪患十分严重,匪患爆发地域不平衡等三个特点。

关键词:民国时期;云南;匪患;特点一、民国时期云南匪患概况土匪指活动在农村社会中,以抢劫、绑架勒赎等非法的暴力手段获取生存来源的个人或群体。

匪患是政局动荡不靖,社会病态的产物。

近代云南比较严重的匪患可以追述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战后,刘永福的黑旗军等遭解散,流为游勇,成为滇、黔、桂边患。

但严重的匪患主要集中表现在民国时期。

1911年,蔡锷、唐继尧等领导云南军民响应武昌起义,全省各地随之而动,境内局势因此而起波澜,伏莽趁势而起。

第二年(1912)民国开元,思茅一带匪风渐起,石膏井的课银被劫一空。

民国二年(1913),前清的溃兵、散兵游勇散集于滇南,在法国帝国主义的暗助下,肆意骚抢,形成匪患,被朱德率军剿灭的方位一股大土匪便是其代表。

民国三年(1914),蛮耗聚集起一股土匪,更是骚扰不堪,滇越铁路湾塘车站也被土匪洗劫。

同年,建水匪徒甚至勾结当地驻军进行叛乱。

通海县城被匪首林桂清等率匪众两度窜入骚扰,滇东的会泽也被土匪扰害。

民国四年(1915)年,墨江县西北部,无赖罗阿寿、金张贵、张阿林、任皮匠、白石亮、陈布都等聚众抢劫;杨发昌父子也聚匪成股占山为王,四处抢掠。

江川县的汪家林率数十匪众经常到小黑山一带敲磕抢掠,无恶不作。

大理巍山土匪更是猖狂,竟至冲进县城,抢劫县署财物。

省城昆明近郊的安宁也有土匪杨坤、杨天福等率领匪众盘踞于三道沟一带肆意抢掠,劫杀过往商旅。

建水则兴起了大股匪帮——莫朴、白万聚集的匪众达数百之众,直接攻村劫寨,与军队对抗。

“6月,在狗街毙伤警备队4名,焚毁民房十间。

论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对省际匪患的治理——以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论民国时期北京政府对省际匪患的治理——以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On the crushing of bandits in border areas of Jiangsu, Anhu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郝天豪;岑红
作者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85-9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北京民国政府;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四省剿匪督办;徐州
摘要: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匪患严重,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省际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特别的政治形势、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适合土匪活动,使得土匪流窜泛滥、独剿无功,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引发恶性循环。

北京政府前后三次选派人员督办剿匪,取得一定成效。

但该地区匪患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剿匪督办这一职务上讲,由于在人选确定和操作运行各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职能的发挥,这是剿匪收效不著的直接原因。

从兵匪关系上看,这一地区兵匪现象严重,增加了匪患治理的难度。

从匪患根源上看,这一地区的匪患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探析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探析
在近代山东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比较严重再加上山东的战乱比较的频繁山东人民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这就像英国历史学家陶内观察的那样在许多地区乡村人民的处境就像一个人永远站在齐颈深的水里一个小浪就足以把他淹死
聊城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20 09年第 2 期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探析
应 了当时老百姓的抱怨 :国家不像 国家 , “ 简直成 了土匪 的世
清剿 ,士兵剿 匪时 , “ 理想 的解决 方 式不 是从 肉体 上 消灭 他 们, 而是把它们赶到 由别人负 责的地界 ” [( ’ 。1啪 当政府剿 匪 ]
时, 土匪经 常“ 由此及彼” 匪患很难肃清 。
二 、 败 的 政治 腐
的, 如山东 的地 理地形 、 吏治腐败 、 阀战争 、 军 小农经济 的恶
化和 自然灾害等 。在这些条件 的综 合作用下 , 山东成为受 匪 患灾 害影 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

种动荡不安很 容易滋生官场的腐 败 , 山东作 为 民国的一个 下
属行政单位 同样 面临着这 样 的境 况 。政 治上 的动荡必将 削 弱 山东地方政府的控制力量 , 同时也会 引起 社会秩序 的不稳 定 。地方官员的明争暗斗 , 使得原本混乱 的局面变 的更加 混
难攻 。山地、 丘陵 和平原 多种地形 同时存 在 , 绵 的群 山为 延 土匪提供 了理想的藏身之处 , 这就为土匪提供 了适 宜生存 的 有利环境 。山东土 匪孙 美瑶部 , 以抱犊 崮为根 据地 , 就 四周
大山环绕 , 地势极 为险要 。 山东省与河北 、 河南 、 江苏等 多省交界 , 边界交界 区往往 是土匪活动 比较频 繁的地 区。为土 匪的活动 提供有 利 的条
而遭到冷落 , 者为了保 护上 司而成 为替罪羊 , 或 对他们来说 , 土匪 的活动不仅可 以提供生存的手段 , 而且使它们有 机会酝

浅析民国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以湘西地区为例

浅析民国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以湘西地区为例

浅析民国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以湘西地区为例
孙静;刘嘉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5)001
【摘要】长期以来,土匪在官府与民众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一方面要躲避官府的打击,另一方面要从正常的生活状态中脱离出来,断绝与社会的正常交往,所以他们很少能正大光明地生活在社会中.但在民国时期,土匪的境况大为改观,他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矛盾,与政府、民众、地方士绅及其他匪帮形成了一种对抗然而又紧密联系的奇特关系.无论是对抗政府、社会,还是官匪勾结,或以人民保护者的身份出现,也不论是绅匪对抗还是绅匪合流,不断转换的角色总能使土匪在各种势力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使他们能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进退自如,有着自己特殊的生存哲学.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孙静;刘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武汉,430079;四川警察学院,警训部,四川,泸州,6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8
【相关文献】
1.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湘西地区为例 [J], 田嵩
2.民国时期湘西南邵阳地区的地域文化——以杂字文献《君莫笑读本》方言谚语为例 [J], 龙扬琴; 尹喜清
3.近代中国土匪泛滥成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民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为例 [J], 任宇清
4.浅析民族地区农村幼儿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困境
——以湘西州为例 [J], 麻玲
5.浅析湘西地区演艺文本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J], 李娉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社会调控功能的缺失看民初山东土匪的蜂起

从社会调控功能的缺失看民初山东土匪的蜂起
官员 而言 , 其更 迭 变换 则 更 为 频 繁 。有 的县 份甚 至
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 , 社会制度更替 , 社会成员面临新的价值选择 , 人们的
行为无 定 之规 , 越轨 行 为容易 发生 , 就更需 要 强 这 有 力 的社会调 控 , 保 证 社 会 的有 序 发 展 。而 民 国 来 初期 , 皇权终 结 , 和肇 兴 , 在杌 陧动 荡 、 共 但 扰攘 纷 争
社 会调控 是社 会调 适 和社 会控 制 的总称 , 一 是 种有 意识 、 目的 的社 会统 治 “ 有 附 。社 会 调 适 是 解决 个人 、 群体 与社 会环 境 之 间不 断 发 生 矛盾 的一 种行 为方 式 。人要 适应 社 会环 境 、 应 社 会规 范 就 适 要调适 自己的行为 。社 会控制 一方 面是 指 国家通 过 各种 途径建 立 和维 持秩 序 的过 程 , 一 方 面则 是 指 另 对越 轨行 为 所 采 取 的 各种 防 范 、 正 和惩 罚 措 施 。 纠
在一 年之 中更换 了几 任 县 长 。更 有 甚 者 , 的 县份 有 在 同一 时 期 居 然 出 现 了 多 个 县 长 的混 乱 局 面 】 。 用人行 政 , 不但没 有 共 同标 准 , 任 免 自 由, 且 滥用 私
l5 l
中, 国家政治权威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 行政调控手段
“ 匪 成 群 , 比 皆是 ” 是 全 国 的 重 匪 区 之 一 。 股 比 口,
道 德教化 功 能丧失殆 尽 。诸 多社 会失范 , 遂至 “ 萑苻遍
地, 匪盗 如毛 ” 。 二、 政潮迭 起 , 局 动荡 , 政 吏治 窳败 。 政调控 手 行
土匪, 权威 的解 释是 : 以 聚众 抢 劫 为 生 , 害 “ 残

“洋票”事件与公共舆论——从《申报》载应城劫案看其埠外新闻之史料价值

“洋票”事件与公共舆论——从《申报》载应城劫案看其埠外新闻之史料价值

第33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月 Vol.33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1──────────基金项目:河南大学200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YBRW034) 收稿日期:2011-07-06作者简介:赵广军(1975-),男,河南方城人,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报刊史。

-56-历史学研究“洋票”事件与公共舆论—— 从《申报》载应城劫案看其埠外新闻之史料价值赵广军(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摘 要:20世纪20年代,《申报》已在外埠建立了完善的新闻网络,并大量报道埠外新闻。

这些外埠新闻虽呈现出报道的连续性、描述的准确性等史料学特点,但也存在着记载史实的矛盾性等问题。

通过对1923年《申报》载应山天主教神甫被劫持这样一个埠外社会新闻的分析,可以推断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报刊史料《申报》的民国时期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申报》;新闻报道;史料;天主教;应城劫案 中图分类号: K 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6-0056-06Yangpiao and Public Media—— Analysis of Shenbao ’s Historical Value from the Kidnapping of a PriestZHAO Guang-jun(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Abstract: The newspaper of Shenbao has already built completely news network and massively reported the news from other cities in 1920’s. These reports from other areas have such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 as continuity of report, accuracy of descrip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w contradictions in recording history.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Shenbao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is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news of a priest’s kidnapping which is called YangPiao, in Yingshan, Hubei province in 1923.Key Words: Shenbao ; reportage; historical material; Catholicism; the kidnapping Case of Yingcheng20世纪20年代,《申报》馆正处于现代新闻规范化企业模式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民国时期皖北匪患成因分析——以民国时期的报刊为视角

民国时期皖北匪患成因分析——以民国时期的报刊为视角

第39卷第6期2020年6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39No.6Jun.2020D01:10.16276/51-1670/g.2020.06.017民国时期皖北匪患成因分析——以民国时期的报刊为视角胡梦君(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民国时期皖北匪患多发,从当时多种报刊上我们发现,皖北匪患多发与民国时期不断的战乱、腐败失职的官僚体系、奢靡的社会风气、微妙的兵匪关系以及皖北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剽悍的民风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匪患问题不仅成为皖北地区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的棘手问题。

关键词:民国时期;皖北;匪患;报刊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0)06-0092-05民国处于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突出,匪患便是其中之一。

由于“外受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之压迫,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之蹂蹒”,民国时期“国事蜩塘,民生疾苦,创于兵,困于匪”⑴",匪患问题是民国时期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与“军队”“纸币”一起合称“民国三害”,匪患问题遍及全国,“盗匪之多,为世界冠,,[2:83o当时全国各地的匪徒种类繁多,有劫盗、窃贼、马贼、海盗,陆匪等各种名目,形式不一,活动区域也不同,但性质都是从事抢劫掠夺、危害社会的不法分子。

皖北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以北,安徽省“地处南北冲要,夙为匪党出没之区”⑶,整个淮北地区自民国以来,也是土匪蜂起,“大者揭竿为旗,聚众千人,有钢枪盒子炮等犀利之军械,横行乡曲,集镇为墟……逃亡之家,匪至必焚其庐舍,往往周围百里内,赭垣斗立,鸡犬不闻”⑷,所以皖北的匪患问题相较皖南更显严重。

尤其是20世纪20、30年代,皖北匪势异常猖獗,“皖北二十一县,如宿县、亳县、涡阳、蒙城、吁盼、来安等县,近已成为匪世界矣”⑸,几乎没有一县未曾遭受土匪侵袭,匪案多如牛毛,当时的报纸杂志也多有报道。

论民国时期的雷州匪患及其根治

论民国时期的雷州匪患及其根治

.论民国时期的雷州匪患及其根治摘要:雷州匪患,肇始于民国二年(1913年),消弭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该地土匪手段之残酷与危害之深重,可从盘踞徐闻山匪首李福隆等人的斑斑劣迹清晰见之;其成因与雷州会匪不分的社会风俗和错综复杂的宗族冲突、军阀割据混战的政治形势、恶劣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其根治则在陈济棠治粤时代,以陈济棠为首的广东当局在根治雷州匪患上较之前人确实成效卓著,其积极采取剿抚并用与安抚流民之策,肃清了连续为害雷州二十年的匪患,从而使雷州的生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进而为恢复整个广东南路地区的社会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国时期;雷州匪患;成因;陈济棠;根治Analysis The Scourge of Leizhou’s Bandits O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of China and its EradicationHUANG TaichengLaw and Politics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zhjiang, 524048 ChinaAbstract:The Sourge of Leizhou’s Bandits, originated in two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3), eliminated in twenty-two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33). The Leizhou’s Bandits’s cruel illegalact and deep hard could be seen clearly from the cheifman of bandits who entrenched Xuwen Mountain,for example "Li Fulong"and so on; The Leizhou’s Bandits caused by the custom of the Leizhou society which was full of regardless of social custom and complex clan conflict,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melee warlordism, poor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e Leizhou’s Bandits’s eradication in Guangdong Chen Jitang Period,the Guangdong authorities Chen Jitang led by organized crime in the more radical Leizhou indeed effective until quite done, it taken suppress and summom bandits and comfort refugees’measure actively, eliminated the Scourge of Leizhou’s Bandits who continuously endanger Leizhou two decades, let the production and constuction of Leizhou can be in progress smoothly, let the sociaty’s order of the whole of Guangdong Southern Road area can be recoverde ,an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Keywords:The Period of The Re public of China;The Sourge of Le izhou’s Bandits;Causes;Chen Jitang;Era dication雷州匪患,肇始于民国二年(1913年),消弭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浅析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

浅析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

浅析民国时期山东匪患严重的原因发表时间:2019-03-01T10:24:34.0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7期作者:丁婷婷[导读] 民众为了生存上山为匪。

再加上外部势力,日本帝国主义对山东土匪的扶助、培植和操纵,山东匪患严重也就不可避免了。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五中学253100民国时期,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军阀混战以及连年的天灾,导致大量饥民、难民、游民的产生。

很多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走上了成为土匪的道路,导致土匪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中华民国变成了“中华匪国”。

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山东的土匪更加猖獗。

据统计,1924年,山东匪帮有54股,土匪总数39,170人,最大匪帮规模5,000。

山东俨然成了土匪的世界。

作为孔子故乡的山东,是一个礼仪之邦,受儒家经典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地连京畿,是受中央统治较为严密的地方。

在中央的控制下和儒家文化熏陶下,山东地区应该不会出现政治局势动荡、民众生活困难的情况。

恰恰相反,近代山东深受匪患问题困扰,这与我们对山东社会的分析并不相符合,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山东匪患严重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因素以及外部势力干预等方面原因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自然地理环境严重的土匪活动与山东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深山、洞穴、丛林、湖泊等天然的地理环境,对土匪进行抢掠活动和寻找一个藏身之所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1.地形条件山东省的地形多为丘陵,鲁中南一带则多为山区。

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有利于土匪们隐藏起来,所以导致土匪聚集在此处进行烧杀抢掠的土匪活动。

因为对这些水道海域都比较熟悉,所以土匪把这些老旧的水道海域作为自己藏身的地方。

这些老旧的水域海道也为一些因为贫穷或灾害成为难民的民众上山成为土匪,提供了一条隐蔽之路。

2.植被条件近代土匪可以分为专门从事土匪活动的土匪和偶尔从事土匪活动的土匪,偶尔从事土匪活动的土匪是指仅在夏季农作物成熟前或者冬季农闲等期间内进行活动的土匪。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宁波匪患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中心(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宁波匪患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中心(1927—1937)

灾 ,农业歉收 、米价高涨 ,许 多农 民和手 业者难以维持
生计 ,他们也成为社会不安 定因素 。 《 申报 》上有关于 波市市长罗惠侨发电报 向湖南购米 和平抑 米价的报道j
1 9 3 7 年1 2 月 《申报 》对 宁波 匪患 的报 道 中的用 词如 “ 盗
匪” “ 匪徒 ” “ 骑劫 ”的情况 ,以及 报道 的宁波发生 匪
1 9 3 6
1 9 3 7


2 0



2 3

从 中我们 可以看 出 , 《申报 》对 宁波 压患 的报 道过
程 中大量使用 了 “ 盗匪 ” “ 匪徒”等词汇 ,唰时应 陔指 m
《申报 》报道 宁波 匪患单独使川 “ 匪”或者 “ 劫”等词 的
患 次数 ,如 下表 ” l :
1 9 3 0 年米价继续高涨 , 《 申报 》报道 了宁波某富绅采购两
贡十万石米 来接 济 民食 ,富绅 “ 不愿 m面 ,乃 与米商
48 浙 档 案 201 6 / 1 1
接 洽准 照原 价卖给 米商 。而米 商卖 出亦不得 超过 原定之 数” 。外米运 甬之后 ,米价有所缓 和 ,民食得到保 障 , 对 于宁波盗 匪事件 的减少起 到了很好 的作用 。其他年份报 道 的盗 匪劫掠次数虽 然不及 1 9 2 9 年 N1 9 3 0 年多 ,但是仍然 不容小觑 。

报 道匪 患 ; 欠 数
6 j 2 6 1 1 2 1 9 1 2 7
3 f )
对 匪患采取 的措施 。本文 认为 ,对一部 分盗 匪
应 该抱 以人道主 义的同 情,但 是其对 社会正 常 秩序产生的冲击应该加以谴责 。

民初舆论对军阀现象成因的追问与探索

民初舆论对军阀现象成因的追问与探索

民初舆论对军阀现象成因的追问与探索民初时期,军阀现象极为严重,军阀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屡见不鲜,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反思军阀现象的成因,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将从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民初时期舆论对军阀现象成因的追问和探索。

一、全民反贪反军阀的呼声在民初时期,由于军阀现象极为严重,全国各地的民众普遍感到不安和恐惧。

因此,舆论界也成为了反军阀和反贪腐的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著名报纸和文化名流开始呼吁全民反贪反军阀。

例如,著名报纸《民立报》曾经发表文章称:“吾国沦落于此,贪污者却飞黄腾达,郎中湖之流家财万贯,与下人婚配,矫揉造作,以压耆旧。

”此外,还有不少知名文化人士发表文章批评军阀和贪官污吏。

例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就写到:“那军阀之所以能够存在,何其不是军阀为自己制度,把国家当成了私人财产?”总的来说,民初时期舆论普遍认为军阀现象的根源在于贪腐和权力的滥用,因此呼吁全民反贪反军阀,根除这种陋习,以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深度探究军阀现象的根源除了呼吁全民反贪反军阀之外,一些深度探究军阀现象的根源的文章也开始出现。

例如,著名学者陈寅恪曾经在他的《谈美》中写到:“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归咎于军阀们的贪腐和独裁,那我们就会错了。

”陈寅恪认为,军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它们使得中国社会缺乏了一个真正的公共道德秩序和制度保障。

因此,军阀们的贪腐和独裁只是这种制度和文化传统的表现,并非本质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文章探究了外部因素对军阀现象的影响。

例如,有人认为中国国力衰退、列强侵略的加剧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也是军阀现象产生的根源之一。

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自信心和团结力,使得既得利益者更容易发动权力争夺。

三、呼吁建立现代政治制度和道德秩序由于深层次的探究表明,单纯地反贪反军阀并不能彻底解决军阀现象的根源。

因此,舆论界开始呼吁建立一个能够保障公民权利和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国家。

民国时期豫西匪患的社会应对研究

民国时期豫西匪患的社会应对研究

民国时期豫西匪患的社会应对研究宗尧【期刊名称】《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2)003【摘要】民国时期豫西地区土匪问题异常严重,极大地威胁着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政府的统治.面对土匪的屡屡侵扰,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态度和应对措施是不同的.乡村社会为了不受土匪侵害,采取了逃亡、通匪、对抗等多种方式,总体上比较灵活;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由于政局纷乱,社会动荡,难以有效地根治匪患,故而采取剿抚兼施、以匪治匪等方式来求得社会的暂时安定;中共和人民政府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以军事清剿和政治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一举清除了在豫西横行长达半个世纪的土匪势力.%In the era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bandit problem in the western part of Henan Province was very serious, and severely threatened the social order of rural production and life as well the rule of the government.In the face of the frequent bandit intrusion, the attitudes and response undertakings against the banditry differed from one social group to the other.To prevent the rural society from bandit intrusion, various approaches were taken, such as fleeing from home, collaborating with bandits, resistance, etc., which were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flexibility.Due to political chaos and social instability, the existing Northern Government and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failed to effectively eradicate the banditry.Nevertheless, they adopted alternative ways of annihilating and pacifying, instigating one group of bandits tocontrol the other, etc., to achieve a temporary peaceful society.On the eve of the revolutionary victory of whole country,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wiped out the bandit forces that had been rampaging in western Henan Province for over half a century by mobilizing the broad masses and utilizing the way of military elimination combined with political propaganda work.【总页数】5页(P70-74)【作者】宗尧【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8【相关文献】1.民国时期黔桂交界地区的插花地与匪患论析 [J], 张祥刚2.民国时期四川匪患特征探析 [J], 马建堂3.近代淮河流域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以民国时期的匪患为例 [J], 胡梦君4.民国时期皖北匪患成因分析——以民国时期的报刊为视角 [J], 胡梦君5.匪患与覆灭:民国时期宁夏的匪患与新中国的剿匪 [J], 郑彦卿;郑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社会舆论对匪患之反应以《申报》和《大公报》为例(1912-1934)徐有威吴乐杨2013-05-03 10:16:43 来源:《江海学刊》2012年5期内容提要:匪患是民国时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对于土匪的一般认知和态度,对土匪现象的评论、治理对策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意义和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

上海出版的《申报》和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无疑是反映民国社情的标志性报纸。

1912-1934年期间,在《申报》和《大公报》提供的时评版上,知识界人士站在政治风暴之外对民国匪患的成因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治匪问题之方方面面贡献方案,以提供政府作为治匪政策和策略之参考。

他们借助报刊论政,表现了极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提出的许多解决民国匪患的建议和设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事实,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民间舆论的总体倾向。

但是书生论时空悲叹,由于民国政治当局的腐败和复杂的社会纷争,他们治理匪患的建议和设想没有被当政者采纳,流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关键词:民国土匪《申报》《大公报》作者简介:徐有威,1964年生,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乐杨,1982年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土匪是民国时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中国被国际舆论称为“土匪王国”。

国内外学术界对民国时期土匪的研究,近20年来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①然而对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特别是报刊对土匪问题的反映,却少见有专题研究。

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对于土匪的一般认知、态度,对土匪现象的评论和治理对策,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意义和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

研究民国社会舆论对土匪问题的认知,报纸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客体。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评论是旗帜,是灵魂。

按照新闻学的角度,“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新闻事件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从而影响读者的思想和行动。

”②当时国内的民间舆论对土匪问题多有关注,特别是上海的《申报》与天津的《大公报》更是给予了极大的热情,有关土匪问题的报道与评论几乎无日不有。

而笔者之所以选择《申报》和《大公报》作为研究对象,还基于以下两点:首先,《申报》、《大公报》都是非官方的报纸,没有鲜明的党派成见,代表的是“民间话语”;其次,笔者有意观察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申报》和《大公报》的撰稿人对民国土匪问题的一般看法。

基于以上的思路,本文拟以1912-1934年间的《申报》和《大公报》上的评论文字为样本,揭示出民国报纸舆论对于当时匪患的关注与认知,再现了一种“思想—社会”互动的鲜活历史情景,同时以此考察民国时期的中国民间传媒的关注所在,也可以借此展现被人们所忽略了的另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

一《申报》发表相关言论的评论类小专栏主要有“时评”和“评论”等形式;《申报》上关于土匪问题的言论来源极其广泛,主要为《申报》主笔所撰写和自由撰稿者的投稿,也有一些转引自外国的报纸。

撰写论说的《申报》主笔主要包括冷(陈景韩之笔名)、默(张蕴和之笔名)、彬(陈彬和之笔名)等人。

转引评论的外国报纸主要有:《纽约环球报》和《纽约晚报》等。

社会知名人士主要包括吴鼎昌等人。

《大公报》中关于土匪问题的论说,形式也较多。

发表这类言论的评论类小专栏主要有“言论”和“论评”等形式。

与《申报》相似,《大公报》言论的来源也相当广泛,撰稿人主要为《大公报》主笔及其他私人作者,也有极少数是转引自外国报纸。

撰写论说的《大公报》主笔主要为:冷观(胡霖之笔名)等人。

转引的外国报纸主要有《北华捷报》等。

另外,也有在华的外国人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讨论民国土匪问题的,如著名的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义华(Edward W. Thwing)等。

在《申报》和《大公报》上发表言论的撰稿人,从其教育背景来看,很多人都接受过传统的知识教育,一些人还有留学海外的经历;从其成员构成来看,既有报馆主笔、专业记者和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报人,也有报馆之外的知识分子;从国籍上看,既有中国人,也有在华的外国人。

《申报》和《大公报》上相关言论来源的广泛性,既说明了民国土匪活动的广泛影响,也意味着相关言论对本文的论题极具代表性。

从1912到1937年,《申报》和《大公报》上每年发表的关于土匪问题的言论的数量不尽相同,《申报》和《大公报》相应峰值都较高的年份分别是1914年、1923年和1933年。

1914年两报峰值都较高缘自白朗起义;1923年峰值较高主要是因为临城劫车案的巨大影响;1933年峰值较高是因为山东巨匪刘桂堂此年在华北一带活动猖獗。

总体上来看,《申报》的峰值较为平缓,而《大公报》的峰值变化较大,1920年之前峰值很高,1920年之后到1937年这段时间峰值相差不大。

把《申报》和《大公报》做一比较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37年,除了1923年之外,《大公报》的峰值一直都高于《申报》。

二“近代中国几乎可以说成是一个盗匪世界,遍全国无一省没有盗匪的,一省之中,又无一县没有盗匪的,一县之中,又无一乡镇没有盗匪的。

”③民国时期的盗匪不仅分布全国各地,而且人数巨大。

据英国学者贝思飞估计,1930年,土匪人数的保守估计为2000万左右。

④《申报》和《大公报》对民国时期的匪况进行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述⑤,将匪患视为民国社会的几大危害之一。

《申报》将土匪列为当时社会的三大祸患之一:“何为三害?曰军队,曰土匪,曰纸币,是三者于人民之身家性命、国家之经济政令大有关碍者,使不能除,休养于何有?生息于何有?”⑥《大公报》也指出,“年来各处,盗匪遍野,土寇横行,地方为之蹂躏,人民受其荼毒,东扑西起,此拿彼窜,而卒之愈聚愈众,不可收拾。

”⑦“嗟呼!群盗如牛毛,中原无乐土,横流急湍,滔滔皆是……”⑧《申报》和《大公报》不仅对民国的匪情进行了即时的描述,而且对土匪的界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而相对于后世学者的研究,当时舆论界精英眼中的土匪形象或许更加直观和感性。

《申报》主笔陈景韩在《申报》上发表的几篇对于土匪群体看法的文章很有代表性。

1913年10月23日他在《申报》上发表《说通匪》的文章认为:“匪者,专以杀人放火掳财掠物欺诈骗财聚赌抽头等等为事,而身无职业者也。

”1914年3月30日他又在《申报》上发表了《说匪》一文指出,土匪“以其所行之事无一是处也,杀人放火掳财掠物,为人道所不容者,彼毅然为之,此匪之所以为匪也。

”1914年6月11日他再次在《申报》上发表文章,对土匪的规模和武器装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匪,今日中国之特产也,盗贼各国所不能免,而匪则不然。

中国之匪,解释不一。

然而,以近时常例论,则拥有徒众,携有军械,可以掠人民,可以抗军队者,匪之谓也。

”⑨1934年6月7日《申报·自由谈》上署名“迫迂”的作者则认为:“据父老所传,报纸所刊,历史所载,匪也者,杀人放火,残忍横暴之流也。

”⑩这些界定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主要从盗匪的所作所为上来定义匪的含义。

《申报》和《大公报》对土匪群体的构成有所观察,1918年6月18日《大公报》上一评论文章透露,“攻袭栾城之匪,现经捕获,其中竟有道士一名,搜出道袍道冠装束,俨如戏剧中之狗头军师”。

该文接着调侃道,“夫僧道号称方外,今亦居然作贼……不知其随众攻城时,亦曾披发仗剑、口中念念有词否?”(11)1918年8月14日《大公报》又爆出妇女和小孩皆为匪的猛料。

“丰砀间之匪患竟至攻城劫库,行所无事,甚且妇人稚子亦公然挺身为匪,虽加以□戮而毫不知惧,盖人心之牿亡甚矣。

”(12)“今单县发现之女匪,竟拔戟自成一队,以与官军抗战,而官军且不能敌此路女匪之雌威,亦可惊矣。

世之言强国策者方盛唱通国皆兵主义,今之匪即变相之兵也,男匪之外又有女匪,或者通国皆兵骤难办到,而通国皆匪将先见诸事实乎?呜呼!强哉。

”(13)“鲁民苦匪患甚矣,杀人越货,行所无事,遍地荆棘,方同声叹行路之难,不意外国无赖亦有乘此盗匪横行之际,公然为拦路截劫之事,是本国之匪尚纷起如毛,又益之以外国之匪,鲁民其尚有噍类乎?”(14)与此同时,《申报》和《大公报》还有大量的评论具体涉及匪患最有代表性的直隶、山东、河南、安徽和江浙等区域的土匪的活动。

对民国土匪问题的观察涉及多个方面,从对土匪群体的认识、土匪群体的构成到对全国土匪状况的总体观感,土匪活动在报纸媒体特有的话语之下,显得更加清晰而生动,呈现出的是一幅奇异而鲜明的民国匪患图。

三以《申报》和《大公报》为代表的民间报纸不仅对民国匪乱进行了大量的报道,而且站在政治风暴之外对民国匪患的成因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看法。

首先,民间舆论已经认识到民国军治的败坏是民国匪患的造因之一。

对此,《申报》指出:“吾国兵制之坏由来已久,有事则仓猝招募,竭天下之财力以供乌合之军队,事平则纷纷裁撤,无安插之方法,卒为闾阎之隐患,于是有所谓游勇也溃兵也,或成群结队啸聚而为盗,或拜盟放票勾引以为匪。

故每当大乱削平,因遣散之不得其法,往往祸延数十年不绝。

远者无论矣,即如洪杨一役,至今帮匪及种种会党实大半渊源于湘淮之散卒,可不惧哉?”(15)由此可见各方战败之兵,足增土匪势力。

这篇评论指出了民国时期,军队被遣散脱离军籍而为匪的普遍现象。

《申报》的另外一篇杂评再次指出,“军队者,制造土匪之机关也。

招之来授以劫掠烧杀之技能,挥之去又无正当谋生之职业,则惟有流为土匪而已。

直鲁豫皖苏,招兵地也,亦即土匪消纳地也。

直奉战后,遣散一次,地方多一批土匪。

豫战鄂战,每溃散一次,地方又多一批土匪。

”(16)“近来发现身穿军服匪徒,强抢民宅之事,时有所闻。

”(17)另外,民国时期军队纪律废弛,军队首领崇尚武力,穷兵黩武,士兵也不守军规,“好勇斗狠,日夕以寻仇为事”(18),夺财掠物,到处扰民,沦为兵匪。

“兵所以卫民,而御匪者也。

自南北争战,乃有兵匪祸民之事,溯其源则或溃散使然,要不出战败缺饷之两途。

”(19)对此种现象,《申报》报人评论道:“设军以卫民也,而今则反若厉民者然;养军以治民也,而今则反若扰民者然。

以繁华富厚之金阊,不十日而两遭兵祸,军人纪律之为何,何不幸而屡逢此扰害治安之军队也。

”(20)民初政权是一个军阀政权,大小军阀为了争权夺利,大多穷兵黩武,崇尚武力。

军阀为了争权夺利经常诉诸武力,这往往会带来土匪的上行下效,因为“来自上层的暴力煽动着来自下层的暴力”,“结果军阀主义导致中国所有阶层的军事化,从最贫穷的乡村到全国的中心,每个阶层或集团都运用军事力量来保护和增进自己的利益。

正是贫穷和军事化的密切关系造成了军阀主义和土匪的紧密连接”。

(21)《申报》指出,民国社会多匪的原因是由于多兵多械多金,但指出这三个原因只是民国匪患产生的外因,“权势者之所为,实指盗以途径,教盗以生心起意也,此乃多盗之原也”(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