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一、基本术语和定义 1.几何要素定义:
新标准:几何要素
旧标准:要素
点、线、面统称几何要素。 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 和面
几何公差(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
2.组成要素——轮廓要素
新标准:组成要素 面或面上的线
旧标准中:轮廓要素
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 面。
3.导出要素——中心要素
几何公差框格
一般水平书写!
2.指引线 (1)指引线的引出位置和方向
带箭头的指引线可从框格任一端引出,垂直框格!但不 可同时从两端引出。即:只能引出一条指引线! 指引线弯折次数不能超过2次!
(2)指引线与被测要素的角度
0.01
A 0.01 指向被测要素时:一般情况下应垂直被测要素!但圆锥圆度例 外
当尺寸线箭头由外向内标注时,则箭头与指引线合一。
4.基准的标注 原标准基准代号的组成:
圆圈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符号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形式一):
方框
A
基准字母
连线
基准三角形
新标准基准符号的组成:
方框 连线
A
基准字母
基准三角形
为了避免混淆和误解,基准字母尽量不采用E、F、I、J、L、 M、O、P、R等9个字母,也不能与向视图字母重合。
(3)结构相同的要素有同一 几何公差要求且公差值相同时, 可用一个公差框格表示。在该框 格的上方标明被测要素的个数。
4x10H7 EQS 0.01 B
80
70H7
B
6.曾经使用,现已废止的标注方法 0.01(-)
只允许中间向材料内凹下
0.01 NC
新标准中允许的注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四章_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d圆柱面绕基准轴
线作无轴向移动回 转时,在任一测量 平面内的径向跳动 量均不得大于公差 值0.05mm。
d t
0.05 A
a)标注
A
基准轴线
测量平面
a)公差带
40
(2)端面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 带是在与基准轴线 同轴的任一半径位 置的测量圆柱面上 沿母线方向距离为 公差值t的两圆之 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 线无轴向移动旋转 一周时,在被测面 上任一测量直径处 的轴向跳动量均不 得大于公差值 0.05mm。
0.05 A
A a)
基准轴线
测量圆柱面
b)
41
(3)斜向圆跳动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的 基本概念,熟悉形位公差国家标准的基本内 容,为合理选择形位公差打下基础。学习要 求是掌握形位公差带的特征(形状、大小、 方向和位置)以及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掌握形位误差的确定方法;掌握形位公差 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原则(独立原则、相 关要求)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形位误差的检 测原则。
公差带定义: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 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 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下图。
18
轮廓度公差带
无基准要求
有基准要求
19
第三节 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 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 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 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
4
第3章4节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选择标注、检测)-2
方便,可规定径向圆跳动(或全跳动)公差代替同轴度公差。
2、基准要素的选择
(1)基准部位的选择 选择基准部位时,主要应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零件的 结构特征,并兼顾基准统一等原则进行。 1)选用零件在机器中定位的结合面作为基准部位。例如箱 体的底平面和侧面、盘类零件的轴线、回转零件的支承轴颈 或支承孔等。 2)基准要素应具有足够的大小和刚度,以保证定位稳定可 靠。例如,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相距较远的轴线组合成公共基 准轴线比一条基准轴线要稳定。 3)选用加工比较精确的表面作为基准部位。 4)尽量使装配、加工和检测基准统一。这样,既可以消除 因基准不统一而产生的误差;也可以简化夹具、量具的设计 与制造,测量方便。
f
(2) 中心要素 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实 际中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如图 所示, 符 合最小条件的理想 轴线为L1 ,最小直 径为φf=φd1。
被测实际要素 L2
d1
L1
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 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评定形状误差。当采 用不同评定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最小 区域法作为评定结果的仲裁依据。
(4) 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
(5) 凡有关标准已对形位公差作出规定的,都应按相应的标准确 定。如与滚动轴承相配的轴和壳体孔的圆柱度公差、机床导轨 的直线度公差、齿轮箱体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等。
表3-4 直线度、平面度公差等级的应用
表3-5 圆度、圆柱度公差等级的应用
表3-6 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端面跳动公差等级的应用
(2) 基准数量的确定 一般来说,应根据公差项目的定向、定位几何功能要求 来确定基准的数量。 定向公差大多只要一个基准,而定位公差则需要一个或 多个基准。例如,对于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公差项目, 一般只用一个平面或一条轴线做基准要素;对于位置度公差 项目,需要确定孔系的位置精度,就可能要用到两个或三个 基准要素。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检测
形状公差
▪ 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 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 限制。
▪ 直线度 ▪ 平面度 ▪ 圆度 ▪ 圆柱度
4/29/2010
直线度公差
▪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 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 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 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 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
至于定位误差,则理想要素置于相对于基准某一确定有位置上,其定 位条件可称为定位最小条件。
4/29/2010
跳动:
跳动的分类: 它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 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 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 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 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4/29/2010
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 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 所示,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距离为 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 间。
4/29/2010
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4/29/2010
垂直度(一)
▪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 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 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 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 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 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 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 的区域。
4/29/2010
垂直度(二)
▪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 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 内的区域。如图所示, ød孔 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 的圆柱面内。
第一课形位公差国家标准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直线度误差:f=18-9=9μm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① 先解释累积值的得来:由于水平仪测量的是相临两点的 高度差,作图时需将各点的读数都转换成相对坐标圆点 的值。
② 作图法求解必须以y方向作为评定误差的方向 ③ 通过计算求得直线度误差。
离,取测量截面内对应点最大差值为误差值。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③ 位置度:应用孔轴线的位置度。 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以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小圆柱。 测量:测量坐标原则。 。
定位公差小结: 定位公差是一项综合公差,可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 置误差、方向误差、形状误差。
3、测量方便 如:阶梯轴:可用径向 全跳动代替圆柱度,同轴度 误差
4、形位公差的控制功能 如:圆柱度公差可以控制圆度、素线的直线度误差。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二、形位公差值的确定 1 、公差等级:1、2、3、…….12 。1级最高,12级最
低,6、7级为基本级。 总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最经济的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b、全跳动
① 径向全跳动:指示器沿径向放置,测量时指示器沿轴向
小差值。
移动,被测要素绕基准回转所测的最大与最
② 端面全跳动:指示器垂直端面放置,测量时指示器由外端
向圆心移动,被测要素绕基准回转,最大与 最小读数差即为误差值
测量时用导向套筒,中心顶尖,V形块模拟基准。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三、形位公差项目符号 1、 形状公差: 2、 位置公差:
形位公差检验标准
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SHWJ-00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1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一)平台、塞尺、刀口尺一、平面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刀口尺或直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3、用塞尺检测4、移动刀口尺,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刀尺塞尺刀尺移动方向被测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1直线度“—”按图纸要求(二)平台、杠杆表、方箱、塞尺二、轴类零部件直线度检测方法: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轴放在平台上,并固定靠紧在方箱底侧;3、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或用塞尺直接测量轴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即可)方箱被测件杠杆表平台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4、将轴旋转几个角度,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放日期共页第页2一、加工类较小平面检测:1、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尖角毛刺。
2、将被测件用可调顶尖支撑在平台上指示表移旋转被测件在整个圆周找平A,B,C三点杠杆表外检科检验标准手册检验标准编号1 标准类别形位公差类引用标准GB 1958-80标准种类通用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检验标准检验手段检验方法示意图平面度按图纸要求(一)平台、杠杆表、顶尖3、调整顶尖,使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与平台平行(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A、B、C三个点的高度相同)。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篇一: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1、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粗糙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他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2、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1) 标准温度为200C;2) 标准测量力为零。
必要时应进行偏离标准条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3、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4、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5、定位误差被测提取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
6、由提取中心线建立基准体系由提取中心线建立的基准轴线构成两基准平面的交线。
当基准轴线为第一基准时,则该轴线构成;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交线,如图16a)所示。
当基准轴线为第二基准时,则该轴线垂直第一基准平面;构成第二和第三基准平面的交线如图16b)所示。
7、模拟法通常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基准点等。
基准要素与模拟基准要素接触时,可能形成“稳定接触”,也可能形成“非稳定接触”8、直接法当基准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准,如图19所示。
9、目标法由基准目标建立基准时,基准“点目标”可用球端支承体现;基准“线目标”可用刃口状支承或由圆棒素线体现;基准“面目标”按图样上规定的形状,用具有相应形状的平面支承来体现。
各支承的位置,应按图样规定进行布置。
10、三基面体系的体现方法体现三基面体系时必须注意基准的顺序。
11、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当第一、第二基准平面与基准要素间为非稳定接触时,允许其自然接触。
12、篇二:现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国际标准体系现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国际标准体系现代产品几个技术规范GPS的国际标准体系蕴含工业化大生产的基本特征,反映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要求,为产品技术评估提供了“通用语言”: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制造及检测,通过对规范和认证过程的不确定度处理,实现资源的自动优化分配,隐含着制造业巨大的利润。
公差与测量技术_第3章_形位公差及检测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身、发动机、底盘等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用于飞机、火箭、卫星等设备的制造和装配以确保其性能和安 全性。
机械设备制造: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形位公差与测量技术被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制造和装配如机床、机器人、医 疗器械等。
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工件的尺寸和形状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工件的位移、角度等参数来间接测量形位误差
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非接触测量如投影仪、光学测量仪等
激光测量法:利用激光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适用于精密加工和检测
计算机辅助测量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测量精度 和效率
汽车零件的尺寸和形状公差检测 汽车车身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轮胎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的形位公差检测 汽车电子系统的形位公差检测
航空航天领域:用于飞机、卫星等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汽车制造领域: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检测 机械制造领域:用于机械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电子制造领域:用于电子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建筑工程领域:用于建筑结构的制造和检测 医疗设备领域:用于医疗设备的制造和检测
满足客户需求:形位公 差与测量技术的提高有 助于满足客户的需求提 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 定性
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和技 能提升
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技 术如激光测量、三维扫描 等
建立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加强与生产部门的沟通和 协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及时 性和有效性
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确定测量报告:根据测量结果 编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数据、
分析结果、结论等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
基本几何量精度——公差原则
• 基本内容:公差原则的定义,有关作用尺寸、 边界和实效状态的基本概念,独立原则、包容 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 重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的涵义及 应用。 • 难点内容: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包容要 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的涵义及应 用。
φ30h7 E
φ30
包容要求应用举例
• 如图所示,圆柱表面遵守包容要求。 • 圆柱表面必须在最大实体边界内。该边界的尺 寸为最大实体尺寸ø 20mm, • 其局部实际尺寸在ø19.97mm~ø 20mm内。
直线度/mm 0.03 0.02 -0.03 Ø19.97 -0.02 ø20(dM) 0 Da/mm E
包容要求
• 定义:实际要素应遵守最大实体边界,其 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过最小实体尺寸。 • 标注:在单一要素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 代号之后加注符号“○ ”, • 应用:适用于单一要素。主要用于需要严 格保证配合性质的场合。 • 边界:最大实体边界。 • 测量:可采用光滑极限量规(专用量具)。
包容要求标注
零件几何要素及其分类(序)
• 2、按结构特征分 •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廓、直接为人们所感觉到的点、线、面各 要素。如图3-1中1、2、3、4、5、6都是轮廓要素。 • 中心要素:具有对称关系的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点、线、面。如 图3-1中7、8均为中心要素。 • 3、按检测时的地位分 • 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是被检测的对象。 • 右图中,φd2的圆柱面和φd2的台肩面都给出了形位公差,因此都 属于被测要素。 • 基准要素:零件上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 位置的要素,基 准要素在图样上都标有基准符号或基准代号,如右图中φd2的中心 线即为基准要素A。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_新国标
4、公共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公共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对于由几个同类要素组成的公共被测要素,应采用一个 公差框格标注。这时应在公差框格中公差值的后面加注符号 “CZ”(图4-9、图4-10)。
图4-9
图4-10
三、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1、基准组成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符号的基准三角形底边应放置在基准组成要素(表 面或表面上的线)的轮廓线上或它的延长线上
2、被测中心要素的标注方法
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轴线、中心直线、中心平面、 球心等)时,带箭头的指引线应与该要素所对应轮廓要素 的尺寸线的延长线重合。
3、指引线箭头的指向
指引线的弯折点最多两个,靠近框格的那一段指引线一定 要垂直于框格的一条边。指引线箭头的方向应是公差带的宽 度方向或直径方向 ,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形位公 差值前加注Ø ,如果是球形,加注SØ
§1 零件几何要素和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
2、按存在状态分:
(1)理想要素:设计时给定的图纸上的要素。 (2)实际要素:加工后实际零件上的几何要素。 测得要素——提取要素
3、按检测关系分: (1)被测要素: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 (2)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位置的 要素。即作为参照物的要素。 4、按功能关系分:
图4-16
3. 几个同型被测要素有同一几何公差带要求
结构和尺寸分别相同的几个被测要素有同一几何公差 带要求时,可以只对其中一个要素绘制公差框格,在该框
的上方写明被测要素的尺寸和数量(图4-17) 。
图4-17
第三节 形位公差带 一、形位公差带的含义及性质
形位公差带:用于限制实际要素形状和位置变动的
2、基准导出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符号的基准三角形底边应放置在基准导出要素 (轴线、中心平面等)所对应尺寸要素的尺寸线的一个 箭头上,并且基准符号的细实线应与该尺寸线对齐。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一、概念: 1.1定义: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
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 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 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 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
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 (E 、最大实体要求(M 、最小实体要求(L )和可逆要求(R )。
1.2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形位公差符号及其它相关符号1.3形位公差带的形式: 形位公差带的形式两平行直线一个圆柱两等距曲线一个四棱柱两同心圆t *两同轴圆柱一个圆两平行平面一个球£球、广两等距曲面t丰、形状误差与形状公差:项目 直线度 平面度项目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同轴度圆柱度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对称度 位置度 圆跳动 全跳动名称 符号基准符号及代号-±基准目标 最大实体状态包容原则(E 延伸公差带 P理论正确尺寸不准凹下 :+不准凸起f 一 j只许按小端方向减小(-■ 1苴 /符 号它在给 定 平 面 内在 给定 方 向上 公差 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 之间的区域 带是一个方公差带是距苜t 的 之间的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1 区域 、当给定两 勺两个 互相垂直的 方向 公差带为截 面边长ti*棱柱内的区域 3、在任意 公差 径为公差, 方向 带是直 值t 的圆 柱面的区域 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0己 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 示方向距离为■公 ------- 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0.020. 02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乂2,垂直方)• 0戸 向距离为0.01的四棱柱内 0 00^020.01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 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OP 圆柱面内公差带 离为公差值 平行平面之 区域是距 t 的两 间的 公差带 同一正截面 径差为公差 两同心圆之 区域是在 上半 值t 的 间的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一 I —0*1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产旷 面上,该圆必须―7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二戈 圆---------------I-4-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 公差值t 的球的两 个包络面之间的 区域,诸球球心 应位于理想轮廓 之上、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公差带是半 径差为公差值t 的 两同轴圆柱面之 间的区域公差带是包 络一系列直径为 公差值t 的圆的两 包络线之间的区 域,该圆圆心应位 于理想轮廓上----- |C.3L1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 公差值0.02的两同轴圆柱 面之间OI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 一截面上,实际轮廓必须位 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 值0.02,且圆心在理想轮廓 线上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面 轮 廓 度实际轮廓面必须位于包络一 系列球的两包络面之间,诸 球的直径为公差值0.02,且 球心在理想轮廓面上。
形位公差及检测
2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常见的平面度测量方法如图5 16所示
用各种不同方法测得的平面度测值 应进行数据处理 然后按一定的评定准则评定其处理结果 可以证明符合最 小条件评定准则的平面度误差最小 最小包容区的判别方 法有下列三种形式
1 两平行平面包容被测表面时 被测表面上有三个最低 点 或三个最高点 及一个最高点 或一个最低点 分别 与两包容平面相接触 并且最高点 或最低点 能投影到 三个最低点 或三个最高点 之间 则这两个平行平面符 合最小包容区原则 如图5 17 a 所示
1 形位公差带必须包含实际的被测要素 2 除非有进一步要求 被测要素在公差带内可有任何形状 3 除非另有要求 其公差带适用于整个被测要素
为限制机械零件几何参数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提高 机械设备的精度 增加寿命 保证互换性生产 必须执行形 状和位置公差标准
我国目前执行的 形状和位置公差 国家标准是 GB/T 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 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 示法 GB/T 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 定义 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将影响机械零件的装配及设备的一系列 性能
形状和位置误差将直接影响机械 仪器等设备的精度 如机 床导轨的直线度 两导轨的平行度 导轨和主轴的平行度等 都将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
形状和位置误差还会影响零件间配合的性质
为此必须限制实际几何要素在一个区域 这个限制实际要素的 区域叫作公差带 它具有以下性质
所谓最小条件就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 变动量为最小 这个变动量的大小用一个最小包容区的宽度
或直径 表示 这个最小包容区应该在包容被测实际要素 时具有最小宽度 或直径 包容就是使理想要素和实际要 素相接而不相割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检测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加工后的零件会有尺寸公差,因而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就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公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公差,这些差异统称为形位公差。
一、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而位置公差又包括定向公差和定位公差。
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具体包括的内容及公差如下所示:1.形状公差(1)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直线发生不直而提出的要求。
(2)平面度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3)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4)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
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5)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6)面轮廓度符号为上面为一半圆下面加一横,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2.位置公差(1)定向公差1、平行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 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符号
说明
序号
符号
说明
1
平板、平台(或测量平面)
7
连续转动(不超过一周)
2
固定支承
8
间断转动(不超过一周)
3
可调支承
9
旋转
4
连接直线移动
30、当图样上已给定检测方案时,则按该方案进行仲裁。
附录:检测方案
1、本方案是根据所检测的项目及其公差带的特点,为实现检测目的而拟定的。
2、方案中的检测方法是指应用有关测量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检测原则的实际运用。各种检测方法采用图例或附加一些必要的说明来表示。所有图例只是示意性质的。
3、凡本附录以外的检测方案,如能达到检测目的,获得正确的评定结果,同样也可应用。
图19
(3)分析法:对基准实际要素进行测量后,根据测得数据用图解或计算法确定基准的位置。
a.对于轮廓要素,由测得数据确定基准的示例见图20。
图20
b.对于中心要素,应根据测得数据求出基准实际要素后再确定基准。例如:对于基准轴线,在实际回转体若干横截面内测量轮廓要素的座标值,求出其轴向截面测得轮廓的中心点和实际轴线后,按最小条件确定的理想轴线即为基准轴线;或在其轴向截面内测取两对应要素的各对座标值的平均值,以求得实际轴线,再按最小条件确定的理想轴线即为基准轴线。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 1958
本标准的检测对象是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1、形位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本标准涉及的形位误差共有十四个项目,见表1。
表1
被测要素
误差分类
误差项目
公差符号
单一要素
形状误差
直线度误差
平面度误差
圆度误差
圆柱度误差
单一要素或
关联要素
形状或位置
线轮廓度误差
图21
图22
图23
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当第一、第二基准平面与基准实际要素间为非稳定接触时,允许其自然接触。
五、仲裁
28、当发生争议时,用分析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仲裁。
29、当由于采用不同方法评定形位误差值而引争议时,对于形状、定向、定位误差分别以最小区域、定向最小区域和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所表示的误差作为仲裁依据。
17、基准直线:由实际线或其投影建立基准直线时,基准直线为该实际线的理想直线,如图8所示。
图8
18、基准轴线(基准中心线):由实际轴线(中心线)建立基准线(中心线)时,基准轴线(中心线)为该实际轴线(中心线)的理想轴线(中心线),如图9所示。
图9
注:①实际轴线为实际回转体各横截面测得轮廓的中心点的连线,如下图所示。测得轮廓的中心点是指该轮廓的理想圆的圆心。
第一基准平面由第一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理想平面。
第二基准平面由第二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垂直于第一基准平面的理想平面。
第三基准平面由第三基准实际表面建立,为该实际表面的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理想平面。
图15
(2)由实际轴线建立基准体系:
由实际轴线建立的基准轴线构成两基准平面的交线。当基准轴线为第一基准时,则该轴线构成第一和第二基准平面的交线(图16a)。当基准线为第二基准时,则该轴线垂直第一基准平面构成第二和第三基准平面的交线(图16b)。
图2图3
9、最小条件: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图1~图3)
(1)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1~图3所示。
(3)各误差项目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23、公共基准中心平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际中心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中心平面时,公共基准中心平面为这些实际中心面所共有的理想平面,如图14所示。
图14
24、三基面体系的建立:
三基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这三个平面按功能要求分别称为第一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和第三基准平面。
(1)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体系(图15)
10、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来评定形状误差。
三、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11、定向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理想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
(1)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2)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4所示。
由L形架体现的轴线
给基
定准
位轴
置线
的
公
共
同轴两顶尖的轴线
续表3
基准示例
模拟方法示例
基
准
平
面
与基准实际表面接触的平板或平台工作面
基
准
中
心
平
面
与实际轮廓成无间隙配合的平行平面定位块的中心平面
与实际轮廓接触的两平行平板工作面体现的中心平面
(2)直接法:当基准实际要素具有足够的形状精度时,可直接作为基准(图19)。
可胀式或与孔成无间隙配合的圆柱形心轴的轴线
带有锥度定心环的心轴的轴线
可胀式或与轴成无间隙配合的定位套筒的轴线
由V形块体现的轴线
由L形块体现的轴线
续表3
基准示例
模拟方法示例
给
定
位
置
的
基
准
轴
线
具有给定位置关系的V形架体现的轴线
具有给定位置关系的L形架体现的轴线
公
共
基
准
轴
线
可胀式同轴定位套筒的轴线
由V形架体现的轴线
各种检测方案示例中,用接触测量表示,实际使用时也包括非接触测量。各方案示例中,测量设备的类型和精度,可以按具体要求和条件选择。
4、在各检测方案的说明中,要求在检测前对有关要素“调直”、“调平”、“调同轴”等都是指“大致的定性”。对直线由最远两点调直,对平面由最远三点调平或对角线调平,目的是为了使测量结果能接近评定条件或者便于简化数据处理。
图16
(3)由实际中心面建立基准体系时,该实际中心面的理想平面构成某一基准平面。
25、基准应符合最小条件是建立基准的基本原则。测量时,基准和三基面体系也可采用近似方法来体现。
26、基准体现方法有“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
(1)模拟法:通常采用具有足够精确形状的表面来体现基准平面、基准轴线、基准点等。
(2)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理想要素定位来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φf的包容区域,如图5所示。
图5
(3)各误差项目定位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3、测量定向、定位误差时,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需要,允许采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实际要素(图6、图7)。当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实际要素进行测量时,在实测范围内和所要求的范围内,两者之间的误差值,可按正比关系折算。
注:测量总误差是指下列三方面误差的综合结果,即:
1以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引起的误差(如布点引起的误差等)。
2测量设备、测量温度、测量力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3采用近似方法评定时引起的误差。
7、极限测量总误差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
注:各公差等级允许的极限测量总误差建议按下表确定:
被测要素的公差等级
面轮廓度误差
关联要素
位置误差
定向误差
平行度误差
垂直度误差
倾斜度误差
定位误差
同轴度误差
对称度误差
位置度误差
跳动
圆跳动
全跳动
2、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光洁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它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
3、评定形位误差时,用测得要素作为实际要素。
测量截面的布置、测量点的数目及其布置方法,应根据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图11
21、公共基准平面: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际表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平面时,公共基准平面为这些实际表面所共有的理想平面,如图12所示。
图12
22、基准中心平面:由实际中心面建立基准中心平面时,基准中心平面为该实际中心面的理想平面,如图13所示。
图13
注:实际中心面为从两对应实际表面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构成的面,如下图所示。
②实际中心线为在给定平面内从两对应实际线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连成的线(图a)或两实际中心面(定义见第22条和其中的附图)的交线(图b)。
19、公共基准轴线: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实际轴线(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实际轴线所共有的理想轴线,如图10所示。
图10
20、基准平面:由实际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基准平面为该实际表面的理想平面(图11)
图4
(3)各误差项目定向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实际要素本身决定。
12、定位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要素的变动量,理想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
(1)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
4、本标准规定五种检测原则见表2。
表2
编号
检测原则名称
说明
示例
与理想要素
比较原则
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间接法获得。
理想要素用模拟方法获得
1、量值由直接法获得
2、量值由间接法获得
2
测量坐标值
原则
测量被测实际要素的座标值(如直角坐标值、极座标值、圆柱面座标值),并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