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
中国文化攻略第121篇,姑苏攻略第13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中国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这会是一篇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留园分析,涵盖留园95%的角落,不到40000的文字不到200的图片。
一个留园导游,如果能了解本文的40%,您就可以膜拜下了,那绝对是个好导游了。
目标是系统化的全面梳理这个园林,让她的深度被更多人了解,让大家爱上她,不至于只是简单的走马观花。
寒碧山庄-吴歈兰薰话留园,我相信这篇文章将是一个里程碑在开始这篇大型攻略之前,我们首先考虑一个问题: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是凭什么?她却是不太受关注的,但留园的设计是深奥,内涵的,一般人浅尝辄止怎么能体会她的意境?留园就如同一个内涵丰富的姑苏才女,只有慢慢去感受才发现她的美是那种陈年老酿,越品味越有味道,越了解你越爱她,当你完整看完这篇攻略,你才能明白留园的内涵究竟有多深“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移步换景”,“天堂的后花园”,“建筑美学的巅峰”,这些美好的词汇全部送给她一点也不过分其实留园的本名“寒碧山庄”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这才是更适合她的名字鉴于我当初对她的认知尚有不足,此园林的深度绝非一般园林可比,所以我又二下留园,并在以前基础上形成完
全攻略,拍摄总时长超过7小时,研究时间不到1年半,且听我娓娓道来零.留园宣传(宣传画)
一.留园概述
二.留园设计
三.寒碧山庄留(七言绝句)
四.相关资料
▲姑苏的由来▲
▲鱼米之乡的由来▲
▲苏州的水网地质▲
▲苏州园林与世界遗产▲
▲组景手法▲
五.留园记(含地图与讲解地图)
六.设计详解:先抑后扬
七.设计详解:包袱设计
八.设计详解:曲廊之美
九.设计详解:花街铺地艺术
十.设计详解:空间布局,移步换景,漏窗框景,组景手法解析
十一.设计详解:留园三宝
十二.设计详解:文化之名
十三.赞歌
十四.彩蛋:留园老照片,留园素描,留园印记,小蓬莱紫
藤,留园雪景,留园邮票
十五.后续更新资料楼层汇总其中为了保证从第六章开始阅读的领悟能力,需要重点关注:二.留园设计,四.相关资料之组景手法,五.讲解地图。
如果这3个部分没有仔细看,后面很难对我的讲解有透彻的了解。
另外此篇文章过长,不建议一次阅读完毕,可能很难消化,可以考虑分次阅读。
中国文化攻略(不断更新,2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i/2936936.html 北京攻略集合请见(5楼景点全集)
/i/2872129.html 喜欢文化游的同志们加入小组吧
/g/13144.html 目前121篇:
北京文化攻略:38篇
西安文化攻略:13篇
姑苏文化攻略:13篇
杭州文化攻略:13篇
三晋文化攻略:5篇
中原文化攻略:8篇
金陵文化攻略:3篇
淮扬文化攻略:4篇
古镇文化攻略:7篇
徽州文化攻略:5篇
上海文化攻略:5篇
岭南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巴蜀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燕赵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荆襄文化攻略:1篇
吴越文化攻略:3篇
闽越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关东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齐鲁文化攻略:暂未开始
南诏文化攻略:2篇
其他文化攻略:1篇零.留园宣传(宣传画)我自行设计了一些留园宣传画,大家来说说你们都喜欢哪些呢?留园之水墨丹青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七彩斑斓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优雅绚烂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金碧辉煌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出水芙蓉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冰清玉洁
点击查看大图
留园之城市山林
点击查看大图我最近好一段没动手做平面设计了,小试身手:)一.留园概述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外三个为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
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
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
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
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
二峰图》。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庄幸存下来。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
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
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90年代,又修复了盛家祠堂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201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A (5A)级旅游区(点)。
☆点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留园又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是天堂的后花园
其实,也许我的语言和照片都无法形容她的完美,我几乎无法表达她的美,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或爱美,或有艺术细胞,或喜欢中国古典建筑,或喜欢自然,或了解建筑美学,或喜爱艺术摄影,都能在这里找到她的美,但是前提是留住自己,慢慢品味,切莫走马观花,否则你就白来了二.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
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点评★
留园美在哪里?以本人目前的见解,有如下几个部分:1.空间布局
疏密有致,虚实相间。
留园虽然不大,但是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园林中排名第一,无论建筑,假山,长廊,亭子,水池,树都摆放的特别到位,不拥挤也不疏松,一片片的层次非常丰富,布局之能力是建筑界的范本。
这点完胜拙政园,虽然拙政园有很多经典艺术手法,但是部分的布局显得太空旷,不像留园基本上用尽了每一寸土地,而全是用心设计,没有一点的浪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这是留园的真实写照
2.移步换景
在空间布局完美的前提下,留园利用其经典的长廊和景观摆放进行了完美的移步换景,你每走一步,四周观看每个方向,都有着不一样的精致,走一步一个景色,全然不同。
这点设计可以说是园林设计的巅峰,每一步观看的都是一种不同的美景,而且都如画一样的美妙。
移步换景这个词简直就是专门给留园设计的
3.曲廊之美
留园整个园子都有长廊贯穿其中,长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长廊全部连成一片,环环相扣。
而且是曲廊,高低变化,弯折变换,有贴墙,不贴墙以及湖边顺势的弯曲,可谓经典,其曲线折叠,高低不同,也造成了上面所说“移步换景”的原因之一
4.包袱设计
“包袱”是相声的术语,主要意思是事先埋下个伏笔,留园最经典的几个“包袱”是“别有天”,“缘溪行”,“静中观”,“又一村”,“鹤所”,“亦不二”,“饱云”,“东山丝竹”等这些砖匾。
等你走过去一看,会让你眼前一亮,才明白这伏笔的巧妙之处
5.先抑后扬
留园这点是非常有意思的,入口很小,进去后相当压抑和黑暗,我第一次去还奇怪怎么园林这个样子,再走一段,景色豁然开朗,让人大吃一惊,风格大变。
这种设计真是让人太佩服,完全意想不到(这对没去过的人算剧透不....)6.整体思想
留园每个区域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北面还有乡村般的又一村,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让你审美不会疲劳,这又是一大优点。
7.组景手法
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古人设计的这些手法在留园被发扬光大,我们会慢慢分析留园的这些手法,这是私家园林设计的最精巧之处,也是造成“移步换景”的一大重要原因
8.漏窗框景
不同于沧浪亭的石漏窗,留园的漏窗更加精致和富于变化,有石头花纹漏窗,石头全空漏窗,木制花纹漏窗,木制多格漏窗,木制多重漏窗,木制窗格漏窗,屏风漏窗,水榭型框景等。
如此多变的风格,可以映射出更多的惊喜9.花街铺地
留园的铺地比起其他园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种类之多,难以想象。
自从了解了留园的铺地后,我对其他江南私家园林更加注意,小小的脚下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天地,这就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细腻,多少人忽视了这个经典10.留园三宝
留园三宝相当经典,不可不看。
以冠云峰的瘦皱漏透最为经典,这绝对是中国第一太湖石,百看不厌。
另二宝为楠木殿与雨过天晴图和鱼化石,自己可以亲自感受一下,也是很精品的
11.文化之名
留园的建筑名字都非一般名字,极尽文化底蕴之能事,比
如曲溪楼取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小蓬莱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濠濮亭取自《世说》“濠濮间想”,清风池馆取自《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其实还有很多优点,可能要各位补充了,不过总而言之,留园就像小家碧玉一般的细致,舒心,亲切。
完美的对小巧空间进行了非常好的利用,适合静静的享受。
当人少的时候你就更能发现她的美三.寒碧山庄留(七言绝句)我作的第十四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也是第一次为一个景点作诗,这还是一首串烧诗,但是完全符合七言绝句的押韵和平仄
本诗的押韵和平仄:
押韵:十一尤。
平仄标准:Ⅹ仄平平Ⅹ仄平Ⅹ平Ⅹ仄仄平平Ⅹ平Ⅹ仄平平仄Ⅹ仄平平Ⅹ仄平
点击查看大图☆点评★
“寒碧山庄”,留园原名,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名“寒碧山庄”。
“留” 留园,也有留恋,不舍之意。
详解:
以曲溪楼,明瑟楼,涵碧山房等主体建筑组成的寒碧山庄如她的名字一样,是幽静而安详的;
以小蓬莱,濠濮亭,绿荫和清风池馆等围绕的水池让人心
旷神怡和流连忘返;
借林泉耆硕之馆,远翠阁讲园林的意境就是叠山理水,远远望去,一片翠绿,还有高耸入云的冠云峰。
留园的手法造诣为苏州园林之冠;
寒碧山庄,正如散发着清新兰花芳香的吴地之歌一样,永远的留在天地间与我们的心中。
四.相关资料
▲姑苏的由来▲
姑苏恐怕是中国城市里最美的名字了,那么她的来源是什么呢?
大禹时代毕竟太久远,他在太湖地区治水的事迹,古代文献留下的记载不多。
只知道当时他有两名主要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农业大臣弃的儿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儿子。
金友理《太湖备考》说,冥“勤其官而水死”,即是在治水工程中不幸殉职了,胥则在水灾弭平后,被尊为“水平王”。
旧时消夏湾和马迹山分水岭都有他的祠庙,消夏湾庙内的几案都是石头做的,可见其古老。
《太湖备考》引《毗陵志》说了奉祀他的原因:
水平王,后稷庶子,佐禹治水,至会稽,诲人浚导,殁而祀之。
汉王符《潜夫论》也说到了他:
盖胥者,舜臣名,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吴者也。
胥被封于当地,想来是洪水退后,需要得力干部领导灾民重建家园。
胥是高干子弟,又经历了这次抗洪考验,于是被任命为当地部落首领。
自后这一地区就以胥为名,称“姑胥”。
“姑”的发音为辅音G,这是当地土语的发声词,无意义,常作专用名词的前缀词。
姑苏山又名姑胥山,东山莫厘峰旧称胥毋山(见王鏊《姑苏志》),其得名都与他有关。
《潜夫论》说“范蠡收债于故(姑)胥”,也即指此地。
姑胥,《国语》、《史记》皆作“姑苏”,有人认为是“后世转音”(见《红兰逸乘》卷一),还有人认为“苏”的原字含
“鱼”“禾”,表明此地是鱼米之乡,这都不确。
姑胥又作姑苏,是因为古代吴、楚“胥”“苏”同音,如《左传》所称的楚国大臣申包胥,《战国策》作“勃苏”,就是例证。
现在苏州人仍把“髭须”叫作“租苏”,也是古语的遗留。
这就是姑苏的由来。
▲鱼米之乡的由来▲
因为我国东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所以气候湿润,物产丰富,被称为“鱼米之乡”
唐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
▲苏州的水网地质▲
水是苏州的灵魂。
2500年来,从唐人诗境到意大利游子笔记,苏州的灵性,化作无数美丽吟咏,远播四海;独特的东方水城魅力,名扬八方。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二百九十桥”,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替代的个性。
这种独特的文化个性符号,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用“人水和谐”四个字形容东方水城苏州真是恰到好处
苏州的地表自然形态,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变的产物,它经历了从古生代寒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若干亿年的地层沉积和多次海浸、海退的沧桑变化,最终形成今天的自然面貌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全市水域面积(含太湖)3608平方公里。
大小河流2万余条,总长1457公里;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通江港浦52条(并港建闸后留有41个口子)。
湖泊荡漾323个,计421万亩(28.07万公顷);其中500亩以上的湖荡129个,千亩以上的湖荡87个,分布在阳澄、淀泖、浦南地区。
尤其以苏州城和同里最具代表性,其水网特质一览无余
▲苏州园林与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
山水模拟的典范。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组景手法▲
组景手法,古人总结组景有18种方法,即: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景眼、题景、天景:
对景:相对设景,互为景观。
即A点相对于B点,B点位A 点景观,反之亦同。
即中国古老传统阴阳互通之理
借景:远借邻借,高借低借,应时而借
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者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园冶》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隔景:以小见大,各个分区明确,实隔,虚隔,虚实结合隔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泄景:看似无意,实为精心的设计
引景:通过漏窗,弧墙引导之意。
但是其本身不是主景
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或景点)按一定的方式划分与界定,构成以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用的景观分区
藏景:是一种含蓄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露景物。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
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山高不能全看见,水远也不能全部看见。
露景: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影景:既是利用建筑或树木的倒影的魅力
朦景:及是利用障,幕布,屏障,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色景:抓人眼球的美景设计
香景:就是利用花香,树香,自然地芳香。
平坡凹凸夹景的做法
景眼:通过对联或是诗句对于景观的高度概括
题景:以一副动态或者静态的画面和画以及景物景点为参考背景命题,已知展开联想来围绕写作称为题景,有点像我们设计当中经常采用的主题手法
天景:即自然之景
以上这些组景手法我会在底下的分析中,对应到每个景点去,请务必先了解
五.留园记(含地图与讲解地图)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余往游焉,见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中名园之冠。
及庚申辛酉间大乱,郅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阊门之外尤甚。
曩之阗城溢郭,尘合而云连者,今则崩榛塞路,荒葛否途,
每一过之,故蹊新木,辄不可辨。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同治中,余又往游焉。
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栅之幽深,盖犹未异于昔,而芜秽不治,无修葺之者。
免癸燕麦,摇荡于春风中,殊令有今昔之感。
至光绪二年,为昆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苗,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
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
方伯曰:否,否。
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
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
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昔袁子才得隋氏之园而名之曰随,今吾得刘氏之园而名之曰留,斯二者将毋同?余叹日:美矣哉斯名乎,称其实矣!
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
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其所留多矣,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因为之记,俾后之志吴下名园者有可考焉。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