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语文第八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第一部分预习案一、艺海拾贝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等。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别)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有《》《》《》等。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 ) 长髯.( ) 鬈.( )发黝.( )黑滞.( )留愚钝.( ) 禁锢.( ) 轩.( )昂犀.( )利侏儒..( )尴尬..( ) 锃.( )亮甲胄.( ) 粲.( )然蒙昧.()一绺绺.()鞘.()颔.首()2.理解下列词语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诚惶诚恐微不足道入木三分麻木不仁轩昂犀利3.多音字:屏()()壳()()鞘()()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
胡子:眉毛:须发:额头:皮肤:鼻子:第二部分探究案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读课文,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2.在刻画人物肖像时,作者既正面描写,又侧面烘托,既整体描绘,又局部特写。
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这些描写手法。
二、细节研读,品味语言1、本文是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请阅读前半部分(1-5节),找出托尔斯泰外貌特征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相应分类处。
脸庞,胡髭,眉毛,皮肤,鼻子,头发,耳朵,面容,长相。
2、阅读本文后半部分(6-8节),找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精彩描写,细细加以品味。
描写目光犀利的语句:描写眼睛富有感情的语句:描写眼睛的威力的语句:三、问题探究,深化理解1.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 名师教学-精品导学案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的特点。
(重点)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分析重点语句,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素养)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回忆录《昨天的世界》等。
背景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
苏联之行,让茨威格动情的是访问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更令茨威格动情的是去托尔斯泰的墓地。
回国后,他把这种感情熔铸在了他的著作《三作家·托尔斯泰传》中。
人物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
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
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文学常识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第08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08课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
2.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探究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
3.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感悟托尔斯泰的精神。
【重点难点】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品味深邃的精神世界,探究作者情感态度。
2.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方法。
【学习过程】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他虽出身名门贵族,却对平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无情批判。
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他与罗曼·罗兰、欧文·斯通并称为西方20世纪最杰出的传记作家。
代表作: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面颊.(jiá) 黝.黑(y ǒu ) 粗糙.(c āo ) 藏污纳垢.(g òu ) 崎岖.(q ū) 平庸.(y ōng ) 滞.留(zh ì) 鹤立鸡群.(q ún )愚钝.(dùn)器宇.(yǔ)蒙昧.(mèi)正襟.危坐(jīn)酒肆.(sì)缰.绳(jiāng)轩.昂(xuān)诚惶.诚恐(huáng)胆怯.(qiè)犀.利(xī)禁锢.(gù)入木三分.(fēn)胡髭.(zī)锃.亮(zèng)鬈.发(quán)广袤.无垠(mào)理解下列词语的词义:禁锢:束缚,限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 台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8课台阶【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台阶》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李森祥生平及代表作品。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悟作者对父亲的情感。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分钟2 自由朗读《台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7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8《台阶》作者:李森祥课时:1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3、学习预时、板书章,说说父亲与九后,他反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1.书写汉字门槛.() qì()台阶凹dàng() kē()烟灰大tíng()广众w.ē.i.()不足道 chóu()划半shǎng()烦zào() gān·gà()()发展题2、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父亲,请划出文章相关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后来造新屋又为何把主工程省略,反而详写造台阶?4、有人说这位父亲做的不值得,是个悲剧的父亲,你怎么认为?提高题晚秋父亲老了,却极力掩饰自己的缺陷。
其实,是想获得女儿欢心。
在我,更多的是痛楚。
秋收的一个黄昏,西山头只剩下一抹晚霞在竭力倾吐着夕阳的余晖。
田野的四周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纱,似烟、似雾,飘忽不定……远近几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给充满诗意的黄昏增添了更为灵动的色彩……本已走上田埂的我不觉又回头望了望,偌大的田野只剩下父亲一个人拖着疲惫地身子来来回回,一阵秋风吹来,汗湿的衬衣贴在背上,我不禁有点心寒。
“叫你和妈妈一起回去,怎么还不走?我这硬骨头还吃得消。
”父亲带着倦意的脸变得严肃而慈祥,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仍把大把大把的禾穗往筐里堆。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训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神。
3、学习作者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方法。
品味细节描写。
重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
预习导引:1.注音凹( )凼( ) 门槛( ) 涎( )水揩( ) 嘎( ) 尴尬( )( ) 烦躁( ) 筹( )划黏( ) 撬( ) 2.释义尴尬:问题导学: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现在大家对故事情节大都有所了解,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呢?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a.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b.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c.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望,与其说是对地位的渴望,还不如说是对尊重的渴望。
但他耗尽毕生精力铸就起了这凝聚着尊严和梦想的高台阶时,却猛然发现月已缺,花已谢,人已老……下面就让我们透过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地走近父亲,感受父亲的形象。
典题训练:1、师:这篇文章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来你最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小说就是通过造台阶的过程的描述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请以“父亲是一个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可以是概括叙述,也可以是文本中最让你感动的语言或最能表现父亲个性的细节)”为话题仿例填空当堂检测:①“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②“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因此,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高台阶的新屋建成了,父亲明明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表现得极不自然,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3、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4、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展现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一下。
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法指导:《日》《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的散文诗,散文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在一种音韵的美感。
学习时要注意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提高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要充分讨论。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背景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自主预习一、朗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二、检查预习成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A.旸.谷()浸.润()B.皓.月()姮.娥()C.一撮.灰()露.台()D.瞬.间()夸父.()2、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3、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_ _ ___),(_ _ 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朗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三、指导学生通过了解导学案背景材料或自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来加以理解文章内容四、合作探究: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5.“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五、课堂小结《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8、短文两篇(总第17课时)巴金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2、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4)理解作品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A.旸.谷()浸.润()B.皓.月()姮.娥()C.一撮.灰()露.台()D.瞬.间()夸父.()2、介绍作者情况及。
(1)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_______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选自散文集_________。
(2)时代背景。
探究质疑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然后回答。
1、在《日》中,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2、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3、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4、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5、“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四、课堂小结,《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8课《短文两篇 》(教师版)
厦门五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2012级语文学科教学案上课时间:第周星期主备杨荣珍审核初二语文备课组备课组成员课题: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重点)2.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难点)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文中作者表现的思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2)背景简介:《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的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瞬.间(shùn )旸.谷(yáng)tǎng使(倘)一cuō(撮)皓.月(hào )姮娥..(héng)(é)3.整体感知:请简单复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
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日》这篇课文出现了2个意象:飞蛾,夸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了吗?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飞蛾——扑火而死;夸父——逐日这里,火与日实际上成了光明和温暖的象征,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不懈地追求光明和温暖,在光明、温暖与生命之间,他们一致舍弃生命,选择光明和温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台阶》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第8课步骤的指导案例学习目标:1.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学习准备:自读课文,注音。
凹形()凼仔()说明()唾液()水擦()堵塞物()黏()撬()筹()划过瘾()尴()尬()抓住门槛()问题探究:1.为什么作者在老房子的三层青石板上用了这么多笔和墨水?首先,写出这三种青石的起源。
你可以写下你父亲在那些年有多坚强。
后来,当你写一栋新房子的时候,你拿着石板,在腰部闪光,在正面和背面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上“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示当时我还年轻,新房子已经盖好了,“我已经长大了”,表示盖房子花了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
写下孩子们可以连续跳三步,这显示了低步。
写我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低矮的台阶。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当他父亲吸烟时,他专注于看别人家的高台阶。
他又羡慕又向往。
他正在计划如何加快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建成一座高台阶的新房子。
和其他人一样,它也令人羡慕。
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3.为什么新房子的主要项目写得很简短,但步骤写得很详细?他父亲放鞭炮时的表情有什么特点?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表情很独特。
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奋斗。
高台即将建成,新房子即将完工。
他的幸福无法形容。
他一生诚实善良,低垂的眉毛令人赏心悦目。
当他快乐时,他有他自己快乐的外表。
作者巧妙地写道,他既不左倾也不右倾,与众不同。
他不知所措。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8.《美丽的颜色》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提高品味细节描写的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痴迷和热情,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与比埃尔·居里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2.写作背景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回顾了居里夫人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作者艾芙·居里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她的母亲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外,她还用自己一生为人处世的崇高行为给女儿树立榜样,对女儿的教育也有许多独特的做法。
三、基础知识炽热(chì) 沥青(lì) 铀矿(yóu) 猝(cù) 吹嘘(xū) zhòu(骤)雨zhì(窒)息duó(踱)步yíng(荧)光轮kuò(廓)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吹嘘:夸张地宣扬。
景况:情况。
猝:突然。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和颜悦色:神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四、课内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a.描写居里夫妇工作的棚屋残破简陋,突出工作条件艰苦;b.描写居里夫妇提炼过程艰辛困难,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痴迷和坚定的信念;c.描写居里夫妇观看美丽的镭的颜色的情景,突出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3. 本文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居里夫人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初二上第8课《美丽的颜色》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言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援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4.感受迷信发现的艰辛,领略迷信家的据守与失望。
学习重点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品味言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援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自主打破1.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居里夫人,___________迷信家,研讨放射性现象,发现______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终身两度获诺贝尔奖。
本文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______________。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粗陋〔〕骤雨〔〕窒息〔〕轮廓〔〕炽热〔〕吹xū〔〕 zào热〔〕 lì〔〕青 yíng〔〕光duó〔〕步精疲力jié〔〕和颜yuè〔〕色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在夏天,由于棚顶是玻璃的,棚屋外面燥热..得像温室。
〔2〕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水平,也令人完全绝望。
〔3〕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任务,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4〕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协作探求4.〝玛丽·居里如今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句话中的〝快乐〞指什么?5.文章屡次援用了居里夫人自己话,找出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益处?6.〝任务日变成了任务月,任务月变成了任务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表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特点?7.〝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铀沥青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种时期哪里去了?〞结合上下文说说〝天真〞一词的表达作用。
8.如何了解文章开头处〝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仙世界的奇观。
〞一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1.«居里夫人传» 法国镭艾芙·居里2. lòu zhòu zhì kuò chì嘘燥沥荧踱竭悦3.〔1〕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学习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旸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妲娥( )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倘使:凭栏:轰轰烈烈:3.《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集《_____________》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5.续写句子。
绿色推开了春天的门,雷雨推开了夏天的门,_____ ,。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巴金先生的两篇散文《日》《月》。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读方法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3.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
1.听读课文。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全文。
2.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人教版)
8《台阶》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自读课文,注音或释词。
凹( ) 凼( ) 硌( ) 涎( )水揩( )嘎( ) 黏( ) 撬( ) 筹( )划过瘾( )尴尬( ) 唿( )嗒熬( )住憋( )住门槛(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课堂探究1、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2、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4、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5、再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或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又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赏析。
当堂检测一、读写训练请用第三人称复述最能表现人物主要特点的情节,在复述的过程中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要求口齿清楚,内容连贯,并富于感情。
二、达标检测1、选择下面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g)门槛(kǎn)涎水(yán)摔跤(jiāo)B.泥浆(jiāng)着落(zhuó)淌汗(tǎng)烟瘾(yǐn)C.旺盛(shèng)黏性(nián)尴尬(gān)胯骨(kuà)D.醒悟(xǐng)晌午(shǎng)嘎叽(gā)扁担(dan)2、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台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学法指导]1、活动探究法;2、小组讨论法;3、诵读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十八里营房》《金奎银奎》《小学老师》《塌鼻大娘》。
《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2、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凹凼( ) 门槛( ) 涎()水揩( ) 嘎( ) 筹( )划黏( ) 尴尬( ) 撬( ) 淌()汗硌( )了一下蹿()掺()水胯()骨舀()米晌()午庄稼茬()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微不足道:大庭广众:若有所失:低眉顺眼:言外之意:尴尬:戏称: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合作探究,感知内容: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明确:2、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
文中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请结合文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分析父亲的形象,并谈谈父亲这一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明确:3、父亲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
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你们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明确:4、课文是如何组织材料的?明确:5、这篇文章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 学案
8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方法,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1.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
2.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1.圈点勾画四字短语与成语名言等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细读课文,按照要求进行批注。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试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用“_____”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请将你认为理解困难的词语用“┄┄┄┄”在文章中画出来,并在旁边提出你的问题。
用“?”批在该语句的旁边。
3.文章前后内容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传记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也是早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传记即记载一个人的一生曾经发生过的事。
无论如何,传记所记载的都是真实的而并不是虚构。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从创作方法上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二、预习任务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三、预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我想把我最喜欢的最后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
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③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程序
学习内容与方法
时间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争取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4、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5、在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研讨展示:
1、我知道课文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
2、我想有感情地读读第一件事,还想谈谈哪些词语最能打动我。互动:我想有感情地读读第二件事,也想谈谈哪些词语最能打动我。
3、我想和我小组同学一起表演第一件事。4、Βιβλιοθήκη 想邀请----和我分角色读第二件事。
课题:8、将心比心(一课时)
学习内容与方法
时间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达标测评:
一、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重(chén chéng)涌到(tōng yōng)
输液(sū shū)尊重(zūn zhūn)
二、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培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
2、要不是您的鼓厉,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五、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1、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人人都希望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
2、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不禁收住了踊到嘴边的话。()
4、我正要报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2、激发;勉励。()
3、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母亲用平静的眼神注视着这位年轻而有些紧张的护士。
缩句:
2、将心比心,难道你应该这样对待你的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