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和胀气。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寻找最佳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饮食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患者应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症状加重的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酒精和高脂肪食物。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帮助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规律饮食和避免过度进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治疗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腹痛和腹泻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抗腹泻药进行治疗。
对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考虑使用轻泻剂来帮助排便。
此外,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也被认为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症状。
除了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被证实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益。
压力和焦虑往往会加重症状,因此学会应对压力、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至关重要。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症状。
此外,运动也被认为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一定帮助。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并且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对于改善整体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是综合治疗。
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所帮助。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康复期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的减轻或消失
生活质量提高:恢复正常饮食、工作和社交活动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XX
目录
03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02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4
肠易激综合征的预防
05
肠易激综合征的并发症及处理
06
肠易激综合征的康复与护理
添加章节标题
01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02
诊断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
症状频率:每周至少3天
症状严重程度:影响日常生活
便秘:便秘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肠缺血:肠缺血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并发症处理方法
腹痛:使用解痉药、抗抑郁药或心理治疗
腹泻:使用止泻药、调整饮食或心理治疗
便秘:使用泻药、调整饮食或心理治疗
心理状态改善: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复发率降低:通过康复与护理,降低肠易激综合征的复发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生化检查等
鉴别诊断
症状:腹痛、腹胀、改变排便习惯等
其他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相鉴别
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肠镜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ENS 效应器 运动N元 感觉N元 脑肠肽 肌间N丛 神经递质 粘膜下N丛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理生理分布模型 2000 ,Agreus Chin J Epidemical, 2000;21(1):26-29.
IBS流行病学
IBS :一个全球性问题
日本 25%
中国 23%
新加坡 4%
新西兰 17%
澳大利亚 12%
瑞典 13%
丹麦 15%
IBS费用:美国
Northcutt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116:A1036
腹痛/腹部不适
排便急迫
腹胀
粘液便l
排便次数
参数
患者数
36%
28%
12%
1%
22%
200
160
120
80
40
0
最困扰患者的IBS症状
IBS症状特点 A 腹 痛 96% B 胃肠胀气 85% C 排便规律 85% A + B + C 70% D 腹泻和便秘 65% E 硬 块 状 76% Kruis w, Thieme CH..Weinzierl’M,et al.diagmosis scere for the irritabie boalel syndrome. Gastroienterology 1984,87:1
欧美8国3594名IBS患者和4720名正常人的调查问卷分析。2001
IBS的危害
IBS(n=877) 美国一般人群 (n=2474) GERD(n=516) 糖尿病患者 (n=541)
SF-36 刻度积分
IBS 组与其它组比较 p<0.001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
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
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
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治疗;评估一、症状学诊断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主要包括症状评估和临床检查两部分。
症状评估的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临床检查则是通过对患者的直肠或结肠进行相关的生理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的器质性病变。
临床上主要使用以下3种评估工具: Fecunda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评估 IBS症状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 IBS诊断标准。
该标准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 IBS症状。
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一套较为详细的 IBS症状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
二、症状学诊断标准IBS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的,目前 IBS的症状学诊断标准有多种,包括症状学诊断标准、肠道功能检查指标、生物标记物等。
(1)症状学诊断标准:具有至少一个符合以下3条的症状:①腹部或盆腔疼痛;②排便后腹痛缓解;③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异常。
(2)肠道功能检查指标:①粪便常规:包括粪便显微形态和微生物学检查。
②粪便培养:主要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或寄生虫病。
肠易激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
1.缓解患者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规范诊疗流程,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治疗方案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症状特点、病程、家族史等信息。
(2)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部体征。
(3)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腹部超声等,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1.病史采集: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史及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排便习惯、饮食习惯和压力状况。
2.临床检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腹部体征,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3.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便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4.诊断标准: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
四、治疗方案
1.非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进行适量运动。
-肠道功能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肠道按摩等方法,改善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
2.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主要症状,选择抗胆碱能药物、止泻药、通便剂等。
2.疗效评估:采用罗马Ⅳ标准或其他适用的评估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3.安全性监测:观察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六、患者教育与管理
1.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提供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2.自我管理指导:教育患者如何识别和应对症状触发因素,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3.治疗依从性提升:强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不良生活习惯
1. 饮食不规律: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偏食等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肠易激综合征。
2.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着不动,会使肠道的蠕动减缓,从而导致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3. 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包括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肠易激综合征。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也是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之一。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往往依赖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的结合。"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特征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01
腹痛
腹痛
1. 腹痛特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出现上腹或脐周区域的腹痛,可伴有不适感或胀气。腹痛通常是阵发性的,表现为间歇性的疼痛,常与排便相关。
3. 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质地软或水样,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后轻松感。
4. 便秘:患者经常有排便困难、便秘或排便不顺畅的经历,伴随腹痛、腹胀等不适。
5. 变化的排便习惯:患者常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排便频率的增加或减少、大便质地的改变,没有明确的生理或病理原因可解释。
6.
7.
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肠道过敏反应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饮食调节应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肠道症状,心理治疗则可以减轻精神压力,缓解症状。
神经调节紊乱
神经调节紊乱
1. 其他因素的排除:在确诊肠易激综合征前,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原因,如炎症性肠病、结肠癌、内分泌紊乱等。
2. 精神因素评估:患者需接受精神状况的评估,以了解是否存在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因素,这些成为神经调节紊乱的重要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 ebowel syndrome)过去称过敏性结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所致的肠道运动或分泌功能失调,而肠道无器质性病变。
多见于青壮年,以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结肠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胸闷、心悸、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诊断提示】(1)结肠功能障碍表现为左下腹痉挛性痛、腹胀、便秘,有时便前腹痛,便后缓解。
小肠易激者脐周围痛、腹泻、肠鸣音活跃。
(2)结肠分泌功能紊乱者为间歇性腹泻,清晨或餐后发生,便量不多,便意感明显,大便含有大量黏液,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暧气、厌食、上腹部不适及失眠、多汗、胸闷、心悸、乏力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4)可扪及乙状结肠或粪块,便后消失。
(5)粪便检查可见黏液,偶见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
(6)X线领剂及领灌肠检查有肠功能紊乱征象,无狭窄、黏膜破坏及溃疡。
(7)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治疗信心,生活规律,适当文体活动,调节内脏神经功能。
饮食以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便秘者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药物治疗(1)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保证充足睡眠。
选用谷维素20mg,3次/d;谷氨酸1〜2g,3次/d;或地西泮2.5mg,3次/d;或多塞平(多虑平)25mg,3次/d。
(2)解痉止痛:阿托品0.3mg,3次/d;山葭若碱(654-2)IOmg,3次/d;硝苯地平IOIng,3次/d。
匹维澳铁片是一种选择性胃肠道钙离子拮抗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缓解肠道痉挛,使之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3)止泻:复方地芬诺酯1〜2片,3次/d;洛哌丁胺(易蒙停)2mg,3次/d;小剂量的可待因15mg,3〜4次/d,对控制腹泻有效。
(4)便秘者系痉挛引起,可给予镇静药。
尽量避免各种泻药。
西沙必利Ioing,4次/d,可加速胃排空和肠道的转运时间,使便秘解除。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导读: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由于本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因个体不同而存在较在差异,故治疗时应遵守个体化原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出灵活的治疗方案。
现将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ibs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下面几种诊断可供参考。
㈠国内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数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阴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二年。
㈡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为:1、腹痛:①便后腹痛减轻;②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
2、排便障碍:①排便次数有变化;②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③粘液排出。
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
㈢1989年日本川上的ibs诊断标准为:1、有ibs的典型症状:⑴儿童时有腹痛病史;⑵因腹部剧痛,曾需紧急治疗;⑶以往常有腹痛;⑷腹部得暖则疼痛减轻;⑸排便后,腹痛减轻;⑹可见肠管功能异常;⑺排便诱发腹痛;⑻腹痛伴腹泻;⑼腹泻、便秘交替;⑽以前有腹泻或便秘的病史;⑾兔粪状便;⑿有兔粪状便和腹痛;⒀粪便中可见粘液。
如有上述6项即可怀疑本征。
2、一般检查无异常,无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等均正常。
3、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4、大肠x线检查未见异常,必要时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
抗抑郁治疗 心理治疗
分型治疗
腹痛为主型 :缓解腹痛药物的选择顺序为:得 舒特—西托溴胺或替喹溴胺一美具维林一丁溴 东莨菪碱一颠茄片或普鲁本辛一阿托品;
腹泻为主型 :低脂肪、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饮 食,避免进食粗质水果以及刺激性食品 ,调整 肠道菌群,选用培菲康 等。
病因与发病机理 —内脏感觉异常
IBS的内脏感觉过敏包括: ① 低阈值刺激即可引起反应或不适 ② 正常人不被感知的生理刺激也能引起
患者 的腹胀腹痛早饱等
病因与发病机理——脑-肠相互作用
脑-肠相互作用在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具体表现在IBS患者对各种生理性或体外环 境刺激的内脏敏感性增高,如精神刺激所 致腹痛、上车前要排便等。
病因与发病机理——感染炎症因素
●约30%的急性肠炎患者最终可演变为 IBS
●痢疾史阳性导致IBS的危险性上升2倍 ● IBS患者易反复发生细菌感染,且抗 感染治疗有效。
IBS的临床表现
IBS症状缺乏特异性,一般病程长而全身 情况良好,因腹泻多为排便次数增多而并 非频繁水泻,并不出现明显的脱水状态。 常见症状为腹泻或便秘;腹痛多在左下腹, 有时发生于左右上腹(脾曲/肝曲综合征), 腹痛腹胀在排便或排气后减轻,入睡后减 轻;常伴心理障碍。
IBS-like:肠结核、 IBD
荷兰学者报告,32﹪的缓解期溃疡性结 肠炎和40﹪的缓解期克罗恩病表现为 IBS-like(IBS样症状)。西班牙学者通 过追踪,发现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IBS 样症状一年后半数以上消失,而原没有 IBS样症状者一年后有10﹪出现了IBS样 症状。
治疗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或)疼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在西方国家IBS 的发病率非常高,欧洲和北美发病率为10%~15%(罗马标准),大洋洲为11%~17%(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非洲国家为10%左右(改良的Manning标准),亚洲国家患病率大多在5%左右(Manning标准和罗马标准)[1,2]。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年人群(40~60岁)IBS的患病率较高,而青少年及儿童IBS患病率均高于上述年龄人群[3]。
根据罗马Ⅰ标准,在西方国家中有6%的中学生和14%的高中生患IBS。
按罗马Ⅱ标准,在平均年龄为52个月婴幼儿中IBS患病率为0.2%,而在4~18岁儿童中IBS的患病率高达22%~45%[4]。
我国李亚娟等[5]对某地区507例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受试学生中75%有腹痛史,而符合IBS诊断的高中学生占17%,初中生占8%。
因此IBS也是青少年腹痛最常见原因之一。
一、诊断标准及其演变由于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IBS的诊断标准是建立在症状学积分和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之上的。
IBS的诊断标准的制定是从最初的Manning标准和Kruis标准到近期罗马Ⅲ标准。
在罗马Ⅱ标准出台以前,没有儿童IBS的诊断标准,儿童诊断均借鉴成人诊断标准。
(一)Manning标准1978年Manning标准问世,临床医师第1次有了用以诊断IBS可借鉴的标准,该标准包括:1.腹痛,便后缓解;2.腹痛伴排便次数增多;3.腹痛伴稀便;4.腹胀;5.黏液便;6.排便不尽感。
其中有参考意义的2项症状为黏液便及排便不尽感。
如患者具备2项或2项以上的症状应考虑IBS。
1990年Tally等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Manning标准的诊断价值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其在IBS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鉴别的灵敏度是97%,但特异度仅3%;与胃肠道器质性疾病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58%和74%;与健康者鉴别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5%和86%[6]。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和改善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和改善方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紊乱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针对这一疾病,本文将介绍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和改善方法,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药物治疗方法1. 益生菌类药物益生菌类药物是常用的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药物之一。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腹痛、腹胀等症状。
常见的益生菌类药物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2. 抗生素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也可以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菌过度生长,改善肠道肌肉的运动,从而减轻症状。
然而,抗生素治疗需谨慎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抗痉挛药物抗痉挛药物常用于缓解肠道肌肉痉挛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常见的抗痉挛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山莨菪碱等。
然而,抗痉挛药物仅能缓解症状,对病因本身无法产生治疗效果。
4. 促动力药物促动力药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的通过,减轻排便不适等症状。
常用的促动力药物有莫沙必利、多塞平等。
二、改善生活方式1. 饮食调节合理饮食对于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纤维食物等,以免刺激肠道;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分多次进食,减少进食过快和过量所带来的不适。
2. 增加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3. 压力缓解压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之一,因此,有效缓解压力对于改善症状非常重要。
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进行瑜伽、深呼吸、听音乐等。
4.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有积极作用。
建议患者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短时睡眠。
三、替代疗法1. 中药治疗一些中草药被用于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概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紊乱的疾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该症状在无明显病理结构异常的情况下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准确诊断该疾病,国际上制定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于2016年发布。
该标准明确了诊断IBS所需的主要症状、辅助症状、持续时间等要素。
主要症状根据罗马Ⅳ标准,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两个主要症状:1.腹痛或腹不适:腹部疼痛、不适、疼痛轻重程度可变,通常缓解后再次出现;2.异常排便:包括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
辅助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还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或更多个辅助症状:1.排便与腹痛之间的关系:排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2.排便的频率:每日排便超过3次或少于3次;3.大便形状改变:排便时大便形状发生变化(如细条状、颗粒状等);4.大便排出感:排便时有紧迫感或感觉未排空。
持续时间及其他要素为了进一步确认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持续时间: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以上;2.症状发生频率:症状出现时至少每个月3天以上;3.不同年龄段的表现:症状在不同年龄段表现一致;4.症状的负担:症状对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造成明显的负担。
诊断方法和排除标准除了满足罗马Ⅳ标准的症状要求外,还需要进行一些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标准: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
体格检查进行腹部触诊、听诊等体格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影像学检查若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或伴随其他症状,可以考虑进行胃肠道内窥镜、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以下疾病后才能确诊为肠易激综合征:1.肠道炎症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2.肠道感染:如细菌性肠炎、寄生虫感染等;3.肿瘤:如肠道肿瘤、肠系膜肿瘤等;4.其他结构性疾病:如结肠梗阻、息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糖吸收障碍
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状态
社会心理因素 动力因素 内脏感觉因素
内脏敏感性增加 动力异常 分泌异常
腹痛
腹胀
大便习惯改变 (便秘和腹泻)
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定义
介导内脏 敏感性及肠动力
动力失调
脑肠轴的作用 内脏痛觉过敏
精神失常 纤维素缺乏
病理生理机制
• 运动功能障碍:
• 感觉功能障碍:
• 胃肠激素(如:)的作用
• 胃肠动力病
➢ 有形态结构异常 ➢ 以动力异常为诊断依据
➢ 按神经损伤部位分类 ➢ 特异性动力异常 ➢ 神经胃肠病学 ➢ 动力学检测必备 ➢ 促动力治疗及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代表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 与肠道动力感觉异常有关的功能性疾病 • 包括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 • 性状异常(稀便、粘液便硬结便)、腹痛 • 及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症侯群 • 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 • 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 • 等异常)证据。
➢从单一疾病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 ➢脑-肠轴研究
➢临床检测技术飞速发展: 改良胃肠动力检 测法、恒压计的改进、脑功能影像学() 及标准化心理诊断法。
➢ ➢ ➢ ➢ ➢
➢ ()
()
➢
➢
➢
()
功能性胃肠病()分类
. 功能性腹痛
. 胰管胆管功能紊 乱 . 肛门直肠功能紊乱
A. 食管疾病
. Hale Waihona Puke 十二脂肠 疾病最困扰患者的症状
200 36%
160
120
28%
80 12%
40 1%
0
22%
患者数
参数
.
症状特点
腹痛 胃肠胀气 排便规律
腹泻和便秘 硬块状
,’ .
()例健康人问卷调查
总发病率 痉挛性腹痛 便秘 女
腹泻 男 :
.
:
文碧珍 潘其英 健康人肠功能紊乱症状调查 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
胃肠门诊病人的症状分布
肠运动
高动力
便秘 便秘型
腹泻 腹泻型
患者乙状结肠痉挛与袋状收缩过强
《胃肠动力学》 荷兰 ,
胃肠动力疾病( )
新概念: 神经控制障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感觉)
疾病. 新认识:
“神经胃肠病学”动力障碍病理机制 症状诊断 异常运动模式诊断
胃肠动力疾病的神经病理学分类
损伤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 先天性异常 脑血管意外等
脊髓损伤、肿瘤
自主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运动神经) 贲门失弛缓症 假性肠梗阻等 肠神经系统(感觉神经) 副交感神经(迷走/盆底神经) 交感神经(脊髓传入)
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更新反映了胃肠运动的复杂神经调控系统
脊髓
胃肠运动 感觉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神经胃肠病学效模应式器图
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疾病的区别
• 功能性胃肠病
➢ 无形态结构异常 ➢ 以症状作为诊断依据 ➢ 按部位分类 ➢ 非特异性动力异常 ➢ 炎症、社会心理因素等 ➢ 形态学检测必备 ➢ 个体化及对症治疗
. ;:.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避免集体活动 十分关心厕所的所在 需要更多的时间如厕
更早的起床 其他
;
欧共体国家是一种常见疾病
欧共体总人口亿
有腹部症状 万
就诊 万
功能性
万
自 . .()
器质性
万
费用:美国
直接和间接 费用高达: $ 亿
直接费用 $ 亿( 年)
间接费用 $ 亿( 年)
. ,. . , ; –.
肠易激惹综合征()
功能性疾病?
动力性 疾病?
定义:
是一组以腹部不适或疼痛 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排便异常为 特征的功能性肠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新概念()
存在消化症状缺乏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两个概念:
同时存在动力和感觉异常与脑肠轴调节障碍 相关
并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以生物社会心理 的综合模式引起发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新概念()
流行病学
• 人群多发病、常见病,患病率仅次于感冒。 • 西方国家统计,门诊患者每千人中占人 • 人群总体患病率为 • 我国流行病学报告: • 符合标准检出率为 • 符合罗马标准检出率为 • 男女比为 ~ • 多见于 ~ 岁 • 脑力劳动者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 • 城市人群患病率高于郊区 • 临床实践估计,患者占消化门诊量的~
•《胃肠动力学》 荷兰 ,
肠外表现发生率
腰背痛
排尿困难 食管症状
头痛
()
>
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分型
• 腹泻型():以腹泻为主 • 便秘型():以便秘为主 • 交替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病人器质性疾病的发病率
器质性疾病
普通人群
炎症性肠病 结直肠癌
腹腔疾病 胃肠道感染 甲状腺疾病
•美国每年万人因就诊,花费为亿
•法国患者每年直接医疗费欧元型糖尿病花费
欧美国名患者和名正常人的调查问卷分析。
刻度积分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美国一般人群 () () 糖尿病患者 ()
躯体 躯体功能 躯体 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 精力缺乏 社会 一般健康
功能 受限 疼痛 状态
受限 疲劳
活动 问题
组与其它组比较 <
• 心理社会因素
• 其他机制:
•
-脊髓神经信息处理过程变化
•
-炎症
•
-肠道顺应性损伤
病理生理机制:运动功能障碍假说
胃肠动力学异常
➢ 结肠对食物的时相反应延长、增强 ➢ 结肠运动呈现不协调的异常状态 ➢ 集团性收缩的发生率增加 ➢ 集团性收缩和强烈长时收缩与疼痛的发生有关
.’.
中改变的肠动力
低动力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理生理分布模型 ,
, ().
:一个全球性问题
美国 秘鲁
瑞典
英国
丹麦
荷兰
中国 日本
尼日利亚
新加坡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理生理分布模型 ,
• 就诊次数比正常人高
的危害
•每年的病假天数比正常人多 (平均为天:)
•进行腹部手术人数比正常人多(胆囊手术率是正常人的倍)
•是即感冒之后的第二大的常见疾病
. 肠道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吞气症 功能性呕吐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腹胀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腹泻 非特异性肠功能紊乱
功能性胃肠病症状之间的交叉
胃肠动力疾病( )
• 曼谷会议将胃肠动力病定义为神经控制 障碍导致的胃肠运动(感觉)疾病。其临 床表现为胃肠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器 质性病变,诊断必需具备客观存在的胃肠 运动异常(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心理动力性疾病 抑郁症 焦虑症 应激等
动力障碍
假性肠梗阻,,便秘 咽下困难
排便功能障碍
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括约肌张力↓或消失
敏感性增高、异常收缩、感觉过敏 胃容受性↓、胃排空↓、排便异常
肠-肠反射↓、排便紊乱
食管蠕动↓,小肠传输↓,便秘 食管痉挛,高幅蠕动等 便频、胃排空延迟
神经胃肠病学与胃肠动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