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找空气》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三篇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教学设计第一课《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找空气》。
旨在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四、学情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找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找空气》一:教材剖析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 .空气无处不在 .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关于一年级的孩子 .空气是特别抽象的观点 .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多彩的气球 .充气彩虹门 .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更找到了学生活动的切入点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 去指引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 .去研究袋子 .游泳圈 .气球肚子里的奥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风趣奇特的事情 .所以 .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二、教课目的:1、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学生体验在游戏研究中的快乐。
3、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砖块、海绵、皮球 .粉笔若干 .卡纸 .蜡烛 .玻璃杯 .打火机 .碎纸屑若干 .一盆水 .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 .塑料袋若干 .四、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 .激发学生兴趣。
1.猜谜语 .引出课题:小朋友们 .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 .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 .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滋味 .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2.出示皮球 .让学生说出皮球为何会鼓起来?(空气)(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此刻我们一同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 . 充气玩具 .游泳圈一一出示 .让学生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学生议论后回答 .教师评论。
(三)、研究活动 .让学生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 .说出自己的感觉而后 . 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海绵里的空气。
让学生把海绵浸入水中 .使劲捏海绵 .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感知粉笔里的空气。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 .学生疏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 .让学生察看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实验 .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点。
1、谈谈你的考证方法:用玻璃杯斜放入盛水的水槽里.察看现象。
2、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 .给玻璃杯倒满水 .盖上卡纸 .而后把杯子倒过来。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找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也给了我智慧和灵感,多彩的气球,充气彩虹门,让我找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更找到了学生活动的切入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去探索袋子,游泳圈,气球肚子里的秘密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有趣新奇的事情,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学生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激发学生探索空气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砖块、海绵、皮球,粉笔若干,卡纸,蜡烛,玻璃杯,打火机,碎纸屑若干,一盆水,充气玩具若干、游泳圈、做成娃娃的袋子若干、气球一个,塑料袋若干,四、活动过程:(一)、教师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儿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他们猜猜它是谁?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空气)2.出示皮球,让学生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空气)(二)、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
1.找空气: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将皮球,充气玩具,游泳圈一一出示,让学生说出谁住在它们的里面?(空气)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探索活动,让学生实验操作。
1.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让学生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嘴对着手吹气感知身体里的空气。
2、感知海绵里的空气。
让学生把海绵浸入水中,用力捏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3、.感知粉笔里的空气。
以分组活动的形式,学生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的盆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
(四)、教师做实验,让学生感知空气存在及其特征。
1、说说你的验证方法:用玻璃杯斜放入盛水的水槽里,观察现象。
2、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
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各一名代表上来演示,通过对比,学生知道只有盖住卡纸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
1找空气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
1 找空气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科学一年级下册青岛版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3. 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提问、预测、实验等科学方法来探索空气的存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理解科学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包括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充斥在地球表面,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
同时,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3. 科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如使用蜡烛燃烧实验。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 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术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实验结果。
同时,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的科学讨论。
5. 科学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空气的基本概念: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充斥在地球表面,是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
教师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2)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教师应详细讲解各种气体的性质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多样性。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方法:本节课将通过蜡烛燃烧实验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并理解实验结果。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的组成:空气中的气体种类繁多,学生容易混淆。
科学教案《找空气》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背景1. 教材分析:《找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其特性和重要性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空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性质3. 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4. 空气的重要性5. 环保意识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3. 实验环节: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空气的措施。
5. 总结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增强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空气的性质和组成。
2. 学生能通过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
3. 学生能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空气的措施。
4. 学生能在生活中践行环保意识,珍惜空气资源。
六、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的性质和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
3. 参考资料:有关空气的科普文章、环保知识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呼吸、植物生长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不可见等,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作用。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找空气》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找空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2.通过实验,体验空气有力量;3.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特点、实验过程的描述;2.教学难点:空气看不见也存在的认识、用实验加深感知空气有力量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师生交流教师问同学们在家做家务或者玩耍的时候有没有看见空气,学生大概会回答没有。
老师告诉学生空气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东西,就像我们看不见翅膀的飞鸟一样,看不见的东西有时也是最重要的。
2.进入新课在本课中,我们将要一起找找空气,看看空气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还将要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主体1.空气的特点通过文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特点,并与日常生活作联系,例如“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部分,我们需要氧气才能呼吸、燃烧需要氧气等等”。
2.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向学生预演展示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空气的力量。
具体操作过程以下面的三个点为例进行说明:•(1)实验器材准备:吊桶、锤、棍等;•(2)实验操作步骤:–a、将锤子绑在绳子上,将绳子穿过吊桶的两个洞里,让锤子在吊桶里来回运动;–b、停住锤子,将棍子放在锤子上面。
竖直提着棍子满足条件,即能把吊桶拉动,证明空气有力量;•(3)实验记录分析:由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体验空气的力量,教师提问学生们实验进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空气的力量是怎么体现的。
(三)巩固提高1.导出概念: 在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属性和力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导出新的概念或思考,“衣服为什么要晾晒?”等。
2.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检查对理解的掌握情况,例如观察一本书在空气中向上、向下移动的原因等。
3.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课堂的讨论,回顾和概括课堂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活动笔记;2.学生实验表现的准确性;3.学生练习、考试成绩的表现。
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一等奖说课稿
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一等奖说课稿《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科学一年级下册《找空气》一等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找空气》。
一、教材分析:《找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节的内容。
“空气”对每个孩子来说并不陌生。
学生们都知道有空气,但却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到处都存在空气。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本课通过三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二、教学目标分析: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重点: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塑料袋、安全图钉、口哨、水槽四、教法学法: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新课1、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师出示一个大的塑料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手摸,再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从找空气开始把我们周围的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装进袋子里。
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测“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发现无论是在操场上、树林里,还是在教室里、桌肚里,都能把袋子装得鼓鼓的。
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自觉的探究能力。
第二个活动: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找空气》说课稿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找空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找空气》。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简单的器材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进行探究,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感知我们的周围处处有空气,为后面的探究空气的特征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处处有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实际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知识目标: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
难点: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存在。
五、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找空气”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引导学生借助物体或使用简单实验器材进行探究。
除了教材上提示的方法,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自行设计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学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通过观察、描述、交流等方法感受到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砖块、土块、玻璃杯等分组实验材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塑料袋、硬纸片。
七、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宝贵到处有,万物生存离不了。
学生猜到是空气。
空气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找空气。
随机板书:1.找空气(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小学科学_《找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找空气》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找空气》主要以空气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多种探究活动,在掌握用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提要用感官观察空气的探究过程,体会到空气的存在,认识到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难点: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谈话法学法指导:小组谈论合作交流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給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魔术,这是什么?生:乒乓球。
师:如果老师把它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生:乒乓球会漂浮在水面上。
师:今天老师就用这个去掉底的饮料瓶来控制它。
“见证奇迹的时刻”。
(控制乒乓球在水中的沉浮)师:老师为什么能控制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学生踊跃回答,猜想出与空气有关。
师:看来空气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大家想去研究它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空气的知识,板书:空气二、探究活动:(一)感受空气。
1、课件:空气介绍自己。
师:孩子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方便袋和扇子抓住或让人感受到空气。
2、学生自由去抓空气。
3、汇报交流。
(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1、师谈话:我们平常看不到的空气都能抓住并且让老师感受的到,那老师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你们敢去尝试吗?课件:猜一猜,空气还在哪些物体里?板书:找。
学生大胆猜测。
2、谈话: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了空气可能存在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
猜测只是一种假想,不能让人确信,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生:做实验。
青岛五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空气 1 找空气》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青岛五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 1 找空气》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找空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对探索感知的空气表现出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人类与空气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探索感知的空气表现出兴趣,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谈话法、【学法指导】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1.大号塑料袋若干:数量多于学生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砖块、土块、海绵,粉笔,空瓶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导入。
1.展示一个空杯子,让学生看看是否有东西。
2.老师把一个纸团放在杯子底部,把杯子垂直倒放入水中。
问:纸团会湿吗?观察实验现象。
3.老师拿出杯子和纸团让学生摸。
想一想:为什么纸团没有湿?原来杯子不是空的,只是里面有空气。
)随机板书:air(二)、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一)、观察验证1.展示桌面上三个塑料袋里的物品:这三个塑料袋里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观察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塑料袋里分别有水和苹果。
第一个有空气的塑料袋学生不一定能直接说是空气。
理由是什么?怎样证明?)2.教师公布答案:第一个塑料袋里是空气,理由先不说。
第二个塑料袋里是水,边说边提起第二个塑料袋,是用眼睛观察到的。
第三个塑料袋里是苹果,也是用眼睛观察到的。
(二)、空气无处不在同学们,我们周围的空气在哪里?既然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那么有什么现象可以解释我们周围空气的存在呢?(活生生的例子)4.同学们发现了身边到处都有空气,你能有手里的塑料袋装满空气吗?你认为哪里有空气就去哪里装,装满后回到座位坐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观察和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空气“看不见”“无处不在”(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一年级科学《找空气》教学反思
一年级科学《找空气》教学反思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需要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广,因为科学涉及到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众多领域;需要的课前准备更为充分,因为科学学习需要有结构的探究材料,需要小组合作探究。
在科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早已变成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新旧教学理念必然相互冲突,作为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而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及时“反思”中快速地转变过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它是学生不断地接受与内化的漫长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学生的科学启蒙阶段即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一年级学生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小孩子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
小孩子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
我们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老师给以启发和帮助,使孩子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在有趣的活动中,揭开身边的科学秘密,逐步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让探索的乐趣存在在于他们的生活之中。
本次教学活动,我通过四个环节让孩子们一步一步的认识空气的特征、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性。
小学科学_找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找空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一课《找空气》。
二、教学目标1. 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我们周围有空气。
教学难点:如何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课型实验教学课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六、教学准备海绵、粉笔、砖块、土块、纸板、塑料袋、烧杯、水槽等七、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师:请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朗读谜语。
生……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谜底是什么?生1:水。
生2:风。
生3:空气。
师:接下来我们认真看一下谜面,“没有颜色没味道”这一句话,三个答案都符合,再看一下“无孔不入到处跑“这一句话,能说明什么信息?水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生:海里、湖、江里面。
师:家中吃饭用的水、洗衣服用的水来自于哪里?生:来自于水龙头后面的水管里。
师:那水有没有到处跑?生:没有。
师:那还剩下2各答案:风和空气。
现在我们教室里面有没有风?生:没有风。
师:那这个谜底就是?生: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空气》。
(板书:找空气)二、活动过程(一)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师: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生:(学生猜测)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有空气,那么哪些现象能说明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呢?生:树叶、衣服、旗子随风飘动;风吹到验上、验能感觉到凉凉的。
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望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小学科学找空气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小学科学找空气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但它的存在对我们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中,教授小朋友们了解和认识空气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针对小学生的科学课——《找空气》。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不可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的玻璃瓶、蜡烛、纸片等。
2. 幻灯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空气的存在吗?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吗?”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关于空气的图片,如风车转动、风筝飞翔等。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表现形式并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
3. 实验探究(1)实验一:“燃烧需要空气”教师将一只蜡烛点燃,然后用空瓶将火焰盖住,学生观察火焰的变化(火焰逐渐熄灭)。
(2)实验二:“空气的压力”教师准备两个实验瓶,将其中一个实验瓶封闭并用手挤压,学生观察封闭瓶内的现象(瓶子内纸片向内不断移动),然后放松压力,观察现象(瓶子内纸片不再移动)。
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从而加深他们对空气的认识。
4. 讨论与总结学生们通过实验后,老师组织大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空气的不可见性以及空气的作用,如支撑云、带走气味等。
5. 反思与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以此为内容进行板书。
反思板书:空气的存在证据- 火焰逐渐熄灭- 纸片向内移动- 支撑云- 带走气味6. 课件展示通过课件播放刚刚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五、教学延伸1. 观察周围环境中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如风的吹拂、气球的飘起等,让学生自主观察并记录。
一年级《找空气》教学反思
一年级《找空气》教学反思一年级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学反思“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能够流动的物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案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五)作业安排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册书中学生实验操作较难的一课。
在教学时,由于自身对本册书认识的缺乏以及备课中细节的处理不到位,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些不知所措且知识掌握也不够清楚明了。
现在问题反思如下,以此督促自己以后更好的备课。
一、在复习导入中,所提问题要针对本课教学内容,不能泛泛、盲目,以致将学生思考方向引错。
可以问:“空气的性质有哪些并适时板书与本课有关的内容—空气可以占据空间、会流动,以便为下面出现的“蜡烛熄灭,水位上升”的解释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空气》第一课《找空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时《找空气》。
旨在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指导学生通过用纸板扇、用塑料袋装,使学生感知我们周围的空间有空气;然后引导学生把粉笔、砖块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握海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一些固体中也有空气;最后通过把杯子倒扣入水中再倾斜的活动,使学生又认识到“空”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空气的无处不在”,学生通过想办法知道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衣服里面也有空气,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处处有空气。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2.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科学探究】:
1.指导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实验。
2.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存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用事实证明空气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学情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五、说教法和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且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完成、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砖块、土块、海绵、粉笔、塑料袋等
教师准备:课件、玻璃杯等
(一)、导入新课
1.[PPT 3 出示]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谜语说的是什么吗?
2.[PPT 3 出示]生回答后出示:空气。
师:是的,谜底就是“空气”。
师板书:空气。
3.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谁来说一说,哪里有空气?
4.同学们认为我们周围很多地方都有空气,开动你的小脑筋,你能想办法找
到空气,让大家看到空气的存在吗?
板书:找
(二)、探究活动:找空气
1. [PPT 4 出示]说一说哪里有空气?
你知道哪里有空气?你是怎么知道的?
2. [PPT 出示]想办法。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能找到空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3. [PPT 6 出示]找空气。
(1)我们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方法找空气。
学生活动。
汇报:
师:我看到有的小组用扇子扇,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凉凉的,有风吹过。
生:,脸能感觉到空气。
师:还有的小组用塑料袋在不同的地方抖一抖装空气,说一说你都是在哪里装的空气?装上空气后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生:用塑料袋可以装到空气让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我是在桌子上方装空气的。
生:我在教室门口。
生:我在讲台前装的。
……
师:看来大家在教室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空气,那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教室里到处都有空气。
生:教室外面也有空气。
生:处处有空气。
[PPT 7 出示]师:通过刚才我们找空气可以知道我们周围的空间里到处都有空气。
(2)实验探究固体中有空气吗?
[PPT 8 出示]课件出示:砖头、粉笔、海绵、杯子等。
1.同学们,我们知道周围的空间里有空气,那你认为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谁来猜一猜。
2.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咱们能看到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吗?想什么办法让我们看到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呢?老师教你一招,把砖块和粉笔放入水中看看,把海绵放入水中,用手在水中握海绵再看看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
4.汇报:
师:把它们放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
生:我看到冒了好多气泡。
生:有气泡。
[PPT 9 出示]师:你知道这些气泡是什么吗?
生:空气。
生:这个气泡是气体,这儿的气体只有是空气,所以是空气。
生:在水里一握海绵就看到冒气泡了。
[PPT 9 出示]师:海绵中的气泡又是什么?
师:看到这些现象你知道了什么?
生:粉笔中有空气。
生:砖块里有空气。
生:海绵里也有空气。
[PPT 9 出示]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像粉笔、砖块等这样的固体中也有空气。
(3)实验探究容器里有空气吗?
[PPT 10 出示]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些固体中也有空气,那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我们来试一试:把杯子倒扣入水中,水要高于杯子底部,然后在水里把杯子慢慢倾斜,看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操作后汇报。
师:慢慢倾斜杯子,看到什么现象?
生:倾斜杯子时冒气泡。
师:大家都看到冒气泡了吗?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杯子里有空气。
师:通过探究我们知道像玻璃杯这样的容器里也有空气。
(4)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固体里面都有空气。
生:每一个地方都有空气。
得出结论: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
师:空气无处不在。
我们的衣服里有空气吗?
生:有。
[PPT 10 出示]师:想一想:不同的衣服里面空气一样多吗?薄衣服里面空气多还是厚衣服里面空气多?课下找不同厚度的衣服验证你的猜想。
七、板书设计
《找空气》板书
教室里
教室外
砖头
都有空气
粉笔
海绵
杯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
此外,以教师自身学习经历鼓舞学生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兴趣,为未来的外交官队伍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改进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肯定和鼓励学生,从而形成“教师讲解-学生反馈-教师评价-学生再反馈”的良性循环。
教学无止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带着思考去钻研学习,不断摸索,积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