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矫治个案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
持续帮扶戒康人员个案案例一、案例背景。
阿强(化名),男,35岁,有多年的吸毒史。
他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工人。
阿强以前因为交友不慎染上了毒瘾,这不仅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把家里的积蓄消耗得差不多了。
他被公安机关强制戒毒多次,但每次从戒毒所出来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和自身戒毒意志的不坚定,很快就又复吸了。
二、初次接触与评估。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整个人看起来很萎靡,眼神里没有什么光彩。
他对我这个来帮扶他的人也充满了怀疑,觉得我也就是走个过场,不会真的对他有什么帮助。
我和他聊天,想先了解他的想法。
他就一直说自己已经没救了,这辈子就这样了。
不过我能感觉到,他其实还是有点想改变的,只是被毒瘾折磨得太没有信心了。
我给他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估,发现他虽然身体状态差,但是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而且他以前学过一点电工知识,这是个可以挖掘的优势。
三、制定帮扶计划。
1. 健康恢复方面。
我联系了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给阿强安排了定期的身体检查。
医生说他因为吸毒,肝脏和肺部都有些小毛病,需要慢慢调养。
我就和阿强约定,每周至少要有三天的时间去社区公园散步锻炼,从刚开始的十分钟慢慢增加到半小时。
给他制定了健康饮食计划,告诉他要少吃那些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我还给他举了个例子,说就像汽车要加好油才能跑得好一样,他的身体也需要好的食物来恢复。
2. 心理支持方面。
我每周都会找阿强聊天,听他倾诉那些心里的苦水。
他有时候会说在戒毒所里的经历,有时候会抱怨家人对他的失望。
我就耐心地听着,等他说完了,再给他一些正面的反馈。
我告诉他,他以前犯的错是因为被毒品控制了,现在他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还给他分享了一些成功戒毒的案例,像我们社区有个小伙子,以前吸毒比他还严重,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
鼓励他参加社区组织的心理辅导小组。
刚开始他很抗拒,说和一群陌生人说自己的事情很别扭。
我就说这就像大家一起抱团取暖,都是有相似经历的人,互相鼓励会更有力量。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利用中心疗法帮助戒毒人员张某走出自卑阴影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张某体格壮硕,性格内向腼腆,形成强烈反差。
入所一年来,他积极配合民警工作,服从管理,但沉默寡言,在组里也默默无语,常常受到组里其他戒毒人员的欺负,多数时候忍气吞声。
近期,他和班组长起了争执,整个人彻底崩溃,身体僵硬、情绪紧张、满头大汗,处于应激状态。
矛盾解除后,张某状态一直无法恢复平静,在心理专职民警的帮助下才得以缓解。
【案例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张某,男,30岁,大专文化。
毕业后,父亲帮他安排了工作。
原本在别人眼中张某是很幸运的人,一切都很顺利,但他很难开心起来。
张某是个极度自卑的人。
他的父亲整日酗酒,对他非常严厉。
张某的童年经历对他性格的塑造有很大关系。
他从小在家就不敢大声说话,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对父亲充满了恐惧。
到了上学期间,碰到领导、老师心砰砰直跳,遇到性格强势的同学欺负他,也是默不作声,无任何反抗情绪。
工作后,张某依然没有走出父亲的阴影。
因为工作是父亲安排的,他对父亲一直是言听计从。
时间久了,压抑的状态得不到良性释放,最终张某误入歧途,沾染上了毒瘾。
二、方案制定(一)问题探索阶段咨询师根据张某起冲突的事件为切入点,与他进行交流谈话,挖掘情绪变化的根源。
张某认为,自己性格懦弱,但不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也很少与人交流。
常常招到别人的冷眼,组里的人也欺负他。
内心很气愤,但性格软弱的他,总是下意识的选择忍气吞声。
这次与班组长起冲突,也是积怨已久,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再不爆发自己就要疯掉了。
咨询师抚平张某情绪的同时,在张某的表述中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案主自幼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
问题持续时间长,有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具体表现为:1、自我心理暗示。
童年的成长经历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瞧不起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
案主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实践能力较差。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以“比武”的方式帮助曾经的武术冠军找回自尊自信的案例
【案例背景】席某是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一名戒毒人员,与其他戒毒人员不同的是,他的头上顶着曾为省级武术散打冠军的光环。
从专业运动队退役后,他开了一家KTV。
然而在KTV的灯红酒绿中,他迷失了自我,接触了冰毒,从此陷入了毒品的泥淖,2021年2月被公安机关抓获并执行强制隔离戒毒2年。
进入戒毒所后,席某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消极对抗各类教育戒治活动,而且经常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矛盾。
面对席某的情况,民警用与其“比武”的方式,唤醒了席某曾经作为运动员的自尊心与上进心,帮助其走出毒品的泥潭,走向了新生。
【案例基本情况】一、戒毒人员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席某,男,41岁。
8岁时,因家境贫寒且不好读书,被父母送至武术队开始习武,14岁通过选拔进入专业体育运动学院,从此走上了职业运动员的道路。
10余年的专业运动员生涯中,他两次获得52公斤级省级冠军,多次在全国各类比武竞赛中获奖。
曾经的他,在教练的眼中是团队的优秀代表,在队友的眼里是立志攀爬的“灯塔”,在父母心中是农家孩子励志成才的骄傲。
但退役后,他却在灯红酒绿中逐渐迷失了方向,接触了毒品,最终陷入毒品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席某每天都沉沦于毒品带来的麻醉中,无暇顾及生意,也不再承担照顾妻儿的家庭责任。
万般无奈之下,妻子带着儿子与其离婚,从此,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被毒品侵蚀的破败不堪。
席某在不断复吸的过程中不仅身体机能严重下降,也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二)入所初期的戒治表现入所初期,席某无法接受现实,每天都精神恍惚、郁郁寡欢。
干警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但他却始终不肯打开自己,不参加教育戒治活动,更不愿融入集体戒治生活。
隔三差五还会无故与其他戒毒人员发生冲突,并扬言“谁要是比我拳头硬就试试。
”“我已经妻离子散了,已经对未来没有什么希望了,请不要在我身上再浪费时间。
”这是民警与其个别谈话时他的回答。
当时的席某,表现出的完全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案例:李四的戒毒之路一、背景信息李四,男,32岁,已婚,有一个5岁的孩子。
2017年初,因为长期吸毒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被家人送至本市戒毒所接受戒毒治疗。
经过一年的戒毒治疗,李四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戒毒所外的生活仍然充满挑战。
为了帮助李四更好地融入社会,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他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
二、教育矫治过程心理辅导戒毒所的心理医生为李四提供了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教授他一些应对方法。
同时,心理医生还定期与李四进行电话沟通,关注他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方案。
职业技能培训戒毒所与社区康复中心合作,为李四提供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烹饪、美容美发等,旨在帮助李四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的就业竞争力。
在培训过程中,李四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社会支持网络建立戒毒所社工协助李四联系到了一些志愿者组织和企业,为他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支持。
这些组织和企业为李四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逐步融入社会。
同时,社工还鼓励李四参加社区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增加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与康复戒毒所与李四的家人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们反馈李四的戒毒进展和生活状况。
家庭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支撑,戒毒所希望通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为李四提供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此外,戒毒所还为李四的家庭成员提供了心理支持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李四的戒毒工作。
三、成效评估经过一年的努力,李四在戒毒所的教育和矫治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恢复,心理状况也有所改善。
在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李四学会了计算机操作和烹饪技能,并在社区康复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李四逐渐适应了社会生活,开始了新的生活和工作。
四、总结本案例展示了戒毒人员在戒毒所、社区康复中心和家庭的支持下,通过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措施,逐步实现戒毒和康复的过程。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一:加拿大温哥华市的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背景温哥华市是加拿大西海岸的一个大城市,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毒品问题。
毒品滥用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恶化、家庭破裂和个人健康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温哥华市政府决定实施毒品依赖教育矫治项目,通过教育和康复帮助戒除毒瘾者。
过程1.筛选参与者:项目首先筛选出有意愿戒除毒瘾并具备一定稳定性和自控能力的毒品依赖者作为参与者。
2.戒毒计划制定:为每位参与者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包括戒断药物使用、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内容。
根据不同程度的毒瘾和个人情况,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计划。
3.我们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参与者了解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原因,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他们建立戒毒的信心。
4.提供戒断药物:对于一些严重依赖毒品的参与者,我们会提供戒断药物辅助戒毒过程,并在适当的时候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用。
5.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为了帮助参与者在戒毒后能够重新融入社会,项目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参与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培训,并通过项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实现就业。
结果1.母婴保健中心员工玛丽亚(化名)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她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滥用毒品,导致了她的家庭破裂和失去工作。
通过参与项目,玛丽亚成功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她对药物的依赖问题。
她还参加了厨师培训课程,并在一家餐厅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现在,玛丽亚已经恢复了自信,重新建立了与家人的联系,并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2.参与者杰克(化名)在参加项目之前长期滥用海洛因。
他面临着丧失家庭和工作的风险。
通过项目的帮助,杰克戒除了毒瘾,并接受了心理辅导来解决他的依赖问题。
他还参加了焊接培训课程,并在一家制造公司找到了工作。
现在,杰克生活稳定,恢复了与家人的关系,并为自己和孩子们创造了更好的未来。
启示1.个性化计划:每个参与者都有不同程度和原因的毒瘾问题,制定个性化计划是帮助他们成功戒除毒瘾的重要一环。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
戒毒教育矫治案例我一直在做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我最近接手了一个叫做小明的案例。
小明是一个年轻的男人,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吸毒,最近被逮捕后,法院给他下了一道戒毒令,必须接受长期的戒毒教育矫治。
起初,小明很不开心,他不愿意接受治疗,认为他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认识到了他的抵制心理,于是开始与他交流,向他展示毒品的危害性,以及间接影响到他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物。
在不断的沟通和教育中,小明开始慢慢的打开心扉,愿意与我交流,说明他对毒瘾的恐惧和自己曾经的内心矛盾感。
在这些谈话中,我告诉他,为了戒毒,首先要摆脱自己内心的误解和坚持看待改变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困境。
同时,我也鼓励他,让他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和成功戒毒。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给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技能,帮助他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危机和压力,并鼓励他寻找共同点,培养新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摆脱毒品的束缚。
在每次辅导时,我都要求他积极参与,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找到身边的支持和帮助。
我帮助他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需要坚持毒品治疗计划,并让自己不断受到支持和社会关爱。
在一年多的矫治过程中,小明进步很大,他有了一些新的爱好和朋友,他的生活方式得到巨大的改善。
他现在更加注意健康饮食,定期锻炼身体。
他还接触到志愿服务,帮助他人和社区,使之成为他的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最近,小明完成了戒毒计划,他重获新生,他对未来有了充满希望的眼光。
他成功地走出了逝去的日子,没有屈服于毒瘾的诱惑,而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保障和内心的坚定。
这个案例让我更加坚信,性格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但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坚定不移的治疗计划才能使戒毒治疗变得成功。
只有在社会和治疗界的全力支持和关注下,我们才能帮助那些陷入毒瘾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重拾新的生命。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一个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的领域。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为了帮助戒毒人员重返社会,必须进行有效的教育矫治工作。
本文将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个案,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个案背景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中,个案是非常重要的。
个案是指对某一戒毒人员的独立研究和评估,以了解其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
在本个案中,我们将以张某(化名)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张某是一个36岁的男性,长期吸毒导致身体虚弱,社会关系破裂,失去工作,并且无法独立生活。
他的毒瘾问题已经严重到了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因此他被送入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治疗。
三、个案分析1. 毒瘾程度评估张某的毒瘾程度属于重度,他已经有多年吸毒史,并且无法自行控制自己的欲望。
这需要我们制定一套更为严格的戒毒治疗计划,以帮助他戒除毒瘾。
2. 家庭背景评估张某的家庭背景并不稳定,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对他的疏于教导,缺少亲情和爱的关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依赖毒品来填补内心空虚。
3. 社会环境评估张某的社会环境也属于不良,他曾经与毒贩有过交往,社交圈子中多为瘾君子和违法分子。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使得他更难脱离毒品的诱惑。
在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计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四、教育矫治策略在制定张某的教育矫治计划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到他的毒瘾程度、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并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矫治策略。
下面是一些建议:1. 戒毒治疗程序:采用系统的戒毒治疗程序,包括身体戒毒、心理矫治、社会适应等环节,逐步减少对毒品的依赖。
2. 心理支持:提供持续而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他解决内心的问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减少对毒品的渴望。
3. 社区重建:帮助张某重新融入社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避免再次陷入不良的社交圈子。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第一篇: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一、基本情况:潘春谷,性别男,出生日期1982年6月7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人。
家庭成员有父亲潘兴田,母亲于龙玉,未婚。
该员7-12岁在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
其最后一次是于2014年10月23日19时许在东莞石龙镇一出租房内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毒品海洛因。
2014年10月30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东莞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29日止)。
2014年12月2日从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分流到增城戒毒所,于2014年12月22日分到二大队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二、现实表现:该学员自2014年12月22日分至二大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
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
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大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大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大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
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个案一、引言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是指对吸毒成瘾者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通过一个个案,探讨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二、个案介绍1. 个案背景李某,男,30岁,吸毒成瘾者,曾多次因吸毒被警方处罚。
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无助,希望能够戒毒并重新开始一段健康的生活。
2. 个案分析李某的吸毒问题源于他的朋友圈子,他的朋友们都是吸毒者,他们之间的交往导致了他的毒瘾加重。
此外,李某也存在心理问题,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和无助,吸毒成为他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三、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方法1. 个案评估在进行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之前,首先需要对个案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个案的吸毒情况、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网络等,为后续的矫治工作提供依据。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吸毒史的详细记录 - 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 心理评估,包括对个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 社会支持网络的评估,包括个案的家庭、朋友、社区等资源2. 戒毒计划制定根据个案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戒毒计划。
戒毒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戒毒方法选择,如冷静戒毒、替代疗法等 - 戒毒时间安排,包括戒毒期限和戒毒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 心理支持方案,如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 - 社会支持方案,如家庭支持、社区帮助等3. 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戒毒过程中的教育矫治工作是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的危害,改变他们的吸毒观念和行为。
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提供毒品知识教育,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和社会影响 - 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 - 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 - 组织戒毒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4. 后续跟踪和支持戒毒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戒毒人员需要长期的支持和跟踪。
在戒毒结束后,应继续关注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帮助戒毒人员罗某改善不良习惯积极参与戒治的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
【案例背景】罗某,男,2001年5月生,初中文化程度,无业人员。
罗某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
由于年幼无知,罗某经常逃学打架,最后被学校开除出校园。
后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兄弟”,年仅17岁的罗某在这些兄弟们的怂恿下尝试了麻黄素后吸毒成瘾,为了毒资不断的跟爷爷奶奶骗钱,发展到后来的偷窃。
在19岁的时候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案例基本情况】(一)个案分析年少的罗某在戒毒所因对严格的管理不习惯以及对毒品的心瘾仍然存在,对戒治活动有着很强的抵触情绪,他情绪暴躁、一言不合就握紧拳头,让其他戒毒人员难以亲近,同时也让管教的警察头疼不已。
有一次在食堂吃饭时,因不满监督岗的管理与其发生了口角,在管教警察的及时制止下,才避免发生斗殴。
针对罗某的这些情况,管教警察召开了集体研判会,并在会上对罗某生活经历进行了梳理和了解,对他的性格和行为做了仔细的分析,认为罗某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缺少安全感,由于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喜欢做出格的事情,博得他人关注。
其次是法律意识淡薄,由于交友不慎深受社会青年的影响,导致他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有暴力倾向,由于在社会上游荡的时间较长,所谓的哥们义气比较重,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往往只会想到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二)戒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基于对罗某情况的客观分析,大队研究并为罗某制定了戒治方案:第一是打破罗某的防备心理,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第二,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助其认清是非,辨明善恶丑美。
第三,加强文化法律知识和毒品常识的教育,让他深刻的认识到毒品对自己以及社会、家庭的危害。
具体的戒治方案实施如下:1.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基础,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罗某与其他戒毒人员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年龄小,不善于沟通,针对这个特点,为了改善他与警察的关系,大队安排了一名新入职的年轻警察作为他的管教警察,该警察善于与人交流并年龄和罗某比较接近,通过多次的聊天发现罗某的兴趣爱好是打篮球,根据罗某的兴趣爱好,责任警官与他分享了关于篮球的各种球星以及各种NBA赛事等等,在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了与罗某之间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消除隔阂,打开心扉,奠定了基础。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无外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通常以监督、指导为手段,落实刑罚执行、戒毒康复两大主体矫治措施。
下面就以其中一起典型的案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一起社区矫正的案例,发生在2009年11月份,涉及一名叫张某某的犯罪者,他因涉嫌强奸罪被行政处分,其最初宣告犯罪者受到社区戒毒矫治处分,经分期实施社区矫治和监督,结束时间计于2012年11月。
案件的实施将由被矫治的犯罪者张某某自愿执行,每月定期前往当地社区戒毒机构报到,上交月度报告情况,并相继完成戒毒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和戒毒康复工作,与社区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康复技能教育,参加社区服务项目,与同伴及家庭共同研究和反思自身行为。
被矫治人员在期满后,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考核意见与行为,有条件结束本案的社区矫正处罚,但被告的社区矫正行为期间的比较数据及出国记录显示,被指控人极为谨慎认真,及时完成上交任务情况以及完成本案社区矫正行为期间的任务完成情况极为良好,由此看来,本案的社区矫正行为是十分成功的,特别是被矫治人员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重新回归社会和重新建立良好人生,并走上正轨,这既是对社区矫正模式也是对张某某矫治行为的重要证明。
禁毒 个案服务 案例分享
禁毒个案服务案例分享
禁毒个案服务是指通过个别或团体方式,根据禁毒服务的需求和目标,为相关个体或团体提供相应的禁毒帮助和支持。
下面是一个禁毒个案服务的案例分享:
案例名称:A先生的康复之路
案例背景:A先生是一名长期吸毒者,已经成瘾多年。
他的家庭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他决定接受禁毒个案服务,并希望能够实现戒毒和康复。
服务内容:
1. 初步评估:禁毒服务的第一步是对A先生进行初步评估,
了解他的个人情况、吸毒史、身体状况等,并确定他的康复需求和目标。
2. 康复计划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计划中包括戒毒方案、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各种禁毒服务措施。
3. 戒毒过程:A先生开始进行戒毒过程,包括戒毒期的身体调适和戒断症状的处理。
禁毒服务人员会根据需要提供药物辅助戒毒。
4. 心理辅导:A先生接受心理辅导,以帮助他理解吸毒背后的原因,解决吸毒产生的心理问题,并学习健康的应对机制。
5. 康复训练:A先生参加康复训练,学习如何避免毒品诱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还会进行一些康复技能培训,提升他
在社会生活中的能力。
6. 社会支持:禁毒个案服务也包括提供社会支持,帮助A先生在康复完成后重新融入社会,寻找工作机会,并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
案例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禁毒个案服务,A先生成功完成了戒毒并进行了康复。
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重新获得了工作并恢复了家庭关系。
他表示感激禁毒个案服务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决心继续保持戒毒康复的状态。
教育矫治个案
一例因即将解除强戒引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摘要:强戒人员秦某某,24岁,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经济条件差,因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认为回去后,自己文化低,无一技之长,两个星期以来,感到焦虑、害怕、吃不香、睡不着,导致一般心理问题。
咨询师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其中包括: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心理问题、时间线实践目标法、一般化技术、破框法和转念技术等技术,经过5次咨询,使秦某某很好的减少了焦虑、害怕等负性情绪,无出现吃饭、睡眠问题,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综合性技术一、一般资料秦某某,男性,于1988年11月出生,汉族,初中文化,身高165公分,体态偏瘦,因吸毒被判强制隔离戒毒两年,从2010年2月8日起至2012年2月7日止,于2010年3月10日入所,一进宫人员。
秦某某父母离异,该员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经济来源主要是母亲在环卫所打扫卫生所得收入,生活比较拮据,初中毕业后,未上高中,长期在社会处于闲散状态。
家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EPQ:P:54 N:69 E:44 L:41(根据E、N值,判断该员为抑郁性人格)SCL—90:焦虑因子分3.5,其他因子分2.5,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诉: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一想到自己一事无成,还这么丢脸,真不知以后还能做些什么。
个人陈述:还有不到2个月就要到强戒期满,想到即将回到社会,突然有一种不知名的心烦,自己已经有24岁了,由于父母离异,母亲靠打扫卫生挣钱,非常辛苦,自己长这么大,不但没有给母亲减轻负担,反而成为一个累赘,真是一个多余的人,出去还不如不出去,自己的文化又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现在听说外面的竞争很大,大学毕业的人都很难找到工作,那我更不知道有什么用,近段时间我总是睡不着,会莫名其妙的在深夜里醒来,要么发呆,要么想抽支烟,总是觉得自己活着很多余、很丢人、很对不起母亲。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秦某某,衣着整齐干净,表达内容清晰,言语逻辑正常,但眼神空洞,无精打采,时常唉声叹气,低头自责,言语中经常出现诋毁、否定自己的词语,特别是在提到将来的打算时尤为明显,出现害怕、茫然的表情,生活意志、自信心明显较低。
教育改造案例分析:项某的矫治个案
【罪犯基本情况】项某,女,1969年出生,甘肃省人,中专文化,无业。
因贩卖毒品、非法持有枪支罪于2016年6月12日被甘肃省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6年7月20日交付甘肃省女子监狱服刑改造。
服刑改造期间身份意识淡薄、行为养成差,多次发生违规违纪行为。
【罪犯教育改造方案的制定和实施】1.入监改造表现入监以来,项某身份意识、行为养成较差,对监狱民警的执法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对学习、劳动、生活卫生等改造任务敷衍应付,对警官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一直我行我素,项某多次因违规违纪被监区扣分。
项某性格较为冲动,自尊心较强,爱面子,改造中情绪有大起大落,心理防备意识较强。
2.心理行为表现通过对项某入监时的COPA-PI评估报告解读,高分项有外倾(65分),聪敏(65)。
焦虑(63分),缺乏安全感,思想包袱大。
暴力倾向(61)不太安守本分,比较恃强霸道,报复欲较大。
有较高较深的主观恶性和反社会意识,有较高的人身危险性,改造难度大。
3.教育矫治的难点项某的性格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恶习较深。
(1) 认知因素。
项某是非观念较差,对法律、毒品危害认识模糊,认知上存在偏差,对自身犯罪危害性认识不深刻,经常站在警官的对立面上。
从入监以来的表现,说明其缺乏悔罪意识和行为,对改造前途和未来人生丧失信心,这些都成为矫治项某让其适应监狱改造环境,服从警官管理的阻抗因素。
(2)性格因素。
项某好面子,自尊心强,煽动性强,不喜欢有过多的约束,身份意识较差,对自我的管理有一定的松懈,经常抱有侥幸心理。
(3)心理因素。
项某入狱时已经47岁,被判处无期徒刑后,项某感觉罪重刑长,对生活和改造都失去了信心,没有改造积极性。
(4)成长因素。
项某社交圈中不良人士较多,且自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不够,戒毒后与吸毒人员接触过多让自己又再次复吸,长期生活在亚文化生活圈中,导致自己逐渐陷入犯罪的深渊。
4.矫治方案鉴于以上分析,结合项某改造特点和现实表现,监区决定因人施策,在稳住其思想情绪的同时,积极寻找突破口,具体方案如下:(1)拓宽沟通渠道,建立信任关系。
综合性教育戒治案例分析:对有妄想症精神障碍戒毒人员任某文综合性教育戒治的案例
【案例背景】戒毒人员任某文,男,44岁,初中文化,未婚,曾多次因吸毒被处以强制隔离戒毒,解戒后复吸毒品。
2022年4月因在台山市都斛镇家中再次吸食毒品海洛因,被送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月份转送至强戒所执行。
入所后在生理脱毒期期间,任某文表现内向,极少和其他人员交谈,喜欢独处,作息及饮食尚算正常,能够遵守场所秩序,听从民警的指示,未发生违纪行为。
而后任某文按期通过考核,转入教育适应期。
进入教育适应期后,任某文的精神状态较前变差,行为举止也逐渐出现异常。
据同室戒毒人员反映,任某文作息变得早起晚睡,经常一早醒来留意其人的行为,抱有警惕性,生怕别人对其不利,晚上则是等别人睡着后,才开始入睡。
在日常与他人有限的交流中,也是防备心理极强,对交谈内容极为敏感,容易猜忌。
任某文还多次向民警打报告,说自己曾无意中在某深山老林中发现国民党时期遗留下的大批黄金,但由于诸多顾忌未曾取用,室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自己的秘密,继续住在现有宿舍非常不安全,要求调整宿舍。
此外,任某文还告诉他人,说自己在监管场所内一直受到神秘部门的监控,自己的处境很危险。
任某文的行为及言论,已经在戒毒人员中产生较坏的影响,存有严重心理问题,为此,民警决定对其进行危机干预。
【案例基本情况】(一)个人背景分析1.家庭情况:任某文家中有父母,两人均无正式工作,经济条件一般。
其是独生子,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家庭管教方式简单粗暴。
成年后独居,平时与家人联系较少,极少得到家人的关怀。
2.成长过程:任某文自小在乡下生活,性格孤僻、冲动,学习成绩比较差,上学期间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打架。
初中毕业后在家待业,无固定职业,迄今未婚。
1999年5月开始吸食海洛因,多次戒毒但屡次复吸,现已是第5次接受强戒。
因长期服食海洛因、冰毒,脑部神经有一定程度受损。
3.心理方面:存在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认知,认为家人与自己联络少,不给生活费,就是不关爱自己,存在到了新场所容易受人胁迫的不合理信念。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一、基本情况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二、主要成长经历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三、违法事实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四、现实表现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六、采取的措施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学员郭某某的思想顾虑;一、成立帮教小组,根据帮教小组民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配,民警王刚负责对郭某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民警周军负责对郭某某进行入所行为规范的教育,骆志强负责郭某某的亲情帮教和社会帮教;二、积极引导郭某某,帮助其培养积极向上健康心理,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克服其存在的自卑,狭隘、嫉妒、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逐步修复其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三、在教期间规范管理,以管促变;在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上,对其严格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求其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郭某某养成做事严谨,不推诿的好习惯;四、以法律教育为突破,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对自身罪错违法性的认识;五、从亲情帮教和社区巩固戒毒成效两个方面入手;提供一个其步入社会后仍能巩固戒毒成效的环境,防止解教后戒毒衔接工作不紧凑,出现真空状态的现象;七、教育矫治要达到的目标:一、帮助其摆脱“毒瘾好戒,心瘾难除”的恐惧心理;二、帮助其修复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抵御“毒友”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责任民警:王刚2011年3月28日强戒人员郭某某的个别教育矫治个案一、基本情况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二、主要成长经历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三、违法事实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四、现实表现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六、教育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在认真研究分析郭某某存在思想上的恐惧和顾虑后,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社区教育巩固戒毒成效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戒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郭某某解教前的恐惧心理和后顾之忧;一、帮助郭某某,使其在服教期间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针对吸毒类劳教人员的个别教育,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下增强他们的是非辨别力,提高对不良思想侵蚀的免疫力、专题心理辅导员要定期给郭某某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帮助他摆脱自卑、狭隘、妒忌、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的困扰;通过健康心理辅导修复郭某某被毒品摧残的意志;二、帮助郭某某,使其在教期间培养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让郭某某在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中逐步端正严肃认真的处事态度;在具体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帮助其养成办事不拖沓、不推诿的习惯;经常自我警醒,干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遇到困难要有克服的信心,学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敢于在错误面前承担责任,在失败面前不言气馁,逐步实现思想上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转变;三、充分发挥亲情帮教的作用;郭某某的母亲对其非常关心,每个月都来场所探视;要充分发挥亲情对吸毒人员郭某某的帮教作用,让其摆脱被亲友、社会健康群体鄙视的不健康心理;让他在需要亲人关心时得到亲人的关心,在需要亲人帮助时亲人伸出无私关爱的双手;让亲人的关爱融入郭某某的心里理,填充郭某某回归社会后的心理空虚;管教民警也要经常送去关心和帮助,劝诫其远离吸食毒品的朋友,拥有健康的朋友圈、生活圈;六、教育矫治效果一、通过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的帮教,使其逐渐摆脱了“毒瘾好戒,心瘾难除”的恐惧心理;对毒品海洛因的心理依赖程度逐步减轻;二、帮助其修复被毒品海洛因摧残的意志;通过在教期间不间断的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其摆脱自卑、狭隘、嫉妒、自私、自闭等不健康心理的困扰,学会了在困难和挫折中磨练坚强的意志,磨练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品性;三、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防御“毒友”侵蚀的能力;通过正面教育、警醒告诫,帮助吸毒人员郭某某在服教期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了是非好坏的辨别能力;树立起了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心;七、矫治心得一、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在教期间应该从严管理,要严出威力,“严”出约束力,同时做到严中有教;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矫正其在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和散漫作风;二、对吸毒劳教人员郭某某的教育要有深度,让其充分认识到毒品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伤害;明白自己给亲人朋友带来的伤害,只能是自己在真正戒毒后用心去弥补;三、给予劳教人员郭某某在服教期间必要的关心和帮助;通过多种形式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觉到政府的关心、民警的关心、重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四、注重家庭社会帮教的长效性,扎实有效地展开劳教所与家庭的合作关系;正确引导劳教人员亲属参与帮教工作,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帮助纠正不正确的家庭观念,被扭曲的生存法则,错误的处事原则;积极联系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所举办知识讲座,提高戒毒劳教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成功戒毒的信心和毅力;责任民警:王刚2011年3月28日。
教育矫治案例分析:运用内省疗法对多次违纪人员祁某进行干预的案例
【案例背景】北京市天堂河戒毒所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将经史合参和内视观想戒治项目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3日经史合参+7日内观+30天经史合参践行+N”的内省戒治工作法,有力促使戒毒人员自我觉察、自我思考和自我成长,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本案例中的戒毒人员祁某,入所后经常与他人发生口角或顶撞民警,曾因多次违纪被扣分。
通过系统的内省戒治疗法,提升了不良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激发了自我改变的原生动力,学会换位思考,修通人际障碍,有力推动了戒毒康复。
【案例基本情况】一、现实表现祁某入所因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情绪低落烦躁,认为自己和其他戒毒人员不一样,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容易冲动发怒,多次违纪被送至单独管理大队接受教育矫治。
二、综合分析祁某的问题包括:一是情绪波动性大,遇到挫折容易冲动,且有暴力攻击倾向;二是自我为中心,遇事逃避,不愿承担责任,对吵架事件认为不是自己的问题;三是家庭关系较差,家人对其不信任,关系紧张。
三、干预过程第一阶段:3天情景式体验学习开始阶段,祁某只是服从民警安排,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并没有用心。
在进入抄经阶段,在民警积极关注下,逐步按照抄写要求认真书写,投入到情境当中。
在演绎经典的过程,已经完全融入到情境。
开始对照经典反思自己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也真诚表示国学经典给他带来了新的认识,愿意尝试把所学的国学经典运用到实际生活。
第二阶段:30天学习践行30天的践行过程,重点内容是今天或近些天,是否发生了让你快乐、愤怒、郁闷、痛苦、焦虑的事情,对照今天学习的经典内容反思。
通过不断的践行渐悟,祁某如期完成了每天的作业,逐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提升着的认知,他在作业里写到:“当我遇到事情的时候,从来都没考虑过自己的对不对,事情该不该做,更没有考虑到结果是怎样。
通过学习经典,明白了违纪行为,就是自己自动化思维支配下的习惯行为。
”第三阶段:7日内观经由身边亲人的检视。
第一天祁某选择最亲近的人是他的太姥姥,几乎一直在以泪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戒毒人员心理矫治研究个案
吸毒者在进行生理脱毒之后,有较高的几率发生了复吸情况,造成了无数家庭
的悲剧。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吸毒人员进行戒毒期间,心理矫治工作没有做足、做好,没有彻底戒除吸毒者在心理上对毒品的迷恋,所导致的后果。
所以,在戒毒工作中对心理的矫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中,针对戒毒人员的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先作仔细的调查,对其中的一些影响吸毒人员成长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诊断,戒毒人员中吸食毒品是否是因这些客观因素所导致的。
其次,以着手对戒毒人员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作调查、研究,分析戒毒人员在思想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找出其自身的人格缺陷,逐步地、长期性地对其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引导,使戒毒人员从思想上、心理上真正地明确,并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达到从心理上彻底摆脱毒品的控制。
一、学员基本情况
杨某,男,**年*月*日生,民族汉,中专文化(**市邮电局),离异,家住**市文昌
路**号2栋1单元3楼,在**移动公司工作。
身高171cm,体型匀称,身体健康。
本
人简历:1991年-1993年襄**邮电技校,93-96年,**邮电局; 96-14年,**移动公司。
家庭情况父亲:**,母亲:**,女儿:**。
2014年因吸食冰毒被**公安局送戒。
强戒期限:2014年6月30日-2016年6月30日。
通过入所心理测试和观察,该员各项指标中等,冲动性较低,安分守己,不喜欢争强好胜,交际能力一般,有较强的自信心。
二、现实表现及调查:
1、该员分入我队初期心理焦虑烦躁,失败感强,对亲人感到愧疚,情绪悲观、
消沉,对未来没有信心,往往表现出一种不知所措。
2、该学员入队初期不能很好的遵守所队纪,并时有违纪情况发生(违反规定吸烟等)。
3、由于以前懒散惯了,没有做过劳动吃过苦,造成该学员在入队初期劳动漫不经心,难以完成习艺生产任务。
通过调查分析该员在家基本上没有吃过苦,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经家中安排中专毕业后安排在邮电局工作,邮电改革后在**移动公司上班,日常应酬交际多。
在这样的场合被朋友以可以提神解酒带入吸食冰毒的道路上来,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迷恋上吸毒的感觉。
虽然知道吸毒违法,但所处的圈子都沾染这个,
久而久之也不再重视,司空见惯,觉得自己控制好不常吸不危害他人就没事。
对女儿感情深。
三、教育措施
我首先按照“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的工作方针,细致、耐心地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列举许多美好的事与物,许多通过戒毒获得成功人士的事例,对其进行启发,希望他能明白世上美好的东西还很多,值得追求的还很多。
成功的人是怎样成功的,自己也可以像别人那样做一个成功之人。
心理矫治过程开始之初,戒毒人员杨某或许是出于对未听说过的事与人感兴趣的原因,他听得很认真,不时还随着附和几句。
通过一段时间反复进行心理诱导后,杨某渐渐地变现出厌倦情绪,并伴有抵触端倪。
我认识到,如果在这个时候,放松对其心理矫治工作的话,将会前功尽弃,必将导致其再次回到复吸道路。
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我立即对其加强了思想教育,而且增加了谈话的次数和内容。
谈话中发现,每每说及他的家人和孩子时,杨某就会不由自主地展现出黯然神伤的表情。
这就足以证明,家庭和孩子对他还是有影响力的,在他心理上应该还有一定的份量。
我们针对他家庭的特殊情况,抓住“亲情”这一重点要素进行心理矫治。
给他描述了许多和睦美好的家庭生活,以及亲人之间应该怎样
相处相待,才会过得更好。
特别是对于孩子,自己应该毫无理由地承担起做一个父亲的责任,要为孩子的前途着想。
告诉他一个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通过亲情感化法的运用,渐渐地打开了戒毒人员杨某的心灵之门,让其能进一步接受心理矫治。
戒毒人员杨某在“亲情”感化法的作用下,恢复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正确面对现实。
在杨某恢复信心之后,我及时帮助其在思想上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我对其仔细地阐述了人生观的含义。
使其认识到,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人生的目标就是暨定的,人生的路上,无论遇到各种各样的幸福或困苦,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在大是大非以及个人命运上都应该体现人生的价值观念。
这些道理逐人对他讲解,以求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目的,让其端正生活的态度。
对待生活和生命不再消极,让其知道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
在平时的交流谈话中,我发现杨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扭曲很严重。
第一,好逸恶劳思想严重。
总是想可以不通过劳动而获得巨大的财富。
第二,自我约束能力差。
能够认识到一些事情的错误,但总是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时常明知故犯。
我运用了实际行为与理论讲解并用方法进行矫治,让其投入习艺劳动,促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并能掌握一技之长,穿插着给其讲一些劳动创造世界和美好幸福人生的道理。
把历史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人物悲剧告诉杨某,希望他能摒弃“好逸恶劳”的恶习。
针对他约束能力差,采取常规化的集体生活作息行为训练,
严格要求他遵守规范,和睦地与他人相处,宽容大度。
并且耐心地对其说明在这里的集体生活和回到社会后的生活其实是一样,同样有生活上的规则,不能严格约束自己,不与人和睦相处将会导致很多不好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矫治方法,以求促使杨某养成遵规守纪、和睦大度地与人交往的效果。
憎恨毒品教育。
在心理矫治工作上,对毒品的正确认识,以及法制观念的增强也是十分重要的。
戒毒人员杨某在以往复吸生活中,毒品他一直认为是消除烦恼,能使人尽情享受的“神仙药”。
我认为必须将这样的认识转变过来。
我为杨某介绍了一些有关禁毒、戒毒和毒品危害的书刊,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毒品对人体的伤害情
况,使其从心理上对毒品产生恐惧和厌恶。
另一方面,我还对其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让他了解到吸毒和贩毒、种毒、运毒一样,都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希望其成为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
通过对杨某进行“亲情”感化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
其病态心理,增强其生活偏心和对社会、家庭的责任信心。
通过初步矫治、渐进入最后的矫治工作里,从实际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摒弃“好逸恶劳”之恶习,科学地运用专业书刊、法律条文地学习,使其正确地认识毒品的危害和国家法律遵守的重要性,巩固了初步矫治期的成果。
目前杨某在对表现良好,对戒毒后的生活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