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找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的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

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顾颉刚(1893—1980),宇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

(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流俗.

(sú) 停滞.

(zhì) 折⎩⎨⎧

(zhé

)折叠(zhē)折腾

(shé)折本 解⎩⎨⎧ (jiě)解题(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

便⎩⎨⎧ (biàn )便装(piá

n )便宜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3)词语辨析

“盲从”“追随”两个词都有“跟随、随从”的意思。“盲从”是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含有贬义。“追随”是指积极地效仿前人的事迹,或成为某人的属下,帮那人做事,含有褒义。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1、2自然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怎样提出的?它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第1、2自然段引用学者的名言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强。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③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关系到全篇。本段已经点明“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个观点,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课堂小结

从今天学习的这个部分,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明确了作者提出的论点,并学习了课文前三段。那么,在接下来的部分中,作者又将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呢?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告诉大家答案。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顾颉刚,字________,________学家。他是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答案示例:铭坚历史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提出了“学则须疑”这个论点。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进一步论证该论点的。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第4自然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案示例:第一层(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第5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重复。第4自然段主要是介绍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在做学问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疑问。第5自然段则是从怀疑精神所适用的范围,及怀疑在做学问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论述,所以,这两段虽都在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但谈论的角度不同,所以并不重复。

3.第6自然段包含几层意思?每层意思如何关联?

答案示例:本段包含四层意思:①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用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③“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例论证“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的论点;④“古今科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