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9《桃花源记》导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人捕鱼为.业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向所志.寻.病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复出焉.又何间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惧有伏焉.
2、通假字便要.还家
3、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处处志.
之
4、文言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预设问题二:翻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预设问题三:理清渔人的行踪,复述故事。
四、精讲点拨
古今异义鲜美
..古义:
..古义:妻子
..古义:交通
今义:今义:今义:
绝境
..古义:
..古义:开朗
..古义:无论
今义:今义:今义:
五、当堂达标
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解释加点的词。(16分)
(1)缘.溪行便扶.向路
(2)豁然
..
..欣然..俨然
..怡然
(3) 缤纷
..(4)才.通人(5)属. (6)具.答之(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8)此中人语.云(9)既.出
(10)便扶向.路(11)诣.太守说如此(12)欣然规.往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2分)A、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众妙毕.备 D、相与.步于中庭 E、并.怡然自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第9课桃花源记
第一课时
便舍.船(舍弃)乃.大惊(竟然)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一词多义屋舍.俨然(房屋)乃.不知有汉(竟然)此乃.天意(是)
王欲舍.所携人(丢下,抛弃)去后乃.至(才)武陵人捕鱼为.业 ( 作为 ) 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
所志( 寻找)
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向) 寻向所志.( 标记 ) 寻.病终(不久)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 不复出焉.(在这里) 又何间焉.( 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被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呢) 惧有伏焉.(在
那里 )
2、通假字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3、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
欲穷.其林( 形容词作动词,走动……尽头) 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4、文言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省略句)
四、精讲点拨
古今异义鲜美
..古义:互相通达妻子
..古义:..古义:鲜艳美丽交通
妻子和儿女
今义:食物新鲜,味道好今义:运输事业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无论
..古义:不要说开朗
开阔明亮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今义:条件复句的连词今义:乐观、畅快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2、D 3、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
1.渔人是怎么样发现桃花源的?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明确:缘溪行……豁然开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2.东晋时期,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
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四、精讲点拨桃花源的美表现在哪里?明确: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当堂达标】问题的答案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活动、穿戴、心情
3、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5答应割让或丢失凭在 6、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
7、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十分喜好勇士,曹沫是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近旁的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