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简介
原文:郑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欲以卖于郑人。
郑人问之,曰:“汝药何如?”答曰:“吾药能使手不皲裂。
”郑人曰:“吾亦有药,能使人手皲裂,而汝之药安所用哉?”于是郑人弃之。
有顷,郑人欲买履,谓其妻曰:“吾欲买履,其尺寸长短如何?”妻曰:“尺寸长短,非吾所知也。
”郑人曰:“吾将试之以吾药。
”乃以履试其药,药不效。
郑人怒,曰:“吾药固能使人手皲裂,而不能使履合尺。
”遂不买。
翻译:郑国有一个擅长制作防止手皲裂的药物的人,想要把这种药卖给郑国人。
他问郑国人:“你的药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我的药能使手不皲裂。
”郑国人说:“我也有一种药,能让人手皲裂,那你的药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郑国人就放弃了这种药。
过了一段时间,郑国人想要买鞋子,他对妻子说:“我想买鞋子,鞋子的尺寸长短怎么样?”妻子说:“尺寸长短,我不清楚。
”郑国人说:“我将用我的药来试试鞋子。
”于是他用鞋子来试验药物,药物没有效果。
郑人愤怒地说:“我的药本来能让人手皲裂,却不能使鞋子符合尺码。
”于是他就不再买鞋子。
简介:这个故事通过描述郑国人因过分迷信尺码而无法买到合适的鞋子,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过于拘泥于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的现象。
故事中的郑人虽然有一手制作防止手皲裂的药物的好本事,但由于他不懂得变通,不信任自己的药物,反而去询问他人,结果导致药物无人问津。
后来,他又因为过于依赖尺码,而忽视了药物的实际效果,最终导致无法买到合适的鞋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过分依赖规矩和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效果和实际情况,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取得成功。
2023年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整理_4
2023年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肯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许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与保藏。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预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遗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解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行的意思。
27.自信:信任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留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 多音字,其次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特别用生字,第四声【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谜底:不知足主题这则故事告知我们对待事物要注意实际,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
注音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昔郑人有善走者,欲买履,至市而忘之。
已而归,曰:“吾忘持履矣。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言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言,无宁信其履。
”乃反取履,行而遗之。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行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行,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又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以迹买之?”对曰:“吾宁信其迹,无宁信其履。
小学文言文:《郑人买履》译文
【导语】韩⾮为韩国公⼦(即国君之⼦),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家,法家思想的集⼤成者,后世称“韩⼦”或“韩⾮⼦”,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郑⼈买履》译⽂。
欢迎阅读! 《郑⼈买履》 先秦:韩⾮ 郑⼈有欲买履者,先⾃度其⾜,⽽置之其坐。
⾄之市,⽽忘操之。
已得履,乃⽈:“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何不试之以⾜?”⽈:“宁信度,⽆⾃信也。
” 【译⽂】 有个想要买鞋⼦的郑国⼈,先测量好⾃⼰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没能买到鞋⼦。
有⼈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的脚去试⼀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的脚。
” 【注释】 选⾃《韩⾮⼦·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
(定语后置) 先:⾸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尺⼦度量的意思(动词) ⽽: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放,搁在。
(动词)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的。
(代词) 坐:通“座”,座位。
⾄: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 操:拿、携带。
(动词) 已:已经。
(时间副词) 得:得到;拿到。
履:鞋⼦,⾰履。
(名词) 乃:于是(就) 持:拿,在本⽂中同“操”。
(动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作动词⽤,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 之:⽂⾔代名词,这⾥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说。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郑人买履(韩非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郑人买履先秦:韩非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标签讽刺、故事、寓理、小学文言文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先:首先,事先。
度: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置:放,搁在。
(动词)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坐:通“座”,座位。
至:等到。
之:到……去,前往。
(动词)操:拿、携带。
(动词)已:已经。
(时间副词)得:得到;拿到。
履:鞋子,革履。
(名词)乃:于是(就)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度: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遂:于是。
曰:说。
宁:副词。
宁可,宁愿。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吾:我。
市罢:集市散了。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赏析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
而且并不少。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郑人买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优秀5篇】
郑人买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优秀5篇】郑人买履文言文注释及翻译篇一作者:淮南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
.。
.。
.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29.吾:我。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不知足。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墨守成规。
作品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作品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 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作品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郑人买履文言文趣味翻译
履至家,郑人试穿,觉不适足。
思欲更之,然苦无尺寸。
乃命其子往市量之。
子归,报曰:“市中无尺。
”郑人闻之,大惊,曰:“吾以金一两买履,岂无尺寸乎?”又命其女往市求尺。
女归,亦报无尺。
郑人怒,曰:“吾之履,必为市人所欺也!”遂往市,质问市人。
市人曰:“吾市中固有尺,然今日失之。
君之履,固无尺寸也,何疑之有?”郑人默然,无以对。
市人复曰:“吾有一策,可解君之疑。
”乃取履,以尺量之,果然尺寸不合。
郑人喜,曰:“吾得尺矣!”遂买尺而归。
归家,郑人试履,尺寸恰合。
乃大喜,曰:“吾得尺矣,履亦合矣!”喜形于色,告诸邻里。
邻里闻之,皆曰:“君之履,尺寸不合,而君得尺,何也?”郑人曰:“吾以金一两买履,市人欺我无尺寸,我乃以尺量之,果得尺矣。
故履合也。
”邻里皆笑,曰:“君之智,固不如市人也。
履不合,乃以尺量之,得尺而履合,岂非智之愚乎?”郑人闻之,默然自省,曰:“吾之过也,以智为愚,以愚为智。
从今往后,当慎言行,勿使智愚相混。
”自是郑人不再买履,而其性迂好买履之习,亦随之改变。
邻里见其改过,皆称善。
后有好事者,记其事,以为笑谈。
传之千古,使后人知,智愚之间,往往一线之隔,慎之慎之。
译文如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他性格迂腐,喜欢买鞋。
有一天,他在市场上看到一双鞋,想买下来。
一问价格,说:“金一两。
”郑国人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用一两金子买了这双鞋。
鞋子买回家后,郑国人试穿,觉得鞋子不合脚。
想换一双,但是苦于没有尺寸。
于是叫他的儿子去市场上量一下尺寸。
儿子回来报告说:“市场上没有尺子。
”郑国人听后大惊,说:“我用一两金子买的鞋子,难道没有尺寸吗?”他又叫他的女儿去市场上找尺子。
女儿回来也报告说没有尺子。
郑国人生气了,说:“我的鞋子,一定是被市场上的人欺骗了!”于是他去市场上质问那些人。
市场上的人说:“我市场里本来有尺子,但是今天丢了。
你的鞋子,本来就没有尺寸,你还有什么怀疑的呢?”郑国人默默无言,无话可说。
市场上的人又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你的疑问。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高中
妻子曰:“履之质虽美,然价高难买。
子何不先试穿之,观其合不合足,然后决之?”郑人曰:“善。
”于是取履归家,试穿之。
履合其足,郑人大喜,以为得之矣。
明日,郑人携履复至市,欲以高价售之。
及至市,见一老者,身披鹿皮,头戴冠,踽踽独行。
郑人见之,意欲以履易之。
老者视履,微笑曰:“此履非寻常之物,子欲以之易吾鹿皮冠,吾岂能受之?”郑人曰:“此履乃吾自试所得,足合吾意,故欲易君鹿皮冠。
”老者曰:“吾闻郑人好论物之轻重,而不问其实用。
今子以履易吾冠,是亦好论物之轻重,而不问其实用也。
吾不取。
”郑人默然,不能对。
时有一少年见之,问郑人何故与老者争。
郑人告以故,少年曰:“子之履固美矣,然子试履时,曾问其履之轻重大小否?”郑人曰:“未也。
”少年曰:“子试履时,但知其合足,而不知其轻重大小,是以老者不受也。
子若欲易其冠,当先问其鹿皮冠之轻重大小,然后决之。
”郑人曰:“善。
”遂复至老者所,问其鹿皮冠之轻重大小。
老者答曰:“吾冠重一斤,长尺余,宽五寸。
”郑人喜曰:“吾履轻便,合君之意。
”遂以履易冠。
自是郑人每遇物,必先试其轻重大小,然后决之。
人皆笑其迂,然郑人自谓得策矣。
夫郑人之买履,初非不知履之美,然终以未试其轻重大小,而不得善价。
后虽试之,然已失其本意,故虽得鹿皮冠,亦不足以喜。
是以世之好论物之轻重,而不问其实用者,往往如此。
故君子不贵难得之货,而贵其所用;不贵无用之饰,而贵其所宜。
是以能审时度势,物尽其用,而无所失矣。
郑人之买履,虽失其初衷,然其用心良苦,不可不察。
盖郑人之所以为郑人,以其善贾也。
善贾者,必审时度势,物尽其用,而后能获利。
郑人虽迂,然其心诚,其志坚,故能自省其过,而终成善贾。
是以后世学者,每以郑人之买履为鉴,曰:“吾辈当如郑人,虽迂而坚,虽失而能自省,方能成大事。
”此亦郑人之履,不独为郑人所用,亦为后世学者所用,其价值岂可限量哉!。
郑人买履言文言文及翻译
郑人有善履者,其履工巧,人皆称之。
一日,郑人欲买履,乃持金钱,往市履。
至市,见一履,制工巧,颜色鲜丽,郑人喜之,欲购之。
然履价昂贵,郑人犹豫未决,遂还家。
归家,郑人思之,恐履之工巧非真,欲试其履。
乃召其子,命之试履。
子试履,行走不便,曰:“履不合足,行走难矣。
”郑人闻之,心疑履之不实,益觉价格昂贵。
次日,郑人复往市,欲买真履。
至市,见一履,制工巧,颜色与昨日所见者无异。
郑人欲试,又恐履不合足。
于是郑人召市中之人,问之履之尺寸。
市人答曰:“此履尺寸,合足矣。
”郑人信之,遂买。
履至家,郑人试之,行走如常。
然履之质料,非郑人所愿。
郑人悔之,欲退履。
乃召市人,告以履之不实,欲求退。
市人曰:“履已试,不合足,固当退。
然履之尺寸,市人已言之,汝试之不合,非吾之过也。
”郑人无言以对。
郑人归家,心中不平,乃作诗以记其事。
诗曰:郑人有善履,工巧非虚名。
欲买真履者,尺寸问市人。
履不合足矣,心疑其不实。
市人言之合,退履无由得。
郑人买履,终不得其所欲。
后世人闻之,皆笑其愚。
夫履者,人之足之饰也,岂可尺寸不合,而谓其工巧哉?此郑人之失,亦世人之戒也。
【翻译】郑国有一个擅长制作鞋子的人,他制作的鞋子工艺精湛,人们都称赞他。
有一天,郑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于是拿着钱,去市场上买鞋。
到了市场,看到一双鞋子,制作得非常精美,颜色鲜艳美丽,郑人非常喜欢,想要购买。
但是鞋子的价格昂贵,郑人犹豫不决,于是回家。
回到家,郑人思考这件事,担心鞋子虽然工艺精湛但不是真的,想要试试鞋子。
于是召唤他的儿子,让他试穿鞋子。
儿子试穿鞋子,走路不方便,说:“鞋子不合脚,走路很难。
”郑人听到这个,心中怀疑鞋子不是真的,更加觉得价格昂贵。
第二天,郑人再次去市场,想要买一双真的鞋子。
到了市场,看到一双鞋子,制作得和昨天看到的一样精美。
郑人想要试穿,又担心鞋子不合脚。
于是郑人召唤市场上的行人,询问鞋子的尺寸。
行人回答说:“这双鞋子的尺寸,是合适的。
”郑人相信了他们,于是买下了鞋子。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并无自信心也。
”【重点注释】度(duó):来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坐:同“座”,座位。
壮:拎、随身携带。
履:鞋子,革履。
抱持:拎,在本文中同“壮”。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反:通在“抵”,回到。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通心面了鞋子,才说道:“我忘掉indicative不好的尺码了。
”于是回到家取钱尺码。
要到他回到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贫了,他最终没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背景《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子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十分受人喜爱。
韩非,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就是中国古代知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表示“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知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墨守成规。
作品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作品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 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作品译文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 【重点注释】 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坐:同“座”,座位。
操:拿、携带。
履:鞋子,革履。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反:通“返”,返回。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背景 《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子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有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十分受人喜爱。
韩非,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拓展:郑人买履文言文赏析 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研究-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郑人买履文言文全文翻译
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其所置之履。
既至,曰:“吾忘持度。
”反归,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谓郑人曰:“何不试以履?”郑人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于是反归,裁得履,曰:“吾忘持度。
”反归,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而郑人买履,反不如不买。
《郑人买履》译文: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当他到了市场,却忘记了放好的尺码。
等到他回来,市场已经关闭,结果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对郑人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鞋子呢?”郑人回答:“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于是他又回家去取尺码,等到再次回到市场,市场已经关闭,最终还是没有买到鞋子。
而这个郑人买鞋的故事,反而不如不买鞋子。
这段文言文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因为过于依赖尺码,而不信任自己的脚,导致在市场上两次都因为忘记带尺码而没能买到鞋子。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不善于变通的人。
以下是全文的详细翻译:郑国有个即将购买鞋子的人,他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他来到市场,却忘记了把尺码带在身上。
当他回来的时候,市场已经关闭,因此他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对这位郑国人说:“你为什么不试着用你的脚去试穿鞋子呢?”郑人回答说:“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于是他又回到家里去取尺码。
等到他再次回到市场,市场已经关闭,最终还是没有买到鞋子。
而这个郑国人买鞋的故事,反而不如他不买鞋子的情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分依赖规则和形式,而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编寄语:这个故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至今还牢记在脑海,这是一篇非常有教导意义的文言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郑人买履翻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篇文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读完这篇郑人买履翻译,是不是对文章的含义,更加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