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合集下载

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加翻译

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加翻译

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加翻译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8篇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1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郑:郑国且:将要,欲:将要,想要。

者:定语后置,(怎么样)的人。

先:首先,事先。

度(duó):衡量。

动词,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

置:动词,放,搁在。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代词,他的,指郑人的。

坐:同“座”,座位。

至:等到。

之:动词,到……去,前往。

操:动词,拿、携带。

已:时间副词,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名词,鞋子,革履。

乃:于是(就)。

持:动词,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操:携带。

及:等到。

反:通“返”,返回。

罢:结束。

遂:于是。

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

市罢:集市结束。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特别熟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别、行文简练。

是不是有许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郑人买履文言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重点解释】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

坐:同“座”,座位。

操:拿、携带。

履:鞋子,革履。

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反:通“返”,返回。

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遗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背景《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韩非子常喜爱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有很多生动的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滥竽充数、自相冲突、守株待兔等都出自《韩非子》,非常受人宠爱。

韩非,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闻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闻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拓展:郑人买履文言文赏析郑人买履:《成语词典》谓出《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 按:词典学家王光汉先生《词典问题讨论-成语溯源规范浅议》指出:文中既无郑人,又无买履,何以成“源”?此语当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古诗郑人买履翻译赏析

古诗郑人买履翻译赏析

古诗郑人买履翻译赏析文言文《郑人买履》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2欲:将要,想要3者:的人4先:首先5度(duó):测量6而:连词,表示承接7置:放置,搁在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9其:他的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11至:等到,直到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14已:已经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17乃:于是,这才18持:拿19度(dù):量好的尺码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21市罢:集市散了23遂:于是24曰:说25宁(nìng):宁可26无:不27自信:相信自己28以:用【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鉴赏】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初中语文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

《郑人买履》原文和译文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讽刺了那些墨守陈规,不尊崇客观事实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出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同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1/ 1。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篇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遗忘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断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篇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预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遗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他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他)说:“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解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用尺子量。

动词6.而:连词,表示承接。

郑人买履注释

郑人买履注释

郑人买履注释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

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参考!一、郑人买履朝代:战国时期作者:淮南子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二、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三、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古文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

古文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

古文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古文郑人买履》是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著名的散文之作,作者不详。

该篇文章以郑国的一个人物购买鞋子为主要情节,通过平实朴素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的社会风貌与生活习俗。

《古文郑人买履》原文如下:郑人有买履,东市赍囊自带,至市乃觉其囊空,辄佯不买,窥约束诸货者。

人以为狭吝,然皆不之知也。

是日,市闻郑人有心买履,诸贾皆知郑人富贵,厚幅丽绣,珠玉载锦,金银数斗,赍色赍香,贾人皆尽所能备之。

郑人不顾,云:“吾旦夕可得用细履,今特以八文买此。

”郑人出市,乘微风,自度言教:“此履巨细宜矣。

”到括约处,示远者:视履之周,咨嗟曰:“此履惟得一夫搏掸之用耳!”遂遇匠师赍杻斤者甚有恸色。

郑人笑歌,问:“尔画于褐柘乎?”匠曰:“然。

以七杻断,舐之以白文青汁,及履伸开,若鲜恶污淖者,砺之以竹木如有弗喜者,综束之,取绳套结之。

”郑人笑曰:“记之矣。

”遂而还言其家。

履既成,属家佣人开褒缩,具如成之状。

而其物还,遂手自浪咏曰:“果幼风则奇,泉声而涩,爽日则暎,相与从予至于万兆。

”沉吟乃竟,口掩冥相者仍僵死之。

其爱此履也,殆非履者欤?然而郑人愈笑,儿女怪异之。

父不答,藏履偷去。

冀有用之日,乃盄存焉。

或问之,答曰:‘终以此履市诸货。

’久而盄不敢出。

旗斾弗探,吁嗟不言,愈相立而卒。

郑人买履的原文及释义到此结束。

《古文郑人买履》是一篇写实主义文学作品,通过对郑人购买鞋子这一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痛切之情。

全文质朴自然,用词简练,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人物性格特点和审美情趣。

文章开头描绘了郑人买履的情节,通过郑人佯装不买鞋子窥探其他货物,来表现郑人的小器和吝啬,但人们并不了解他的真实用意。

而后描写了市集上的人们如何纷纷给郑人备上各种珍奇贵重的礼物,而郑人却置之不理,只是用八文买了一双普通的鞋子。

通过这一情节,展示了郑人淡泊名利的品质,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

接下来,文章展示了郑人购买鞋子的细节。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用尺子度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携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郑人买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郑人买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郑人买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郑人买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的意思及成语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沪教版六年级郑人买履文言文

沪教版六年级郑人买履文言文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本段寓意: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呆板、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者:......的人。

(定语后置)3.欲:想。

4.先:首先。

5.度(duó):量长短。

6.而:然后。

7.置:放,搁在。

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到。

12.之:到......去。

13.操:拿,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集市,市场。

22.罢:散,结束,停止。

23.遂:最终。

曰:对...说。

24.宁(nìng):宁可。

25.无:不。

26.自信:相信自己。

27.且:想。

译文: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把它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寸。

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于是返回去取脚的尺寸。

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打烊了,最终没买到鞋,悻悻而归。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①宣王——齐国国君②竽(yú)——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③必——一定,必须④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

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请——请求。

⑤说——同“悦”。

⑥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等——待遇跟那几百人一样。

廪食,官府供食。

廪:粮仓。

食,供养、给..吃。

以,同“与”。

等,相同。

⑦立——继承了王位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宁可,宁愿。

2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自信:相信自己。

30.以:用。

31.吾:我。

32.市罢:集市散了33.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郑人买履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欢迎阅读参考!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扩写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叫郑呆,说他呆吧,他还真呆,不信你往下读读.郑呆的鞋穿破了,他想买一双新鞋,于是他东找西找,找到了一条绳子,对比好自己的脚剪下多余的部分.剪好尺码以后,顺手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就匆匆向集市跑去了.集市上的人很多,不一会儿,郑呆就找到了一家鞋店,这个鞋店不仅鞋的质量好,价钱还便宜.凭着店主多年的经验,店主很快就看出了郑呆合适穿的鞋,就从鞋架上拿了一双鞋对郑呆说:"先生,这双鞋适合您,您先试试合不合脚."郑呆心想:"哼!别以为我会吃你的亏,幸亏我足智多谋带了个尺码!哈哈!"他的手就往口袋里一摸,"哎呀!我没带尺码,你等等我!我这就回去取."郑呆说着便象兔子一样飞奔回去.郑呆拿到尺码后又飞跑了回来,可这个时候集市已经空空如也,一人无有了.他垂头丧气的走了回去,一边走着,还一边说:"怪我!跑的那么慢!"有些爱管闲事的人走上来关切的问:"咋啦?小伙子?这是给谁买个鞋呀?"郑呆说:"给我自己呀!"路人听了又问:"你不知道集市这时已经散了吗?"郑呆说:"我是来早了,可没带尺码,又回去取的".路人听了哈哈大笑,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郑呆理直气壮的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寓意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郑人买履言文言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言文言文及翻译

郑人有善履者,其履工巧,人皆称之。

一日,郑人欲买履,乃持金钱,往市履。

至市,见一履,制工巧,颜色鲜丽,郑人喜之,欲购之。

然履价昂贵,郑人犹豫未决,遂还家。

归家,郑人思之,恐履之工巧非真,欲试其履。

乃召其子,命之试履。

子试履,行走不便,曰:“履不合足,行走难矣。

”郑人闻之,心疑履之不实,益觉价格昂贵。

次日,郑人复往市,欲买真履。

至市,见一履,制工巧,颜色与昨日所见者无异。

郑人欲试,又恐履不合足。

于是郑人召市中之人,问之履之尺寸。

市人答曰:“此履尺寸,合足矣。

”郑人信之,遂买。

履至家,郑人试之,行走如常。

然履之质料,非郑人所愿。

郑人悔之,欲退履。

乃召市人,告以履之不实,欲求退。

市人曰:“履已试,不合足,固当退。

然履之尺寸,市人已言之,汝试之不合,非吾之过也。

”郑人无言以对。

郑人归家,心中不平,乃作诗以记其事。

诗曰:郑人有善履,工巧非虚名。

欲买真履者,尺寸问市人。

履不合足矣,心疑其不实。

市人言之合,退履无由得。

郑人买履,终不得其所欲。

后世人闻之,皆笑其愚。

夫履者,人之足之饰也,岂可尺寸不合,而谓其工巧哉?此郑人之失,亦世人之戒也。

【翻译】郑国有一个擅长制作鞋子的人,他制作的鞋子工艺精湛,人们都称赞他。

有一天,郑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于是拿着钱,去市场上买鞋。

到了市场,看到一双鞋子,制作得非常精美,颜色鲜艳美丽,郑人非常喜欢,想要购买。

但是鞋子的价格昂贵,郑人犹豫不决,于是回家。

回到家,郑人思考这件事,担心鞋子虽然工艺精湛但不是真的,想要试试鞋子。

于是召唤他的儿子,让他试穿鞋子。

儿子试穿鞋子,走路不方便,说:“鞋子不合脚,走路很难。

”郑人听到这个,心中怀疑鞋子不是真的,更加觉得价格昂贵。

第二天,郑人再次去市场,想要买一双真的鞋子。

到了市场,看到一双鞋子,制作得和昨天看到的一样精美。

郑人想要试穿,又担心鞋子不合脚。

于是郑人召唤市场上的行人,询问鞋子的尺寸。

行人回答说:“这双鞋子的尺寸,是合适的。

”郑人相信了他们,于是买下了鞋子。

一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一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国有位士人,性喜鞋履。

一日,郑人欲购新鞋,遂至市中。

观之再三,得一双精美之履。

郑人见其质地上乘,色泽鲜艳,不禁心动,遂决意购买。

郑人欲试穿新履,然恐不合脚,乃携归家中。

至家中,郑人唤其妻,命其量脚。

其妻量之再三,复与郑人商议,欲将尺寸告之鞋匠。

郑人闻言,摇头不止,曰:“量脚何须如此繁琐,吾自有妙计。

”郑人言罢,取出一尺,曰:“此尺吾已量过,可矣。

”其妻疑虑,曰:“尺何能代表脚之大小区分?”郑人笑而不答,复言:“尺虽不能代表脚之大小区分,然吾之智慧,足以应对。

”郑人于是命其妻将履放于尺上,以观其长短。

其妻照办,只见履之长度恰与尺齐,郑人喜不自胜。

然郑人复思,此尺未必准确,若尺有误差,履之长短亦将随之改变。

于是,郑人再命其妻取出一尺,曰:“此尺吾已量过,更准确。

”其妻无奈,只得又量。

郑人观之,仍觉不妥。

遂命其妻取出一尺、二尺、三尺,一一量之。

其妻疲于奔命,郑人却乐此不疲。

如此反复,郑人始终不满足,言:“吾之履,非尺所能度量。

”其妻见郑人如此固执,心中暗自叹气。

然郑人仍不罢休,曰:“吾之履,非尺所能度量,唯有亲自试穿,方能得知其长短。

”其妻无奈,只得依郑人之言,将履穿于其脚。

郑人试穿新履,走几步,自觉舒适,心满意足。

然而,郑人仍不忘尺。

遂命其妻取尺,量其脚。

其妻无奈,只得又量。

郑人观之,仍觉不妥。

遂命其妻取出一尺、二尺、三尺,一一量之。

如此反复,郑人始终不满足。

其妻疲于奔命,郑人却乐此不疲。

其友见状,忍不住劝道:“郑兄,吾观汝之履,长短适中,何须如此繁琐?”郑人闻言,不屑一顾,曰:“此乃小事,吾之智慧,岂止于此?”郑人言罢,仍不罢休。

其友无奈,只得随其而去。

行至市中,郑人复至鞋铺,欲购新履。

鞋匠见郑人,知其怪癖,遂问:“郑兄,汝欲购何履?”郑人曰:“吾欲购一履,长短适中,吾自量之。

”鞋匠闻言,哭笑不得。

遂取出一尺,曰:“郑兄,此尺吾已量过,乃最准确之尺。

”郑人接过尺子,仔细观之,果觉准确。

遂命鞋匠量为新履,一试,长短适中,郑人大喜。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意思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意思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意思
《郑人买履新说》
从前有个郑国人,哎呀呀,那可真是有意思嘞!有一天他想去买双鞋,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去集市啦。

到了鞋店,嘿,他一摸口袋,傻眼咯,那写着尺寸的纸条没带!这可咋办呢?这人呀,就非得要回去拿那个尺寸。

店老板都懵了,说:“你就用脚试试不就得了嘛!”可他不呀,还振振有词:“那不行嘞,我量好的尺寸才准嘞,脚咋能试得准哟!”说完扭头就跑回家去拿纸条。

等他气喘吁吁地拿着纸条回来,集市都快散咯!结果嘞,自然是没买成鞋。

哎呀,你说这人逗不逗呀!这让我想起我有次出门去买冰淇淋,都走到店门口了,突然想起来没带钱,又屁颠屁颠跑回去拿钱,等我再到冰淇淋店的时候,人家都快关门了。

和这个郑国人一样,都是死脑筋,不知道变通嘛!哈哈,咱可不能学他们这样哟,该灵活的时候就得灵活点呀,不然多耽误事儿嘞!这郑人买履的故事呀,可真得让咱好好琢磨琢磨嘞!。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属于典型的哲理寓言,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文言文注释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

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

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有一句中国古话:“郑人买履,鞋子合脚,不要名牌”。

这句话引申出了一种重视实践而非名利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和人们的思维。

那么,这句话背后的译文和道理是什么?《郑人买履》这句话源于《诗经秦风温蔡》,原文是:“郑人买履,不贪大名,子婴之足,无不哂受。

”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郑人买鞋的时候,不看名牌只看鞋子能否合住脚,子婴的脚也可以得到尊重。

《郑人买履》的道理是要告诫人们不要追求浮夸的名利,而要实事求是地行事。

这里的“名”指的是比较有贵族身份的贵族名牌,而“利”则是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利益,忽视虚无给法律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照这一道理,一个人如果只看到名牌,不重视产品的拥有价值,就会丧失理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古人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名利的警示,而且也是对实践与追求的强调。

按照这句话的含义,人们应该尊重实践,不要停留在空谈上,而要以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只有不断地实践,人们才能够积累技术和经验,才能够有所成就。

而如果人们只追求名利,而不实践,就会导致自身无法发挥,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郑人买履》的道理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古人的这句话提示我们,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不仅仅要追求名利,而且还要重视实践。

实践是最能推动发展的动力,只有实践才能够改善自身的技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按照《郑人买履》的道理来看,人们应该选择实践,而不是追求虚名。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形成一个民众“以实践致远”的理念,把实践放在卓越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要我们能够把实践作为我们追求真理和精神财富的道路,就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古人“郑人买履”的道理。

总之,“郑人买履”的译文和道理是要提醒人们不要追求虚名,而要重视实践。

古人用这句话来提醒人们要以实践为重,不断实践才能进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作为我们追求真理和精神财富的有效道路。

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郑人买履》这篇文言文里的知识点是考试常考的,因此要好好学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注释1.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怎么样)的人。

(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

5.度(duó):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6.而:顺承连词意为然后7.置:放,搁在。

(动词)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指郑人的。

(代词)10.坐:通“座”,座位。

11.至:等到。

12.之:到……去,前往。

(动词)13.操:拿、携带。

(动词)14.已:已经。

(时间副词)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革履。

(名词)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

(动词)19.度(dù):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名词)20.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21.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22.及:等到。

23.反:通“返”,返回。

24.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遂:于是。

26.曰:说。

27.宁(nìng):副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导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

(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读音】履:lǚ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
【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
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扩写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叫郑呆,说他呆吧,他还真呆,不信你往下读读.
郑呆的'鞋穿破了,他想买一双新鞋,于是他东找西找,找到了一条绳子,对比好自己的脚剪下多余的部分.剪好尺码以后,顺手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就匆匆向集市跑去了.
集市上的人很多,不一会儿,郑呆就找到了一家鞋店,这个鞋店不仅鞋的质量好,价钱还便宜.凭着店主多年的经验,店主很快就看出了郑呆合适穿的鞋,就从鞋架上拿了一双鞋对郑呆说:"先生,这双鞋适合您,您先试试合不合脚."郑呆心想:"哼!别以为我会吃你的亏,幸亏我足智多谋带了个尺码!哈哈!"他的手就往口袋里一摸,"
哎呀!我没带尺码,你等等我!我这就回去取."郑呆说着便象兔子一样飞奔回去.
郑呆拿到尺码后又飞跑了回来,可这个时候集市已经空空如也,一人无有了.他垂头丧气的走了回去,一边走着,还一边说:"怪我!跑的那么慢!"有些爱管闲事的人走上来关切的问:"咋啦?小伙子?这是给谁买个鞋呀?"郑呆说:"给我自己呀!"路人听了又问:"你不知道集市这时已经散了吗?"郑呆说:"我是来早了,可没带尺码,又回去
取的".路人听了哈哈大笑,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郑呆理直气壮的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
1.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
2.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3.《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4.郑人买履文言文及翻译
5.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6.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赏析
7.郑人买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文言文《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上文是关于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寓意,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