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2.论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2. 论据
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
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以表述性简答题为主,一般从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设题考查。
另外,还将会考查学生的拓展探究能力。
【论据】
1.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1)包括: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2)类型:概括或具体
道理论据:(1)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精辟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警句、民间谚语等。
论据必须确凿、可靠,有代表性。
3.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议论文中,论点与论据是统帅与被统帅、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主要题型及答题技巧】
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名人的言论要和名人的事例区分开来。
引用名人的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
2.概括事实论据:
①要紧扣着中心论点进行概括;
②要概括出主要人物所做的主要事件;
③语言要尽量简洁准确。
3.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或批驳错误的观点。
①道理论据:运用……这一道理论据,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事实论据:运用……这一事实论据(概括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③用事实或道理做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得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补写论据:
①看清要求补写的论据类型,是名言还是事例;
②论据要有说服力,能很好地证明论点;
③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选择人所共知的论据;
④论据要真实,人物与事件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编乱造;
⑤注意字数限制;
⑥表述力求简洁、准确、流畅。
常见答题模式:……人做……事,表现了……思想品质,充分证明……的(论点)。
【典题例析1: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放在第几段合适)】
先关注,再订购哦!
例文:【2018年中考湖北孝感卷】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1)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
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2)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
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3)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4)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
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5)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
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
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6)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7)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题目】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
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
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
首先要区分给出的论据的类型:所给材料属于事实论据;再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选择合适的段落。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所以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典题例析2:概括事实论据】
例文:【2018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灵感并不那么值钱(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
其实,这些迷行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
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
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
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
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
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
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
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
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
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
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
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题目】
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答案】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
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
爱迪生在大量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
法拉第要做大量的试验才能有所发现。
【解析】
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一般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或者谁怎么样。
概括要全面,用语要简洁。
【典题例析3:分析论据的作用】
常与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融合在一起考查。
下一节讲到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时我们再具体分析。
【典题例析4:补写论据】
例文:【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题目】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
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
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
【答案】
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解析】
此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所选的论据蓄能证明第⑤段的观点。
首先细读第⑤段,读懂此段内容,把握住此段的观点:“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其次看所提供的三则材料,第①则与平等有关,且是外国的材料,与本段“家国”不统一;第③则着重表现的是陈毅的大义凛然。
第②则是当代消防战士舍生忘死抢救儿童。
再梳理第⑤段的材料,“岳飞(古代)-西南联大师生(现代)-?”接下俩按照时间顺序再补充一则当代的事例最合适,所以选第②则是最合适的。
选定材料之后,还要按照要求对材料进行改写。
要仿照第⑤段前两句的句式“XX做……,这是……的大道从容”来组织语言,把事实叙述清楚,把观点表达明确。
例文:【2018年中考湖北鄂州卷】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人。
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
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得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
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
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
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
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
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
《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年造林5万多亩。
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
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行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
当你烦躁不安、百般无聊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
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题目】
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
示例: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了《唐诗杂论》;司马迁遭受宫刑,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解析】
先弄清第④段论证的中心,找到中心句:“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再根据这一点去选择合适的材料;最后语言表述要紧扣这一观点,准确、简洁。
怎么样?掌握住这种题型了吗?仔细揣摩,多加练习,提高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完全能做到一分不失的哦!
先关注,再订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