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教学提纲
新课标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我们做教育工作首先要理解教育。
课程是告诉我们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
教育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的教学看,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最看重的。
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这三种学习方法及其相互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等等。
但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看法。
这个意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为“自觉自动的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国外教育家齐莫曼认为,应该从学习的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和结果等六个维度来加以界定。
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者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者是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的结果作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我们认为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当然,这个程度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判断是否自主学习的标准(这里是就内容而言),主要是看学习内容的拓展。
比如,学生学习了李白的几首诗以后,能够主动去找李白的其他的诗歌进行自我研究,找写诗的背景进行研究。
这就是达到了自主学习。
或者是教师还没有讲授,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概括地说,自主学习要求一是多学,二是超前进行学习。
而目前我们的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法的指导,据世界的统计,只占实际教学的3%(这是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提倡做一个完美的自主学习者,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机动灵活。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在初中的学号很靠前,到了高中则下滑。
原先认为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反而到了前面。
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有关“新课改”的考核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尤其对于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更是活跃在客观题、案例分析题中,那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来讲对应着什么例子,又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呢?学习整理一下关于“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那些知识。
通过掌握区别,进而轻松应对考试。
首先,通过几个关键例子,牢牢掌握不同学习方式的核心重点吧。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点拨: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关键词,“自主”“自觉”,举个例子来理解的话,比如小明能够主动进行背书。
如果我们更深入的来理解的话需要将“自主”拆分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部分来理解。
“自立”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够进行代替,无可替代。
“自为”即学习者自己来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选择,比如自己选取感兴趣的方式学习等。
“自律”即学习者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从中我们能明白,所谓自主学习也不是想学就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对于自主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自主学习有利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缺点:自主学习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精心策划,提供相关资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同时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量使用;此外,教师的指导地位也较难掌握。
2.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点拨:合作学习的关键词为“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分工明确”。
总而言之就是课堂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学习。
通常是以4—6人为一组开展学习。
对于合作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
倡行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近期有关研究,就上述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广大基层教育者有所启示。
一、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董奇、周勇,1994)。
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等等。
但是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界定问题上存在分歧,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两个方面。
例如,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独立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自我定向。
因此要让不同的研究者在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
要想给自主学习下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必须分析、综合、吸收已有的自主学习定义中的合理成分。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的说明。
表1 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自主过程1为什么学动机选择参与内在的或自我自我目标、自我效能激发的价值观、归因等2如何学方法选择方法有计划的或自动化的策略使用、放松等3何时学时间控制时限定时而有效时间计划和管理4学什么学习结果控制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的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自我意识行为控制、意志等5在哪里学环境控制物质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选择、组织学习环境和随机应变6与谁一起学社会性控制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的敏感选择榜样、寻求帮助和随机应变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
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小组合作形式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我们已有的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证明。
研究性学习同接受性学习相比,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效果如何呢? 1.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当今时代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集体研究。
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通常都是组建课题小组或项目小组,按照一定方案,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序地研究并最终达到研究目标的。
而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就在于让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
新课程标准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这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描述。
使素质教育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例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历史课程标准》)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地理课程标准》)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
(《数学课程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课程标准》) 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和喜悦,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
(《艺术课程标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浅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三
浅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生命本性。
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就能跨越时空去追溯远古、暇想未来,由此可体验到人生的自由境界,这是何等美妙而快乐。
人类处于生物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既要传承文明又要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因此,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
新课程从顺应时代发展、从关注人的发展以及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角度提出变革现行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学习手段的改变,而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
它是保障学习者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新课程倡导建立哪些新的学习方式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是建构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对每一个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益,要让所有的儿童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适应大众教育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学习就必然要建立新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
众多心理学家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有那些规律?学习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所形成的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
更是一个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如下:
合作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
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应用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
探究学习:学习者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拓展资料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课件
教学内容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实践应用
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 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2 3
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
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亲 身实践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 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提倡多媒体教学, 教师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 学,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式教学
新课程提倡情境式教学, 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 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业知识更新
01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
鼓励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 要基础。
提供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 ,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 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能力。
04
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新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观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转变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
内容和评价标准。
注意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避免标签 化,不要让学生产生自卑或优越 感,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 够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中得到最大
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价值
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 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 源,包括课本以外的书籍、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让学 生有足够的条件去探索和研究。
新课改的几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㈠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要想使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共有三种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应用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
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其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自学学习策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始终以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为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在设计、引导学生自学学习。
2.合作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一种既适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又适合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是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有: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3.探究学习:学习者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策略:探究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挥想象力。
拓展资料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
试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作者:徐永红转贴自:网上转载点击数:983 文章录入:jygl]目前,虽然由教师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多见,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这种唯理式和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封闭与专制的学习环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使得学生重书本知识轻动手实践,重机械练习轻研究探索,重埋头苦学轻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改变“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提倡多元多样的研究性学习。
“万人一书”的学习方式的显著特点是:人人都学着毫无差别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封闭的狭小世界,天天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上演着毫无趣味可言的教案剧,学生变成一群毫无个性的演员,教师牢牢控制着自己预设的课堂。
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提倡凸现学生个性的多样多元的研究性学习。
因为研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书本知识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
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图表》时,就尝试让学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首先选择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自主设计研究内容,教师不规定学生研究的子课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1)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周围事物设计研究专题;(2)针对当前焦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课题;(3)针对深圳市的特殊现象制定研究内容等等,然后由各个研究小组拟定研究计划。
结果显示,学生的选题可谓丰富多彩:他们有的研究深圳市小学生上网情况,有的研究家庭购车情况,有的研究早餐浪费情况,有的研究家庭理财情况,有的研究红荔路行人和车辆违章情况……这些研究素材无一不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而且都是他们很想了解的事物。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学生主体性: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和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新课标鼓励教师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案例法等,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整合知识与能力培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标提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探究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整合,独立思考和实践的引导,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三大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
4、促进生生之间的有效交往。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分组 划分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 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基础条件。划分小组既 要考虑合作学习的内容,又要考虑合作学习 的效果。一般情况下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 将男生和女生、学习程度高与程度低、性格 内向与性格外向的分在一起,其目的是形成 一种互补。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表现形式上成为 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显著特征,有 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 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 机会,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培养 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 与审美的能力。有很多专家讲到:“教 师要闭上你的臭嘴”,就是在积极倡导 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 功的机会,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教师 要及时作出评价,给予鼓励。因为,让 学生得到一次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 的说教。
策略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 标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促进学 生的内在动机。
4、小组的学习形式与其他学习组 织形式的有机结合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组织 形式,合作小组学习之前,组成学习群 体的个体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学习,如果 没有这样的基础,小组成员合作的效果 则不会理想。
5、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结束后,要让各小组 向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其成果。全 班交流应注意这样几点:(1)交流的 内容要包括三个维度的要求;(2)要 让大家认真倾听;(3)各小组中心发 言人代表的是小组;(4)要对小组合 作的成果给予恰当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哪些学习方式,答: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
你认为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对策,一. 新课程自主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和对策(一). 新课程自主学习的问题有 1:自主变自流问题 2:自主怕“讲授” 3:自主变他主4:对自主学习的茫然与抵触(二). 新课程自主学习问题的解决对策:对策1: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
作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意义,要清楚自主学习的价值。
只有明确了意义和价值,才会坚定地积极地实行自主学习方式。
认识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作为体现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主体性、自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新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2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3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觉性的发展4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5 (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性发展对策 2:领会自主学习要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对策 3:掌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就是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自主学习的指导要做到明确目标、整合资源、“解放”学生、要求具体、巧妙提示。
对策 4:耐心坚持,of the reform of distribution system, link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als, tasks, benefits, payrol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approach, effectively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aff. Meanwhile, strengthened cost management, focus on staffTraining, employee skills, service qual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aving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要有耐心。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着重在课堂中重点培养以下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例如,我们本课教学《面积》一课中的操作体验环节,先让孩子独立猜想,哪张纸的面积大,再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的。
接着再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看哪个小组方法验证的方法多?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今年最新最全三新一德之《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提纲
今年最新最全三新一德之《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复习提纲第一编教学策略概观第一章教学策略的涵义解析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活动。
2、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阐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为(学生觉知)的方式。
3、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为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清晰分析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
4、教学策略的特征:(1)、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向实践操作的项目;(2)、它是遵循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思想为依据,选择、安排和通合教学的形式与方法;(3)它既是一种对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相对有序&有机的构造,又是一个有目的的审视、调节和不断控制的执行活动;(4)、如果说“模式”侧重于程序与架构,“策略”则更接近于方法与形式。
5、教学: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
6、教学设计: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7、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指为组织教学环境提供一定的(结构、程序和步骤),是导向结果的一步步程序。
(2)教学模式的特点: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
(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具体、更详细、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8、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协调一致活动。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体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理念。
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也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监控、调节和修正;在任务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1]。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建构。
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自我参与有关实践而实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成为自己主动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常是这样的:在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在所谓的研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
”在解决问题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这些流行语之后,课堂常常举手如林,但学生往往是只顾自己读,只顾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完,至于别人读的哪一句,至于别人对同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
再加上,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感知,就匆匆进入领悟文章语句的内在含蕴,学生的理解也就注定不可能完全到位。
另一方面,学生各自为阵,你读喜欢的这一句,他读喜欢的那一句,你谈对这一句的理解,他谈对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严重地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
我很迷惑,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神实质到底是什么?
阅读教学是不是应该留出一些空间?教材中其实有些课文实在没多少好分析的,老师可以把分析简化一些,而在有些实践性环节上设计可以更充分一些,是不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课文,联系生活中看到的人、事、物,来做一定的迁移,是不是可以和写作指导结合得更紧一些,这样就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更加充分。
仿写能否作为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农村孩子的阅读面很窄。
写作方面感到很吃力,内容也空洞无味,仿写能否作为提高农村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着
重在课堂中重点培养以下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例如,我们本课教学《面积》一课中的操作体验环节,先让孩子独立猜想,哪张纸的面积大,再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的。
接着再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看哪个小组方法验证的方法多?
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指导好分工合作。
例如本课《面积》教学中这,在想办法验证比较两张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的面积大小的时候,有的人用小正方形摆在长方形的纸上,有的同学用透明方格纸数一数两张纸分别是多少个方格,有的同学记录摆了几个图形,数了几个方格等,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摆,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
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我们执教的教师在课前就进行了适当的引导。
三、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的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
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模样”。
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培养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
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例如本课中教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这一环节中,“说到图形,你们会画图形吗?请你在纸上随意画出两个图形。
要求:画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老师
的要求后,才能操作,再进行同学之间的交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是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
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五、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
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往往会出现操作后仍不能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现象。
这就是没有很好地把实践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这个习惯的培养重点也体现在我们的验证操作的环节里,孩子们是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比一比,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这以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体会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评价标准:
1、
2、
3、教师是否善于营造学习氛围,树立孩子的合作意识。
4、教师是否构建了合作小组,明确角色的分工。
5、
6、
7、
8、
9、教师是否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习惯,强化合作的发展,例如倾听、表达、思考、
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