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环保意识。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2、内容简介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3、给加点的字注音

4、解释下列词语。

(1)干涸:干枯,没有水。

(2)酬劳: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不毛之地: 不长草木的地方

(5)刨根问底: 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6)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7)连锁反应: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明确: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2、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表明观点: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2-20):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与艾力泽·布菲老人的三次交往过程及这片山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初识植树的牧羊人;故地重游见到变化;最后一次出现奇迹)

第三部分(21):赞颂了牧羊人的崇高精神,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之情。

三、研讨课文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作者运用以时间先后为序的顺叙方法展开全文,记叙事件。

作者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再次见面所看到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见面的感受写得详细。

1920年后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

2、三次见牧羊人

3、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明确:文中“1913年”“1920年”“1945年”,从前至后整整三十多年时间,表明时间之长;而对牧羊人几十年植树造林的关注则表明了作者对他的敬佩和感动,这些都照应了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从1910年到1945年,牧羊人共种了35年的树。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第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怎样理解课文第一段的内容?

明确:议论。交代一个好人应该具备的品德——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

丽幸福的乐园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3、“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渲染了荒凉的气氛,突出此地环境的恶劣。暗示了种树的艰难,烘托了牧羊人坚韧、顽强的品质。与下文改变后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

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5、“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文中所讲的“连锁反应”“奇迹”具体指的是什么?

明确:“连锁反应”指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猎野兔或野猪。

“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五、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情感

1、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明确: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干净利索,做事认真的人。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明确: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人做事一丝不苟,态度十分虔诚、认真。

2、阅读第⑶-⑾段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他是个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人。牧羊人种橡树,不在乎是谁的地,也不在乎能成活多少,也不在意别人知道不知道,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还是一个认真细致、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从他挑选橡子、房间收拾得整齐、餐具洗得干净等细节可以看出。

3、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话来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等。这些话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无比敬佩之情。

4、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明确:本文通过讲述牧羊人用双手把荒地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曾经在古罗马时代流水淙淙、人们可以垂钓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狂风呼啸的荒漠,这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的严惩。但是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和自然对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体现了人类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老人坚持了几十年,把精神和肉体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创造了奇迹,使得人们过上了无比幸福的生活。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