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大学之前,从没预料到自己会对古代文学以及字词方面产生兴趣。直到大二开设了古代汉语,紧接着大三开设了训诂学,方才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以下对训诂学作为小学的一个分支进行详细论述。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小学概说》中指出:“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可见,小学是基础之学。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音义不明,又如何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然而小学是什么呢?小学是章句训诂之学,小学是专门之学,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统称,也是经学的附属品,是古人阐释经典的基础。简单的说,就是古代对语言文字学科的统称。读书必先认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在古人认可的观念里面,读书的门径是由小学而入经学的。
先识字而后会读文,会读文而后会作文,所以小学是我们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之石。古书在一定基础上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智慧,是前人留下的巨大财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时间的淬炼之下依旧是生机勃勃。学好小学,打好基础,我们才能从本质上真正领悟,掌握到中华语言文化的精髓,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反观当今现状,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一片悲怆,皆言中华文化流失之现象,感叹荣光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是一般同学对古代文学的普遍影响。在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哪怕是最初级的文言文也一直是失分最严重的地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谈文言文色变早已不是个别的现象。说来也是惭愧,作为一名正规中文系的学生,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孔孟之道若不是老师要求去阅读完成作业,是真的没有仔细去品味过。其实在进入师范学院的第一天我就已经明确,传道授业解惑,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是我未来的目标。只是现在看来,我的付出与我所想要达到的高度,是不成比例的。
说了这么多与训诂“无关”的话题,我们就再绕回主题上来。训诂作为小学的分支之一,旨在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侧重于字义和语义的研究。而它的定义也让它成为了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必经之路。选择训诂学作为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一定是有其明确目的的。学习训诂学是我们在学习了古代汉语课过后一个很好的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训诂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感悟,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训诂学对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的作用:
一、必须运用训诂学才能正确阅读古书。古代典籍的注释大多已失传或已经过时,且不说当代的训诂大家们的解释都各不相同,反观各个朝代的训诂家们对同一点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说文解字》后人对部分字的理解就与许慎有出入),这时就需要运用训诂来各抒己见。
二、训诂学是学习的途径。阅读古籍是困难的,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为以后的教学写作夯实基础是我们的本职。训诂学能帮我们明确古籍中的字词之意,领会文章的真情实感以及背后隐藏着的深刻含义,也就是进行更深一层的文学知识的开发。
三、指导语文教学。这一点在我们的教科书训诂学的作用里是排在第一位的,下附五个小标题,分别是: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是,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裁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在遇到课本或选本中当注而未注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独立的研究,从而求得正确的答案,以弥补课本或选本在注释方面的不足;课本或选本如有误注之处,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种错误,并加以匡正以及训诂学能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无需我多言,
五点将训诂在以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指导古籍的整理。包括古书中的校勘标点,注释与翻译,将零散的古籍进行完善的整理。
五、指导辞书的编纂。包括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和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三点。
上述的五个观点里,有自身的感受,也有书上的明确标题。对于四和五,也许有朝一日当我们身边的某位同学成为大家之时方能有所感触,但是第一二三点确实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更明确的说,第一二点是第三点的基础,若第一点和第二点我们做的不好,第三点我们也是必然做不到的。当有一日我们走上了三尺讲台,肚子里却无半点墨水,我们要拿什么服众呢?妥善利用训诂的妙处,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用处说完了,最后“冠冕堂皇”的来说说“大”用处。上面也提到过了,中华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种传承并不是古板而一成不变的,它也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华古籍浩瀚烟云,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库,永远有着还未被探索到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训诂大师在研究上前仆后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就是在前人的努力之下,得以获取充沛的精神食粮。看似个人文化程度的问题,实则关乎着一个民族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中文系学生,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责无旁贷。而作为一名中文师范生,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也许我的想法太远,但这也的确是训诂学所带给我的感想,毕竟在传承的过程当中无论我们情愿与否都已经加入进来,只愿能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从训诂学开始,是兴趣的所然,也是责任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