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科技小论文
地理乡土小论文
美丽的文房四宝之乡作者:宣城二中高一(4)周梅萍指导教师:金辉打开世界地图,中国在世界的东方。
打开中国地图,安徽省在中国的中部。
打开安徽地图,宣城市在安徽的东南部。
宣城虽然没有上海、北京那样繁华,但是它却有自己的特色。
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山水文化名域。
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
宣城市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是我心中的天堂。
宣城市地处安徽省的东南部。
界于29°N至31°N 117°E至119°E。
东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
南依黄山,西连九华,北通长江。
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更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宣城市是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分。
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壤肥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
敬亭伯见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清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祁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分布,清凉桥板桥扬子鳄诸于自然保护区。
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夺天工的风光独揽胜景。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黄花云尖等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土特产,而其中尤其以绩溪蚕丝、宣纸、宣笔、徽墨、唐代“宣州红地毯”、宣城木瓜,扬名华夏。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谢朓楼同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敬亭山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诗山,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广德太极洞,以其中空博达的气象称为溶洞奇观,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泾县桃花潭严明海内外,“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来,历代士千如林。
宣城市宣笔宣纸徽墨的原产地域。
宣城人才辈出,梅侥臣、梅询、梅清、梅守德、梅光迪和梅文鼎等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人文胜迹遍布。
这都显示了宣城的特色。
但是最值得我们宣城人自豪的是:于2004年9月5日在北京人名大会堂挂罗宣城,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自此成了宣城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靓丽的城市名片…….提到“文房四宝”可能有哦人还不知道是什么。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
地理科学学术论文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科学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地理科学学术论文篇一区域地理的乡土化摘要: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共同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
区域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又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湘教版的必修三中案例对于中学生来讲可近可远,但是要求大部分学生真正地把知识理解透彻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这就要借助乡土地理来帮忙解决。
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学习,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实践性。
本文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区域地理乡土化的前提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乡土地理知识的实践及其反思。
关键词:区域地理乡土地理乡土化随着广东省新课程和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地理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重于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又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区域发地理乡土化背景1、学生的基本情况虽然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区域地理,但是很多学生不把它当一回事。
一方面初中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不重视,造成学生慢慢的觉得难学,进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是师资力量的不足。
初中地理教师大多并非专业出生,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个别教师教得特别好。
整体上,很多学生在初中大多没有学到什么地理知识。
学生一进入高中,把以前学地理的观念也带了进来。
加上现在高中扩招,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下降,给我们中学教学带了很大难度。
不过现在广东高考的改革,学生只分文理科,不再分X科了。
文科学生对地理的重视也有很大的提高。
理科生因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对地理的重视也有所提高。
2、区域地理乡土化的前提在区域地理教学的乡土化时,教师要注重所选的乡土地理知识必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且所选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关乡土地理论文范文
有关乡土地理论文范文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
乡土地理教育日渐得到重视,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乡土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乡土地理论文范文一: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中学生认为地理学习比较困难。
特别是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活动空间大,这—问题似乎更加突出。
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使用乡土地理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地理。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学习困难乡土地理材料在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数学、英语、物理可以得到90分以上甚至得到满分,但地理成绩大都不及格。
那么,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的近距离性,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
在新教材《气象与气候》—节中,尽管课本上列举了大量的材料、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
我问他们,我们楼观和马召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他们很快地回答说:风大。
那么这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他们又哑口无言了。
我适时加以引导,使之具体化。
渭河的主要支流之一黑河发源于太白山,流经山区约100km,经马召出山后流入渭河。
每年春末夏初,渭河平原气温上升快,气温高,形成了一个相对的低压区。
而秦岭山区气温上升慢,温度低、形成了一个相对高压区。
风犹如水一样,由高处流向低处,那么,气流由高压区(秦岭山脉)经黑河河道流向低压区(渭河平原),就形成了本地有名的“马召的风”。
这是“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温与气压成反比地道理。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原来是这样。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所收获和提高,他们不但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也了解了本地的气候特点,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变为触手可摸的具体知识。
二、利用乡土材料的直观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如在学习气候一节时,我引导学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周至位于我国中部偏西,每年八、九月份,从西北来的冷气团与从太平洋来的驻北已久的暖湿气团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个极大的降雨锋面,常有“连月不开”之势,给我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的作物甚至绝收。
乡土地理小论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惠南实验中学 801班骆妙榕试论地理美当我们徜佯在地理大观园的时候,无不为其美丽所折服!“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估计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威胁着60多个国家……”看见这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朋友,你有何感想?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
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
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
这怎不叫人寒心呢?至此,人类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我行我素,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坐落在村庄的溪流,在50年代初本是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流,处处可见嬉水的孩童和淘米洗菜的妇女,但是近年,由于村庄开展城镇化,“重城镇轻农村”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也带来了土地粗放利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公共服务不足等负面影响。
还有任意地排放废水废渣,致使溪流水质变坏,鱼虾绝迹。
望着溪面上漂浮着黑色的泡沫和死鸡,死鸭,还有谁敢下河游泳,用河水洗衣作饭呢?河两岸的农民因用了污染的水灌溉庄稼,使庄稼减产……。
农民曾多次要求县里主管部门解决污染问题,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拖了下来。
溪流中的泡沫及牲畜尸体,不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吗?溪中绝迹的鱼虾何日再归来?当然环境问题还不只这些,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自掘坟墓。
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
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
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乡土地理教学小论文
乡土地理教学小论文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教学论文吗?以下是好的乡土地理教学小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涉及当前众多的热门话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开展问题等等。
乡土地理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学校所在地区乃至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中国地理的组成部分。
乡土地理教育可以通过家乡这个“窗口”让学生对祖国有切身的感受与了解,对学生而言,“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本乡外乡是他们看得见的祖国。
乡土地理教学就是通过对学生所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等地理要素的客观实际的描述,通过归纳、演绎、综合辩证分析,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学生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找出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本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正确途径,鼓励他们为建立家乡、报效祖国而学习。
毕节市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市总面积近2.69万平方公里,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交织发育。
岩溶地貌形态多样,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重叠,河流纵横,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平坝、峰丛、槽谷、洼地、岩溶湖等交织其间。
这些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很好地补充了中学地理教材,为初中阶段的乡土地理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提倡合作学习,利用好乡土地理的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
2.加强课外实践,提高乡土地理教学质量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强,而乡土地理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乡土地理都活生生地存在于家乡的周围环境之中,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乡土素材,让地理走进生活]泉州地理乡土小论文
[利用乡土素材,让地理走进生活]泉州地理乡土小论文《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地理教科书编写建议中指出,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
然而高中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由于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和地理事物的典型性,所选的素材都是全球性或全国性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素材,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就乡土素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笔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利用乡土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XX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喜欢地理,学好地理,在高一学生的第一堂地理课上,笔者都会进行一个“开平地理知多少”的游戏活动,设问如下:(1)找出所在课室的东南西北方向。
(2)开平是什么气候?(3)开平以什么地形为主?(4)说说潭江的流向。
(5)开平为什么叫侨乡?(6)开平为什么会出现中西合璧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7)开平有什么名优产品?(8)请你介绍一下开平的投资环境。
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回答,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非常高。
以此为契机,笔者告诉学生,地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地理是一门对生活很有用的学科,学地理并不难,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
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非常有效。
二、利用乡土素材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地理教材中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比如“凹岸侵蚀”“工业惯性”等)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如不能有效化解会影响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后续学习。
科技推动乡村振兴作文
科技推动乡村振兴作文篇一《科技为乡村振兴装上“加速器”》在我的印象里,乡村以前总是和落后有点沾边儿。
就拿我姥姥家那个小村子来说吧。
以前村子里的路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坑坑洼洼的,下过雨之后,到处都是泥水坑,一脚踩下去,鞋子就“消失”多半截了。
那时候种地也是靠天吃饭,大家都用着最原始的农具,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够呛,收成还没多少保障。
不过这几年啊,科技就像一阵风,呼呼地吹进了这个小村子。
就说那条“烂泥路”吧,现在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
村里来了一群工程师,带着各种仪器测量啊、规划啊,还开来了巨大的铺路机。
我还记得铺路机工作的时候,那轰隆隆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但是可神奇了。
随着机器缓缓向前移动,后面就出现了一条平整的水泥路。
小孩子们好奇地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还把手伸进刚铺好还热乎乎的水泥里,被大人们笑着赶开。
这路修好了,村子和外面的世界一下子就联系紧密了。
以前想把村子里的农产品运出去,那可费劲了,磕磕碰碰的,还没运到地方好多东西就坏了。
现在大卡车直接开到田边,轻松就把新鲜的蔬菜瓜果拉走了。
而且因为有了网络,村里很多人家都开始网上卖农产品了。
我有个远房叔叔,以前对高科技的东西一窍不通,手机都只会打电话发短信。
后来听说网上能卖东西赚钱,就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学。
他成天盯着手机,研究怎么拍照产品好看,怎么写吸引人的介绍。
他种的红薯在网上可受欢迎了呢,总是有人下单。
他跟我说,这要是在以前啊,红薯只能便宜卖给那些到村里来收的贩子,现在自己能掌握价格,还能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可不得了。
这科技啊,就像给乡村振兴装上了超级“加速器”,让像姥姥家这样的小村子一天一个样儿,越来越好。
篇二《科技点亮乡村新生活》我一直觉得乡村就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慢慢摸索着前进。
我们村就是这样,前些年到处都是一副老旧的模样。
就说灌溉吧。
以前灌溉农田只能靠肩挑手提,从村里那口水井里一桶一桶地打水,然后再倒到田里。
那时候,村民们每天天不亮就得去打水,一个个累得腰酸背痛的。
乡土地理小论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乡土地理小论文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土地理小论文,欢迎来参考!【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作用所谓的乡土地理,是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
乡土地理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地理知识,接触到更加具体有感情的地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乡土地理的作用呢?一、借助乡土地理,提高学习兴趣乡土地理中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
由于学生对于乡土地理有所感知,但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了解,因而对于乡土地理存有好奇心。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本地的、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都去过广西周边的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就此发表看法。
有的说去过钦州的冯子材故居,有的说去过桂林,有的说去过象鼻山,有的说去过涠洲岛……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你们去过这些地方,你们由此可以判断出广西的地形应该是怎样的吗?”学生就会回答:平原、山区……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广西四周环山,总体上是呈现出山地丘陵盆地的地貌,南部是濒临海洋,因此才会呈现出岭谷相间的状态。
”经过教师的总结讲解,学生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很快就掌握了我区的地形特点。
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
二、借助乡土地理,观察世界喜欢地理的人都认为,学习地理就像是在享受旅行,穿越海洋,领略着世界的各种美景……虽然这些景色很壮观美丽,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比较遥远的,不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也不深刻。
而乡土地理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将自己身边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起来既感觉轻松,又能体会到地理的有趣和实用。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论文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论文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上也涌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其中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学学者的关注。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往往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外出的实地地理知识的时间考察,对本地的乡土地理特色知识运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本身对初中地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本体资源,将乡土地理的知识和资源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当中。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
在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应用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实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初中地理概念知识点。
这类型的知识由于往往缺乏实际的实验素材和学生可观察到的对象,学生对其的理解较为困难。
这是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乡土地理的知识和实例进行讲解。
学生了解本土当中乡土地理知识和实例,也就能够对初中地理中的抽象知识概念较好的把握。
例如在传统的初中地理天气特征教学当中,学生在教室中往往难以观测到教师所讲述的天气特征,或者当天的天气特征不符合教学的内容。
这时初中地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引进乡土地理关于天气特征方面的例子。
例如在某某时间段出现的寒潮和冷锋现象,学生对于这些抽象概念本身是较难理解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实际的天气特征,就能够很快理解知识点中需要记忆和学习的部分。
学生可以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等知识进行学习内容上的补充,用实例来把握诸如寒潮和冷锋方面的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实践课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由于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所需求的教学效果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考试成绩方面,学生对于学习到的初中地理知识要能够在生活中得以实际的运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论文:论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研究乡土地理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永安一中史地组黄瑞珍21世纪应该是造就对环境适应性强,具有创造性和较强实践性的人才。
开发智能,积极实践,提高创造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时代要求。
建构主义也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提升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因此,研究性学习便历史性地被选择作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并研究乡土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拟通过学生研究永安乡土地理怎样充分锻炼实践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地理研究性课题的产生过程能锻炼学生获取乡土地理问题的认知性实践能力为了帮助高一刚入校的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完成学习的第一步——课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我一般采取这样的方法:深入班级,分组和学生座谈、讨论,从生活实际特别是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不满意,日常用品有哪些缺点;交通状况、饮食卫生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把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例如,05届高一(5)班潘玮等六位同学在高一地理“水资源”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71%是被水覆盖着,而其中大部分是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咸水。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2.53%,实际上目前我们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水,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生命之源,我们应加以珍惜和爱护。
燕城文明起源于沙溪,又名燕江,对永安的蓬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们决定研究永安的母亲河——“沙溪”;又如06届高一(9)班钟雨倩等七位从永安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生活垃圾已给永安发出了危险信号”;本学年高一(12)班的邓圣欣等九位同学,他们了解永安已经成为全国百强县和中国魅力城市,这无不显示永安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观察到永安因此吸引了大批企业到永安投资,超市接二连三地开张。
但超市发展之路是漫长的,超市在经营发展中又受多方面的影响,为此,高一(12)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永安五大超市(佳洁超市,永辉超市,好又多超市,新华都超市和岛内价超市)做一次调查。
家乡地理论文范文参考(6篇)
家乡地理论文范文参考(6篇)地方乡土地理教学综述论文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学生年龄小,文化知识的基础比较薄弱,对家乡的了解比较肤浅。
在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不能太高,内容不能太多、太泛、太深,要考虑实际效果,注意可接受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抽出专门时间,安排好课外活动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对家乡较为典型的地理事物进行参观、考察、调查、浏览活动,提高学生乡土地理的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把感性知识逐步深化为理性知识,以使乡土地理教学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二、突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本乡本土是学生及其祖辈长期繁衍生息的地方。
故乡的乳汁哺育着学生日益成长,乡土地理是对他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等思想教育的极其生动、具体的教材。
学生爱家乡,不仅是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备感亲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家乡建设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凝聚着数代人的心血和汗水,要珍惜前辈的劳动成果。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地理乡土地理论文利用课余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活动,并写成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很有利的。
春季本人在指导高一学生进行课题为《泉州古民居的保护现状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之际,正好赶上泉州市第12届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便鼓励并指导该课题组的学生苏梓勤同学撰写了《浅谈泉州古民居的发展与保护》一文,并最终获得一等奖。
以下是个人在指导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要认识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意义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作为地理作业的新形式,具有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迁移、锻炼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等作用。
已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
认真评阅小论文,利用小论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论文的利用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乡土地理创设活动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乡土地理创设活动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概要:地理实践力强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强调能够“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强调情感和品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地理工具”既包括指南针、GPS机、各种测量仪、试验器皿等实物工具,亦包括电子地图、统计软件、搜索引擎等各类电子信息软件。
最后,对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制图和展示,都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相关的事实、科学图表和其他资料创设问题,也属于地理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可以看出,地理实践力既包括内隐的“意志品质”也包括外显的“行动能力”。
内涵品质是指:积极行动的意识;从实践中获得基本感知,借助感知推断事实,实事求是论证的习惯;关注生活,喜欢调查研究的习惯。
这样的意识、态度、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在大量实践体验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积淀并内化为性格一部分的隐性的素质。
地理学培养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安全意识;热爱、欣赏、感恩、敬畏等情感;好奇、激情、质疑、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精神。
对于“行动能力”,新课标还提出了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新课标将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并作出质量描述。
从最低要求来看,学生在必修2的学习中,要能够收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開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实践力强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强调能够“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强调情感和品质的培养。
笔者认为,“地理工具”既包括指南针、GPS机、各种测量仪、试验器皿等实物工具,亦包括电子地图、统计软件、搜索引擎等各类电子信息软件。
《2024年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和地域性。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实施策略和可能面临的问题。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相关的地理信息资源和教学活动。
这些资源具有地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价值1. 提高学生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观测、调查、分析等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涉及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地域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4. 促进地理知识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实施策略1. 整合乡土地理资源:教师需要整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源,形成乡土地理教学材料。
2. 设计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掌握实践技能。
3.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乡土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4. 引导学生参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乡土地理资源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地区缺乏相关资源。
乡土地理-高中地理论文
乡土地理|高中地理论文一、用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一个成熟且经验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师,总是会将每一堂地理课上得生动而有趣,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
地理教材本身就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怎样将这些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恰当而有趣地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兴奋而积极的状态,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存在于现实中的乡土地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挖掘本土地理资源、参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既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大地理观”的学习理念。
如讲到水资源利用时,可以让学生结合镇江本地水资源现状,去研究和探究如何加快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镇江市有过境水和当地水资源可以利用,受当地气候影响,虽然镇江年降雨量丰富,但蒸发量较大,因此产水率偏低;过境水利用主要是长江,伴随近年来工业企业的发展,废水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因素,这使目前镇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水资源短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利工程逐渐老化、水浪费现象严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能不能提出合理化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可以说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十分贴近,而探究的方向也与学生未来息息相关,因此他们对这样的课题十分感兴趣,通过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结合地理知识提出了很多关于推行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开辟新水源、加强水环境保护等多种可行性建议,积极地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二、将地理事物和概念“乡土化”,促进学生吸收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的教学诟病,是教师习惯运用凭空讲解或者纯粹讲述,将知识枯燥化,尤其是地理知识中一些复杂而抽象的观点、概念和规律,很多学生会“沦陷”在这些知识的枯燥讲述中,觉得地理晦涩难懂,其实地理知识是与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只要适当借助学生熟练的生活经验,将这些地理事物和地理概念“乡土化”,就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为深刻的掌握与理解,促进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2024年浅谈中学生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的指导与体会
2024年浅谈中学生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的指导与体会在地理学习中,乡土地理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是对这些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
作为指导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体会到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
在指导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贴近实际,注重观察乡土地理的研究离不开实地观察。
我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深入乡村、田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比如,在研究当地的水资源时,学生不仅要查看相关的地图和数据,还要亲自到河边、井边去观察,去体验。
这样的观察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挖掘特色,展现个性每个地方的乡土地理都有其独特之处。
我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家乡的独特之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思考。
比如,有的学生从家乡的风景名胜入手,有的从当地的特色产业出发,有的则从民俗文化着眼。
这样的研究不仅能让论文更具特色,也能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注重方法,科学研究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撰写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从提出问题、假设设立、数据采集、分析整理到得出结论,每一步都要科学、严谨。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使用各种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如GIS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强调合作,共同进步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他们可以一起讨论问题,分享资料,互相修改论文。
这样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他们从同学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作为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的重要性和意义。
它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土情怀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共生作文
乡土情怀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共生作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消费、交通出行到医疗教育,无一不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这个变革的背后,我们的乡土文化却在逐渐消失,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传统的手艺、古老的传说,都在被遗忘。
乡土与数字化并存,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拥抱现代化的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乡土文化的价值。
乡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它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精神财富。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的独特性愈发凸显,它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潮中立足的基石。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数字化而忽视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弘扬乡土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发展,乡土文化也逐渐成为了网络热点。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乡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乡土文化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乡土文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让人们在体验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之余,也能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
再次,我们要加强乡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要敢于创新,将乡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化。
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我们可以将古老的手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还可以将乡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最后,我们要培养一批乡土文化的传播者。
在数字化的时代,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热爱乡土文化的心。
我们要加强乡土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我们要支持乡土文化创业,为有志于投身乡土文化事业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和机会;我们还要加强对乡土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成为乡土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
乡土地理小论文范文一:发挥乡土地理教学优势地理国情教育是国情、国策教育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地理课的教学,加强学生的“五爱”教育,把人地关系落实到我国的实际,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通过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进行国情教育必须把国情与乡情结合起来,要联系到省情、乡情的实际,因此发挥乡土地理教学的优势,对加强国情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乡土地理教学在“五爱”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爱”是指“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
“五爱”教育首先是“爱家乡”的教育。
自古以来,教育都从乡土教育开始的,古代出现的大量的地方志,实际上时最早的乡土教材。
家乡的水土不仅养育了学生的祖祖辈辈,还是学生本人出生,成长的摇篮。
家乡的山川地貌。
气候水文、风土人情等从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然产生深厚的感情。
因此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最易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进而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
的思想感情。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乡土教材的课堂教学。
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交通运输、商贸旅游等基本情况、全面系统地了解家乡,不断积累增加“五爱”教育的感情材料。
2.通过野外考察、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到社会中体验和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五爱”教育。
如:通过参观“武侯祠”、“内乡县衙”、“医圣祠”、“彭雪枫纪念馆”等文物古迹,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认识南阳悠久的历史,通过参观名人名士古居遗址了解家乡灿烂的文化,通过调查家乡的名优特产、名牌产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家乡,关心家乡的发展。
3.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家庭中、社会中接受“五爱”教育。
如调查本村解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现在等几个时期的粮食产量、居住环境、道路状况、家用电器、人均收入等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父母及上代亲人的亲身经历和学生自身的感受,体会社会的发展变迁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受到“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摘要】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乡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探讨了乡村发展与地理实践力的关系,分析了乡村资源利用、乡村规划以及乡土资源保护在地理实践力中的具体实践。
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在我们对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其在促进乡村发展、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方面的潜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乡土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乡土资源、地理实践力、乡村发展、资源利用、乡村规划、资源保护、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结语。
1. 引言1.1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意义乡土资源指的是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地理实践力是指在地理环境中进行实践、创新和发展的能力,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乡村资源的特点和潜力,还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乡民的生活质量。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乡土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发挥乡村资源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乡民的收入。
深入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潜在的价值,可以推动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加强乡土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促进乡村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
研究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 研究背景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了乡村发展、资源利用、规划、保护以及旅游等多方面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乡土资源的地理实践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摘要】乡土资源是指与特定地域文化、传统和环境相密切相关的资源,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土资源的定义与特点,其次探讨了乡土资源的价值与意义,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
然后分析了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作用,探讨了乡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最后论述了乡土资源对地理实践力的影响,总结了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重要性和推动地理实践力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未来,应加强对乡土资源的保护,注重乡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推动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土资源、地理实践力、定义、特点、价值、意义、作用、保护、利用、影响、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乡土资源是指土地、水资源、植被、动物、气候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综合体。
在地理实践力中,乡土资源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地理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探讨主要涉及乡土资源的定义与特点、价值与意义、作用、保护与利用以及对地理实践力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乡土资源的相关问题,可以更好地指导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力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分析乡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展望乡土资源在地理实践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乡土资源不仅是乡村经济的支撑,更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重视乡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乡土资源的定义与特点乡土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植被、动植物等。
乡土资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乡土资源具有地域性和特色性。
每个乡村地区的资源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乡土资源在不同地区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色。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科技小论文天上的“海” 作者:张宝娇寒风刺骨的冬天,真不是一个让人喜爱的季节。
它
不像春的鸟语花香、夏的生机勃勃、更不像秋的瓜果飘香。
但我却独爱冬!这是什么呢?因为啊,在漫长的冬天里,九仙山有能与安徽黄山媲美的美景——“九仙云海”!云海产生自有“中土蓬莱第一山”美称的九仙山,其是一座集秀美风光,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于一山的旅游胜地,更是国家4A 级景区!景区里处处皆美景!但是,我最爱的也只有“九仙云海”!云海是指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云层。
但是,为什么在九仙山可以形成这么特别的“云海”呢?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和探究的!
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优渥的地理位置,九仙山是戴云山脉的一个分支,处于北纬25°东经118°,并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小德”西北部;特殊的气候条件,说来也奇,德化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但九仙山却是高山高原气候!虽说是高山高原气候,但是九仙山的光照、降水和热量十分充足。
其冬季山顶的气温日较差大、相对湿度大,这为云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沛的水源,每年春夏两季,经历了严冬的山顶冰雪开始消融,使得山上的水源增加。
当处于城镇中心的我们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时,山上早已是大雪纷飞、宛如“冰雪世界”一般;有利的地势,九仙山素来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主峰“尺九天”
海拔1658 米,其他的山峰高低不一。
这也有利于云海的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植被,山中有“高山奇葩”——午时莲,“奇竹”——四角竹、“奇树”——一木四树以及珍稀的蝾螈(四脚鱼)。
九仙山的奇石,千姿百态,形态逼真。
有如鼓、如狗、如狮⋯⋯适时相约看云海!大海般的波涛汹涌、惊涛拍岸的云层姿态万千、漫无边际应该是对九仙山云海最好的描述!虽然九仙山一年四季皆有云海,但是去九仙山看云海也是有最佳时间:一个是秋冬时期,一个是雨后。
但总的来说是秋冬时期的雨后!在春季,虽然春雨绵绵利于云层聚集也利于人们观看,但是到了四月和五月九仙山进入了梅雨季节就不怎么适合观看云海了!所以,春季一般不建议人们去观看云海!在夏季,虽然多雨天,但是气温高!云层都聚集在山顶或者更高的地方,又或者云层聚集的时间短。
人们还来不及一饱眼福,云层就散了。
所以,夏季节不适合观看云海。
相反,秋冬季节虽少雨,但是西北风带了许多的冷空气并且雨雪天气过后的空气中水蒸气很充足,这些有利的条件相结合,就更利于云海的形成和出现了!还有,秋冬季节云层大多聚集在海拔800m–1200m 之间,这样观看云海就更加方便了并且秋冬气温低云海不易散,有时候一整天都有云海在涌动!秋冬季节的云海总是和日出日落是“绝佳拍档”!一轮“红日”好像接近地平线,将一望无际的云海渲染的宛如仙境一般!
原来云海在不知不觉间深入人心了!不知在什么
时候云海也成了九仙山的“名片”之一了!平时,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是络绎不绝了!但是寒假、黄金周等假日,有许多的游客不远千里而来,就为了那一眼“时隐时现,似真似幻”的云海!自从九仙山修建了玻璃栈道,又吸引了不少游客!甚至有许多的游客,是自己驾车从邻市、邻省来的,只为了体验行走在云端上的感觉!如今,不管是平常还是节假日来观看云海的人,总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云海”的未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云海,想来一饱眼福!为此我想提几条建议:①在保护中合理开发。
人们不可能守着原有的东西,不去发掘新的事物。
并且现如今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2017 习总书记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这提醒着我们应该深入的了解和实践该理念。
②控制游客的数量。
景区发展的越来越好,吸引的游客越来越多。
虽然可以带动九仙山乃至
德化的经济发展,但是这无休止的增加的游客会给我们当地带来多严重的影响呢?如: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态植被的退化等。
我们应该控制好游客数量,让当地经济持续发展。
③加强对景区安全的重视。
游客的增加,安全成为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爬山涉水的景区里,安全往往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景区应该设立一些安全警示、安排一些安保人员对一些危险的地方进行巡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止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千千万万的游客负责!
明代诗人周枫有诗句:“何须航海外,中土有蓬莱。
窈霭洞天里,神仙日往来。
”这不是对九仙山最好的评价吗?“云遮雾绕,风云变幻”是对九仙山云海最美的形容!虽然黄山的云海也很美、很迷人,但是我只钟情于九仙云海!薄纱似云海,在山间随风飘荡,十分轻盈。
这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啊!小小德化,包罗万象,美景数不胜数!云海不过是其一而已。
但我也只爱“九仙云海”!虽然德化很小、很普通,但是我也很爱很爱我们的“小德”!德化已成为我生命中“家”的代表!而云海仿佛是“家”里的“老朋友”了!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爱上这个美丽的德化!也欢迎来做客!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