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36页word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36页word
森林测计学考试习题36页word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总

计10分)

1. 树木重量测定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林分

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树高曲线是指(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

线。

4. 郁闭度是(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

之比。

5. 人工林最小相对直径0.4~0.5,最大相对直径

( 1.7~1.8 )。

6. 角规测树时,Fg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7. 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作商品材

8. 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分为全林分模型、径级模型和(单木模型)。

9. Richards生长方程(c

-

=)。

1(-

A

kt

y))

ex p(

10. 某解析木18.5米,用2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 0.5 )米。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 ,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

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冠长率:树冠长度与树高的比值。

3.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4. 形高: 形数与树高的乘积。

5. 直径分布:林分内林木株数按径阶的分布。

6.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一些特征标志。 7. 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根据林木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种出材率之间关系所编制的数表

8. 全林分模型: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

9. 自由树: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

10绝干重:树木干燥后去掉结晶水的重量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绘图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1.树

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2分):

(1)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与连年生长量相等,此时树木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t(Q),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

(2)t

(3)t>t(Q)时,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后,由于连年生长量的衰减,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Z)与平均生长量(θ)关系(2分)

2. 绘图说明典型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异龄混交林的直径分布规律:

典型天然异龄林直径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为:林分中最小径阶的林木株数最多;随着直径的增大,其林木株数开始时急剧减少,达到一定直径后,林木株数减少幅度渐趋平缓,而呈现为近似双曲线形式的反“J”形曲线。(2分)

(2分)

3. 简述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的优缺点。

优点:一元材积表只有胸径一个因子,便于林业生产应用;二元材积表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适用范围广。(2分)

缺点:一元材积表适用范围小,只能用来计算林分蓄积而不能用来计算单株树木材积。二元材积表应用起来比较复杂。(2分)

4.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材种出材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1)经济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低,随径阶增大而逐渐上

升,以后上升速率变缓,到特大径阶后略有下降趋势;

(2分)

(2)薪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以

后下降速率变缓;(1分)

(3)废材出材率:在小径阶处较高,随径阶增大而下降,至

一定径阶后基本保持平稳状态。(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总计10分)

1.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

1)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1分)

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1分)

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1分)

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1分)

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2分)

不同点: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2分)

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2分)

五、证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试证明实验形数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优点。。

2.试推导说明Schumacher生长方程(y=Ae-k/t,式中:A,k为方程参数;y为林木大小;t为年龄)性质,绘出曲线形状,并

说明其适用于描述何种生长曲线类型。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用角规观测某树,Fg=1,D=15.6,角规点至该树水平距S=10m,

问该树的计数值?

2.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

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3.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60.14500-=g D N ,现实林分中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

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4. 某一白桦天然林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32m 3/hm 2,2000年复测为139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20 m 3/hm 2,枯损量为10 m 3,试求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5.在某天然落叶松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1 hm 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落叶松蓄积量为15.8 m 3,白桦的蓄积量为 4.2 m 3。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计算出该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

六、计算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总计20分)

1. R=50*D/Fg 0.5=7.8m, R

2.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L g V 22

12140000π=

= 所以 0804.0416400002=??=π

V m 3

(2分)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d L g g V n n )2

(40000)(212200+=+=π 所以 0782.04)22.1318(4000022=?+=π

V m 3。(2分) 3.3.1542)5.14/20(2580)/(6.1=?=?=--βDg D N SDI I

4. 毛生长量:Zgr=Mb-Ma+C+M0=139-132+20+10=37 m 3(2分) 纯生长量:Zne=Mb-Ma+C=139-132+20=27 m 3(1分)

净增量=Mb-Ma=139-132=7 m 3(1分)

5.落叶松比重为:

20

8.15=0.79 白桦的比重为:202.4=0.21 该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式为:8落叶松2白桦(3分)

该混交林分蓄积量为: M=1

.020=200 m 3 /hm 2(1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面积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7.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10. Richards 方程( c kt A y ))ex p(1(--= )。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断面

积;H ——全树高。

2.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3.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4. 单木竞争指标: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5. 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说明形数、形率与树高的关系。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1.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直径为18.0cm ,2m 处直径为16.0cm ,4m 处直径为13.2cm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2. 落叶松天然林最大密度线为: 550.14500-=g D N ,现实林分中

林分每公顷株数为:2580株/hm 2,平均胸径为:14.5 cm ,计算该林分的林分密度指数(SDI )(注:标准直径为20cm )。 3. 某固定标准地1995年实测蓄积为150m 3/hm 2,2000年复测为155m 3/hm 2,期间间伐量为30 m 3/hm 2,枯损量为8 m 3,试计算该林分的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和净增量。

4. 在面积为10 hm 2的某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2 hm 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油松的蓄积量为44.8 m 3,侧柏的蓄积量为11.2 m 3。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测算出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

5. 一株樟子松的树高总生长方程为: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六、计算题(20分,每小题4分)

1.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L g V 22

12140000π=

= 所以 0804.0416400002=??=π

V m 3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L d d L g g V n n )2

(40000)(212200+=+=π 所以 0782.04)22.1318(4000022=?+=π

V m 3。 2. 3.1567)5.14/20(2580)/(55.1=?=?=--βDg D N SDI I 。

3. 毛生长量:Zgr=Mb-Ma+C+M0=155-150+30+8=43立方米 纯生长量:Zne=Mb-Ma+c=155-150+30=35立方米

净增量=Mb-Ma=155-150=5立方米。

4. 混交林面积为10 hm 2, 标准地面积为0.2 hm 2,标准地调查结果:树种油松蓄积量为44.8 m 3,树种侧柏蓄积量为11.2 m 3。标准地林分蓄积量为56 m 3。

油松的比重为:

56

8.44=0.80 侧柏的比重为:562.11=0.20 该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式为:8油松2侧柏

该混交林分总蓄积量为: M=

102.056?=2800 m 3 5. m e dt

dH t 33.0053.05.30053.0=?=?-。

一、填空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树高)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优势木平均高)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反“J”型)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定期)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误差)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树干带皮材积)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0.9)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可变密度收获表)。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林分平均直径)的比值。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6. 实验形数:)+(33

.13.1H g V f ,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7. 材积表: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函数关系编制的,并记载有各径阶单株木平均材积的数表。

8. 角规控制捡尺:在角规绕测时,对计数的林木实测其胸径的工作。

9. 树高曲线:林分中林木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10削度方程:d(h)=f(D 1.3,H,h),式中:D 1.3—胸径;H —树高;h —距

地面的高度。三、简述题(共20分,每小题 5分)

1.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1. 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

(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

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r );(2)纯生长量(Z ne );(3)净

增量(?);(4)枯损量(0M );(5)采伐量(C );(6)进界生长量(I )。相

互关系为:

六、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 4分)

6. 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4处断面积为0.0214m 2,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7. 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0.6 m 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8. 用角规观测某树,Fg=4,D 1.3=18.0cm,角规点至该树的水平距为

9m,问该树的计数值?

9. 测得标准地两株平均标准木:g 1=0.05107 m 2 , v 1=0.52260

m 3;g 2=0.05027m 2, v 2 =0.44013 m 3 , 林分总断面积 G/hm 2=10.84m 2, 试求该林分的蓄积量。

10. 一株落叶松人工林树高总生长方程为: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六、计算题(20分,每小题4分)

1.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32

11088.040272.0m L g V =?==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 2. m y y t t t t h h 36.1)6.05.2(3

8585.2)(121222=----=----=。 3. m F D R g i

i 5.44185050=?==, R

.096073.084.10m g v G M i i ===∑∑ 5. 3616.0/64.185.322/64.18=?=-t e dt

dH t m 。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树高 )和形数。

2. 地位指数是根据林分年龄和( 优势木平均高 )而确定的。

3. 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反“J ”型 )曲线。

4. 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定期 )生长量。

5. 伐倒木材积测定时,区分段个数越多,( 误差 )越小。

6. 角规测树时,Fg 越小,测量误差( 越大 )。

7. 材种材积比是各材种材积与( 树干带皮材积 )比值。

8. 某解析木7.9米,用一米区分段区分,则梢头长度是( 0.9 )米。

9. 收获表的种类有正常收获表、经验收获表和( 可变密度收获表 )。

10. 相对直径是林木直径与( 林分平均直径 )的比值。

1. 实验形数

)+(33

.13.1H g V f ,式中 V ——树干材积;g 1.3——胸高断面积;H ——全树高。

2. 材积表

根据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函数关系编制的,并记载有各径阶单株木平均材积的数表。

3. 角规控制捡尺

在角规绕测时,对计数的林木实测其胸径的工作仪器。

4.树高曲线

林分中林木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

5. 削度方程

d(h)=f(D 1.3,H,h),式中:D 1.3—胸径;H —树高;h —距地面的高

度。

1.分级标准木法选取标准木的原则。

(1)等株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由小到大的顺序,将林分分为株数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

(2)等断面径级标准木法:依径阶顺序,将林分分为断面积基本相等的3—5个径级;

(3)径阶等比标准木法:分别径阶按等比选取标准木,即每个径阶所选取的标准木的株数和该径阶内林木株数的比值一定的方法。

2.最大密度林分每公顷株数与平均胸径之间关系(绘图)。

林分每公顷株数随着平均胸径的增大而减少,两者呈下降的密函数。

3.一致性削度/材积比系统。

系统中的削度方程和材积比方程之间通过积分或求导能相互导出,各方程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的预估结果。这种一致性系统是将预估材种出材率的材积比方法和削度方程法用数学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即方程之间的系数存在着数学上的代数关系。

4. 林分生长量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林分生长量分为:(1)毛生长量(Z

g r );(2)纯生长量(Z

n e

);(3)

净增量( );(4)枯损量(

M);(5)采伐量(C);(6)进界生长量(I)。相互关系为:

1. 试述同龄纯林直径分布的静态、动态结构规律。

(1)静态规律: 同龄纯林的直径分布呈单峰有偏分布,近似正态,接近平均直径的径阶株数最多,最小直径和最大直径的株数最少。

(2)动态规律:当年龄较小(幼龄林)时,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正,左偏,峰态显著;随年龄的加大,平均直径也加大,而其偏度逐渐变小,峰度也随之降低,近似正态;当林分年龄最大时(近成,过熟林), 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负,右偏,峰度是低峰态。

2.全林分模型与单木模型的特点及其区别。

(1)全林分模型是以林龄,立地及林分密度等林分测树因子模拟林分生长和收获的模型,可以直接提供单位面积的收获量,可分为与密度无关的模型和可变密度模型。

(2)单木模型是以单株林木为基本单位,从林木的竟争机制出发,模似林分中每株树木生长过程的模型,需要将所有单木总和方可求出收获量。它可分为与距离有关和与距离无关的模型。

(3)区别:单木模型与全林分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考虑了林木间的竟争指标(CI)引入生长模型中,另外单木模型可以提供有关单木生长的详细信息。

1. 推导望高法计算立木材积的公式,并说明适用条件。

望高法原理:

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2

1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H R ),见图。望高法计算树干材积公式:

证明:设胸高以上材积为V 1,胸高以下材积为V 2;l 为望高以上长

度。

由干曲线方程r Px y =2可得:

两边同被1减得:

故 )3.1(1

223.122+-=+-R r r

R h l h ∵V 1段的底断面积为3.1g ,则由树干的一般求积式即可得:

当r =1或r =2时,则 )3.1(3

23.11-=

R h g V 当r =3时,则 )3.1(32)3.1(6756.03.13.11-≈-=R R h g h g V 因此,抛物线体,圆锥体和凹曲线体的胸高以上材积都是:)3.1(3

23.11-=R h g V 将胸高以下部分当做横断面等于胸高断面的圆柱体,其材积为:3.123.1g V = 故全树干材积为:3.13.1213.1)3.1(32g h g V V V R +-=+=??? ?

?+=23.1323.1R h g 此法可用主干明显而树冠较高而稀疏的树木。确定望点位置比较方便的仪器是林分速测镜。

1.已知某原木长4m ,0m 处断面积为0.0390m 2,2m 处断面积为0.0272m 2,4处断面积为0.0214m 2

,试用中央断面积及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计算其材积。

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3211088.040272.0m L g V =?==

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为 :

2.某一株树木进行树干解析时,3年和8年时的树高总生长量分别为0.6 m 和2.5 m, 试计算5年时的树高。

3.用角规观测某树,Fg=4,D 1.3=18.0cm,角规点至该树的水平距为

9m,问该树的计数值?

m F D R g i

i 5.44185050=?==, R

4.测得标准地两株平均标准木:g 1=0.05107 m 2 , v 1=0.52260

m 3;g 2=0.05027m 2, v 2 =0.44013 m 3 , 林分总断面积 G/hm 2=10.84m 2, 试求该林分的蓄积量。

5.一株落叶松人工林树高总生长方程为:

试计算该树30年(t=30)时的树高连年生长量。

3616.0/64.185.322/64.18=?=-t e dt

dH t m “测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小题,10分)

1.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 H )和胸高形数。

2. 当树高相同时,f 1.3随q 2的增大而( 增大 )。

3.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 人工林 )。

4.在树高曲线上,与( 平均胸径 )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

5.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面积 )面积之比,称作郁闭度。

6.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是反映林分( 立地质量 )高低的重要依据。

8.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林分( 直径 )分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林分结构。

8. 树木断面积生长率是胸径生长率的( 2 )倍。

9.典型的树木总生长量曲线呈( S )形。

二、概念与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 2分)

10. 胸高形数:H g V

f 3.13.1 ,式中 V ——树干材积;

g 1.3——胸高

断面积;H ——全树高。

11. 异龄林:林分中树木年龄差异超过一个龄级,这样的林分称作异龄林。

12.

林分调查因子: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因子。 13. 单木竞争指标:描述某一林木受周围竞争木的影响而承受竞争压力的数量指标。

14. 林分生长模型:描述林木生长与林分状态和立地条件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函数。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职称计算机考试WORD模块试题及答案(共4四套)

职称计算机考试WORD模块试题及答案(共4四套) 1、新建一word文档,将Windows剪贴板上的内容粘贴到该Word文档中。 2、保存当前文档的版本(不输入版本的备注),并设置关闭文档时自动保存版本。 3、请用文档结构图显示当前文档,并设置为蓝底白字。 4、请将WORD文档启动的默认路径修改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面的“启动”文件夹。 5、请将当前文档打印4份,其他选项取默认值(不要等待打印结束)。 6、请恢复“格式”工具栏的默认状态,并使其对Normal.dot模板有效。 7、在活动窗口中,查看关于“版式”选项卡的帮助信息。 8、请为当前文档插入页码。要求:页码位于页面顶端(页眉),格式为-1-,-2-....。(其他选项为默认值) 9、请在当前文档的光标处插入桌面上的名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word文档。 10、请为选中的文本建立超链接,链接对象为默认路径下“博士论文”的word文档。 11、请将剪贴板中的内容以无格式文本的形式粘贴到文中的光标处。 12、将文档设置为键入时检查语法和随拼写检查语法。 13、所选文本的样式在文档中有数十处,请将其批量替换为“标题4”样式。 14、将目录还原为“正文”样式。 15、设置选中段落的格式为“段中不分页”。 16、为选中的段落添加多级符号,样式为:“1/1.1/1.1.1”,且逐级右缩进。 17、自定义编号,样式为“甲、,乙、,丙、”。

18、将所选文本的字体设置为“华文中宋”。 19、将所选英文全部转换为大写字母。 20、请为所选文本添加拼音,要求居中对齐、字号为12磅。 21、将文件的页面方向设置为横向。 22、请在光标处插入一个分节符,分节符类型为“连续”。 23、为了使当前文档奇、偶页的页眉内容不相同,请你进行相应的设置。 24、请在光标处插入一个28行9列的表格,要求在插入的同时采用自动套用格式选择“竖列型4”。 25、请在光标所在列的左侧插入一列单元格。 26、绘制所选表格的内部横线,横线样式取默认值。 27、请将所选表格的单元格设置为自动换行。 28、在绘图画布中的图形右侧绘制一个圆角矩形标注,并在标注中输入文字:八角星。 29、将绘图画布中选中的图形组合成一个图形。 30、将选中的图片颜色更改成灰度。 31、请更改选中的艺术字样式,新样式位于艺术字库中第4行第4列。 32、将文档中的图示设置成上下型环绕方式。 33、在当前光标处创建一个不包含任何图形的绘图画布。 34、请用选中的Word表格数据创建“Microsoft Graph”图表。 35、请将当前选中文本的大纲级别降低为“标题3 3级”大纲。 36、请取消选中文本中应用的列表样式。 37、先将当前文档设置为“插入图片时,自动在图片下方添加‘图片1’题注”,然后将“E:\图片\图片6.jpeg”文件内容插入光标处。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测树学(考试复习重点)

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 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 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 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 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 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 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

word-2003职称考试必过

[1] 保存当前文档的版本(不输入版本的备注),并设置关闭文档时自动保存版本。 方法一: 1.单击【文件】菜单的【版本】; 2.选中【关闭时自动保存版本】复选框; 3.单击【现在保存】; 4.单击【确定】。 方法二: 1.单击【文件】菜单的【版本】; 2.单击【现在保存】; 3.单击【确定】; 4.单击【文件】菜单的【版本】; 5.选中【关闭时自动保存版本】复选框; 6.单击【关闭】。 [2] 请用文档结构图显示当前文档,并设置为蓝底白字。 方法一: 1.单击【视图】菜单的【文档结构图】; 2.单击【工具】菜单的【选项】; 3.单击【常规】选项卡; 4.选中【蓝底白字】复选框; 5.单击【确定】或回车。 方法二: 1.单击【工具】菜单的【选项】; 2.单击【常规】选项卡; 3.选中【蓝底白字】复选框; 4.单击【确定】或回车; 5.单击【视图】菜单的【文档结构图】。 [3] 请将Word文档启动的默认路径修改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面的“启动”文件夹。 1.单击【工具】菜单的【选项】; 2.单击【文件位置】选项卡; 3.在【文件类型】列表中双击【启动】,或者单击【启动】再单击【修改】; 4.在【修改位置】对话框中单击“启动”文件夹,再单击【确定】; 5.单击【选项】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 [4] 请将当前文档打印4份,其他选项取默认值(不要等待打印结束)。 1.单击【文件】菜单的【打印】,或按Ctrl+P; 2.在【打印】对话框的【份数】中选择或输入4; 3.单击【确定】或回车。

[5] 请恢复“格式”工具栏的默认状态,并使其对Normal.dot模板有效。 1.在【视图】菜单的【工具栏】子菜单中单击【自定义】,或单击【工具】菜单的【自定义】; 2.单击【工具栏】选项卡; 3.单击【工具栏】列表中单击【格式】; 4.单击【重新设置】; 5.在【重新设置工具栏】对话框中单击【确定】; 6.单击【自定义】对话框的【关闭】。 [6] 在活动窗口中,查看关于“版式”选项卡的帮助信息。 1.单击【页面设置】对话框的【?】,或按F1键; 2.在【Microsoft Office Word帮助】对话框中,单击【“版式”选项卡】。 [7] 请为当前文档插入页码。要求页码位于页面顶端(页眉),格式为-1-,-2-....。(其他选项为默认值) 方法一: 1.单击【插入】菜单的【页码】; 2.在【位置】列表中选择【页面顶端(页眉)】; 3.在【页码】对话框中单击【格式】; 4.在【数字格式】列表中选择【-1-,-2-….】; 5.单击【页码格式】对话框的【确定】; 6.单击【确定】。 方法二: 1.单击【插入】菜单的【页码】; 2.在【页码】对话框中单击【格式】; 3.在【数字格式】列表中选择【-1-,-2-....】; 4.单击【页码格式】对话框的【确定】; 5.在【位置】列表中选择【页面顶端(页眉)】; 6.单击【确定】。 [8] 选中的文本建立超,对象为默认路径下“博士论文”的word文档。 方法一: 1.单击【插入】菜单的【超】,或单击右键,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超】; 2.在【插入超】对话框的文件列表中单击《博士论文》再单击【确定】,或双击《博士论文》。方法二: 1.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插入超】按钮,或按Ctrl+K; 2.在【插入超】对话框的文件列表中单击《博士论文》再单击【确定】,或双击《博士论文》。 [9] 剪贴板中的容以无格式文本的形式粘贴到文中的光标处。 1.单击【编辑】菜单的【选择性粘贴】,打开【选择性粘贴】对话框; 2.在【形式】列表中单击【无格式文本】再单击【确定】,或回车。

测树学复习题

森林计测学思考复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测树学是以(树木)和(林分)为对象,研究和测算其材积或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重量以及林产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2、测树学的任务是对树木和林分进行(数量)和(质量)的评价,阐明林分分布和生长的规律。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测树学的“树”是指一株一株单个的树。(错) 2、测树学是清查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林业各门学科对森林进行研究、分析的手段。(对)第一章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测树工作中,人们把所需要测定的项目称为( 调查因子 )。 2、树干横断面的形状一般可归纳为近似( 圆形 )、近似( 椭圆形 )及( 不规则形 )三类。 3、孔泽干曲线式中的r是指( 形状指数 ),当r=0时,其旋转体近似于( 圆柱体 )。 4、在测树工作中,( 中央断面 )求积式是计算单株伐倒木材积的基本公式。 5、伐倒木区分求积一般分段以( 5-7 )个为宜。 6、一般不能用径阶表示( 单株木 )直径。 7、原木检尺长是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 最短 )处量取,最小单位量到厘米。 8、树干上相距1m的直径之差称( 绝对削度 )。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树干愈往上,其横断面大多呈为不规则形。( 错 ) 2、树干纵剖面上的曲线称为干曲线。( 错 ) 3、在我国林业科研工作中多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对 ) 4、由于树干横断面形状多为不规则形,所以直径巻尺测得的直径呈偏大误差。 ( 对 ) 5、直径为6.0cm的树木用4cm的径阶距表示属于6径阶。( 错 ) 6、用径阶可以表示任意树木的直径。( 错 ) 7、将树木伐倒,去枝、剥皮、截去直径不足6cm的稍头后,所剩下的树干叫原木。( 错 ) 8、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一株树木其直径9.8厘米,将其按2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是多少?如按4cm径阶距整化,整化误差又是多少?(4分) 2、树干形状由上到下由哪几种近似几何体组成?有何特点?(6分) 3、使用轮尺测直径注意什么?(5分) 4、测得一伐倒木长8m,底端断面积0.03801m2,梢端断面积0.02776m2,其材积多少m3?(4分) 三、1、-0.2cm +1.8cm 2、从上到下圆锥体、抛物体、圆柱体、凹曲线体(双曲线体)。 3、轮尺平面与树干垂直,固定脚和游动脚与测尺紧贴树干读游动脚内缘的刻划值,先读数后取尺,不规整断面取垂直两个方向平均,如遇有节瘤区,在上下等位置处测直径后平均。 4、V=1/2(go+gn)·l =1/2(0.03801+0.02776) ×8=0.2631m3 第二章立木材积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在坡地上测胸径时,应在( 上坡位 )确定树干的1.3米处位置。 2、勃鲁莱测高器是根据( 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克里斯登测高器是根据( 相似三角形 )原理设计的。 3、( 直径 )、( 形数 )和树高称立木材积三要素。 4、胸高形数随树高、直径的( 增大 )而( 减小 )。 5、形数与形率的关系一般有( 平方)、( 常差 )、( 希费尔 )、( 一般形数表 )四种。 6、望点是指树干上部( 直径等于胸径一半 )处的位置。 7、丹琴公式用于树高为( 25 )m左右树木计算材积较为可靠。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立木材积测定与伐倒木材积测定完全一样。( 错 ) 2、用勃鲁莱测高器测高时可以站在任意位置,而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时则需站在固定位置。( 错 ) 3、用勃鲁莱测高测高时,树高都是两次读数之和。( 错 ) 4、用克里斯登测高器测高时,只需一次便可得到全树高。( 对 ) 5、形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反映树干的具体形状即干形。( 错 ) 6、实验形数与胸高形数的变化规律相同。( 错 ) 7、胸径和树高相同,形率也相同的树干,其干形也可能不一样。(对) 8、立木区分求积必须具有性能较好的上部直径测定仪器。( 对 ) 三、论述或计算题: 1、测高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如何用勃鲁莱测高器在平地测高?(6分) 3、一株胸径为35.3cm的落叶松,其材积是多少m3?(4分) 三、1、答:(1)测点必须能同时看见树顶和树基,对平顶树不能把树冠边缘当树顶。 (2)测点距树木平距不宜过小。(3)在坡地测高测点与树木最好在等高位置或稍高地方,宜采用仰、俯各测一次。 2、首先选一与树高大致相等的平距(一般为15、20、30、40m),打开起动钮,瞄准树顶按下制动钮读一数,该数加测定者眼高即为树高。 3、V=0.001d21.3=0.001×35.32=1.2461m 第三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树木自种子发芽开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 随时间推移 ),树木直径、树高和形状都在不断地( 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叫生长。 2、树木生长量按研究生长的时间长短来分,有( 总生长量 )、( 定期生长量 )和( 连年生长量 );若用年平均值表示,则有( 总平均生长量 )和( 定期平均生长量 )。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名解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 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 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 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17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9适应组合: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的适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20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21生活型:按趋同作用的结果,对生物进行划分得到的类型 22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23生态型: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 24生态幅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25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26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 34光周期现象:生物这种队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35临界夜长:引起植物繁殖(花芽形成)的最小或最大黑暗长度 35黄花现象: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36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单位面积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27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 28阴性植物: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 29(中性植物)耐荫植物: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对光的需要介于两类植物之间的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荫。 30树种的耐荫性:指树种在林冠庇荫下(或弱光条件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31阳性树种(喜光树种/先锋树种)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良,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幼苗不能生长,不能完成更新过程。 32耐荫树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可以正常更新,一些强耐荫树种只有在林冠下才能完成更新过程。

2020职称计算机考试Word2003试题练习

2020职称计算机考试Word2003试题练习 1、Word中,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显示的原始插入表格有____。 A.四行五列 B.五行四列 C.四行四列 D.五行五列 2、Word中,以下对表格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在表格的单元格中,除了能够输入文字、数字,还能够插入图片 B.表格的每一行中各单元格的宽度能够不同 C.表格的每一行中各单元格的高度能够不同 D.表格的表头单元格能够绘制斜线 3、Word中,若要计算表格中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是____。 A.Sum( ) B.Total( ) C.Count( ) D.Average( ) 4、Word表格由若干行、若干列组成,行和列交叉的地方称为--____。 A.表格 B.单元格 C.交叉点 D.功表格 5、下列____符号不能用做将正文内容分隔开并转换为表格单元格内容的分隔符。 A.空格 B.逗号 C.制表 D.冒号 6、下列关于Word中数据排序的叙述,准确的是--____。 A.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只能按升序实行 B.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只能按降序实行

C.表格中数据的排序依据只能是列 D.表格中数据的排序依据能 够是行 7、下列关于“Word表格线”的叙述,准确的是--____。 A.表格线只能自动产生,不能手工绘制 B.表格线能够手工绘制,但线的粗细不能改变 C.表格线能够手工绘制,但线的颜色不能改变 D.表格线能够手工绘制,而且线的粗细和颜色均能改变 8、下列关于Word制表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____。 A.采用“自动套用表格格式”制表,每一列的宽度一定相同,要 做调整只能采用合并或拆分单元格的方法 B.对表格的数据能够实行求和、求绝对值、求平均值等运算 C.表格中的数据能够做连乘运算 D.Word没有开立方运算 9、下列操作中,____不能在Word文档中生成表格。 A.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再用鼠标拖动 B.使用绘图工具画出所需的表格 C.选定某部分按规则生成的文本,执行“表格”菜单中的“转换”命令,再选“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 D.执行“表格”菜单中的“插入”命令,再选“表格”命令来建 立表格 10、下面关于表格中单元格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 A.表格中行和列相交的格称为单元格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 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 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 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

森林调查技术单株树木测定

林业调查部分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 树木是由树干(体积占60-70%)、树根(体积占15%左右)和枝叶(体积占15%左右)所构成 。 ? 立木:生长着的树木。 ? 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 ? 材积:树干的体积。 一、基本测树因子 1、基本测树因子 :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如树干的直径、树高等 )及其派生的因子(如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 )。 2、树干直径: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 或d 表示 3、胸高直径:位于距根颈1.3m 处的直径,简称为胸径(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记为D 1.3或d 1.3。 4、树高(tree height ):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高度。 5、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 :树干 1.3m 处的断面积,记为G 1.3或g 1.3 。 6、树干材积:指根颈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 二、树干形状 ? 任何规则的几何体,若要计算其体积必须先知其形状。 ? 树干形状是由树干的横断面形状和纵断面形状综合构成。 ? 树干直径随树高变化从根颈至树梢其树干直径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变化多样。 ? 影响因子: 1)内因:遗传特性、生物学特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 2)外因(环境条件):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 1、树干横断面形状 ? 树干横断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与干轴垂直的切面。 ? 树干横断面形状近似圆形,更接近椭圆形。为了计算方便通常视其为圆形,平均误差不超过±3%。 ? 树干横断面采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2、树干纵断面形状 (1)基本概念 ? 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所得纵剖面的形状。 ? 干曲线(stem curve ):围绕纵剖面外围的那条曲线。 ? 干曲线方程-将干曲线用数学公式予以表达。 ? 干曲线自基部向梢端的变化大致可归纳为:凹曲线、平行于x 轴的直线、抛物线和相交于y 轴的直线这4种曲线类型。 ? 干曲线围绕干轴旋转可得四种几何体:凹曲线体(D )、圆柱体(C )、截顶抛物线体(B )和圆锥体(A ) 。 (2)干曲线式 r Px y =2

往年计算机职称考试题带答案,及部分模拟题全集(word、excel、powerpoint、xp)

往年计算机职称考试题(windowxp\word\ppt\excel)带答案,及部分模拟题 职称考试WORD题库(带操作答案) 一、Word2003基础: 1.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 ⑵从帮助任务窗格中打开保存文档的帮助信息:“帮助”菜单(或按F1或在“开始工作”窗格中选择“帮助”)→在搜索栏输入“保存文档”→单击 2.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略⑵隐藏OFFICE助手:[帮助/隐藏Office助手]3.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 略⑵显示出OFFICE助手:[帮助/显示Office助手]4.要求:将OFFICE助手更换为“苗苗老师”:帮助→显示Office助手→右击孙悟空图像→选择助手→下一位……到苗苗老师→确定 5.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 ⑵依次显示出常用、格式、表格和边框三个工具栏:[视图/工具栏/常用];[视图/工具栏/格式];[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或右击工具栏……)二、字符的输入与编辑: 1.要求:在WORD中设置文档保护,打开密码为broad:[文件/另存为]→对话框中的[工具/安全措施选项]→“打开文件时的密码”中键入“broad”→确定→再输入→确定 2.要求:在WORD中,设置为页面视图,并且显示出标尺:[视图/页面]→[视图/标尺]3.要求:在WORD中,设置为普通视图,并且关闭标尺:[视图/普通]→[视图/标尺]4.要求:在WORD中,将当前窗口设置为全屏显示:[视图/全屏显示] 5.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略⑵在WORD中将改写状态更改为插入状态: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 6.要求: 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略 ⑵将插入状态更改为改写状态:双击状态栏上的灰色的“改写” 7.要求: ⑴在WORD中用替换功能将所有的“成都博大”变为宋体,四号,红色字,并加上着重号 ⑵关闭替换窗口: [编辑/替换]→在“查找范围”和“替换为”中都键入“成都博大”→高级→格式→字体→“中文字体”选“宋体”→“字号”选“四号”→“字体颜色”→选红色→“着重号”选“.”→确定→全部替换→确定→关闭对话框 8.要求:在WORD中查找出所有“博大科技”的字符串:[编辑/查找]→键入“博大科技”→查找下一处→直到不能查找→取消 9.要求: ⑴在WORD中查找第一个格式为宋体、三号,加粗的“博大科技”字符串⑵关闭查找窗口[编辑/查找]→键入“博大科技”→高级→格式→字体→在字体对话框完成相关操作……→确定→查找下一处→取消 10.要求: 在WORD中将查找到的单数次的“博大科技”替换为“成都博大”,而双数次的不替换[编辑/替换]→“查找内容”中键入“博大科技”→“替换为”中键入“成都博大”→查找下一处→替换→查找下一处→替换→查找下一处→关闭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森林计测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部分:测量学 一、填空题 1.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等高距。 2.测量的基本工作为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角测量。 3.钢尺或皮尺有20m、30m、50m三种,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 4.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叫水平角。 5.某一同学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时,其物镜微微上倾照准所测目标,读竖盘读数为88o32112″。则该竖直角为 1o27148″。 6.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观测、计算和绘图。 7.过地面上某一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偏角,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称子午线收敛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称磁坐偏角。 8.“三北”方向是指磁北、真北、坐标纵线北。 9.任一点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叫该点的经度。过某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纬度。 二、概念题 1.坐标方位角:由坐标纵线的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控制点:为保证成图的精度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必须测区范围内均匀地布设一定数量的骨干点并精确地测算其位置,这些点称为控制点。 3.首曲线:根据相应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其高程是等高距的倍数,用细实线描绘。 4.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用h表示。 5.半依比例符号:凡是长度能依比例,而宽度不能缩绘的狭长地物符号,称为线状符号或半比例符号。 6.闭合导线:从某点出发,经过若干连续的折线后仍回至该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7.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以H表示)。 8.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称平面控制测量 9.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三、简述题 1.简述用水准仪及双面尺法,测量地面两点A、B的高差方法步骤。并写出计算公式。 欲测A、B两点间高差,在A、B之间安置水准仪,粗平,先后视A点主尺,精平读数得a1;前视B点主尺,精平读数得b1,则h1=a1-b1;再前视B点辅尺,精平读数得b2;后视A 点辅尺,精平读数得a2。则h2=a2-b2。当h1、 h2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取平均得A、B点之间高差hAB。 2. 简述用测回法,测量∠AOB水平角的方法步骤。并写出计算公式。 安置仪器于角顶O点,对中、整平,先盘左对左目标A,读数a 1 ,顺时针对右目标B,读 数b 1则上半测回角值β 1 =b 1 -a 1 ,再盘右对右目标B,读数b 2 ,逆时针对左目标A,读数a 2 , 则下半测回角值β 2=b 2 -a 2 ,不符值(上、下两个半测回角值差)应≤±40″,符合此要求取 平均值。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填空题(10分,共10题) 名词解释(20分,共4题) 简答题(30分,共6题) 论述题(40分,共2题) 一、绪论 1、生态学的定义(黑克尔):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等);生物环境(其它生物对于有机体施加的任何影响,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2、论述生态学的几种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1)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 )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历史" (2)前苏联生态学家克什卡洛夫(1945 )扩展了这个定义,认为生态学研究应该包括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学说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 (3)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rewartha,1954)认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4)纳乌莫夫(1955,1963 )认为生态学的定义是: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动物生存条件对繁殖、存活、数量以及分布的影响。 (5)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Krebs ,1972)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决定有机体的分布与多度的相互作用的科学 (6)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7)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0dum,1953 ,1959 ,1971 ,1983 )提出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8)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对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定义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研究重点是自然历史;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克什卡洛夫; 第二类:研究重点是动物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纳乌莫夫、加拿大学者克雷布斯; 第三类:研究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奥德姆、马世骏。 自然历史→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3、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种群: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 生态群落: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结构、演替、多样性、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同一地域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层和大气圈的下层。 4、生态学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该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中各组成成分之间,尤其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其他组织水平,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完整word版)神经外科中级职称考试问答题大全

A型问答题 1、某患者,男性,30岁。突发剧烈头痛,呕吐1小时。体格检查发现,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C ) A:右侧脑血栓形成 B :左侧脑出血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 :右侧脑干梗死 E :以上都不是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出现跌到发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B) A :颞叶和海马缺血 B 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C :枕叶皮质缺血 D :枕叶视皮质缺血 E :小脑缺血 3、关于脑静脉系统,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A :大脑上静脉汇集大脑皮质打部分的血流注入上矢状窦; B :大脑中静脉汇集大脑皮质大部分血流注入海绵窦; C :大脑大静脉汇集大脑皮质、基底节及间脑血流入直窦; D :大脑下静脉血流直接注入下矢状窦; E :大脑深静脉主要收集大脑上、中、下静脉的血流; 4、安静状态下,供应脑部的血液约占全身供血量的(C) A:10% B:15% C:20% D:25% 5、脉络膜前动脉起自(A) A:颈内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大脑中动脉 D:大脑后动脉 6、完整的颅底动脉环包括个组成部分(D) A:7 B:8 C:9 D:10 7、脊髓前动脉发自(A)

A:椎动脉 B:基底动脉 C:小脑后下动脉 D:颈内动脉 8、右侧颈总动脉起自(B) A:右侧锁骨下动脉 B:头臂干 C:主动脉弓 D:升主动脉 9、左侧颈总动脉通常起自(C) A:左侧锁骨下动脉 B:头臂干 C:主动脉弓 D:升主动脉 10、球囊暂时性闭塞试验的时间一般为(D) A:15min B:20min C:25min D:30min 11、颈部动脉叉部,颈内动脉一般位于颈外动脉的(D) A:内前 B:内后 C:外前 D:外后 12、眼动脉通常起源于颈内动脉的段(B) A:海绵窦段 B:虹吸段 C:床突上段 D:终末段 13、颈部动脉分叉部一般位于水平(B) A:C3 B:C4 C:C2 D:C5 14、大脑前动脉A1段通常走行在(A) A:视神经上方 B:视神经下方 C:视束下方 D:视交叉下方15、股神经、股动脉及股静脉在腹股沟处由外至内的排列顺序为(A) A: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B:股神经、股静脉、股动脉

职称考试word2003习题

word 2003习题及答案 1.新建WORD文档。 文件——新建 2.添加文字 3.对标题和正文改字体、字号,加粗,居中。中英文、数字(Arial)。 选中文字,右击——文字:字体、字号 4.将第一个句号后的内容另起一段。 Enter,Tab键的使用 5.在文字最后插入INSERT29.DOC文件(在当前试题目录中查找)。 插入——文件——找到INSERT29.DOC文件,并双击 6.在文字下加下划线;带下划线为波浪线(双直线下划线、实线下划线)。 7.先删除最后一句,然后将第一句复制到文章最后,作为文章的第二段(删除多余的回车)。此处的“删除”,利用“剪切”(用于以后的“复制) 8.利用查找替换功能使所有红色字体变为蓝色。 编辑——替换——“格式”:字体——颜色/见图3张 9.替换,替换成特殊字符(Symbol、wingdings字符) 10.添加页眉、页脚,其中文字居中;在页脚中输入当前日期,要求日期始终为文档打开的当前日期。 视图——页眉和页脚。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插入日期。 11.设置字体,带20%底纹,应用范围为文字(、段落)。 (选中段落)——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图案样式:20%;应用于:文字/段落12.在当前文档添加文字水印。例:在当前文档添加文字水印。文字为“通知”(不包括双引号)其他选项保持缺省值。 格式——背景——水印:文字水印 13.把文章第二段分两栏;在页脚上插入页码,数字格式为“1,2,3,……”,居中,保存。分栏:选中要分栏的段落——格式——分栏——两栏 页码:插入——页码 14.不显示虚框。 (针对“网页”)表格——不显示虚框 15.取消首行缩进;设置段落左右各缩进2字符。 格式——段落 16.调整行间距为2倍行距;调整段间距,各段的段前间距和段后间距都为1行。 17.将当前文档的页面设置为32开的纸型,方向设为横向。 打开——页面设置:页边距——方向——横向;纸张——纸张大小——32开 18.设置WORD文档的打开权限密码。 工具——选项——安全性:打开文件时的密码 19.将“现代型信函.doc”另存为:“信函文件.doc”。 打开“现代型信函.doc”,文件——另存为“信函文件.doc” 20.把文件另存为“W0018DA.doc”,保存目录为当前试题目录,/保存。 另存为:文件——另存为 保存:文件——保存 21.利用模版中的现代型模版在当前试题目录下创建一个新文件,文件名为:现代型信函.doc。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 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1.5 分)。 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 4 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 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 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 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 3 分)。 对于林木来说,r 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 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 3 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