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个案工作案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备选实施理论模式:(1)任务中心模式(2)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3)人本治疗模式(4)危机调适模式(5)行为治疗模式(6)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其中选择任意1个

✧对某一实施理论模式感兴趣的同学,自主、自愿组成小组,原则

上每组不超过6名同学。每组成员共同完成具体实施理论模式的探索以及个案的处遇。每组就案例分析完成一份作业,并派1-2名代表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所选实施理论模式的精髓以及根据该实施理论模式对案例进行的具体分析、目标和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方案或服务计划,每组介绍时间在40分钟左右。

✧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功课之余,认真准备!

任务中心

一、案主背景资料简介:

案主,男,25岁,是一位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经药物治疗之后,据主管医生介绍,其急性症状缓解,精神症状稳定,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因为,案主目前住在慢性病房,他常常帮护理人员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如帮忙照顾慢性化的病人的卫生清洁,工作表现较佳。而案主也觉得自己仍有工作能力,了解服药的重要性并能准时服药,所以他期望能出院并找到并找一份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但是,案主

父亲不常来院探望他,并且当案主向其父征求出院的意见时,其父认为案主还未痊愈,明确表示不愿意案主出院,让其继续在医疗接受治疗。于是案主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涣散,协助护理人员的工作意愿也变低。同时,案主很困扰,于是经由精神科医师转介给社会工作者处理。

二、案主家庭内在系统

父母系统:案主父亲学历不高,经常在外工作,甚少回家,大约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与其母关系一直不好。案主母亲开始是轻度精神疾病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与一般人没有不同。以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母亲辛苦地在饭馆打工。后来,积劳成怨以及与案主父亲的关系恶化,致使她的病情加重。然后,案主父亲因母亲的病而与其离异,目前其母亲被安置于社会服务机构,其父与其母已经不联络。案主父亲与其母亲离婚十年后,与目前的继母结婚,但未有生育。现在,在家中大多是由案主继母进行家庭决策。

三、亲子系统:案主母亲在其很幼小时就被安置于社会服务机构,于是案主对于母亲的印象模糊。案主由父亲照顾约十年,以前,其父亲对案主的期望很高,希望案主能功成名就。但是,后来当案主患上精神分裂症之后,其父开始疏远案主,对案主也不如以前那么关心,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转向关心案主的亲妹妹。同时,案主继母对案主多采取忽略的态度,对于案主亲妹妹较则为关心,与其妹的关系较亲密,注重案主妹妹的学业。案主曾有一次因为未准时服药而急性

精神病症状发作,于是出现暴力倾向,对其继母施以肢体暴力,结果案主继母从此对案主开始产生排斥,并且避免与案主有接触的机会。案主住院之后,其继母出于对案主病情发作时的惧怕,就不希望案主出院或回到家中,这也影响了案主父亲的想法以及对案主的态度。

四、手足系统:案主与其妹少有互动机会,关系平淡。彼此少有机会相互表达情绪与进行沟通,并为彼此提供支持与接纳。

提示:对于此类案例的干预、介入,可经由多次会谈的方式进行

心理社会

一、案主的身份资料

案主是19岁少女,服食迷幻药成瘾,其父早年去世,其母后与他人同居,让案主内心感到自卑与羞愧,而以离家出走,吃药来反抗母亲;其母对迷幻药的深恶痛绝,对案主行动上的干涉、限制,以及对金钱强烈的需求与欲望,使母女二人处在长期的敌对与彼此恶意诋毁的紧张状态中。在工作方面,案主自视无一技之长,仅适合在酒吧推销酒,但工作环境复杂,又常因吃药,而屡遭免职。案主自称对药物无生理或心理上的依赖,却不断以药物作为遭遇挫折、逃避现实的唯一手段。

二、案主的家庭环境和心理动力关系

1、家庭成员及家庭组织关系

案主的母亲与其父生育有三女。案主两岁时,父亲即因肝病去世。

目前,案主与大姐、姐夫同住;二姐原与其母及其同母异父的妹妹住在一起,因和母亲不合,经常搬出家独居;遇困难时才和母亲言归于好,再度搬回家中居住,只有案主与同母异父的大妹妹,常年且持续的和案主的母亲住在一起。

2、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居住环境

案主的生父、继父去世后各留下一栋房子。房租是家中收入的主要来源。案主的母亲原在某机构上班,后辞职专心照顾家庭,平时为别人照看小孩,贴补家用,并会要求有工作的子女,每月拿出300房租。家庭收支情形,大致还算平衡,衣食保暖。

案主住在家里,除了感到每月300房租的金钱压力外,并抱怨母亲对收入的分配不均,运用不当:“妹妹补习功课、买衣服,对我就一个钱没有!”

案主的家位于某大学附近,环境相当安静。邻居多属于中上阶层,知识水准大致在高中以上。案主自13岁时即吃药闹事,邻居街坊对她十分熟悉,常受人指点议论,其母甚觉羞愧,并不欢迎案主回家。

3、案主家庭文化生活状况

影响家庭生活功能的特殊价值观念:于父亲早逝,母亲后与人同居,案主除了自卑与愤怒之外,从母亲的行为中学到了不将感情生活约束在社会道德规范当中,并对于酒吧等工作环境有极高的认同感,并且不愿意另觅技术性工作。

案主的母亲,两次感情生活均不美满,大多在相互指责、谩骂、冷

战中度过,使她认为世界上所有男人,感情都不可靠,唯一真实的是金钱:只有金钱才能提供安全、舒适,才能代表权威,维持生存。基于这种心理,她要求子女出外做事,每月贴补她300元房租,做为养育的回报和孝心的表现。案主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不自觉地以金钱的多寡衡量孝心的深浅和成功的程度。

4、家庭成员的心理动力关系

(1)案主与母亲的关系

案主聪颖,小时候其母对她相当溺爱,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其身上,有求必应。直至案主母亲与人同居,案主深受伤害,其母却拒绝、排斥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且指责案主钻牛角尖,而导致母女交恶。此后,案主以逃课、离家出走、吃药等方式表达抗拒与愤怒,起初母亲也曾付出无数的心血、眼泪相劝,但因彼此主观上的偏见而使母女二人嫌隙渐深,无法相处。目前,其母抱着不闻不问、眼不见为净的态度、消极的否认案主的存在,且不谅解案主的吃药行为,全然否定亲子关系,拒绝案主一切改善关系的努力。

目前,案主对母亲患有愧疚,但从不由彼此的互动方式中改善关系,只是希望自己事业有成,有所积蓄时,再“回报”母亲。

2、案主与姐妹的关系

案主对于同姓的姐姐,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投靠她,平时很少来往;其妹则基于案与关怀,提供案主暂住之所欲经济上的支持。此少有机会相互表达情绪与进行沟通,并为彼此提供支持与接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