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本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其发病居所有代谢性骨病的首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boneremodeling)形式进行。凡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脆性增加,直至发生骨折。

1.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妊娠和哺乳:妊娠和哺乳期间,饮食含钙量不足,易导致母体骨质疏松。

(2)性激素缺乏: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而雄激素缺乏在老年性OP的发病率中起重要作用。

(3)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由于高龄和肾功能减退等原因致肠钙吸收和1,25(OH)2D3生成减少,PTH呈代偿性分泌增多,加强了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程。

(4)细胞因子表达紊乱:骨组织的IL-1、IL-6和TNF

升高,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和骨吸收增加。

2.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青春发育期是人体骨量增加最快的时

期,约在30岁达到峰值骨量(PBM)。遗传因素决定了70%〜80%的PBMo

(2)钙摄入量:钙是骨质中最基本的矿物质成分,当钙摄入量不足时,可造成峰值骨量下降。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均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高龄、吸烟、酗酒、长期卧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光照减少、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4)骨重建功能衰退:可能是老年性OP的重要发病原因,成骨细胞的功能与活性缺陷导致骨形成不足和骨丢失量增多。

【临床表现】

1.骨痛和肌无力

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常诉腰背部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区(点)。常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

2.骨折

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跌倒后发生骨折。多发部位为脊柱、骸部和前臂。椎体骨折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可引起

驼背和身高变矮。

3.并发症

驼背和胸廓畸形者常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缙等表现。虢部骨折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衰竭而死亡;幸存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需长期卧床,从而加重骨丢失,使骨折极难愈合。

【辅助检查】

1.骨量的测定

包括单光子吸收测定法、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定量CT和超声检查。

2.骨转换的生化测定

(1)与骨吸收有关的生化指标:空腹尿钙或24小时尿钙排量测定是反映骨吸收状态最简易的方法。

(2)与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I 型前胶原竣基前肽和血骨钙素

3.骨形态计算和微损伤分析

主要用于探讨OP的早期形态与功能变化。

4.X线检查

操作简单,较易普及。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

(1)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有好

处,运动的类型、方式和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合理膳食:补给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OP的治疗,多进富含异黄酮类食物,如大豆等。少饮酒、咖啡和浓茶,不吸烟。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论何种OP均应补充适量钙剂,使每日元素钙的总摄入量达800〜1200mg°除增加饮食钙含量外,可补充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檬酸钙等制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400-600IU∕d o

2.特殊治疗

(1)性激素补充疗法:雌激素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用药。雄激素则可用于男性老年患者。

(2)应用抑制骨吸收药物:二磷酸盐能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增加骨密度,缓解骨痛。常用制剂有依替磷酸二钠、帕米

磷酸钠和阿伦磷酸钠。

(3)介入治疗:又称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脊柱微创手术。适用于有疼痛症状的新鲜或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3.对症治疗

有疼痛者可给予适量非留体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或呻噪美辛;发生骨折或遇顽固性疼痛时,可应用降钙素制剂。骨畸形者应局部固定或采用其他矫形措施以防止畸形加剧。骨折者应给予牵引、

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同时应尽早辅以物理康复治疗。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1)指导患者摄入充足的富含钙食物,如牛奶、小鱼和海带。蛋白质的摄入也应保证,但动物蛋白不宜过多,可多摄入植物蛋白,如豆制品。

(2)应增加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

13)戒烟酒,少饮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

2.疼痛的护理

(1)休息:使用硬板床,卧床休息数天到1周,可缓解疼痛。

(2)对症护理:①使用骨科辅助物,必要时使用背架、紧身衣等,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度和给

予脊柱支持,从而减轻疼痛。②物理疗法:对疼痛部位给予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给予局部肌肉按摩,以减少因肌肉僵直所引发的疼痛。也可用各种物理治疗仪达到消炎和镇痛效果。

(3)用药护理:正确评估疼痛程度,遵医嘱用药,并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3,用药护理

(1)服用钙剂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会。空腹服用效果最好,服用维生素D时,不可同时进食绿叶蔬菜,以免形成钙螫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

(2)性激素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剂量要准确,并要与钙

剂、维生素D同时服用。服用雌激素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乳腺检查,反复阴道出血应减少用量,甚至停药。服用雄激素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3)服用二磷酸盐时,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服药后至少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同时,应嘱患者不要咀嚼或吮吸药片,以防发生口咽部溃疡。如果出现咽下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警惕可能发生了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

(4)服用降钙素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食欲缺乏、恶心、颜面潮红等。

(5)镇痛药物如呻噪美辛、阿司匹林等应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4.预防跌倒的护理

(1)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走廊、厕所有扶手,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

(2)生活护理:指导患者维持良好姿势,且在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必要时建议患者使用手杖或助行器,以增加其活动时的稳定性;将日常用物放于患者随手可及处;鞋子大小适中,衣服穿着合适,有利于活动。

(3)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4)对使用利尿剂和镇静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防止其因频繁如厕或精神恍惚而发生意外。

5.心理护理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常不敢运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当发生骨折时,需限制活动,不仅患者本身需要角色适应,其家属亦要面对此情境。因此,护士要协助患者及家属适应其角色,尽量避免对患者康复治疗不利的心理因素。

6.健康指导

(1)用药指导:嘱患者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2)预防跌倒:加强预防跌倒的宣传教育和保护措施,如家庭、公共场所防滑、防绊、防碰撞措施。

(3)疾病预防:指导青少年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其中运动、充足的钙摄入较为可行有效。成年后的预防主要是尽量延缓骨丢失的速度和程度,除一般运动、生活指导外,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应早期补充雌激素或雄、孕激素合剂。

(4)适当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因人而异。指导患者进行步行、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应避免剧烈、有危险的运动。老年人规律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全身肌肉和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对预防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很有好处。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个亚型,即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节主要介绍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如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慢性肾衰竭、SLE等)引起。 2. 发病机制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多种因素的调节下,骨吸收和骨形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凡能引起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质量降低(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变薄),骨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骨折。 (1) 骨吸收增加①骨吸收由破骨细胞介导,使骨基质中的矿物质被游离。雌激素缺乏可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②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均可导致骨吸收加速,引起骨钙减少;妊娠和哺乳期,母体钙

的需求增加,若饮食钙含量不足,也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骨形成减少骨形成由成骨细胞介导,向骨基质分泌胶原蛋 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遗传、食物中钙的摄入量,都可影响骨形成的速度。此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运动较少,吸烟,酗酒,高蛋白质、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光照不足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二、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 评估患者的年龄、饮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询问女性患者妊娠、哺乳和月经情况,了解有无引起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以及运动情况等。 (二) 临床表现 1. 骨痛和肌无力①轻者,常无明显不适;较重者,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骨痛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久坐、久立、劳累或活动后疼痛加重;负重能力明显下降,检查无明确的压痛区或压痛点。 ②四肢骨折或髋部骨折时,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局部疼痛加重,有畸形或骨折的阳性体征。 2. 骨折和身材缩短骨折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而诱发,如在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好发于脊柱、髋部和前臂;椎体压缩性骨

护理科普:骨质疏松要注意这些

护理科普:骨质疏松要注意这些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骨骼组织不断流失和破坏,导致骨样物质的丢失,从而骨 骼变薄、纤维状骨组织增生、骨骼松动。这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疾病,多发生 在中老年人群中。 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人,可能会导致骨骼骨折,并影响身体的真实身体健康,减少劳动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 们应该及时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如果有带有骨质疏松的家族史,更容易患上骨 质疏松症。因此,人们还应该注重基因遗传和家族调查。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合理饮食,避免吸烟和饮酒,增加运动量。在固定年 龄段要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是通 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或增加骨形成来提高骨密度。药物包括激素、钙与维生素D、氮杂环烷、生长激素等。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代表,通过在人体穴位上施加压力和刺激 治疗疾病和康复。在治疗骨质疏松中,可以加快骨代谢和骨中钙的吸收。 过度饮酒和吸烟都会破坏骨质的完整性,增加骨折风险。因此戒烟限酒 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一步。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骨质的强度和密度,不仅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可以治疗早期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需要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总之,治疗骨质疏松是必要的,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 骨密度和骨质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三、得了骨质疏松注意的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骨质 疏松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负担,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是危险。下面就为大 家介绍一些针对骨质疏松注意的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上应该多吃蛋白质类食品,如豆类、肉类、牛奶等,增加钙质摄入量,有益于骨骼生长。同时,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因为这些都会导致身体流 失钙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尤其要注意。 运动可以帮助加强肌肉,改善身体质量,增加骨密度。对于骨质疏松患 者来说,需要进行柔性运动,如瑜伽、太极等,千万不要过度运动,以免造成额 外的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和用药方式 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进行用药,不要擅自更改药物 剂量,更不要自行停止治疗。 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此外,要注意防止摔倒,房间中尽量铺设防滑垫,不要赤脚穿拖 鞋行走,以免发生意外。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骨质疏松注意的事项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的最 好方式。 四、骨质疏松的护理要点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是因为骨质减少而导致骨骼变得 脆弱易碎,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虽然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日常生

骨质疏松标准护理计划

骨质疏松标准护理计划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特征是骨骼密度降低和骨质变薄,易于骨折。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骨质疏松,制定一个标准护理计划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一个骨质疏松标准护理计划的简要框架: 1. 评估和诊断: - 进行全面的病史记录,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 - 进行骨密度检测,例如DEXA检查,以确定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 - 进行骨骼部位的X光检查,以排除其他骨骼问题。 2. 教育和指导: -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骨质疏松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预防 和治疗方法。 - 教授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姿势,以减少骨折的风险。 - 提供合理的营养建议,包括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3. 药物治疗: - 根据骨密度测试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 建议患者进行合适的药物治疗,例如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或 骨密度增加剂。 - 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疗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日常生活指导: - 提供适当的运动建议,例如走路、慢跑、舞蹈等,以增强骨骼 健康。 - 建议患者避免过度用力和受伤的活动,以减少骨折风险。 - 提供安全提示,例如在家中使用防滑垫、使用扶手等。 5. 骨折风险管理: - 对于高风险骨折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骨折预防计划。 -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监测治疗效果和骨质疏松的进展。 - 鼓励患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骨折的早期检测和治疗。 通过实施这个骨质疏松标准护理计划,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所以该护理计划应根据个体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修改。同时,与医疗团队的紧密合作也是关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头变得脆弱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护理问题是关键,包括如何防止骨折、如何缓解疼痛、如何改善身体姿势等。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 疼痛: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头变得脆弱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骨折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身体变形: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形,如驼背、身高缩短等,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功能障碍: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等,需要护理人员的帮助。 情绪问题:骨质疏松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注和帮助。 二、骨质疏松的护理措施

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绿叶蔬菜等。 锻炼方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姿势,预防骨折。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钙片、维生素D、抗骨吸收药物等。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安全措施: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碰撞等危险行为,防止骨折。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预防骨骼疾病的发生。 参考资料(Dr.lps官方商城)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针对骨质疏松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身体姿势、预防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适当运动、安全措施和遵医嘱用药。通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骨质疏松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骨质疏松症护理教案模板(共7篇)

骨质疏松症护理教案模板(共7篇) 第1篇:骨质疏松症的护理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和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 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激素、细胞因子和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作用下,骨组织一直吸收旧骨,形成新骨。这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协调活动形成了体内骨转换的稳定状态,骨质净量无改变。骨吸收过多或形成欠缺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更,就会形成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凡可引起骨的净吸收增加,推动骨微结构紊乱的因素都会推动骨质疏松的发生。 1、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妊娠和哺乳:哺乳期间,母体血容量增加,钙的分布容量可增加1倍。如摄入不足或存在矿物质的吸收障碍,则必需动用骨盐维持钙离子的水平。如妊娠期饮食钙含量欠缺,易导致母体骨质疏松或骨软化 (2)雌激素: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加速骨的丢失,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因。 (3)活性维生素D缺乏,可伴有血清钙浓度降低,导致骨钙动员,骨吸收增强。 (4)降钙素:当降钙素水平降低时,不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钙在骨基质中冷静,因此可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 (5)甲状旁腺素:它是推动骨吸收的重要介质,当它分泌增加时,强化了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过程。 (6)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均有明显推动骨吸收功能。 2、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多种基因的表白水平和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峰值骨量和骨转换。遗传因素决定了70~80%的峰值骨量。 (2)钙摄入量:钙是骨质中最基本的矿物质成分,当钙摄入欠缺时,可造成峰值骨量下降。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足够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了峰值骨量,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均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和高盐饮食、大量饮咖啡、维生素D 摄入欠缺或光照少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临床表示: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 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凡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

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体会 ①饮食适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关于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进食过量营养物质,躯体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体外,不宜于纠正骨质疏松;②钙及VitD: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关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要求补充沛够的钙,尤其是饮食钙的摄入,才能平稳体内钙的代谢。正常老年人天天钙的摄入量应很多于850mg,关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那么天天应增加至1000-1200mg为宜,且钙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预防和医治骨质疏松。另外,

Vit D能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体内血钙浓度,增进肠道钙的吸收。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酱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 ③蛋白质与Vit C:研究说明,进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机体钙的吸收。而体内蛋白质或Vit C缺乏均会阻碍骨骼生长发育,致使骨质疏松。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推荐富含蛋白质(鱼、虾、奶制品、豆类等)和Vit C (蔬菜、水果)的饮食,保证患者天天至少摄入优质蛋白60-70g,Vit C 300mg。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作为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损坏、骨的韧性降低及骨折危险程度增加为特点的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其常见致病因素有:机体内环境(内分泌)紊乱、营养

不良、不良生活嗜好、日光照射不足等,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身高缩短、骨折;主要辅助检查X线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皮质、骨小梁均出现形态学改变。 某些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心理、饮食、减轻疼痛等综合护理方法能有效缩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在减少新发骨折;临床综合护理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了解甚少,许多存在着思想顾虑,主要是担心手术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且怀疑该项微创技术的效果,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其优点,如创伤小、起效快,或请已做过此手术患者现身讲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减轻其焦虑提高信任感。 2、体位指导:由于手术时需要采取俯卧位,故在术前开始训练指导患者的姿势,指导轴线翻身,使患者能逐渐耐受俯卧位。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和两肩膀处垫小软枕,下腹及骨盆处使用大软枕,使身体处于过伸体位,双手臂置于肩部上方,肘关节轻度屈曲或在两边感舒适的位置,时间要从短逐渐延长,要超过30分钟,每天进行2次。 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4、饮食护理: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间歇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卧床期间应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 1次,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在床上拖拽患者,以减少局部皮肤剪切力,防止压疮的发生。 3、术后锻炼:患者术后6h即鼓励患者做床上四肢全范围关节功能锻炼,术后 第二天就可在使用腰围下下床在床边站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先摇高床头,让患者适应,如无头昏眼花再坐起下床站立,在这期间可能有腰背部的酸胀,轻微疼痛不适,要告之患者是正常现象,消除其顾虑。然后慢慢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注意要使用防滑鞋,要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进行,防止意外的发生。如患者身体耐受程度差,可借助助行器行走,同时在患者卧位时可行腰背部的肌肉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积水潭脊柱外科护理与康复》2016年8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骨质疏松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临床表现】 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 4、呼吸功能下降 【治疗原则】 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骨质疏松治疗包括两部分: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年龄及营养状况等一般状况,了解既往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甲亢等病史及用药情况。 2、评估临床症状及体征,了解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了解辅助检查如肌电图骨密度测定、X线、血化验检查结果。 4、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给患者鼓励支持,同时让患者认识到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应用钙剂时应适当补钙,避免过量或不足,同时应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路结石。除了合并有骨软化(一般仅儿童易患,如佝偻病)、肠钙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代谢产物生成减少者,一般无需补充大量维生素D,如需给予,必须注意高血钙症。 3、饮食护理:宜清淡,少盐,注意节制,避免过饱。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开水,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多食高蛋白食物和含钙多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牛奶、海带、紫菜、芝麻、花生、核桃、芹菜、荠菜、苹果、香蕉等食品。 4、运动疗法指导:根据病情,有针对性选择治疗部位、运动幅度、速度、肌肉收缩强度。 5、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下肢感觉、运动、反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术后6小时可摇高床头,24小时可扶助步器下地行走,注意循序渐进防体位性低血压。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病理性骨折 病情观察:观察患肢局部有无疼痛、畸形或反常活动等表现。 护理:早期患肢应制动,用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以防止骨折。待骨包壳完全形成且牢固后,可撤除固定,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训练。 【健康指导】

(完整word版)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骨萎(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代谢性骨病。 一、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虚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痹症三型。其临床表现为:(一)肾虚证 腰酸腿软、足膝无力,劳累加重。肾阳虚者面洸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舌质淡脉沉细;肾阴虚者心烦失眠、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舌红少苔,脉玄细数。 (二)气滞血瘀证 偶有腰部扭闪疼痛如刺,俯仰屈伸转侧困难,舌质紫暗,脉玄。 (三)风寒湿痹证 腰背板滞,伴恶寒怕冷。转侧不利,受风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谅,舌淡苔白,脉玄紧。 二、临证(症)施护 (一)肾虚证 1、滋补肝肾,强筋壮骨,多晒太阳。 2、卧床休息为主,病情允许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劳累,注意腰背部保暖。 (二)气滞血瘀证 1、病室环境宜舒适、整齐、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阳光充足,禁止吸烟,每天定时开窗通气。 2、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 (三)风寒湿痹证 1、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邪,忌卧水泥地、湿地,夏季避免受凉。 2、陈伤且有寒湿者,可局部或循取穴行针灸(常用的穴位如肾俞、环跳、委中、阿是穴等)或局部运用散寒除湿,舒筋止痛之中药热敷,熏洗或行药浴。 三、饮食护理 辩证施食,做到因证施食、因时施食、因地施食和因人施食。 (一)肾虚证:饮食宜补肝肾为原则,可逐步增加血肉有情之品及滋补肝肾之食物,如动物肝、肾及核桃、枸杞等,如枸杞子羊肾粥、杜仲核桃猪腰汤等。 (二)气滞血瘀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一、老年人骨骼的解剖生理特点 随着老龄化,骨骼的大小和形态未发生变化,但骨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改变。 (一)化学成分 1.骨中水分增多:骨骼中的水分和骨的钙化程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骨钙化程度高则水分被排出骨中,水分减少。 2.骨无机质减少:骨无机质的沉积会随着增龄而显著减少。尤其是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钙离子。 3.骨有机质减少 (1)黏多糖蛋白减少:黏多糖蛋白是骨钙化的重要物质,它与胶原纤维共同形成骨基质的钙化场所。黏多糖蛋白体会随着增龄而显著减少。 (2)胶原纤维增多:骨的老龄化变化也具有结缔组织特有的老龄化变化。黏多糖蛋白体减少,胶原纤维却增多,但是胶原纤维增粗且分布和排列不规则,胶原纤维间的物质显著减少。 (3)氨基酸减少:骨中的氨基酸一般会随着增龄而减少。 (二)基本结构 1.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的主要部分,骨质坚硬、致密,抗压力、抗扭转能力强。随增龄骨皮质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松质的变化:骨松质由许多骨小梁构成,随增龄横行骨小梁减少并变细,纵行骨小梁变粗糙,这种变化在锥体中心部最为明显。

3.髓腔扩大:随增龄骨皮质变薄,髓腔相对扩大。 4.骨细胞的变化:骨细胞随着老龄化而减少,骨的生成能力也随老龄化而减退。 二、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1)性激素: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绝经女性,雌水平急剧下降,影响骨的形成,加快骨的吸收,骨量减少。 (2)饮食结构: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减退,进食少,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使骨的生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也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 (3)运动:老年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均减少,使骨骼承受的能 力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维生素D有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作用,主要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合成。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缺乏阳光照射,致使维生素D缺乏,引发骨质疏松。 2.身体状况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老年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骨痛,较重时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 2.评估有无身长缩短、驼背因脊柱椎体压缩变形,使身长任硬,严重者驼背。 3.注意患者有无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诱发骨折,如咳嗽、喷嚏、弯腰、负重、摔倒或挤压等,称为脆性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4.观察患者有无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措施】 1.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户外活动负重锻炼,如散步、网球、举重等负重锻炼可减少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卧床休息时,使用薄垫的木板,取用仰卧位或侧卧位。 2.提倡食用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虾米、鱼肝油、蛋、肝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如红烧肉、软饮料。 3.用药护理,应在晚餐后或睡前服用钙剂,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并防止便秘,注意定期检查血钙,根据血钙调整

药量。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使用雌激素时,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注意阴道出血情况。 4. 观察病人全身骨骼疼痛的程度,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热水浴、按摩、擦背从而缓解解疼痛,剧烈疼痛的老年人使用止痛剂、肌肉松弛剂。 5.已发生骨折者,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脊柱骨折者睡硬板床,在受伤椎体后凸畸形处垫枕头,不允许坐起,翻身时要轴线翻身,即肩、腰、定邻呈直线的整体翻身,股骨颈骨者,置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转动和牵拉,应尽早指导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6.创造有利于老年人睡眠和休息的环境,积极寻获年人睡眠紊乱的原因,有计划地安排好治疗和护理时间,必要时辅以帮助睡眠的药物治疗 7.鼓励老年人其达内心感受,指导老年人穿着,从衣着方面改变形象,增强自信心。 【健康教育】 1. 向老年患者介绍疾病知识,预防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2. 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进行耐心讲解。 3. 提倡食用富含钙的食物,避免进食含磷的食物。 4. 患者骨骼疼痛时,应卧床休息,使用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肌肉的活动度,按时服用止痛药物。 5. 遵医嘱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和户外活动。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 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骼脆性增加的一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西医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物理因素,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激 素调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因素相关[1]。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2]。中医认为, 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有赖髓以充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如果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就会发生骨骼病变。故《灵枢?本神论》有“精伤则骨酸痿厥”之论,指出人体骨骼的强健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 充盈,阴阳协调,则骨骼的化生有源,强健有力; 若肾精不足、肾气亏虚,阴阳失调则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因而在骨质疏 松症开展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我科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常规护理 1.1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护理春夏季节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注意防寒保暖,平时洗 用之水温度适宜,冷暖交替时,注意衣服的添减,避免风寒侵袭,走平地,穿平跟鞋,上下 楼梯时动作宜缓慢,勿持重物。病人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工作和活动。生活起居有 规律,多进行户外运动,指导病人在室外多晒太阳,防止跌倒及受伤的可能性。 1.2饮食护理 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疾病与饮食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 七十》中就有这样的论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3]。张仲景在《金 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提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灾。” [4]给骨质疏松的病 人以正确的饮食指导非常必要,亦可以防患于未然。 1.2.1 应摄入足够的钙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钙800mg,老年人应给予1000mg。食盐 过多可影响钙质在骨质中沉积,故应以低盐低糖为佳。 1.2.2 食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蘑菇、鱼,因维生素D的补给能帮助吸收钙质。多食用含 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荤素结合保证营养成分的均衡。膳食中还要有丰富的蛋 白质,高蛋白膳食可明显增加钙的吸收。膳食中若缺乏蛋白质,骨有机质生成不良,若缺乏 维生素C则影响基质形成。因此,必须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些蛋白质主要从鱼、虾、奶及黄豆制品中获得。 1.2.3 限制饮酒及咖啡过量饮酒或咖啡可影响钙的吸收,所以要限量饮酒,防止钙流失。 1.3 运动护理增加户外活动,运动可促进钙的吸收,减少骨质丢失。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每日坚持体操锻炼,如扩胸运动、深 呼吸运动、伸背运动、下肢后提运动、收腹运动和下肢外展运动等,早晚各1次,每次约 20min。坚持步行500~1500米,每日1~2次。太极拳和摩擦步的锻炼"需在有经验的老师 指导下进行,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中医药护理 2.1中医辨证施护中医护理遵循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即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人按照不 同的证型,加以分类指导。相关食疗,外敷及饮食宜忌等护理常规,则可由相关护理人员向 病人家属提出建议,加以辅导。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二.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三.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 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出现,提示雌激素减少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血降钙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女性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其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例如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产生过多的内源性皮质激素或慢性甲状腺毒症,导致骨的吸收或排泄增加,这些都与骨质疏松症形成有关。 2.营养因素 已经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直接相关。钙的缺乏导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骨基质的矿化受损,可出现骨质软化症。长期蛋白质缺乏造成骨机制蛋白合成不足,导致新骨生成落后,如同时有钙缺乏,骨质疏松则加快出现。维生素C是骨基质羟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质的正常生长和维持骨细胞产生足量的碱性磷酸酶,如缺乏维生素C则可使骨基质合成减少。 3.废用因素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由于老年人活动减少,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的减弱和协调障碍使老年人较易摔跤,伴有骨量减少时则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脑卒中等疾病后长期卧床不活动,因废用因素导致骨量丢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4.药物及疾病 抗惊厥药,引起治疗相关的维生素D缺乏,以及肠道钙的吸收障碍,并且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使用包括铝制剂在内的制酸剂,能抑制磷酸盐的吸收以及导致骨矿物质的分解。糖皮质激素能直接抑制骨形成,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脏对钙的排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障碍,以及性激素的产生。长期使用肝素会出现骨质疏松,具体机制未明。化疗药,如环孢素A,已证明能增加啮齿类动物的骨更新。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的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激活破骨细胞,以及儿童或青少年的白血病和淋巴瘤,后者的骨质疏松常是局限性的。胃肠道疾病,例如炎性肠病导致吸收不良和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导致快速的体重下降以及营养不良,并与无月经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源于骨髓过度增生以及骨

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并协助摆好正确体位。 三、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新入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测量入院时体重。 (二)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3时和晚11时酌情免测。 (三)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体温正常连测3次后,每日15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二)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等,引流袋遵医嘱更换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三)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六)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