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传统教师的角色主要是传授知识、灌输思想,并对学生进行考核。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更多地扮演导师、引导者和学习的合作者的角色。
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要推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导师。
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新课程下的角色转变也要求教师具备多样的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广泛的教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有效的协作。
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
教师需要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发展成终身学习者和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的角色转变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和成长。
只有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形势下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形势下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目前,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标志着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
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要在教学中传播科学发展观。
教师自身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
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全面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从而产生发展的强烈欲望。
教师有了发展的欲望,才能带给学生这样的观念,也才能唤醒学生全面发展的冲动,帮助学生把这种冲动付诸实践并最终有所成就,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发展观,这也就是我们在学生中传播科学的发展观所要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即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
终身学习,准确地说是人的一种内涵和修为,终身学习也不是限定于某种内容的学习,它就是人的一种需要,一种终身的需要。
而教师是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模范。
教师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1)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心得体会在为期十二天的培训里,学校为我们这些学员安排了新老师必备技能课程,也为我们安排了都是县里优秀的老师。
通过主讲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对问题的探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受益非浅。
首先,在教学方面:即将为人师,既欣喜又不安,因为自己在校时学的是化学,毕业距今已八年多,因为形势所迫,在社会上从事很多行业,却没有从事教育行业,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得到实践,对于专业知识和教课技能已经很生疏了。
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领悟到,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增强使命感,树立好榜样。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拥有扎实系统精神的专业知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心理知识。
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学习,多向有成功经验的资深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对于一个刚步入基础教育的教师来说,认清形势、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有了这个大致的概念,我们就很清楚:自己从事的基础教育的责任重大。
通过深刻的理论阐述和经典的例子结合,使的讲座的效果达到比较高的境界,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下,教师成长途径很多,的确需要我们好好去反思和借鉴。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想,这次培训活动已经把我领进了教育教学的神圣殿堂,对教师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以终身学习为途径的自我培训,我的自我培训之路还很长,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也还很长,我要像朝圣那样虔诚而持久地搞好自我修行,争取做个无愧于老师这个神圣称谓的好老师,做个不断进步,永不停步的阳光教师,用自己扎扎实实的教学教学探索和实践践行好省教育厅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从培训中我也学到了有关新教师的新知识技能,对于我们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反思和探讨,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要培养好学生,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心态,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榜样。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我是扎根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三十年的教员,有幸见证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中传统与现代的较量,陈旧与创新的博弈,在这碰撞中我深深感悟到作为教育的一员,我们手里握着的“权力”是“重于泰山”。
面对这沉沉甸甸的“教师”称号,我始终思索着,在新形势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一、为弃者——懂得度势作为教师,要度社会政治之势、度教育改革之势、度学生发展之势,因时而动,相机而行。
做好望、闻、切、问。
也许我们还在为传统教育下所拥有的“三从四得”立下的汗马功劳而沾沾自得,我们一不含糊,二不打折,从教师到学生无不高分乖巧,循规蹈矩。
这一切我把他归功于教育的“三从四得”,即三从:命令的绝对服从,课堂的盲目跟从,问题的逆来顺从;四得:课上站得,课下骂得,疑惑忍得,发问等得,这中规中矩的教育锻造出的老师没了个性,孩子缺了棱角,呈现出一类固步自封的“教书匠”,一群墨守成规的“情障生”,这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有一所学校打出这样的办学口号:走进我们学校,就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细品起来,这句话很有嚼头,含蓄且深刻。
是啊,千家万户的希望在我们手里扶过,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基础教育给予孩子些什么呢?课改以来,名师层出不穷,我们震撼着魏书生的小跑亮相,聆听过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佳话,倾听了崔其升的“336”教学模式的神奇,如此等等。
每走近他们之际,让人叹服之余又油然而生敬意。
那么,从价值出发,农村或袖珍城市的学生已经逐渐被高考边缘化、沙漠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由此看来,我们就应该为大多数孩子的生身立命定做这块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教育大蛋糕,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算是坚守了教育的本真。
二、为舵者——学会引领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教师的创新素养最有关系,一个好学校必有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
从发展角度看,教师应思考为什么教书、怎样教书,如何教好书。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动力,不是被动者,教师的理念、视角及思维方式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方向。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新课改下的教师观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师观的内容主要以单选和材料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查,是一个重点内容,考生们需要着重掌握。
一、知识点教师观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角色和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学习和品行的发展。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角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课程增添新内容;改善课程内容。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角度:积极反思;通过查阅资料、同事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正在逐渐被打破和改变。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权威,而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首先,新课程下的教师需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课堂中的主角,他们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在新课程下,学生被视为主体,他们需要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挑战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探索并自主获取知识。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新课程下的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在新课程中,学生被视为主体,他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协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压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进行合作、协助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新课程下的教师需要成为课程组的成员和组织者。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整合和跨学科性,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协作,共同设计和评估课程,制定完善的课程评估和考核体系。
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需要与学生交流、倾听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伙伴,同时还需要成为课程组的成员和组织者。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辨析题在教育领域,新课程倡导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师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了教学行为的转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辨析。
一、教师观的变革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权威的代表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的角色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角色。
2. 学习方式的变革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教学,而新课程倡导下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1.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是主导课堂教学的,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2. 评价方式的更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往往是以考试为主导,注重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而在新课程倡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主要体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师观念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体系,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切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坚信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将会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本文的深度辨析,我们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模式也从单一的灌输式转变为引导性的探究式。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界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它意味着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具体的变化?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注重引导和服务。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和规则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整合。
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们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参与到跨学科整合的教学中,协助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专长,进行跨学科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也将加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老师们可以相互借鉴、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而在新课程下,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也应扮演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新教育形势下教师角色转变的新观念
育观念。
在新 课 标 下 , 课程 中新 增 设 的 内 容 , 要 [】D vd Mu o d 数 学的趋势— — 择我 2 a i mf r . 选 求 教 师具 有 创 新 精 神 , 备 创 新 施 教 的 能 具
价 课 件 的 好坏 , 能 力 选择 好 的 课 件 , 能 有 有
力 通 过 多 媒 体 获 取 教 学 中 所 需 的 信 息 资
2 师生关 系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基 源 。 助学 方 面 , 师要 认 真 组织 引导 学 生 在 教
础
课 程 改革 的深 入 要 求 教 师 具 有 全 新 的 参 与数 学 实 验 。 同时 教 师要 为 培养 学 生 的
3.
没有 学过 的 。 以 , 了适 应 教 学 , 所 为 能快 速 教 学 模 式 来 教 学 , 学 的 内容 不 仅 是 为 了 【】J V. r b n r 数 学在 西 方思 想 史上 的 教 4 . G aie.
中心 地 位[]数 学译 林 , 0 5 1 J. 20 , .
学 生 的 自主理 性 , 励学 生 的 创 造 精 神 , 鼓 让
转 变 , 会 有 教 育 上 的 转 变 , 会 人 才 辈 才 才
出 。 代 的 中学 数 学 教 师 的 职 责 和 使 命 比 当 以 往 任 何 时 候 都 更 重 要 , 对 于 教 师 角 色 而
的正 确 定 位 , 在时 代 的 浪 潮 中 , 如 镇舟 之 正
结 构 和 内 容 。 增 加 的 内 容 有 部 分 是 教 师 数 学 素 质 。 些 内 容 要 求 教 师要 用 全 新 的 新 这 高效 地 传 授 知 识 给 学 生 , 中学 数 学 教 师 首 掌 握 知 识 的结 论 , 为 重 要 的 是 经 历 求 知 更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
传统的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此,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进行浅谈。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在传统教育中的变化就是告别了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不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灌输者,而是更像一个引导者和激发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跨学科教育。
传统的学科教育是以学科为主导,学科之间缺乏联系,而新课程下,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善于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跨学科教育目标。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传统的教师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而新课程下,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人格修养和社会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做学生的知识导师,还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使命。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是一个全面的提升和深化,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跨学科教育和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综合目标。
希望新课程下的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既要保持传统教育的优点,又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扮演着不同于以往的角色。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许多转变。
首先,教师要由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
作为传递者,教师通常是课堂的主导者,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
然而在新课程下,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其次,教师要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知识组织者。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讲解者,因此教师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在新课程中,教师需要更注重知识的组织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整合,构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和方法。
再次,教师要由制定者转变为策划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制定者,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传递知识为主的目的。
但在新课程下,教师需要是策划者,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既要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最后,教师要由评价者转变为引导者。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评价者,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自主化,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非依靠老师的评价而获得成功。
总之,在新课程下,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随之发生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了学生的合理引导者和知识组织者。
只有根据新课程需求,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才能在新时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谈谈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2)
谈谈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新课改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应该是一个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
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转变角色与学生建立亲和性的关系,学生就能相信老师、亲近老师,教师也就成为学生心目中被模仿的对象。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会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的答案言之有里,就应该予以认可。
不能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如:我在讲如何调解情绪一课时,我出示一段事例,引起学生情绪波动,然后让学生都说一说是如何调解情绪的,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只要符合情理,我都予以肯定.作为老师要大胆地转变观念,要允许学生讲,允许学生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行为,在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中,进行师生交往,学生会有一个自由、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会是和谐、真实的。
二、要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珍惜学生的时间,语言应当简明、准确、生动、合乎逻辑,多为学生创设些情境,让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领悟。
我们爱学生,不仅要从生活上体验他们,而且要尊重他们,要爱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热忱地关怀他们,让他们学会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演自己的颗余生活,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
我分明看到全班毛病最多的李凯同学也举器起了手他正用自信、渴望、祈求的目光望着我。
我楞了一下,心想:你可别给我捣乱,这可是公开课,可看着他的眼睛,我改变了主意:相信他,给他一次机会,他会表演的很好!没想到他上台用彩纸剪了一个漂亮的蝴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自中国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角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熟练度,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要求教师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传统教育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以讲师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入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来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等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新课程下,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育主要以考试评价为主,注重学生的答题和知识掌握情况。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态度、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展示性评价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别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者转变为培养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的教育者。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
新课改下教师观念和角色
新课改下教师的观念和角色一、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观过去,我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教育教学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要,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实现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自己为中心的教育观,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学生中心”即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观念。
应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发展等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以学生为本,就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其主动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其独特的潜能,促进其发展特长,使其有个性地发展。
二、树立“活动中心”的教学观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奉行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轻视甚至否认学生活动对其素养形成及素质发展的真正价值,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为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活动的教学观。
重视学生主体活动,要求课堂教学淡化教师的表达欲,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发现真理、体验情感、陶冶情操,从而真正能够自主、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三、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严守师道尊严,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师生间谈不上民主平等,这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关系要让位给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共同提高的平等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要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而且要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内容,让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过程。
教学要由重视传授向重视探究转变,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由教师居高临下向与学生平等相处转变,由漠视学生的感情态度向重视学生的感情态度转变。
谈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多篇)教师观
谈教师角色的转变(精选多篇)教师观第一篇:谈教师角色的转变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丹凤县棣花中学彭江涛时下,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课改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但在全局一片叫好的大背景下,作为奋斗在教育一线工作者,笔者却听到很多基层教师却怨声载道,满腹牢骚:“新课改是失败的,改的没边没沿,毫无章法,教没法教了,学更无从着手了……难啊!”课改,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我们的广大教师未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的填鸭式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师生间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不折不扣的知识“点读机”,角色中缺少了灵活、情感,一味的机械呆板,很明显,难以与新课改的那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材相适应。
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呢?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指导,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可虚的学习策略,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新时期,我们应树立新的教师观,去尽力扮演好以下角色:1.教练示范者教练的职责就是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
这就意味着,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外语方面听、说、读、写、译各种技能,我们自身就应当勤加操练,狠下功夫,在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殚精竭虑地谋求长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一桶水”。
“业精方可为范”,是的,时代在变,教材更新很快,假如我们还仍旧在“夹着两把陈旧的刷子,重复着那过去的故事”,固步自封,长此以往,何以将鲜活、富有时代气息的教材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我想:很多同行觉得新教材生涩怪僻、难以驾驭均是由于此缘故吧!切记:“业精于勤,荒于嬉”。
2.资源提供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给我们提供了海量的素材资源,这无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
试想,五彩斑斓的图片、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实用逼真的视频短片……哪样不是我们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思考热情、破解语法难点的绝妙手段?可惜,现时代的许多教师却out啦!因此,当前我们不光要有渊博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紧跟时代步伐,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我们的课堂更富吸引力,使鲜活新教材更添魅力!3.欣赏激励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师的角色转变与教学观
教师的角色转变与教学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引导者转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学观也对教师的角色转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师角色转变的角度,探讨教学观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如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需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教育促进者、引导者转变。
这意味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要关注教学观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教学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信念和理念,它对教师的角色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这意味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呢?1. 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观,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2. 强化质量监控,推动教学改革。
学校应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3. 创新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学校应制定符合新时代特点的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家庭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沟通,帮助家长了解新时代特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新课程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
新课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扮演更多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出现,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需要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励,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组织者向合作促进者的转变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班级中心的存在,学生依赖教师提供的一切。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促进者。
他们需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传授知识向培养品格的转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
教师需要通过关爱和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主性,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有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新课程的出现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扮演更多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
文 化教 育 l l I
王 洪波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观念和角色 的转换
(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新林区第二 中学,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5 0 ) 60 0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实施新课改,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变自身角色, 转 树立新的课程 观、 师观、 教 学生观 、 学观和学习观。 教
关 键词 : 课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 目标的变化 、课程 施者 , 更是课程 的开发者, 教师既要 根据实 际教 地位, 师教, 学生学 , 老师问 , 学生答 , 学生只能被 结构的改革 、 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实施与 育情境的需要 , 对课程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增删 、 动的倾听。 新课程强调 ,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 是 教学改革、 教材改革、 课程资源 的开发、 评价体系 调整和加工 ; 更要根据学校的实 际情况 , 积极参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 、 沟通 启发和补充 。 教师要 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 是一个 与校本课程的研究 和开发,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 “ 放下架子, 蹲下身子”从讲台上走下来 , , 成为学 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 展 。 生的合作伙伴 , 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 与学 其 最终 目的是促进 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2 世纪 7 年代 , O 0 英 生一起交流 、 、 思考 对话, 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 展, 其根本手段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转 国学者斯腾豪斯率先提出“ 活跃学生的思维 , 发展学生的个性 。 教师即研究者”没有 惧感 , , 变学生的学 习模式 , 为学生构建—个 自 、 主 体验、 教师的参与 , 就没有新课程的编制。传统的教学 5树立新的学 习观 探究 、 、 合作 交流的学 习平台。实施新课改 , 教师 中, 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是彼此分开 的, 教师的 在实施新课程 中,教师除了要 自已角色定 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 自身角色 , 转变 树立新 的课 任务只是教学 , 研究成了教育专家 的专利。这样 位外,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行之有效 的科学的学习 程观 、 教师观、 学生观、 教学 观和学习观。 就容易导致专家研究的成果很难转化为教学的 观念 。 1树立新的课程观 需要 , 老师的教育理念也难 以更新 , 结果是“ 素质 自 主性学习观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 树立“ 知识与技 能, 过程和方法 , 情感、 态度 教育”“ 、新课程” 总是跳不出“ 应试教育” 旧课 品质而言的, 由学生 自 与“ 指 主而不受他 ^ 支配的学 和价值观三位一体” 的新课程观 。基础教育肩负 程 ” 的怪 圈 。 习方式。 主动性是 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传统的 着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 , 又要为社会 再者, 新课程更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 、 综合 教学 以教师 、 、 课堂 书本为中心, 学生处于单一的 输送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 。传统的教学中 , 人 和渗透, 呼唤综合型教师 , 强调为人师者“ 给学 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 要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教师指 们较 多关注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 生一杯水 , 白已须有一桶水 ” , 要求教师具有 复合 导下主动地 、 富有个性地学习 , 建立和形 成充分 输送人才 , 而忽视了后一项培养 目 。 标 因此 , 课程 型的知识结构 , 又具备基本 的教育科学知识 和丰 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 建 设 置考虑得更多的是选拔人才及 为少数人进一 富的实践性知识。 因此 , 新课程下 , 要求老师主动 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学 习者 自主建构知识 的过 步深造的需要, 而较少考虑大多数人在义务教育 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 从教书匠转变为学习 程 , 自己的经验背景 , 根据 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 阶段后 , 直接进入社会 、 从事各种工作 的需要 , 更 者 、 探索者, 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择、 、 , 加工 处理 从而获得意义 , 自己知识的 建构 无从谈起适合每个受教育者终生学 习和发展的 3树立新的学生观 过程。 显然, 这个过程别人无法替代 , 学习者必须 需要 。 结果是基础教育课程 中的语文 、 数学等传 学生是受教育者 , 是教育的客体 , 是学习的 积极 主动 , 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 外界施 统科 目占据了较大比重 , 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 主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 都具有巨 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 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转变 位, 而且课程缺乏弹性 , 忽略了学生 的全面均衡 大的发展潜能 , 都是—个发展过程 中的人 。学生 为 自己的学识和见解。 发展 。 的发展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到遗传和环境两 它受 探究性学习观。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 新课 程倡导基础教育要适合每个受教育者 大因素的制约 ,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 导下 , 为获得科学素养 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 的终生学习和发展。 以, 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决 素 ,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开展的学习活动 。 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在于促使学 不是换一套 教科书 ,也不是课程 内容的简单调 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 的发展潜能。传统的 生保持独立、 持续的兴趣 , 丰富学习的体验, 养成 整。 它一方面加强了课程内部有关科 目之间的横 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过去和现在, 学生被当成教 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 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 向联系; 另一方面又加强 了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师向其灌输知识 的容器 , 而忽视对学生潜能的挖 养成尊重事实 的科学态度; 并促使学生重新认识 程的建设 , 树立必修课、 选修课、 综合实践课都是 掘 , 教师对学生批评多, 激励少 , 灌输多, 引导少。 学 习与 自 , 我 使学生 的个性发展、 独立思考与 自 培养学生的主渠道 的新观念。 要设置分科与综合 新课程倡导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 教 由创新获得最大的空间 。 相结合的课程, 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 设 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 , 坚信学生 终生性学习观。终生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 置综合实践 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以增强学生的 是积极 向上的 , 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 , 可以获 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是 它激励并使 ^ 们 探究和创新意识 ,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 发展综 得成功的; 要以接纳 、 赏识 、 赞美、 激励的眼光看 有权利去获得他们 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 价 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 待每—个学生。 值、 技能和理解 , 并在任何任务 、 情况和环境 中有 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树立新的教学观 信心、 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传统 的教学 2树立新的教师观 由知识的 “ 传授者”转变为学 习的 “ 促进 以谋取职业为手段和 目标 , 学习只是生存发展的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 者”传统的教学以“ 。 教师为 中 ”老师的职责是 手段。新课程倡导终生学习的学习观 , 心 , 强调义务 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把他们培养成一定 “ 传道、 授业、 解惑” 。因此, 课堂教学 以教师的讲 教育不仅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 是提高全 社会所需要 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新课程着眼于学 授 为主,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 较少参 民族素质的教育 , 而且更是为每—个学生终生学 生的全面发展 , 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 , 重塑角色 , 与。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 , 学生是有思维、 习打基础的教育 , 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 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有思想的独立 的人,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以适应快速发展的 课程 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 观能动性 , 教师要树立以“ 学生 为主体 ” 的教学 社会并为每一个学生今后 的发展和从事终生学 教 是课程的开发者。 币 传统的教育中, 教学 观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 更应该成为学 习打好基础 的教育。 因此 , 于每个人来讲, 对 学习 和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 , 生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 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 的指 是为 自己的未来而投资,是为 自己的生存而积 教师只能按教科书 、 参考书去教 , 教师成为 消极 导者 ,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 勤于动手 , 累 , 是为自己的��
新课程下的教师观
(3)教科书的管理和审订
切实体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并注重教科书的审订工作。
(4)课程管理
课程权力分享,国家和地方共同管理课程;协调中央和地 方的关系。
(5)课程评价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重 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 学生发展,改善学习。
3.国内背景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
中小学校长与教师对课程难度的意见(%)
40%的教师和60%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偏 难。
50%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用。其中,课时 不足的原因,认为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 和“完不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比例之和约
为50%。
¸ß ÖÐ ± Ï Òµ Éú ¶Ô ½Ì ѧÄÚ ÈÝ ÄÑ ¶È µÄ ¿´ ¨ ·
了现实的基础
(三)基础教育现状反思与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1996-1998年,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 查。
调查的内容——1993年以来实施的九年义 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
调查的范围——9个省市的城镇和农村 调查的对象——16000名学生
2000名校长、教师 全国政协多位委员 教科文卫委大部分委员
1.课程目标
•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什么? 重视的是什么?
•
60% 50% 40% 30% 20% 10%
0%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实际关注点
知识与技能 解题技巧 智力发展 创造性 情感态度 个性发展
1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目标
50%
40%
30%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目前,全党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
这标志着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
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要在教学中传播科学发展观。
教师自身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
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全面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从而产生发展的强烈欲望。
教师有了发展的欲望,才能带给学生这样的观念,也才能唤醒学生全面发展的冲动,帮助学生把这种冲动付诸实践并最终有所成就,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发展观,这也就是我们在学生中传播科学的发展观所要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即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
终身学习,准确地说是人的一种内涵和修为,终身学习也不是限定于某种内容的学习,它就是人的一种需要,一种终身的需要。
而教师是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模范。
教师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1)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
(2)在知识的传递上体现教师丰富的知识面和宽远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
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
(3)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师的能力是对学生坚定终身学习的品质的鼓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自信心。
(4)在答疑中表现出丰富的解题技巧,诱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终身学习发展的愿望,形成内在的强大的驱动力。
三、教师要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的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
作为教师,我们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对待学生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表扬中成才,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这样的理念才是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深入的理解。
创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论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
如何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
一堂课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资源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等,我们最需要节约学生的付出,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
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不是在课堂知识阐释的清晰程度,而在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习有法,而无定法。
准确地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师要自觉地给学生灌输这一思想,传递学法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方法。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高效的教育手段。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适应时代需要的重要标志。
现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中所体现的直观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媲美的,具有强大的教学辅助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四、教师要在校园中创造“和谐”的氛围。
教师面对的受教育者在性格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
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将优秀教育资源平等地奉献给他们。
学生是幼稚的、单纯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打死”,就全盘否定,这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教师不可能要求只面对不犯错误的学生,教师需要有一种成熟的心态,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包容学生的错误,因为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比某种惩戒方式来得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
只有宽容,才能为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建良好的平台,这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
在和谐中,学生才能找到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之路。
和谐的校园就是阳光,就是温暖,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和谐中成长,在成长中和谐,这是科学发展观下的教师重要的使命。
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人文素养而非简单的人文知识的人,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力奉献优秀教育资源,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优秀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自身、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教育都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小越中学
杜钰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