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课一练 14 在柏林(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课一练 14 在柏林(部编版,含答案)

14 在柏林1.选择正确的读音。

(填序号)①bǎi ②bó在德国首都柏林的郊外有一片森林,种满了松树和柏树。

③chuāng ④chuàng多年夜以继日的辛苦工作让居里夫妇在科学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创伤。

2.组词。

思()指()假()神()腮()脂()遐()伸()3.《在柏林》中作者写小姑娘“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当得一项是()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对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4.《在柏林》这篇小说通过“老妇人”这一形象是为了表现怎样的主题:()A.老妇人疯了,两个小姑娘嘲笑她,小说要告诉人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B.老妇人疯了,是因为失去了三个儿子,小说要告诉人们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灾难和挫折。

C.老妇人疯了,是因为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是可怕的战争带来的灾难,他不该把儿子都送去战场。

D.老妇人疯了,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像老妇人这样深受苦难和创伤的人还有很多,小说呼吁人类要和平共处。

5.关于《在柏林》一文,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平实:疯老妇人重复着数”一、二、三……”,两个小姑娘重复着“笑”,一个老头用眼神制止……但结局出人意料,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揭露得淋漓尽致。

B.因为战争会给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所以自古以来人类所有的战争都是错误的。

C.小说中的老妇人代表了在战争中所有受苦受难的母亲形象。

D.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战都是德国发起的,他们给被侵略国人民造成深重苦难的同时,也给自己国家人民造成深重苦难,带来难以弥合的创伤。

现在的德国已经深刻反省了战争的危害,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在柏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在柏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在柏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在柏林》课文原文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译者杨棣。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在柏林》知识点多音字:数:shǔ数一数shù数学假:jiǎ不假思索jià度假尽①jìn尽头。

②jǐn尽管。

本课读音同①。

假①jiǎ不假思索。

②jià放假。

本课读音同①。

词语解释: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

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反义词:缓慢——迅速健壮——虚弱停顿——继续奇特——普通寂静——喧闹不假思索——犹豫不决近义词:虚弱——孱弱沉思——深思停顿——暂停大概——可能寂静——平静不假思索——毫不犹豫课内问题: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 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 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A.退役.(yì)B.嗤.笑(chī)C.咔.嚓(kǎ)D.寂.静(jì)2.选字填空。

既即慨概(1)她猛回头,微微笑了起来,随()呆呆地坐着。

(2)()然母爱如此不可思议,那么拥有者便是一个幸运儿了。

(3)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

(4)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多。

3.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中“嗤笑”一词指地笑,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请你结合下面的描述,写出与“笑”有关的词语。

(1)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2)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3)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4.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课内四字词语。

(1)他没有思考,迅速地一口答应下来。

()(2)一个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的人躺在地板上喃喃自语。

()5.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A.这句环境描写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伤的气氛。

B.这句环境描写衬托出老兵内心的愤怒,他痛恨小姑娘的无情。

C.这句话让人们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震摅,深深地感到战争的可怕。

D.这样的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②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③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④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1)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第句是描写“面”,第句是描写“点”。

(2)片段中画“”的句子暗示了,结合老妇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

参考答案1.C2.(1)即(2)既(3)概(4)慨3.讥讽示例:讥笑嘲笑(1)傻笑(2)微笑(3)冷笑4.(1)不假思索(2)神志不清5.B6.(1)①②③④(2)健壮的男子都从军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造成的巨大伤害。

【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在柏林》一课一练(基础 提升,含答案)

【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14课《在柏林》一课一练(基础 提升,含答案)

六年级(上)第14课《在柏林》一课一练第一课时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退役( yì)B.嗤笑(chī)C.咔嚓(kǎ)D.寂静(jì)二、读拼音,写词语。

huǎn màn jiàn zhuàng shén zhì bú qīng zhǐ shǒu huà ji ǎo()()()()dà gài tíng dùn bú jiǎ sī suǒ xū ruò duō bìng()()()()三、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中“嗤笑”一词指____地笑,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

清你结合下面的描述,写出与“笑”有关的词语。

1.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 )2.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

( )3.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 )四、课内阅读。

①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②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③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④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1.片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第_____句是描写“面”,第___句是描写“点”。

2.片段中画“___”的句子暗示了_______________,结合老妇人的言行,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柏.林()嗤.笑()车厢.()后备役.()寂.静()咔嚓.()旅.客()独自沉.思()2.选字填空。

既即慨概1.她猛回头,微微笑了起来,随( )呆呆地坐着。

2.( )然母爱如此不可思议,那么拥有者便是一个幸运儿了。

3.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 )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译者杨棣。

【知识点】多音字:数:shǔ数一数shù数学假:jiǎ不假思索jià度假尽①jìn尽头。

②jǐn尽管。

本课读音同①。

假①jiǎ不假思索。

②jià放假。

本课读音同①。

词语解释:沉思:深思。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造句:他总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很令人反感。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假:凭借;依靠。

嗤笑:讥笑。

神志不清:知觉和理智不清醒。

文中形容老妇人因痛失儿子而极度悲伤导致的精神错乱。

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

反义词:缓慢——迅速健壮——虚弱停顿——继续奇特——普通寂静——喧闹不假思索——犹豫不决近义词:虚弱——孱弱沉思——深思停顿——暂停大概——可能寂静——平静不假思索——毫不犹豫课内问题: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答: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的老兵,在被迫上前线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疯人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4在柏林(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4在柏林(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3 穷人第一课时一、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搔痒(náo sāo)破帆(fān fán)倾听(qīnɡqiōnɡ)刮断(ɡuāɡuǎ)蜷身(juǎn quán)澎湃(pài bài)勉强(qiánɡqiǎnɡ)傍晚(bànɡpánɡ)二、用本课词语填空。

1.太险了!谁站在这儿都会感到__________的。

2.我的心里__________,像大海在翻腾。

3.__________!不干好事,被警察抓了,活该!4.他这会儿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__________的!三、句式辨析。

(填序号)A.陈述句B.疑问句C.感叹句D.祈使句1.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2.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3.快去!别等他们醒来!()4.唉!她死得好惨哪!()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sāo fān qīnɡ guā quán pài qiǎnɡ bànɡ二、1.心惊肉跳 2.汹涌澎湃 3.自作自受 4.忐忑不安三、1.A 2.B 3.D 4.C13 穷人第二课时一、内容梳理。

《穷人》是国作家写的一篇。

文章记叙了的故事,真实反映了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那和渔夫的美好品质。

二、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dé děi)严肃,忧虑。

“嗯①,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shuó shá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得.(dé 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dāi dǎi)在一起怎么行!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对渔夫的描写。

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嗯②:哦③:3.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随堂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随堂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在柏林》随堂练习一、填空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1.(3分)理解下列词语。

不假思索:。

2.(3分)理解下列词语。

神志不清:。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能去掉吗?为什么?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能去掉吗?为什么?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5.(3分)(《在柏林》)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说中两次写到两个小姑娘的笑,第一次用了“嗤笑”,第二次用了“傻笑”。

“嗤笑”的意思是讥笑;“傻笑”的意思是无意义地一个劲儿。

请说说同样是写两个人的“笑”,作者每次写的角度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6.(3分)根(《在柏林》)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老妇人疯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解到这个原因后你有什么想法?7.(3分)(《在柏林》)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8.(3分)(《在柏林》)这篇小说通过“老妇人”这一形象是为了表现怎样的主题:()A.老妇人疯了,两个小姑娘嘲笑她,小说要告诉人们不能随便嘲笑别人。

B.老妇人疯了,是因为失去了三个儿子,小说要告诉人们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灾难和挫折。

C.老妇人疯了,是因为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是可怕的战争带来的灾难,他不该把儿子都送去战场。

D.老妇人疯了,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像老妇人这样深受苦难和创伤的人还有很多,小说呼吁人类要和平共处。

9.(3分)(《在柏林》)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平实:疯老妇人重复着数”一、二、三……”,两个小姑娘重复着“笑”,一个老头用眼神制止……但结局出人意料,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揭露得淋漓尽致。

B.因为战争会给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所以自古以来人类所有的战争都是错误的。

C.小说中的老妇人代表了在战争中所有受苦受难的母亲形象。

D.世界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战都是德国发起的,他们给被侵略国人民造成深重苦难的同时,也给自己国家人民造成深重苦难,带来难以弥合的创伤。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一、读拼音,写汉字。

jì jìng zhàn yì zhǐ shǒu huà jiǎobó lín jiàn zhuàng bù jiǎ sī suǒ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战役.(yì yù)嗤.(chī chǐ)笑咔嚓.(cā chā)柏.(bǎi bó)林傻.(shǎ sā)笑寂静.(jìn jìng)三、组词。

思()指()假()神()腮()脂()遐()伸()四、根据意思,选择不同的“笑”。

(填序号)A.嗤笑B.狞笑C.苦笑D.傻笑1.凶恶地笑。

( )2.无意义地一个劲儿地笑。

( )3.有讽刺意思的笑。

( )4.心情不愉快而勉强露出笑容。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地驶出(_______)的老妇人(_______)的寂静(_______)地挺身(_______)的老兵(_______)的举动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李阳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 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 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盐城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 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七、填空题。

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

2.________,将军夜引弓。

3.《在柏林》是一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女作家、记者。

文章________,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

体现了________,以及________。

4.写在________期间,一个在战争中________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________。

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20--在柏林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20--在柏林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在星期六的上午,我在家聚精会神做着数.(shù shǔ)学有关二次函数抛物线的解析题,在一旁的妈妈开始数.(shù shǔ)落我说:“要认真学习,你是家里的顶梁柱!”,我知道了,学习要抓住重.(zhòng chóng)点,不要反复重.(zhòng chóng)复,做无用功。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2分)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bó lín(),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jiàn zhuàng()的男子。

2、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chī xiào()起来。

3、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hòu bèi yì()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4、chē xiāng()里一片jì jìng(),静得可怕。

三、比一比,再组词。

(8分)思()指()假()神()腮()脂()遐()伸()四、根据句意写词语。

(4分)1、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2、神志错乱;精神错乱。

()3、讥笑,轻蔑地笑。

()4、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

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五、选词填空。

(4分)嗤笑耻笑嘲笑11、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起来。

2、人们()他,是因为他做了坏事。

沉思深思思索3、显然她在独自(),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4、分享是一种思想的深度,()的同时,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

六、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10分)指()画脚不()思索神志()清毫()犹豫1、“一、二、三”,这个()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2、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地嗤笑起来。

3、按照要求写成语。

不假思索的近义词是()写出含有“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_________而发生事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在柏林》,课后,拓展,训练案 (1)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4.,《在柏林》,课后,拓展,训练案 (1)

课题:第四单元多彩的小说第14课在柏林编制人:徐清波审核人:编制时间:2019. .使用人:班学号姓名第一课时【建议:五分钟完成】一、基础知识(一)、读拼音,写词语峡谷里,人迹罕至,只见小溪liútǎnɡ(),浪花fēi jiàn(),豺狼虎豹páo xiào()之声不时在山谷里回荡,听着就让人感到万分jiūxīn()。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流淌.(tǎnɡtānɡ)自作.自受(zuōzuò)废.话(huìfèi)势不可当.(dànɡdānɡ)飞溅.(zhàn jiàn)喃喃.自语(nán lán)熄.灭(xíxī)不假.思索(jiǎjià)(三)按要求给下面词语分类果断夸耀团结武断夸奖聪明阴险狡猾忠诚凶恶坚强卑鄙阴谋诡计神机妙算1.褒义词:2.贬义词: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比喻句老人很凶。

4.缩写句子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5.改成陈述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二、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穷人》一课开头的环境描写可有可无,可以删去,不影响小说的表达效果。

()2.《桥》和《穷人》《在柏林》这三篇课文的结尾都非常新颖别致,富含深意。

()3.小说的“三要素”指的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

()4.课文《在柏林》的主题思想是批评两个小姑娘不尊敬神志不清的老妇人,说明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

()三、积累运用1.《穷人》的作者是国作家,其代表作有《》《》《》等。

2.默写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四、习作平台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难忘或者感动的事情。

请选择其中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故事情节描述完整,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14课《在柏林》(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14课《在柏林》(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4.在柏林课时作业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柏.(bó)林嗤.(cī)笑B.咔.(kā)嚓.(cā)健状.(zhuàng)C.后备役.(yì)不假.(jiǎ)思索D.指手划.(huà)脚气氛.(fèn)2.下列一段话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质疑”就是独立思考,敢于提问。

如果要追根问底,就不要怕所谓的“教师权威”。

B.这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怀疑一切,就是执迷于一切权威的结论。

C.因为敢与“质疑”,所以学得更好。

D.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都要不是敢于“疑”,而是善于“疑”。

3.下列句子对小说主题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歌颂老兵一家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B.反映战争在人们心灵深处造成的巨大灾难。

C.揭露战争的残酷,控诉侵略战争的罪恶。

D.暗示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阳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盐城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5.对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理解不正确的是( )A.“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了震撼。

B.“静得可怕”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

C.“静得可怕”是基于老兵说话的同时眼光散发出的威慑力。

D .“静得可怕”激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恶与愤恨。

二、填空题6.读拼音写词语:b ó lin ji àn zhu àng b ù ji ǎ s ī su ǒ h òu b èi y ì zh ǐ sh ǒu hu à ji ǎo(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形近字组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

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这篇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柏林:德德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位于东部施普雷河与哈弗尔河交汇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柏林分成东、西两区。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筑起“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柏林墙拆除,东、西柏林合并,成为德国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思()指()假()神()腮()脂()遐()伸()二、照样子,写词语。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柏.(bǎi bó)林傻.(shǎ sā)笑寂静.(jìn jìng)战役.(yì yù)嗤.(chī chǐ)笑咔嚓.(cā chā)二、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指()画()一片()神志()不假()1. 那个男人站在路边(),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愤怒地看着他。

2. 小姑娘看到()的老妇人重复地数数,()地嗤笑起来。

三、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 《在柏林》是国作家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内容以为背景,表明了。

2.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的原因可能是。

四、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 用“”画出描写后备役老兵语言的句子,他的一番话让两位小姑娘不再笑的原因是。

2. 那位老妇人不断地重复数着“一、二、三”,是对的痛苦诉说,也是作者对战争的。

3.文中第一段最后一句写“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文中最后一段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这两处的“静”有什么区别呢?五、拓展延伸。

课文深刻揭露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古代也有许多描写战争或将士戍边的诗词,这些诗词或悲壮,或豪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在柏林》同步练习及答案

14 在柏林快乐积累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柏.林(bó băi)寂静.(jìn jìng)总得.(dé děi)咔嚓.(cā chā)嗤.笑(chī cī)后备役.(yì yù)二、用“笑”组词,并填空。

( ) ( ) ( )1.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 )起来。

2.受到别人的( )并不可怕,关键是你不要妄自菲薄。

3.老师( )着迎接新同学的到来。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随后就;立刻。

( )2.形容说话做事兼用手势示意。

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 )3.知觉和理智不清楚,失去对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 )4.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 )四、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在柏林》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奥菜尔。

( )2.课文以《在柏林》为题,一是揭示二战背景下特定的社会环境;二是以小见大,以一节车厢里发生的小事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 )3.《在柏林》和《桥》这两篇小说在谋篇布局上都采用了巧妙设置悬念的方法。

( )4.小说按篇幅及内容一般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

( )精彩挑战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重复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怪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大笑嗤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安静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

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平静),静得可怕。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练 第14课《在柏林》 人教部编版 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阅读专练 第14课《在柏林》  人教部编版 有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暴风雨[意大利]拉法埃莱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甲,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

烟囱发出低声的呜呜,乙。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A)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B)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

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丙;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丁,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C)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⑪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⑫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⑬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犹如在黑夜中哽咽B.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C.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D.宛如天神听到信号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丁处应填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气味:________写声音:________ 写动态:________3.请按照提示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在下面的自然段序号间标“∥”。

第一部分:写暴风雨的过程。

第二部分:写雨后的美。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14 在柏林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 14 在柏林 -部编版(含答案)

14 在柏林一、填空题(共5题)1.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战役(yìyù)_____ 嗤(chīchǐ)_____笑咔嚓(cāchā)______ 柏(bǎi bó)____林傻(shǎsā)_____笑寂静(jìn jìng)____ 2.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神志________ 不假________ 指________画________ 一片________ (2)小姑娘看到________的老妇人重复地数数,________地嗤笑起来. (3)那个男人站在路边________,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愤怒地看着他.3.选字填空.即既概慨这个老妇人的动作________奇怪又好笑,大家纷纷驻足观看,认为她大________是精神出了问题.一些人嘲笑她,一些人在不停地感________着.这时,一个小伙子从人群中走出来,狠狠地瞪了这些人一眼,人们________刻安静了下来.4.根据要求完成练习.(1)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柏林》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一部微型小说,内容以________为背景,表明了________.5.填空题.(1)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2)________,将军夜引弓.(3)《在柏林》是一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女作家、记者.文章________,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体现了________,以及________.(4)写在________期间,一个在战争中________的老兵,在重返战场之前,将他神志不清的妻子送往________.在车厢里,老妇人奇怪的举动,引起了姑娘的嘲笑.老兵说出原因后,车厢里一片________.二、单选题(共4题)6.“不假思索”的“假”,与()中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A. 弄虚作假B. 弄假成真C. 狐假虎威D. 半真半假7.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有哪些相同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都是小小说.B. 都是最亲的人死去.C. 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D. 都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8.对《在柏林》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理解不正确的是().A. “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了震撼.B. “静得可怕”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C. “静得可怕”是基于老兵说话的同时眼光散发出的威慑力.D. “静得可怕”激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对战争的憎恶与愤恨.9.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 柏bó林嗤cī笑B. 咔kā嚓cā健状zhuàngC. 后备役yì不假jiǎ思索D. 指手划脚气氛fèn三、语言表达(共2题)10.造句.①不假思索:________.②指手画脚:________.11.造句.不假思索:________指手画脚: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题)12.课外阅读悲惨世界(节选)雨果沙威脚步缓慢地离开了武人街.他生平第一次垂头丧气地走着,也是生平第一次把两手放在背后.直到今天,沙威只采用拿破仑两种姿势中表示果断的那一种:两臂在胸前相抱;另一种表示犹豫不决的是两手放在背后,这种姿势对他是陌生的.现在,发生了变化,他全身显得迟钝忧郁,惶恐不安.沙威两肘撑在栏杆上,两手托着下巴,指甲机械地紧缩在他密密的颊须里沉思着.一件新奇的事,一次革命,一桩灾祸正在他的心里发生,他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沙威异常痛苦.几小时以来,沙威已不再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了.他心里十分混乱,这个脑袋在盲目执行时是很清晰的,现在则已失去它的清澈,在这块水晶中已产生了云雾.沙威的良心使他感到他的职责已具有两重性,这一点他已不能对自己掩饰.当他在塞纳河滩意外地碰到冉阿让时,他当时的心情就好比狼又抓到了它的猎物,狗又找到主人一样.在他面前他看见两条路,都是笔直的,确实他见到的是两条路,这使他惊惶失措,因为他生平只认得一条直路.使他万分痛苦的是这两条路方向相反.两条直路中的一条排斥另一条,究竟哪一条是正确的呢?他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被一个坏人所救,借了这笔债又还了他,这违反自己的意愿,和一个惯犯平起平坐,还帮他忙,以此报答他帮自己的忙;让别人对自己说“走吧”,自己又对他说“你自由了”;为了个人的原因而不顾职责,这一普遍的义务,但又感到在这些个人的因素中也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可能还要高一等;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这些妄诞的事他居然都做了,而且还压在他的心头,把他吓呆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________指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________(2)拿破仑两种姿势中,两臂在胸前相抱表示________;两手放在背后表示________.(3)在沙威前面的两条没有交集相互排斥的路,沙威选择了哪一条?(4)沙威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处境真是无法形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yì;chī;chā;bó;shǎ;jìng2. (1)不清;思索;手;脚;寂静(2)神志不清;不假思索(3)指手画脚3. 既;概;慨;即4. (1)健壮的男子都被拉去战场打仗了.(2)美;奥莱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5.(1)万里长征人未还(2)林暗草惊风(3)微型小说;美;以小见大;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4)第二次世界大战;痛失三个儿子;精神病院;寂静二、单选题6. C7. D8. C9. C三、语言表达10. 老师的问题出来后,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边指手画脚11. 老师的问题出来后,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不了解情况就不要在一边指手画脚.四、现代文阅读12.(1)垂头丧气;惶恐不安(2)果断;犹豫不决(3)选择了违背职责帮助冉阿让.(4)因为他做了背叛社会为了忠于良心的妄诞的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4课《在柏林》作业练习题精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4课《在柏林》作业练习题精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14课《在柏林》作业练习题精编一、词句过关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腮()脂()遐()2、照样子,写词语。

咔嚓咔嚓(ABAB式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3、补充四字词语。

指()画()不()思索神志()4、造句。

不假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志不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腮(腮帮)脂(脂肪)遐(遐想)2、哗啦哗啦咕咚咕咚淅沥淅沥3、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4、回答问题前要多加思考,不要总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已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

二、课内阅读1、读文句,回答问题•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

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问题: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课后作业
一、组词。

思()指()假()神()
腮()脂()遐()伸()
二、照样子,写词语。

咔嚓咔嚓(ABAB式拟声词):
三、补充四字词语。

指()画()不()思索神志()
四、造句。

1. 不假思索:
2. 神志不清:
五、老兵的话讲完,为什么“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六、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一、思(思索)指(手指)假(假山)神(神奇)
腮(腮帮)脂(脂肪)遐(遐想)伸(伸手)
一、哗啦哗啦咕咚咕咚淅沥淅沥
二、指手画脚不假思索神志不清
四、1.今天我在精品店看到了一个玩具,我不假思索得就把他买下来了!
2.在此深度下,由于压力的增加,他们便神志不清。

五、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六、因为这三个数字正是她三个儿子,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对牺牲的三个儿子的无比怀念,是透彻心扉的母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