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思想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们交流、表达和思考的基础。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阅读、社会文化学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且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专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阅读课文、辨析文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学习文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为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容易被文学作品所吸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品味文学的魅力,领略文学之美。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观,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首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观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的语文教育理念。
在大语文教育观下,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更要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育需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课程。
同时,还需要将语文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了解和思考。
其次,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课程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学习为导向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语文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情感丰富、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
3.注重学生的常识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知识面还不是很广泛,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常识教育。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识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方面都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些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做到真正的“大语文”。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就需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下面,我们将从大语文教育观、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是指对语文教育的整体观念和认识,是对语文教育目标和方式方法的总体把握。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观,即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并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语言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语言运用、文学鉴赏和文化理解方面都有所提高。
要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发展、审美情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三、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注重课内外内容的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课本内的内容教学,还要注重课外阅读内容的导入。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过程中,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至关重要。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1. 以学生为本,注重个性发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审美情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感和文化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强调实践性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还要强调实践性教学。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提高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
实践性教学可以包括语文阅读、写作、演讲、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具体方法1. 倡导综合素养教育在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时,首先要倡导综合素养教育。
综合素养教育是指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通过综合素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心得)之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心得)之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语文论文之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它的精髓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它的最终目标是在不断丰富、变化的广阔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下,通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的多翼展开,增加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人文品格,从而把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放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语文智慧,以及人类文化和科学文明的审美教育。
一、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文观(一)是新课程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并把多读多写提到重要位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要求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
这一课程标准的设定,把语文学科的终极目标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并不是单指掌握语文的知识体系,也不仅是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几大能力,即“综合性学习”,它包含更深广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性素质,是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综合性学习”概念的提出充分地体现了其大语文思想。
(二)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现代著名学者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指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去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树立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树立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大语文观的树立论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培养语文素质、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还要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探究新型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以学生全面开展为教学理念进展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束缚,提供更大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适应社会开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翻阅大量资料,笔者认为可以从“拓展语文学习空间”、“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活化语文教学形式”、“科学减负,合理布置作业”这四个方面树立大语文观。
社会性是语文最为明显的特性,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时可以要利用这种特性,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学习更多知识的时机。
语文是社会开展的结晶,也就是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教学也同样具有多广阔的开展空间,只要找到适宜的教学观,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展示语文能力。
然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忽略语文的特性,放弃联系生活实际,只是一味地注重书本教学,使得学生出现与社会严重脱节,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等问题。
不过,中学语文教学在大语文观下的带动下,教师在继续注重课堂上根底知识的培养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起课堂以外的社会教育,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掌握语文文字使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春游,学生只有亲自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才能发现世界的美丽,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真谛,学与玩中锻炼语文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语文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所以,教师不但可以引用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只有让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
1、结合课内外阅读课文内容为教师教学的核心,所以教师合理的引导中学生学习在书本中的内容,培养课前预习,课上学会、课后加强等学习习惯。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工具。
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更是至关重要。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迫切需求。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首先要明确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我们不能只是看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而要重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
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辨,能够理性思考,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表达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语文鉴赏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去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语文修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修养的培养需要从小学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勤奋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语文鉴赏能力、语文修养、语文情感和语文品格。
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基础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就要注重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树立起“大语文教育观”,已成为语文教师们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基本模式。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以培养学生语文兴趣为根本。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语文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可以通过讲故事、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的综合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对于语文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写作文,从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还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语文演讲比赛、语文阅读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出良好的语文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也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语文教学中也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引入互联网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激情和收获。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思想
0 2 4 0 0 0 )
、
练 了 学 生 的思 维 严 密 性 , 又 培 养 了 学生 的语 言 能 力 。 三、 开 放 的 教 学 时 间 对 于教 学 时 间 的开 放 , 笔 者认 为应 该 从 两 方 面着 手 : 一 方 面, 抛弃 学 生 带 着 问 题 上 课 、 解 决 问题 下课 的 传 统 观 念 , 教 师 应 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使 学生 在课 堂 学 习过 程 中 , 产 生 新 的问题 , 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 , 并 自觉地 在 课 外 学 习 ( 并 非 指 教 师强 制 布 置 作 业 ) , 这 无 疑 极 大 地 延 伸 了 学 习 时 间 。 另 一 方面 , 教 师应 改 变 过 去 单 一 、 固定 的 时 间 制 度 。 体 现 教 学 时 间 的 开放 性 和 灵 活 性 , 如 可根 据 具 体 教学 情 形 设 置 长课 和短 课 . 同 时还 应 注 意 合 理 把 握 师 生 时 间 比 , 给 学生 多一 些 时 间 , 鼓 励 学 生 多思 考 、 多 动手 、 多合 作 、 多探 究 。 四、 开 放 的教 学 场 所 教 学场所的开放有两 方面含义 : 一 是 指 现 有 课 堂 教 学 场 所 的 开放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应 有 意 识 地 改 变 原 有 的 学 生 座 位的单调形式 , 根据教学的需要 重新组合 , 模拟生 活的场景 , 将 社会 生 活 引 入 课 堂 ; 二 是指 语 文 课 堂 想 课 外 开 放 . 校 内学 习 向 校外 学 习开 放 。如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为 了丰 富 学 生 的 生 活 体 验, 可 以 带领 学 生 参 观 工 厂 、 参 与 公 益 活动 、 远足、 登 山、 赏 花 等, 引 导 学 生接 触社 会 , 深 入 社 会 。学 生 在 社 会 课 堂 增 长 了见 闻, 得 到 了锻 炼 , 才有倾 吐的需要和欲 望 , 写 出 来 的东 西 才 言 之 有物 , 情 真意 切 五、 开 放 的教 学 手 段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 : 在 一 段 时 间里 . 各感官获得的知识 的 多少是不等 的, 它 们 的 比例 是 , 视 觉 占8 3 %, 听觉 占1 1 %, 嗅 觉 占3 . 5 %, 味觉 占1 %, 触 觉 占1 . 5 %。 法 国有 关视 听教 育 的调 查 结 果 显示 : 同一 材 料 , 三 天后 的记 忆 率 是 , 纯 听记 下 1 5 %, 纯 看 记 下3 5 %, 视 听 记 下7 5 %。 以上 数据 表 明 , 视 听结 合 所 接 受 的信 息 量 和记 忆 的牢 固 度都 超 过 单 项 感 官 的 效 率 。 因此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注重 运 用 教 学 媒 体 , 创设教学情境 , 调 动 学 生 的 各 种 感 官 学 习 是必 要 的 。 六、 构建“ 人性化” 的 课 堂 教 学评 价 体 系 “ 大语文观 ” 要求构建 人性化评论 体系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要 求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1 . 评 价 应 注 重发 展 性 。 教 学 评 价 的 作 用 在 于 教 学 而 不 是 区 分学 生 的优 劣 和 简 单 判 断 案 的 对 错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课 堂 教 学评 价 不 能 只 对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 做 简 单 的 好 坏 之 分 ,重 要 的是 强 调 其 形 成 性 作 用 , 注意发展功能。 一 次评 论 不 仅 是 对 一 次 活动 的总 结 , 更 是 下 一 段 活 动 的起 点 。 2 . 评 价 应 强 调 个 性 化 。评 价 的 主 体 和 对 象 都 应 是 学 生 , 但 是 每 个 学 生 都 是 活 生 生 的个 体 , 他们有不 同的性格 、 皆趣 、 爱好等 , 与之 相对应 的应该根 据他 们的特 点 , 采 用 不 同 的 评 价方式 , 促进 学生进 一步有效 学 习 . 避 免 没 有 特 点 和 笼 统 的 评 价。 3 . 评 价 应 体现 全 面性 。 不 能仅 仅 评 价 学 生 的 学 习 , 要 以学 生 的各 个 方 面 ( 思维 、 技能、 品质 等 ) 为 评 价 对象 。 首 先要 明确 学 生是 人 而 不 是接 受 知 识 的容 器 。 人 的一 切 活动 包 括 学 习都 要 受 人 的意 识 支 配 ,所 以 教 学评 价 就 不 能 局 限于 关 注知 识 的掌 握 , 更 重 要 的是促 进 其 兴 趣 、 爱 好 意志 等 个 性 品 质 的培 养 和 提高 。 总之 , “ 大 语 文 观 ” 的思 想 形 象 再 现 了语 文 与 生 活 同在 的 原理 , 使课 内外联系 、 校内外沟通成 为现实 , 使 生 活 中 丰 富 的 语 文教 育 资 源 真 正 成 为 学 生 求 知 的源 泉 .把 学 习语 文 的广 阔 天 地还 给学 生 , 大大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质 量 。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语文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热点。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1.强化文化传承的意识。
文化传承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必须思考如何将古代文化内涵有效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经验和艺术成就,培养爱国、尊敬、孝顺、诚信、勤奋等核心价值观。
2.发展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技能的发展,把学生视为主体,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
3.强化阅读教育。
阅读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
阅读是对于成长和变化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对于孩子的认知、表达、思维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效果。
4.创造性思维训练。
语文学习是思维能力的锻炼,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形成勇敢尝试、积极进取的态度。
1.以“读-写-说”为核心。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读-写-说”为核心,加强对读、写、说的训练。
2.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巩固,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体验和技能并重。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能力,加强语言技能的训练。
4.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阅读教育,改变繁琐枯燥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乐于阅读,认真思考理解。
5.注重复习和检测。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复习和检测,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6.强化家校合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进展,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也可发送家校联系卡,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学习的情况,同时有助于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
综上所述,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大语文教育观”,即“扬大、抑小、引广、正直”,下面将详细阐述我的教育观。
一、扬大“扬大”即弘扬优秀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爱上语文。
我们要将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和价值。
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爱读书、识才识趣、童心未泯的良好习惯。
二、抑小“抑小”即扼制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屏蔽谣言和迷信。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格。
要抑制学生中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引导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正确看待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正视社会的复杂性,防范谣言和迷信的侵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爱国、进步和团结的优良传统。
三、引广“引广”即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广阅读广度,开拓视野。
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够有更明确清晰的思维,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阅读资料,让他们对文学、历史、地理、生态等各个领域有所了解,促进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双眼变得更为明亮。
四、正直“正直”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外,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正直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坚持“扬大、抑小、引广、正直”的教育观,以此引领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1. 引言1.1 引言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明确教学目标的导向,明确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可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评价,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通过以上探讨,可以更好地引导教育者和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对待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意味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语文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情感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不应该是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要强化语文基础训练,从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学好语文。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语文基础训练、语文阅读能力、现代科技手段、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树立1. 引言1.1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当前语文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涵盖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树立大语文观,首先要倡导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要强化语文基础训练,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他们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教育。
只有树立了大语文观,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语文素养高、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对于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2. 正文2.1 倡导传统文化教育倡导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不断改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素养。
然而,许多学生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大课文,并且理解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们对于大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应用不当所造成的。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大语文观的定义大语文观是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对课文深度理解和探讨,而不是注重教学大量的知识点。
大语文观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课程表格上的知识点,忽略了大课文深层次解释,使得学生只是表面认识一些概念。
这种教法只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点,而不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树立大语文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教学课文的深度意义,而且应该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大语文观的好处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大语文观的实际效果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课文。
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每个知识点,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他们只是学会了些表面概念,而不是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理解大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通过编写文档、小说、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大语文观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大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1.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大语文观念,即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深度探究,而不是表面概念的讲解。
3.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达到理解大课文的目的。
结论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策略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树立“大语文”观念、实施“大语文”教学
树立“大语文”观念、实施“大语文”教学雷炳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其母语教学的特殊性质,又因其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的重要性、工具性、以及其本身固有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有着近乎“霸主”的地位。
语文教学的成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
在整个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许多仁人志士、语文界精英对于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在此,笔者亦将自己在语文教改中的点滴成就撰写成文,权作引玉之砖。
一、更新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念,是语文教改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能引导学生学好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一本语文书)。
那麽就将“语文”的概念禁锢于“课本上的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充其量就是能教会学生将那一本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篇文章进行解题破题(明了文章题目的涵义、作者及背景)、领会主题(文章的中心)、掌握技巧(文章的写作特点)。
而“大语文”观念的引进,充分发挥了“语文”应有的广阔内涵,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概念的外延,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大力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具体的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书内走向书外。
“大语文”观念认为学习语文书上的课文是学语文,读书看报也是学语文;听新闻、看电视是学语文,上网聊天、与人辩论也是学语文;选读《论语》、《春秋》是学语文,考证自己的家族谱系也是学语文……在这里,“大语文”观念将“语文知识”由一本教科书拓展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2、从课内走向课外。
也就是说,“大语文”观念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由课堂中解放出来(当然不是说不要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听讲是学语文,到野外参观、采风也是学语文;学生在校明师礼是学语文,在家庭知伦理、在社会懂道德照样也是学语文;在课堂朗读“大江东去……”是学语文,登临赤壁吊古更是学语文……“大语文”观念极力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将大力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在大自然中学语文。
3、从语文学科渗透其他学科。
“大语文”观念认为,语文教学不能拘禁于只教“语文”,而应该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和拓展,尤其是要向历史、地理、美术(绘画)等文科科目进行渗透与发展。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作为语文教师,拥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大语文教育观是指,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正确的语文思维,发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语文实用化的一种教育观。
一、重视语文实用性语文是学生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语文的实用性。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规范性知识,而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语言实用化的目的。
二、注重语文思维教育语文思维是指通过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语文思维与学习成绩、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育即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语文思维。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领悟等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学以致用。
三、倡导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教育方法。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育,通过兴趣小组、课堂游戏、情境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上传业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自己具备创新教育的能力。
四、培养综合素质除了语文知识外,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完整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大语文教育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六、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心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
浅谈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大语文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语文教育观念,它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
下面,我将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是现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等能力和素质。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批判意识的人才。
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情感和体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批判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关注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观”思想
作者:王广明尹淑云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0期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
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
语文教学的成功,可能会有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已故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系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他说:“语文教育一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从“大语文”教育观的历史发展中心,我们发现其实质就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
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目标
大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这种开放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和谐发展为本,即把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视其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涉及两个层面问题: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做到:
1.知识与能力并重、理性与非理性并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人类文明,于是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创造性的、能适应省会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人。
与之相匹配,大语文课堂必须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理性与非理性并举、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摒弃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四要素的均衡培养的同时,还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人文性(非理性因素)。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理论中的“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往往被异化为“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灌输,很少甚至根本不过问学生学得如何。
“大语文”提倡的“大课堂”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二、放的教学内容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语文。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浓缩社会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
增加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1.省略。
一是省略教材中不符合社会、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容;二是省略教材中学生一看便知简单的内容。
2.补充。
每一篇课文直接反映的生活知识是有限的,但这一点所涉及的知识却是无限的。
老师通过增加活动或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和锻炼的形式将被教材浓缩的“社会”开放,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学好课文,又不限于课文。
3.浓缩。
教师要将生活中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择优取用,取其精华。
另外,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还要注意:语文课程向非语文课程开放。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一道数学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对本题进行条件、过程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开放的教学时间
对于教学时间的开放,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抛弃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解决问题下课的传统观念,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并自觉地在课外学习(并非指教师强制布置作业),这无疑极大地延伸了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固定的时间制度,体现教学时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形设置长课和短课,同时还应注意合理把握师生时间比,给学生多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合作、多探究。
四、开放的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的开放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现有课堂教学场所的开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的学生座位的单调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重新组合,模拟生活的场景,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二是指语文课堂想课外开放,校内学习向校外学习开放。
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参与公益活动、远足、登山、赏花等,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
学生在社会课堂增长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写出来的东西才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五、开放的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一段时间里,各感官获得的知识的多少是不等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触觉占1.5%。
法国有关视听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同一材料,三天后的记忆率是,纯听记下15%,纯看记下35%,视听记下
75%。
以上数据表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的牢固度都超过单项感官的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是必要的。
六、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大语文观”要求构建人性化评论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应注重发展性。
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判断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意发展功能。
一次评论不仅是对一次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
2.评价应强调个性化。
评价的主体和对象都应是学生,但是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皆趣、爱好等,与之相对应的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避免没有特点和笼统的评价。
3.评价应体现全面性。
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思维、技能、品质等)为评价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都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大语文观”的思想形象再现了语文与生活同在的原理,使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成为现实,使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源泉,把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还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