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陷阱多这种合同千万不能签
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陷阱
随着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在解除劳动关系时的重要法律文件。
然而,在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可能对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
以下是对劳动合同解除协议书中常见陷阱的解析:一、协议内容不明确1. 解除原因不明确:协议书中未明确列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原因,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后续的劳动争议中处于不利地位。
2. 解除日期不明确:协议书中未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日期,可能导致劳动者在离职后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 解除条件不明确:协议书中未明确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无法满足条件而面临被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二、协议内容不公平1. 经济补偿金过低:协议书中约定的经济补偿金可能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损害劳动者权益。
2. 保密条款过严:协议书中约定的保密条款可能过于严格,限制劳动者在离职后的就业范围和行业选择。
3. 竞业限制条款不合理:协议书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可能过长,限制劳动者在离职后的就业时间,损害劳动者权益。
三、协议内容违法1. 解除劳动合同违反法定程序:协议书中可能存在未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未提前通知、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等。
2.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议书中可能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强制劳动者放弃部分劳动权益、强制劳动者签署不平等协议等。
3.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协议书中可能存在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如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违法拖欠工资等。
四、协议内容模糊不清1. 协议中存在模糊不清的表述:如“合理期限内”、“适当补偿”等,可能导致双方在后续履行协议时产生争议。
2. 协议中存在争议条款:如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式、离职手续办理等,可能导致双方在履行协议时产生争议。
五、协议签署不规范1. 协议签署人未具有法定资格:如协议签署人未具有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2. 协议签署程序不完整:如协议签署过程中未进行签字、盖章等,可能导致协议无效。
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十大陷阱6篇
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十大陷阱6篇篇1一、合同内容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于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条款不明确,导致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无误。
二、合同期限随意设定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随意设定合同期限,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期限的设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三、试用期条款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于试用期条款不明确,导致劳动者在实际试用期内无法根据合同条款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阅读试用期条款,确保试用期的设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四、劳动报酬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于劳动报酬条款不明确,导致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劳动报酬条款,确保劳动报酬的设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五、加班条款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于加班条款不明确,导致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认真阅读加班条款,确保加班的设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六、合同变更随意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随意变更合同内容,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合同变更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得到自己的同意。
七、合同解除随意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维权。
因此,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合同解除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以及是否能够得到自己的同意。
签订时应该提防哪些陷阱
签订时应该提防哪些陷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签订各种各样的合同、协议等文件。
无论是租房合同、劳动合同、买卖合同,还是合作协议等等,签订的过程都需要格外谨慎,因为其中可能隐藏着各种陷阱,如果不加以提防,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签订时应该提防的一些常见陷阱。
一、条款模糊不清这是签订合同时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有些合同中的条款表述含糊,用词模棱两可,容易产生多种解释。
比如,在一份租房合同中,对于“房屋维修责任”的描述可能是“在合理范围内由双方协商承担”,但什么是“合理范围”并没有明确界定。
这就可能导致在房屋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双方产生争议,互相推诿责任。
再比如,在一份销售合同中,对于产品的质量标准描述为“符合行业标准”,但具体的行业标准是什么却没有指明。
这可能会让购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发现质量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却难以依据合同来维权。
因此,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每一条款,对于模糊不清的表述,要及时与对方沟通,要求明确具体的含义和责任范围。
二、重要条款缺失有些合同可能会故意遗漏一些重要的条款,比如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保密条款等。
违约责任的缺失会让一方在违约时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例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卖方延迟交货的违约责任,那么当卖方延迟交货时,买方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争议解决方式的缺失会让双方在发生争议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是通过仲裁还是诉讼?如果选择仲裁,具体的仲裁机构是哪家?如果选择诉讼,管辖法院在哪里?这些都应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保密条款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的合同尤为重要。
如果没有这一条款,一方可能会随意泄露相关信息,给另一方造成损失。
三、霸王条款霸王条款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不平等格式条款。
比如,在一些消费合同中,可能会有“本店拥有最终解释权”“赠品不保修”“包间最低消费”等条款。
公司劳务合同坑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需求日益旺盛,劳务合同成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最常见的一种用工形式。
然而,不少企业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存在诸多“坑人”陷阱,让劳动者陷入维权困境。
本文将揭秘公司劳务合同“坑人”陷阱,提醒广大劳动者提高警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合同内容模糊不清部分企业为了规避法律责任,故意在劳务合同中设置模糊不清的条款。
例如,在合同中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含糊其辞,使劳动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无所适从。
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难以证明自己的权益,导致维权失败。
二、试用期过长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故意将试用期延长至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在试用期内,企业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却无法享受正常工资待遇,权益受到侵害。
三、无固定期限合同变相解除部分企业为了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约束,会在合同中设置“自动解除条款”。
当劳动者达到一定年限或满足特定条件时,合同自动解除。
这种做法实质上剥夺了劳动者享有稳定工作的权利。
四、加班费不明确加班费是劳动者应得的报酬,然而,一些企业在劳务合同中对加班费规定模糊,或者故意降低加班费标准。
当劳动者要求支付加班费时,企业往往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
五、工伤赔偿不合理工伤赔偿是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应有的权益。
然而,一些企业在劳务合同中对工伤赔偿条款设置苛刻条件,使得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
六、合同解除随意性强部分企业在劳务合同中对解除合同的条件设置过于宽松,使得企业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往往在合同解除后面临失业、无经济来源的困境。
为了防止公司劳务合同“坑人”陷阱,劳动者应采取以下措施: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对合同内容有充分了解。
2. 如发现合同存在不合理条款,可与企业协商修改。
3. 如企业拒绝修改,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4. 提高自身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维权。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对一些初入社会的懵懂大学生来说,很多求职和入职的“陷阱”是他们所未知的。
近期,我们对常见的求职陷阱进行了调查,其中职场新人中招率最高的是免费劳力,达45%。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精选篇1)屈晓蓉说,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何谓“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均未做出具体规定和细化,而是要求用人单位在企业规章制度中加以明确和界定。
因此,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严重违纪”的界定多多少少会存在不同,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或企业,往往对内部员工存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或企业要求。
因此,建议劳动者在准备好迈入一家新的用人单位之前,首先应对其纪律要求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很多劳动者对《劳动合同》以及相关附件的签收较为程序化,只履行程序,不知晓内容,之后,莫名其妙即背负上了“违纪“之名,极为被动。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精选篇2)从职场上来看,很多劳动争议事件是因为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引起注意而引发的,据此,笔者采访了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律师屈晓蓉,本期将引领读者将劳动合同中的五大需特别注意的要件“一网打尽”。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精选篇3)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精选篇4)求职者在不具备中介服务资格的小网站上投递简历,隐私无法受到保护;或者在大型网站上求职,但是对个人信息的浏览权限没有设限制,导致自己的详细联系电话和地址毫无保留的泄露在互联网上,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不法者盯上,利用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
揭秘劳动合同中暗藏的五大玄机(精选篇5)目前,不少公司为了吸引求职者,变相抬高招聘信息中月薪的情况不在少数,其中的水分需求职者仔细甄别。
劳务合同常见陷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务合同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之间常见的一种合同形式。
然而,在签订劳务合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不足等原因,许多人都可能陷入一些常见的合同陷阱。
以下列举了一些劳务合同中常见的陷阱,以供大家参考。
一、口头协议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只进行口头约定,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这种口头协议容易产生纠纷,一旦发生争议,双方很难提供有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因此,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务必要求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同条款模糊有些劳务合同中,合同条款表述模糊,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合同中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一旦发生争议,双方容易产生纠纷。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合同条款应尽量具体、明确。
三、合同期限过长一些劳务合同中,合同期限过长,甚至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这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合同期间无法自由离职,给劳动者带来不便。
因此,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合同期限应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合。
四、违约责任不明确部分劳务合同中,违约责任条款不明确,导致在发生违约行为时,双方难以界定责任。
为避免此类问题,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包括违约金的计算方法、违约行为的界定等。
五、单方面限制劳动者权益有些劳务合同中,企业只约定劳动者的义务和违约责任,而未提及劳动者的权益。
这种单方面限制劳动者权益的合同,一旦发生争议,劳动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确保双方权利义务对等。
六、未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部分劳务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导致在发生争议时,双方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为避免此类问题,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七、未明确约定合同解除条件一些劳务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解除条件,导致在劳动者需要解除合同时,无法找到合理的理由。
为保障劳动者权益,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合同解除条件,如劳动者违反合同规定、企业未按时支付工资等。
八、涉及违法条款部分劳务合同中,可能存在违法条款,如强迫劳动者加班、拖欠工资等。
劳动合同三大坑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它对于保障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陷阱和误区,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本文将揭示劳动合同中的三大坑,提醒广大劳动者提高警惕,避免掉入陷阱。
一、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考察的期限,也是劳动者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相互了解,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然而,有些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规定,侵犯劳动者权益。
1. 试用期期限过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然而,有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过长的试用期,甚至超过法定期限的一倍以上。
这使得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工资待遇,权益受到损害。
2. 试用期工资待遇低根据法律规定,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
然而,有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的工资待遇低于规定标准,甚至仅为正式工资的60%。
此外,试用期内的奖金、补贴等福利待遇也往往低于正式员工。
这使得劳动者在试用期内遭受经济损失。
3. 试用期满后不转正有些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规定,故意不录用劳动者。
他们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但在试用期满后,以各种理由不履行转正手续。
这使得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完整的劳动权益,甚至被迫离职。
二、保密协议陷阱保密协议是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保守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的协议。
在签订保密协议时,劳动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保密协议的适用范围保密协议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负有保密义务的其他人员。
如果劳动者不属于这些范畴,用人单位要求签订保密协议属于非法行为。
2. 保密协议的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签订了保密协议,用人单位应当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给予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有权拒绝履行保密协议。
劳动合同好大的坑
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本应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大坑”,让广大劳动者疲于应对,深感维权之难。
本文将揭示这些劳动合同中的“大坑”,以期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保障自身权益。
一、试用期陷阱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时间期限,同时也是劳动者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
然而,在一些劳动合同中,试用期陷阱层出不穷。
1. 试用期长度不合理: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但有些用人单位会以各种理由延长试用期,甚至超过一年。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往往面临着工资低、福利待遇差的问题。
2. 试用期工资打折: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往往只支付劳动者约定工资的80%或90%,甚至更低。
这使得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收入大大减少。
3. 试用期解除合同容易: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往往很难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使得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处于弱势地位,权益难以保障。
二、薪资待遇陷阱1. 底薪+提成模式:用人单位常常采用底薪+提成的薪资结构,承诺高提成,但实际上,劳动者在扣除各种费用后,收入并不理想。
2. 迟发工资:有些用人单位故意延迟发放工资,甚至拖欠工资,让劳动者苦不堪言。
3. 五险一金陷阱: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标准为劳动者缴纳五险一金,或者在缴纳过程中克扣、拖欠,导致劳动者在享受福利待遇时遇到困难。
三、工作时间和加班陷阱1. 加班工资: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工资,或者以调休、补休为由替代加班工资。
2. 试用期延长工作时间: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要求劳动者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或者仅支付象征性的加班费。
四、离职陷阱1. 离职扣款: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时,以各种理由扣除部分工资,如违约金、培训费等。
2. 离职证明难开: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开具离职证明,导致劳动者在寻找新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
五、合同签订陷阱1. 阴阳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为正式合同,一份为秘密合同。
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几种
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几种劳动合同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仅达成口头约定,而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
这种合同缺乏法律约束力,容易导致纠纷。
2、格式合同:用人单位使用国家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但这些合同的具体条款可能含糊不清,容易导致解释争议。
3、单方合同:用人单位只约定应聘者的义务,而不提及应聘者的权利。
这种合同是不平等合同,可能导致应聘者权益受损。
4、生死合同: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在合同中接受“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
这种合同可能导致应聘者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维权。
5、两张皮合同:用人单位与应聘者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应付劳动部门检查,另一份才是实际履行的合同。
实际履行的合同可能不利于应聘者,导致权益受损。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聘者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律师。
合同陷阱有哪些4篇
合同陷阱有哪些4篇篇1合同陷阱是指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方以欺诈、隐瞒或者违背公平原则等方式设置的陷阱,致使对方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不利条件或者被损害利益。
合同陷阱往往会对个人或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格外谨慎,以免落入陷阱。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合同陷阱及预防措施。
一、欺诈陷阱欺诈陷阱是指一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导致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常见的欺诈手段包括虚假承诺、不实陈述、伪造文件等。
为了避免被欺诈,签订合同前应仔细核实对方提供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或风险较高的合同。
二、不平等条款陷阱不平等条款陷阱是指合同中存在的不公平或不合理条款,让一方在签订合同时陷入不利境地。
这种陷阱常见于消费合同、劳动合同等。
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注意一些隐藏在术语中的不平等条款,如违约金、解约条款等。
三、法律漏洞陷阱法律漏洞陷阱是指合同中存在的法律漏洞或模糊不清的规定,使得一方可以利用漏洞达到不正当的目的。
为了避免法律漏洞陷阱,签订合同前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确保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并在纠纷发生时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信息不对称陷阱信息不对称陷阱是指合同双方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存在差异,导致签订合同时一方处于信息劣势,容易被对方利用。
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陷阱,签订合同前应充分了解合同内容及相关规定,确保自己在谈判中处于平等地位。
五、强制签订陷阱强制签订陷阱是指一方利用垄断地位、权势或其他手段强迫对方签订合同,使对方无法拒绝或有选择余地。
为了避免强制签订陷阱,签订合同前应保持警惕,如果对方存在强制签订的迹象,应及时终止谈判或寻求帮助。
在签订合同时,除了要注意上述常见的合同陷阱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权利义务在签订合同前,双方应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内容清晰明了,避免产生歧义或争议。
二、谨慎承诺在签订合同时,不要轻易做出承诺,避免因承诺不当导致不利后果。
警惕“用工陷阱”优选篇
警惕“用工陷阱”优选篇警惕“用工陷阱” 1警惕“用工陷阱”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现在要进入签订劳动合同的高峰期了,协议等于合同?高校毕业生小郑,在毕业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后他正式入职该单位工作,单位却以试用为借口迟迟不与小郑签订劳动合同,理由是毕业前与小郑签订了就业协议。
“虽然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协议,但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有区别的。
"广州市人事局副局长何伍爱解释,"就业协议是毕业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协议,并没有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确定关系之后签订的.关于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据介绍,按规定员工有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住房公积金、年休假等福利待遇,但一些用人单位为了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降低报酬,延迟试用期,拖延甚至逃避订立劳动合同,侵害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若是实在签不了合同可以将用人单位告上法庭,但需保留工作证、打卡记录等相关证据,不准结婚生子?女生小陈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非国有企业工作,企业在劳动合同写明:工作期间不允许结婚和生育子女。
"这些条款是无效的。
"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艳玲说,有的用人单位在大学生入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对自己有利,使用自制的不规范的劳动文本,除以上对女性的限制,有的合同还有不享受年休假、工资包含社会保险等条款。
广州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处长宋志强表示,现在人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但学生不要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就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权益,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文本是否规范,条款是否合法。
试用后签合同?大学毕业的小金与一家企业相互"有意",但那家企业对他提出了在与他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先试用1年,小金觉得有些过分却又觉得工作机会难得,十分犹豫。
"不能先试用再签劳动合同。
"何伍爱介绍,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的长短要与劳动合同期限相符,比如1年的劳动合同,其试用期最长只能是1个月。
警惕劳动合同陷阱
合 同 文 件 , 有 签 字认 可 。 没 一旦
发 生 纠 纷 , 口无 凭 , 据 可 查 , 空 无 权 益 受 到 侵 害 也 只 能 “ 落 牙 齿 打
往肚里吞”
内容过 于 简 单 ,基 本 要 素 残 缺 .
没 有 必要 的 细 节约 束 . 没 有 对 如
用 人 单 位 解 除 劳 动 合 同或 违 约 等行 为 的追 究条 款 。
留 之 际 的父 亲 。可 是 , 王某 索 当
要 平 时被 酒 店 扣 留 的 3 % 的工 0 资 时 , 店 却 以不 满 3年 时 间 为 酒
愤 愤 不 平 ,介 绍 人 也 感 觉 不 合
理 , 找 老 板 追 加 工 资 。 料 老 便 不
简单 ,要 么对 原 本 就 存 有 瑕疵 ,
划算 , 某 无 奈 只 能 挥 泪告 别 酒 王
店。 暗 箱合 同
重要性 。
学、 邻居 、 熟人 介 绍到 用人 单 位 , 双 方 只 有 口头意 向承 诺 , 于情 碍
面或 觉 得麻 烦 , 有 正 式 的 书面 没
简 单合 同
这 类 合 同 的 内 容 往 往 明 显
G M … … 公 民 与 法 治l
警惕劳动合同陷阱
口 许圣义 许 昌浩
最 近几 年 。 由于 法 律 意识 的
业 的大 三 学 生 小 李 经 熟 人 介 绍
到 一 家 酒 店 打工 . 始 也 签 了劳 开 动 合 同 , 方 要 求 王 某 在酒 店 必 店 须 干满 3年 方 能 辞 职 . 否则 扣 减 每 月工 资 的 3 %。 0 王某 在 酒 店干 了 2年 零 9个 月 时 , 中突然 遭 家 遇 变故 , 得 不 辞 职 回 家 照顾 弥 不
劳动合同陷阱多这7种合同万万不能签
劳动合同陷阱多,这7种合同万万不能签!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两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很多人拿到劳动合同的那刻,可能连合同内容都没看清,就挥着笔杆子“签签签”,感觉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
很多人,在签合同的时候,可能连合同内容都没看清楚,就大笔一挥把名字给签了,那个潇洒,以为签了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是,合同中有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你假设是不及时觉察,确实是推自己入坑啊。
因此,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有哪些能够签,有哪些合同不能签,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如何办……这些问题你都清楚吗?事关自身的合法权益,赶紧学起来!一、什么是劳动合同依照《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两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依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而且依照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珍惜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二、注意!这些劳动合同不能签一、口头合同这种合同一样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到用人单位,两边只有口头意向许诺,碍于情面或感觉麻烦,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没有签字认可。
一旦发生纠纷,空口无凭,无据可查。
二、简单合同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定了劳动合同,但内容过于简单,大体要素残缺,没有必要的细节约束。
如对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和违约等行为的追究条款。
3、“暗箱”合同或称为“一边倒”合同这种合同的内容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多数是用人单位事前依照自身利益拟定,只强挪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务工者义务,对务工者利益涉及很少,一笔带过,且不征求务工者意。
这种合同往往内容模糊,滥用所谓的说明权。
4、抵押合同少数用人单位要求务工者把自己的一些证件、财产抵押以后才能上班。
当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务工者时,就以各类理由不退还抵押财物。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劳务用工合同的坑
一、合同期限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导致劳动者在合同到期后处于无保障状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合同期限,包括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二、工资待遇不合理部分用人单位在合同中约定较低的工资待遇,甚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查看工资待遇条款,确保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明确约定工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
三、加班费计算不透明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和标准,导致劳动者在加班后无法获得应得的报酬。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包括加班时长、加班费计算基数等。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缺失部分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导致劳动者在离职后无法享受相应的保障。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五、劳动合同解除条件苛刻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设定了苛刻的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如劳动者需承担违约金、提前通知期等。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劳动合同解除条件,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六、保密条款过于严格部分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设定了过于严格的保密条款,限制劳动者在离职后从事同类工作。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保密条款,确保自身在离职后能够正常从事相关工作。
七、违约责任不明确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导致劳动者在违反合同约定时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
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要求明确违约责任,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为了避免劳务用工合同中的“坑”,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理解每一项约定。
2. 对合同中不明确、不合理的内容提出质疑,与用人单位协商修改。
3. 在签订合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资料,以便对比合同条款。
4. 如发现合同存在明显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可拒绝签订。
5. 在签订合同前,可咨询律师或专业人士,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劳务派遣合同条款陷阱
一、派遣期限不明确一些劳务派遣合同中,派遣期限的约定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在派遣期限问题上产生纠纷。
例如,合同中仅约定“长期派遣”,但没有具体规定派遣期限的具体时间,一旦双方对派遣期限产生争议,将难以解决。
二、同工不同酬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应当实行同工同酬。
然而,部分劳务派遣合同中,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正式员工存在较大差距,涉嫌违反同工同酬原则。
三、社会保险缴纳不规范劳务派遣合同中,社会保险缴纳问题尤为重要。
部分合同约定由被派遣劳动者自行缴纳社会保险,或者仅约定由劳务派遣单位缴纳部分险种,而未约定全部险种,这可能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在权益受损时难以维权。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不明确劳务派遣合同中,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约定往往较为模糊,可能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例如,合同中仅约定“从事相关工作”,但未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一旦被派遣劳动者在执行工作中遭受不公平待遇,将难以维护自身权益。
五、试用期过长部分劳务派遣合同中,试用期规定过长,可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六、解除合同条件不明确劳务派遣合同中,解除合同的条件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双方在解除合同过程中产生纠纷。
例如,合同中仅约定“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但未明确具体解除条件,一旦双方在解除合同问题上产生争议,将难以解决。
七、违反法律法规部分劳务派遣合同中,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如限制被派遣劳动者参加工会的权利、强迫劳动者加班等。
这些条款不仅损害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使用人单位面临法律责任。
为了避免劳务派遣合同条款陷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存在疑问的条款及时与对方协商,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公平、合理。
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哪几种
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哪几种劳动合同的陷阱主要指那些可能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或导致劳动者在未来面临不利局面的合同条款或签订方式。
以下是一些劳动合同中常见的陷阱,劳动者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格外警惕:1、签署空白合同:雇佣双方在劳动合同上有签字盖章,但合同内关键内容如薪资、工作期限、岗位职责等为空白,允许雇主事后随意填写,可能导致劳动者权益受损。
2、基本工资陷阱:雇主通过将工资结构设计为基本工资+各类补贴、奖金等形式,使基本工资部分低于实际收入,这样在计算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社保缴费基数等时,会按照较低的基本工资进行,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临时工合同陷阱:以临时工身份签约,使得劳动者不能享有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保障和晋升机会,而且容易被随意解雇。
4、企业规章制度陷阱:在合同中附加过于严苛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用以任意对员工实施罚款或其他处罚,且此类制度可能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霸王条款:合同中充满倾向于雇主的单方面规定,忽视或削弱劳动者的权益,例如赋予雇主过多的解雇权、调整工作内容和地点的权力,而对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障不足。
6、押金合同:雇主在招聘时要求劳动者支付风险基金、保证金或抵押金,这是违法的,根据中国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费用。
7、暗箱合同:采用格式化的合同文本,但不对劳动者充分说明其中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减轻或免除雇主法律责任的部分,或者加重劳动者义务的条款。
8、口头合同:只有口头承诺而没有书面形式,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争议,口头约定难以作为有效证据,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9、单方合同:合同只详尽规定了劳动者的义务,而对于劳动者的权利,尤其是诸如休假、福利待遇、解约赔偿等方面的权益,则描述模糊或完全省略。
10、生死合同:特殊行业如高危行业,用人单位试图通过合同条款逃避对劳动者安全责任的承担,即便发生工伤事故也拒绝承担责任。
11、两张皮合同:为了应对监管,用人单位可能会与劳动者签订两份不同的合同,一份用于应付检查,另一份则实际上执行,后者可能含有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内容。
劳务派遣合同的暗藏陷阱与防范
劳务派遣协议中的隐患及应对策略引言劳务派遣是一种常见的用工形式,它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人力资源配置。
然而,隐含的法律风险和合同陷阱也屡见不鲜,未加留意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劳务派遣合同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一、劳务派遣合同的基本概念劳务派遣合同是指派遣单位与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由派遣单位向用人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务人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派遣用工关系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权益的合法性。
二、常见陷阱1. 派遣单位资质问题许多企业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时,未仔细核实对方的资质。
有些派遣公司可能未获得合法营业资质,导致责任无法追溯。
2. 合同条款不明确在签署合同时,某些条款可能模糊不清,例如工作内容、工资结算方式及责任分配等。
这会给后续的劳资纠纷埋下隐患。
3. 社会保险责任缺失派遣单位往往在社保缴纳上打折扣,未为派遣员工缴纳全部社会保险,导致员工权益无法保障,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责任。
4. 不平等的合同关系部分派遣合同设置了不平等的条款,例如一方在合同解除时不会受到任何补偿,另一方却需承担高额违约金。
三、防范措施1. 审核派遣单位资质在选择劳务派遣公司时,应深入调查其合法经营情况,查看相关许可证和信誉评价,确保其具备合法资质。
2. 明确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详细审阅各项条款,特别是关于工资、社保和工作内容的具体规定。
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建议。
3. 审查社会保险缴纳情况与派遣单位明确社保缴纳的责任,定期检查是否按时足额缴纳,同时索要社保缴纳凭证。
4. 合同的平等性确保合同条款公平合理,避免一方权利过于强势。
如果遇到不合理条款,可以积极沟通修改,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帮助。
四、结论劳务派遣合同虽然便利,但其中暗藏陷阱不可忽视。
通过合理预防和审慎对待,可以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用工安全。
务必在每一个环节保持警惕,建立稳妥的劳务派遣合作关系。
合法劳动合同中的陷阱案例分析
合法劳动合同中的陷阱案例分析介绍合法劳动合同中的陷阱一、不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分配1.案例一:李先生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中未明确李先生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分配。
随后,公司要求李先生兼任其他部门的工作,而李先生认为这不属于他所签订的职位范围内。
李先生起诉公司违反合同。
2.案例二:王女士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与雇主商定了岗位职责和薪酬待遇,然而实际上她被要求完成了超出协议范围的工作,并且没有按时支付加班费。
王女士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投诉。
二、过长的试用期1.案例三:张先生签署了一份二年的试用期劳动合同。
在试用期结束后,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转正,并通过一次性解雇他。
张先生认为公司滥用试用期权力,并请求法院裁决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赔偿金。
2.案例四:刘小姐在试用期中从事了长时间的加班工作,但公司却拒绝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刘小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并要求支付未支付的加班费。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1.案例五:王先生签订了一份长期劳动合同。
在某年公司经营不如预期,他们对员工进行大规模裁员。
然而,公司以个人原因为由将王先生列为裁员名单,并违法解除了与他的劳动合同。
王先生提起诉讼并获得赔偿。
2.案例六:杨女士签订了一份合法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期满后,公司违法终止了她的聘用。
杨女士通过仲裁机构向公司索要经济赔偿。
四、不完整或欠缺福利待遇1.案例七:张先生与一家企业签署了劳动合同,约定享有医疗保险和年度旅行补贴等福利待遇。
但是在工作期间,张先生发现企业并未提供任何福利待遇。
张先生向劳动监察机构递交了投诉申请。
2.案例八:陈女士与公司签署的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单位提供住房,但事实上她并未得到配备。
陈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公司履行合同约定。
总结各种形式的陷阱案例表明,在劳动合同中存在一系列可能导致员工权益受损的问题。
雇主必须遵守劳动法规,并与员工建立公平、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
同时,员工也应对自己的权益保持警惕,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机构投诉或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陷阱多,这7种合同千万不能签!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不少人拿到劳动合同的那刻,可能连合同内容都没看清,就挥着笔杆子“签签签”,觉得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
H-i
很多人,在签合同的时候,可能连合同内容都没看清楚,就大笔一挥把名字给签了,那个洒脱,以为签了就万事大吉了吗?其实不是,合同中有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你若是不及时发现,就是推自己入坑啊。
所以,什么是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有哪些可以签,有哪些合同不能签,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这些问题你都清楚吗?
事关自身的合法权益,赶紧学起来!
1、什么是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
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2、注意!这些劳动合同不能签
1、口头合同
这类合同一般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到用人单位,双方只有口头意向承诺,碍于情面或觉得麻烦,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没有签字认可。
一旦发生纠纷,空口无凭,无据可查。
2、简单合同
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内容过于简单,基本要素残缺,没有必要的细节约束。
如对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和违约等行为的追究条款。
3、“暗箱”合同或者称为“一边倒”合同
这类合同的内容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多数是用人单位事先根据自身利益拟定,只强调用人单位的权利和务工者义务,对务工者利益涉及很少,一笔带过, 且不
征求务工者意。
这类合同往往内容模糊,滥用所谓的解释权。
4、抵押合同
少数用人单位要求务工者把自己的一些证件、财产抵押之后才能上班。
当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务工者时,就以种种理由不退还抵押财物。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
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双面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合法、规范的假合同,仅由用人单位保管,应付检查,实际上并不执行。
另一份不规范、不合法的真合同则双方持有,实际执行。
6、“卖身”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所谓的“厂规厂纪”,并利用这些条款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使强迫劳动成为合法,有的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严格规定时间,剥夺了劳动者的人身自由。
7、“生死”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出现伤病自理,如有意外企业概不负责”等。
这类用人单位多出现在建筑、化工、采矿等高危行业。
劳动者
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不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一旦发生事故将面临巨大的费用压力。
当然,即使签订了此类合同,只要是对方原因造成的工伤,劳动者仍可向劳动保障及法律部门提出仲裁或诉讼。
3、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
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1、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2、考勤卡、工作证等;
3、社保缴纳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4、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
4、劳动合同到期了怎么办?
劳动合同到期后,有三利处理方式,分别有不同的法律后果:
1、可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续签劳动合同。
2、如果职工主动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双方劳动关系解除,职工不能拿到经济补
偿金。
但用人单位把劳动报酬降低然后提出和职工续签的,职工拒绝的,用人单
位也应该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3、如果是用人单位不愿意与职工续签劳动合同的,则应该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关系。
5、没签劳动合同,怎么辞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离职程序的规定,转正后的员工需提前30天,以书面
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