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与教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起
学与教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活动,从理论上来说,首先应当是学生学,然后是教师辅之以教的活动。因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居于中心地位。教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居于引导、启发、促进和帮助的地位。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且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上。
然而,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或教学研究,更多的见于教师“教”的研究,“研”的内容也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问、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等。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些研究和探索,它对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课堂教学效能来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说,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些研究和探索,关注的是教学的局部而非整体。这样的课堂教学仅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顺畅地“走”完教学流程。在这样“精彩”课堂的背后,教师是为教而“教”,而不是为学而教。学生往往处于看似主动的被动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被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可能空间被不断压缩。它的基本假设是: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学乃是教师教的结果。这一假设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学生的学对于教师教的依赖性,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即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没有奠基于学生学的教学,不能有效地鉴别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和必需有教师的指导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而也根本谈不上有效性。
我们认为,学习不是实现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发展的趋向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的变革。整合学与教的方式,突出强调主动性地学、针对性地教、针对性地练、针对性地评,是落实课程改革精神,达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整合学与教的方式以学生学的方式变革为基础,调整和改变教师教的方式,谋求两者之间的有效统整。所谓学的方式指学生在选择、确定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谓教的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结构以及具体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方法和形式。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根本意图在于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学目标与预学习(学案)为指引,以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为基本手段,突出学与教的针对性,强调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乐学。
2、教学品质是指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所表现出的各自特征以及彼此有效契合的特性。就学生学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发展性。就教师教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教的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生成性。提升教学品质从教师方面来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整合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得主动、愉悦、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主体。
3、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是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学科、分年段、分层次地寻求整合学与教的方式的具体策略、途径及方法,探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谋求学与教的针对性、和谐性,并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之认知理论的建构学说,至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改实践,其核心都是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倡导目标导学,以学导教,或者说以学定教。这些教改实践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让教师明确了教什么,如何教,让学生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从而使教学更加明确,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改进了现行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学习,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目标教学更为关注的是教学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通过目标定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建构学说更强调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自主建构知识,明了知识之意义和价值。这两者虽然理论基础不一样,但是却有可能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进行有机的整合。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小学进行的丰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尽管主题和形式各异,但是
最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谋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客观地来说,目前关于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多集中于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其不言自明的一个前提是:中学生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但是,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主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阶段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品质,将直接关系到小学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尽管有些小学进行目标导学的教改尝试,但教学的方式却没能实现整体性变革,因而,课堂教学的气氛仍旧相对沉闷,教学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尚待强化。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如何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从教学的层面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乃是当下小学教改研究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
2、研究的价值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学习行为来看,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质疑、解疑、释疑,学会表达、讨论、争辩,学会在对话中倾听和吸收他人的观点,乃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品质。从学习时空来看,课前学习、课堂(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从情意品质来看,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进步、成就和对自我的超越,这是激励学生自主发展核心所在。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过程的前移和学习环节的重构,将会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课堂所需解决的问题将更加明确,教师的点拨和提升、课堂的练习和训练、课后的巩固和拓展也将更具针对性。这有利于动态生成、支架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的落实,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目标意识及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分学科、分年段、分层次地探求“目标导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校本教研文化,将有助于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教师发展学校以及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基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核心思想,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本依据,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强化学的在先性、基础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与教的针对性,整体性地重构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目标导学(预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改之路,整体地建构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策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