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与教的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学科整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确定学科整合的目标和内容在进行学科整合教学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学科整合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需要整合的学科和相应的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可以融入相关的历史、数学或者生物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
二、设计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学科整合教学强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因此需要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探索性的项目,要求学生在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最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报告或者展示。
通过这样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为了促进学科整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
这些资源和材料可以包括书籍、影片、网站、实物模型等,以及与不同学科相关的案例、实验和探究活动。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
四、采用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在学科整合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扩大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术讨论或者辩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评价学科整合的效果和成果学科整合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还包括对学科整合效果的评价。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评价任务,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对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一、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远程教育“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时空分离”的本质,一方面,为远程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开放特征,成为其吸引众多社会学习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成为远程教育提供高质量教学,保证远程学习者获得成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种挑战,将转化为远程教育自身如何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情形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这一挑战。
于是,提出了教与学再度整合的理论。
基更认为教与学的再度整合必须通过人际交流来实现。
而在远程教育中,这种交流主要不是面授辅导,更多的是通过各种媒介的人际交流和材料中包含的模拟的人际交流。
因此,“交互”和“媒介”构成了远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要素。
二、整合的重点和难点:(1)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2)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3)以媒体为中介的交互是实现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4)将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是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再度整合的难点。
三、整合的策略与原则:(1)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
(2)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来实现。
(3)学习材料不论是否为印刷品,都应该设计尽可能多的具有人际交流的特征。
(4)当课程开发出来后,教学活动的重新整合要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来实现。
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中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减少距离所带来的孤独感这个问题。
远程学习中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在远程教育体系中,设置具体的、多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必须明确的告诉学习者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可以学到什么,不但可以让学习者产生中等程度的焦虑,还可以让学习者对学习结果有良好的期待和价量。
比如对于成人,考虑到他们的记忆力下降,可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可以尽量少设计一些需要记忆性的学习目标,以免让学习者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整合的教学模式
整合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 机会和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这种教学模式有助 于缩小城乡、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更多的学 生受益。
02 整合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CHAPTER
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 整合方式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 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和 分享,促进知识的共同建 构。
案例分析
引入真实案例,引导学生 分析、讨论和实践,培养 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自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 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 践能力。
学习评估
过程性评估
多元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 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 策略。
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结
学生适应问题是整合教学模式中 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积极 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教育资源整合
挑战
教育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解决方案
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总结
教育资源整合是实现整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共享平台, 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
谢谢
THANKS
整合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教师 可以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 水平和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
整合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 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 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
小学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引言:随着教育的发展,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课程标准中,学科整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课程标准下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学科整合的意义和目的学科整合的意义在于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通过学科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科整合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1. 项目制学习法项目制学习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设置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植物生长的项目,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进行综合学习。
2. 主题式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主题为纽带的跨学科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主题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语文时,可以选择一个与环保相关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与环保相关的文章、写作环保主题的作文等方式,既提高了语文素养,又增加了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3. 问题导向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购物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价格、找零等方式进行学习,既提高了数学运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设计一个模拟古代战争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战争的过程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初中教育中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
初中教育中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引言: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则是一种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育中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意义、实施方式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意义学科整合教学方法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一篇历史文章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来分析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和地理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方式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施方式:1.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一个主题,从而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社会问题作为项目主题,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结合数学、科学、语言等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3.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融入到一个课程中进行教学,通过主题的选择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课程中学习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以生为本,教与学的有机整合
以生为本,教与学的有机整合【摘要】文章以生为本,探讨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正文部分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转变教师角色到创设有利环境等方面,展示了教与学的有机整合。
结论强调以生为本,教与学的有机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不仅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更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呼吁教育界与社会关注并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融入生活,为学生和社会共同发展搭建桥梁。
【关键词】生为本,教育改革,教与学的整合,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环境,教育发展,教育教学整合,学生成长,社会和谐发展。
1. 引言1.1 社会发展需求下的教育改革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传统教育注重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等素质。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社会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有担当责任的人才,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改革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
传统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而现代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只有将学生的发展需求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1.2 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的。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如何引导学生拥有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现如今,教育领域中跨学科学习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实现跨学科整合与教学,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
一、了解跨学科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跨学科整合指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意义的整体。
跨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意识到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其概念和意义,以便能够有效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跨学科整合与教学前,教师需要仔细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应当能够涵盖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例如,在讲授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时,可以将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现象。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整合与教学时,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他们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和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注重知识的融通与迁移跨学科整合与教学的核心在于知识的融通与迁移。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
五、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与合作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整合与教学时,应当鼓励学生跨学科思考与合作。
他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跨学科的思维与实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有关跨学科的研究和讨论。
六、不断提升自身跨学科能力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跨学科整合与教学,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跨学科能力。
他们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跨学科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与教材资源。
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与策略
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与策略
随着教育的发展,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下面是一些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1. 项目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主题式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将相关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例如,通过教授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可以涵盖生物学、化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知识。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信息
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4.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5. 跨学科项目: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幼儿园老师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
幼儿园老师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科教学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如何有效地整合学科教学成为了幼儿园老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幼儿园老师常用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旨在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主题整合法主题整合法是一种常见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
通过选择一个主题,将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与主题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学科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选择“四季”为主题,可以在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中融入相关的内容,如通过歌谣、绘本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重视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水”这个主题下,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水的物理性质、生命中的水、水的形态转化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在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口头表达和思考。
三、项目学习法项目学习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科教学整合方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个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项目,通过多学科的内容进行学习。
例如,在“我的家乡”这个项目中,幼儿可以通过社会科学、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活动,了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游戏化学习法游戏化学习法是通过游戏活动来实现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将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其中。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社交技能等,同时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游戏化学习法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五、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幼儿园老师可以创造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和实践。
例如,在模拟超市的情境下,幼儿可以进行购物、称重等活动,学习数学、语言等知识,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手段与路径
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手段与路径多元学科整合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关联和整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手段和路径:1. 制定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这需要教师对各学科的内容和要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够有效地整合这些知识和技能。
2. 设计跨学科的项目和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 运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将各自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融汇起来。
4. 创设情境和案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和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综合能力。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6.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多元学科整合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教研活动、参加学科交流会等,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多元学科整合的水平。
总之,多元学科整合的教学手段和路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实施多元学科整合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手段和路径,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教材设计:学科整合和教学方法
小学教材设计:学科整合和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材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科整合和教学方法成为了现代小学教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将探讨学科整合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教材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方法。
一、学科整合的意义学科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当学科之间的界限模糊时,学生可以在一个项目或主题中探索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科整合的数学课中,教师可以引入科学课上的实验数据,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体会到科学和数学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使用的策略和技巧。
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教材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双向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另外,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究来获得知识。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让他们亲自进行实验,从中发现科学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方法为了将学科整合和教学方法融入小学教材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实践方法:1. 计划设计:在教材设计的初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
同时,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点,确保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
2. 教学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科整合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探索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与技巧
探索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与技巧学科整合教学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和交叉,以形成更加有机和综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它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融合,达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跨学科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索有效的学科整合教学方法与技巧,并对其实施过程和效果加以分析和总结。
一、学科整合的意义和背景学科整合教学的出发点在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整合强调知识的连贯性和相关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扩展,学科整合教学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趋势和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二、学科整合教学的方法1. 主题式学习:选择一个贯穿多个学科的主题,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中建立联系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研究动植物适应环境时,可以融入地理、生物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项目制学习:将学生划分成小组,从一个实际的问题出发,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通过项目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建立实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地震的知识时,可以设计地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地震的力量和影响。
4. 视频教学:通过播放与学科相关的视频素材,将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视频教学也可以突破传统学科的边界,让学生感受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例如,在学习历史时,可以播放相关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并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三、学科整合教学的技巧1. 知识的架构设计:在学科整合教学中,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框架,将学科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进行清晰的呈现和体现。
通过建立知识的架构,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内在逻辑。
2. 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课外读物、文献资料、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整合,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是现代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趋势,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跨学科思维培养。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学科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整合中,教师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和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学科整合方法和策略。
1.课程设计与规划: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意识地整合到一个主题或项目中。
例如,在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中,可以涉及到地理学中的气候变化、化学中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处理方法、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等内容。
2.任务型学习:通过引入任务型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知识。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要求他们在调研和设计过程中结合地理、数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3.交叉引用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当前学科中的问题。
通过交叉引用教学法,学生可以加深对多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理解。
二、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跨学科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全面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跨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
1.项目驱动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计一个科学展览项目,学生可以在展示科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运用数学统计、历史研究等不同学科的技能。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跨学科的研究主题,并指导他们如何利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研究。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注意事项和挑战在进行学科整合和跨学科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为何远程教育要进行教与学的整合,及整合的策略
为何远程教育要进行教与学的整合,及整合的策略边江按照上课的流程来整理教与学时空分离所产生的问题1,课前阶段A 教师备课:师生分离,教师备课没有针对性,很难进行学习前的交流,而且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很难了解到。
B 学生预习:由于学习资源的丰富,学生预习的难度大,预习没有针对性不知道老师课上将涉及哪部分。
而很多学生由于师生的分离很容易在预习阶段偷懒,影响学习效果。
2,上课过程A, 教师由于上课时没有课堂的气氛,缺少师生互动,对于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影响,没有学生,教师上课很难投入,热情难以提高。
B学生由于上课时没有老师和同学,上课会产生孤独感,而且没在人际的交流和沟通,总是面对没有生命的电子产品,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这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很不利。
教师和学生没有情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没有情感的交流,这样对合作学习不利,很难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观念而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大家一起探讨而得到结果的学习快乐感。
3,课后A,教师在课后总结的时候,只能针对自己来进行总结,能力很难提高,缺少学生的意见反馈。
B,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会很不好,对于知识的巩固不利,课后的反馈有可能不真实,很容易产生怠惰感。
学生课后独自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很难求救于老师和同学。
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
杨丽远程教育资源,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
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
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远程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对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与教方式的整合策略
计相关 的课前预习提纲 。设计 方式有两种 : 一是设计探索 『问 生
“ 学 定教 ” 仅 是 一种 教 学 理 念 , 是 关 注 学 生 学 习 状 态 以 不 更 的教 学 方 式 。“ 以学 定 教 ” 就是 关 注 学 生 已有 的知 识 基 础 , 了解
育 过 程 中先 进 行 仔 细 分 析 , 了解 学 生 学 习 中 已 有 的 水 平 , 学 在
错误 的 , 但其 中隐藏 着一些创造 的成分 。针对 学生的 “ 欠缺思
5 . 你有什么新 的发现介绍给同学 吗?打算与同学交流什么
问题 ?
以上设计 ,教师不仅把预习提纲的内容作为课 堂的引子 , 而且通过课前 的预设让学生 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 的问题。 教师 扣住教材 的知识点设计 的预 习提 纲 , 能够促 动学 生思考 , 促使 他们查阅有关 资料 , 并及时记录独到 的见解。 教师也要 知道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猜测 、 假定到确 定的过程 , 在这一过程 中起 初的思维步骤往往是欠缺 的甚至是
21 0 2年 7 月
总第 29 4 期
教 学 实践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与教方式的整合策略
徐 以敏
( 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 , 江苏 淮安 2 30 ) 2 0 1
摘
要: 教师扣住教材的知识点设计符合学情 的课前预习提纲 , 能
二、 以预 习提 纲 引发 学 生的 思 考
够促动学生思考 , 促使他们查 阅有关 资料 , 并及时记录独到的见解。再
1 ~5题 。
学习 目标 : 理解表面积 的含 义 , 掌握求 长方体与正方体 的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 学具 准备 : 准备 3 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 开图硬纸板。
学与教的知识整合述评 文档
学与教的知识整合视角述评魏书华知识整合视角以更宽广的角度来阐述学习的有效性。
它注重学生阐明各种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构念积储并监控构建的成功。
个人构念积储包括分析多个层面的观点、许多学生都持有的观点、与特定境脉相关的独特的观点。
学生发展个人构念积储的时候,它包含多种多样的观点,比如合理可靠的、相对立的、易混淆的、武断的以及证据不足的观点。
知识整合的视角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时候就是不断完善、重构学习者的个人构念积储,使学习者有自己的观点标准,合理整合观点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科学学习和教学的整合观是以发展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认知研究建构主义研究为理论基础的。
发展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年龄是不断变化的,其认知结构是需要积极引导,因为他们的推理能力是随着年龄段的差异而不同的。
因此要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
社会文化研究揭示了学生观点的广泛性,维果斯基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解释,为什么学习者单独学习的结果与学习者和老师或者是同伴之间学习一起学习相比,后者获得更多的智慧观点。
这也许就是我们传统的近朱者赤的解释吧。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者要在交互环境中共同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从别人观点中获得启发智慧,同时也可以促进自己去向那些更优秀的学习者靠近。
认知研究解释了怎么获得、记忆和遗忘,让我们积极利用脑的认知规律去设计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研究强调利用学习者的努力来引导和监控自己的活动。
学习者在情境、交互、协作会话中获得知识观点的建构。
这些理论对知识整合的视角解决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知识整合视角源于对案例研究的分析,主要以科学学习为分析为对象。
知识整合的视角基于学习者有这样的特征假设:不断发展的个人构念积储,从教学、经验或社会交往中学习新观点,在各种环境中整理自己的观点,在分析多个层面上将观点联系起来,发展越来越细微的差别的标准来评价观点并形成一系列与现象相互关联的看法。
知识整合强调个体以及群体在交互环境中互相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构念积蓄,形成自己的评价标准,整理自己的观点。
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
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Teacher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Program)是一项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计划。
通过整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该计划旨在创造一个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评估等方面。
一、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提出旨在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重要性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通过培训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他们的学习效果决定了教育的成败。
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目标1.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研讨会和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优化学习环境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另一个目标是优化学习环境。
通过改进教室布置、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研究型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方法1.培训教师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核心是培训教师。
通过组织各类培训课程、研讨会和教学交流活动,让教师了解最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2.提供教学资源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还包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例如,提供最新的教材教辅、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课程,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五、实施过程1.规划与准备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实施需要从规划与准备阶段开始。
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行动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筹备相关教学资源。
2.培训与实施教师教与学整合计划的核心是培训与实施。
小学学科整合教学方法
小学学科整合教学方法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而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则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索小学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具体案例,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一、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意义学科整合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概念和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以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科整合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理解。
传统的学科分隔式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碎片化认识,而学科整合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学科整合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最后,学科整合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综合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受到知识的全面性和应用性,从而增强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科整合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要想有效实施学科整合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下面列举几个实施策略供教师参考。
第一,确定整合深度和广度。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确定何种程度的学科整合适合当前教学。
有些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在一个项目或主题下整合多个学科,有些情况下则可以选择在一个学科中整合多个知识领域。
第二,建立合作学习环境。
学科整合教学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教师应通过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法营造积极的合作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交流。
第三,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教师应根据学科整合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第四,鼓励学生跨学科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创新。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跨学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整合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整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要整合--对新理念《新课标》学与教的反思与感悟《新课标》改变了原《大纲》“把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首位,提出“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制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目标Go For It》采用了“任务型教学”。
教材使用了可理解的图文并茂和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试图把课内的语言习得与社会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外延伸和发展,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练习机会,体现了面向全体,在用中学和学以至用的新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实质上讲的就是教师新型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整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教师角色要转变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转变。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公开。
构建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学与教
构建学习任务群,整合单元学与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
于是总有老师问: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啊?要怎么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群呢?设计学习任务群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许多关于学习任务群和大单元教学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新课标立足学生的“学”,以学生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语文技能逐项训练。
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新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这些任务是由相关要素有机组合的“群”,是任务导向的语文实践方式,是以主题情境呈现的。
温儒敏主编指出,学习任务群是“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如何做到致力于驱动任务群,进行大单元的教学,真正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几个知识点和能力点呢?以下是几点粗浅见解。
一、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确定要以语文素养为导向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的第2条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教师依托教材单元进行学习任务设计,首先要明确具体单元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再进一步研读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最有效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养。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和“快乐读书吧”等课程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的缘起学与教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活动,从理论上来说,首先应当是学生学,然后是教师辅之以教的活动。
因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居于中心地位。
教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居于引导、启发、促进和帮助的地位。
教,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且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扎实有效。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上。
然而,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或教学研究,更多的见于教师“教”的研究,“研”的内容也主要侧重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问、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等。
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些研究和探索,它对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课堂教学效能来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但是,从根本意义上说,针对课堂教学的这些研究和探索,关注的是教学的局部而非整体。
这样的课堂教学仅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预案,顺畅地“走”完教学流程。
在这样“精彩”课堂的背后,教师是为教而“教”,而不是为学而教。
学生往往处于看似主动的被动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被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可能空间被不断压缩。
它的基本假设是: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学乃是教师教的结果。
这一假设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学生的学对于教师教的依赖性,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
即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课堂教学没有奠基于学生学的教学,不能有效地鉴别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和必需有教师的指导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可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而也根本谈不上有效性。
我们认为,学习不是实现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
基于此,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学生间的交流、质疑,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发展的趋向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突出强调主动性地学、针对性地教、针对性地练、针对性地评,是落实课程改革精神,达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整合学与教的方式以学生学的方式变革为基础,调整和改变教师教的方式,谋求两者之间的有效统整。
所谓学的方式指学生在选择、确定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
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所谓教的方式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结构以及具体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方法和形式。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根本意图在于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教学目标与预学习(学案)为指引,以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为基本手段,突出学与教的针对性,强调知识建构的自主性,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乐学。
2、教学品质是指在“学”与“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所表现出的各自特征以及彼此有效契合的特性。
就学生学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学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究性、发展性。
就教师教的品质而言,主要包括教的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生成性。
提升教学品质从教师方面来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整合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得主动、愉悦、有效。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主动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更多的知识,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主体。
3、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是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学科、分年段、分层次地寻求整合学与教的方式的具体策略、途径及方法,探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学相长,谋求学与教的针对性、和谐性,并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之认知理论的建构学说,至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改实践,其核心都是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倡导目标导学,以学导教,或者说以学定教。
这些教改实践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让教师明确了教什么,如何教,让学生懂得了学什么,怎样学,从而使教学更加明确,更加有效。
另一方面,改进了现行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学习,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目标教学更为关注的是教学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通过目标定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
建构学说更强调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自主建构知识,明了知识之意义和价值。
这两者虽然理论基础不一样,但是却有可能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进行有机的整合。
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中小学进行的丰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尽管主题和形式各异,但是最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谋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客观地来说,目前关于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多集中于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其不言自明的一个前提是:中学生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但是,学习能力与学习自主性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阶段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品质,将直接关系到小学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尽管有些小学进行目标导学的教改尝试,但教学的方式却没能实现整体性变革,因而,课堂教学的气氛仍旧相对沉闷,教学的针对性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尚待强化。
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因此,如何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从教学的层面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乃是当下小学教改研究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
2、研究的价值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学习行为来看,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质疑、解疑、释疑,学会表达、讨论、争辩,学会在对话中倾听和吸收他人的观点,乃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品质。
从学习时空来看,课前学习、课堂(课中)探究、课后拓展必须形成一个整体。
从情意品质来看,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进步、成就和对自我的超越,这是激励学生自主发展核心所在。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学习过程的前移和学习环节的重构,将会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课堂所需解决的问题将更加明确,教师的点拨和提升、课堂的练习和训练、课后的巩固和拓展也将更具针对性。
这有利于动态生成、支架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思想的落实,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目标意识及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分学科、分年段、分层次地探求“目标导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建立基于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对话的校本教研文化,将有助于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教师发展学校以及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1、研究目标本课题基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核心思想,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本依据,整合学与教的方式,强化学的在先性、基础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与教的针对性,整体性地重构教学环节。
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目标导学(预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改之路,整体地建构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策略,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2、研究内容(1)低、中、高不同学段课前学案编制与实施的研究学的在先性、基础性和主动性,要求学与教的方式的整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
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当前的教学最大的问题也正在于缺乏对于学生的针对性。
如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难以自动地加以改变,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也不会无缘由地得到增强。
课前学案的编写既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承认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学对于教的定向作用以及教对于学的顺应性和引导性。
因此,低、中、高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哪些特点?他们在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方面存在着哪些差异?如何基于这些特点和差异编制课前学案?各年段课前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样的课前学案才是有效的学案?如何科学地实施这些学案?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优化和改进这些学案?等等。
(2)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是一种带有问题情境的、典型化的,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有可能发生的教学事件。
实践表明,教学案例是帮助教师“解剖”教学,贯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如何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的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才最符合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目标?对于不同的学科或者课程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方面是否具有特殊性?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究竟会涉及哪些具体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性关系?如何完善这些教学案例并充分挖掘它对于改进教学的“示范”价值?(3)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教学模式研究对于一项教学改革项目而言,若欲发挥研究的实际效果,真正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建构一种教学模式是必由之路。
教学模式本身不仅体现和反映着教学的规律,同时也基于人们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模式的要义在于,它通过简约化的方式呈现出教学的结构,这个结构具有重要的迁移和应用价值。
对于教师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操作的指导性的程序和“模型”。
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策略是开放性的,它因学科、教师、年级的不同而不同,但这不意味着这些策略完全是偶然性的,这些不同之中存在着相对确定的共同之处。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是超越具体策略的模式问题。
如何理解并尝试概括提出这一改革的基本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从结构上说,应当包含哪些基本的步骤?每一个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每一步骤对于实现整体目标的功能是什么?每一步骤涉及具体的教学操作问题是什么?这些模式在具体的课程与教学中需要做出哪些调整?等等。
(4)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校本教研研究整合学与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品质的实践研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事这样一个实践研究,需要重要的教学和研究团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