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工作制度守则
单位舆情工作制度
单位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舆情管理工作,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维护单位形象和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舆情是指在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上关于本单位的新闻、评论、论坛帖子、微博、微信等各种信息。
舆情工作是指对舆情进行监测、收集、分析、处理和回应的一系列工作。
第三条单位舆情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注重预防;(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三)快速反应,准确应对;(四)公开透明,积极引导;(五)法治思维,规范操作。
第四条单位舆情工作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所属分支机构。
二、舆情监测与收集第五条建立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单位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论坛、新闻跟帖等网络平台以及传统媒体的日常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
第六条设立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实时关注网络、媒体等舆情动态,及时掌握舆情信息。
舆情监测小组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要舆情。
第七条舆情监测小组应与单位信息公开、应急、宣传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舆情信息资源互通、互动、互助、共享。
三、舆情分析与处理第八条单位应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会议,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应对措施。
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健全舆情受理、转办、反馈机制,对舆情进行分类处理,确保舆情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第十条对于负面舆情,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舆情应对考核问责机制,对舆情应对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舆情回应与公开第十二条单位应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信息发布与舆情回应相协调机制,依法依规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第十三条舆情回应应以事实为依据,坚持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
第十四条单位应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发布会、媒体专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主动发布舆情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第十五条单位应加强舆情信息队伍建设,选聘具备政治敏锐性、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专业人员负责舆情信息工作。
舆情监测人员工作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舆情监测工作,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确保公司形象和声誉不受损害,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及时、全面、准确地收集和整理网络舆情信息。
2. 及时分析舆情发展趋势,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3. 及时、有效地应对负面舆情,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
三、工作职责1. 舆情监测人员负责对公司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
2. 舆情监测人员应定期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3. 舆情监测人员应密切关注重点舆情,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提出应对建议。
4. 舆情监测人员应定期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公司最新动态,确保舆情监测工作的准确性。
5. 舆情监测人员应协助公司进行舆情应对,包括但不限于发布澄清声明、回应质疑等。
四、工作流程1. 舆情监测人员应使用专业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2. 舆情监测人员应每日对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形成日报。
3. 舆情监测人员应每周对舆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形成周报。
4. 舆情监测人员应每月对舆情信息进行总结,形成月报。
5. 舆情监测人员应针对重点舆情,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提出应对建议。
五、工作要求1. 舆情监测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熟悉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2. 舆情监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各部门有效沟通。
3. 舆情监测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公司内部信息。
4. 舆情监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5. 舆情监测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舆情监测工作的质量。
六、奖惩措施1. 对在舆情监测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舆情监测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工作不力、失误严重的舆情监测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处罚。
3. 对泄露公司内部信息、违反保密制度的舆情监测人员,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范本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舆情监测管理,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动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导向,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舆情监测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组织、机构开展舆情监测活动。
舆情信息来源包括但不仅限于新闻媒体、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
第三条舆情监测工作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及时准确、科学分析的原则,确保舆情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各级组织、机构应当设立舆情监测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舆情监测工作的领导、管理、执行等职责。
第五条舆情监测管理组织机构负责人负责舆情监测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舆情监测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舆情监测工作。
第六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舆情监测能力。
第三章舆情监测与处置第七条舆情监测工作应当覆盖各类网络平台,对社会热点事件、突发事件、重大政策等进行实时监测。
第八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舆情信息,对重要舆情及时报告、处置。
第九条各级组织、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舆情处置机制,对负面舆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舆情扩散。
第十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在发现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如删除、屏蔽等,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章舆情分析与报告第十一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分析,形成舆情分析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二条舆情分析报告应当包括舆情来源、传播途径、涉及领域、民众观点、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各级组织、机构应当定期向上级报告舆情监测工作情况,对重大舆情事件应当及时报告。
第五章保密与信息安全第十四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十五条舆情监测工作应当依法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泄露等风险。
第六章法律责任与考核第十六条各级组织、机构应当加强对舆情监测工作的法律监督和考核,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新闻舆情工作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加强新闻舆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新闻舆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和引导舆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2.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反映舆情动态。
3. 坚持积极主动,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妥善处置。
4. 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
5. 坚持信息公开,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新闻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新闻舆情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 设立新闻舆情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新闻舆情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新闻舆情工作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新闻舆情工作。
四、舆情监测与报告1. 舆情监测(1)建立舆情监测网络,覆盖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
(2)运用技术手段,对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关键词搜索、话题分析、情感分析等。
(3)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舆情。
2. 舆情报告(1)建立舆情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舆情动态。
(2)对重要舆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做到及时、准确、全面。
(3)舆情报告内容包括:舆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领域、传播渠道、传播范围、主要观点、影响等。
五、舆情应对与处置1. 舆情应对(1)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明确舆情应对的责任主体、工作流程和处置原则。
(2)对负面舆情,要迅速反应,及时核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3)加强舆论引导,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
2. 舆情处置(1)对负面舆情,要依法依规处置,防止事态扩大。
(2)对重大舆情,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提出处置方案。
(3)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舆情,要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
六、舆情培训与交流1. 定期组织新闻舆情工作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对能力。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提高网络舆情的发现力、研判力和处置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应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网络舆情的及时发现、准确研判和有效处置。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由网络舆情监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负责协调和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指定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网络舆情引导和监控工作。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控领导小组的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二)指导、协调和监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三)研究解决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控办公室的职责:(一)组织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二)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三)及时报告重要网络舆情;(四)制定和更新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系统;(五)组织培训和交流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八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一)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网络舆情监控工作;(二)收集、整理和分析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三)及时报告重要网络舆情;(四)制定和更新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系统;(五)组织培训和交流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九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流程分为舆情发现、舆情研判、舆情处置和舆情反馈四个环节。
第十条舆情发现: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涉及本单位的网络舆情信息。
第十一条舆情研判:对发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判断舆情信息的性质、影响和趋势。
第十二条舆情处置:根据舆情研判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负面舆情进行引导、化解和处理,对正面舆情进行宣传和推广。
第十三条舆情反馈:对舆情处置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舆情处置情况。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范本下载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范本下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舆情监测工作,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保障社会公众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各部门的舆情监测工作。
第三条舆情监测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客观、准确原则,保护用户隐私,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第四条本规章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第二章舆情监测部门设置第五条本单位应设立舆情监测部门,主要负责舆情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具体分工如下:(一)舆情信息搜集组:负责从各类媒体平台收集舆情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
(二)舆情信息分析组:负责对搜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提炼规律性和趋势性。
(三)舆情信息报告组:负责编写舆情报告,定期向领导汇报舆情监测情况。
第七条舆情监测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舆情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转。
第八条舆情监测部门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确保舆情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三章舆情信息搜集第九条舆情信息搜集组应定期搜集各类媒体平台上的舆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论坛讨论等。
第十条舆情信息搜集组应建立信息采集渠道,开展信息监控和筛选工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及时。
第十一条舆情信息搜集组应建立信息库,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信息索引系统,方便后续检索和分析。
第四章舆情信息分析第十二条舆情信息分析组应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挖掘隐藏的信息价值,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三条舆情信息分析组应建立分析模型和方法,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为舆情信息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第十四条舆情信息分析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分析结论,并根据需求提供舆情预警和分析报告。
第五章舆情信息报告第十五条舆情信息报告组应定期编写舆情报告,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十六条舆情信息报告组应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以及易读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舆情信息报告组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接受领导的指导和监督。
疾控中心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疾控中心舆情监测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舆情监测是指对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为此,加强疾控中心舆情监测工作,对于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引导舆论方向、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舆情监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舆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建立舆情监测工作队伍,包括专业舆情监测人员、信息员、志愿者等。
三、工作内容1. 监测范围:涵盖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2. 监测渠道:主要包括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
3. 监测方法:采用人工监测与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舆情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
4. 信息分析: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提取关键信息,评估舆情发展趋势。
5. 信息处置:根据舆情等级,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引导舆论方向等。
6. 工作总结:定期对舆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工作流程1. 舆情监测:监测人员实时关注各类媒体,发现与疾控中心相关的舆情信息。
2. 信息收集: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舆情动态报告。
3. 信息分析:对舆情动态报告进行分析,判断舆情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
4. 信息处置: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确保舆论引导的正确性。
5. 信息反馈:将舆情监测处置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工作闭环。
五、工作制度1. 舆情监测工作制度:明确舆情监测的工作内容、流程、职责等,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 舆情监测工作规程:制定具体的工作规程,指导监测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3. 舆情监测信息报告制度:规定信息报告的格式、内容、时间等,确保信息报告的准确性。
舆情监测处置制度范本
舆情监测处置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舆情监测处置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及时有效地处置舆情事件,维护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舆情监测处置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在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中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公司设立舆情监测处置小组,由公司领导任命组长,并有关部门指派专人组成,负责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
第四条舆情监测处置小组应当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社会舆情动态,并协调各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置工作。
第五条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舆情监测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舆情监测处置小组应当定期进行舆情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并向公司领导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第二章舆情监测第七条舆情监测工作包括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等内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网络舆情监测:定期关注公司相关话题的网络讨论和社交媒体评论,收集相关信息。
2.媒体舆情监测:关注媒体报道和新闻评论,及时掌握相关舆情动态。
3.社会舆情监测:定期与社会各界保持联系,了解社会舆情动态。
第八条舆情监测小组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舆情监测工作的计划和流程,并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
第九条舆情监测小组应当及时将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即时整理和分析,并编写舆情报告上报。
第三章舆情处置第十条舆情处置工作主要包括舆情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回应等内容,以维护公司形象和社会声誉为目标。
第十一条舆情处置小组要及时启动处置程序,分析舆情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组织相关部门协同处理。
第十二条舆情处置小组要根据舆情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协调各部门的配合。
第十三条舆情处置小组要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和质疑,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释,回应舆情事件。
第十四条舆情处置小组要定期评估舆情处置工作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公司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舆情监测处置工作,配合舆情监测处置小组的工作需求。
第十六条未尽事宜由舆情监测处置小组和公司领导共同商定解决。
政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政府舆情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政府舆情监测工作,提高政府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动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政府舆情监测工作是指对国内外新闻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公共信息平台上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以掌握社会舆论动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条政府舆情监测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政府舆情监测工作由各级政府新闻办公室或者公共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二、舆情监测第五条舆情监测范围包括:(一)新闻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二)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三)其他公共信息平台:如视频网站、新闻客户端等。
第六条舆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政府形象的舆情信息;(二)涉及政策法规的舆情信息;(三)涉及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情信息;(四)其他需要监测的舆情信息。
第七条舆情监测方法包括:(一)建立舆情监测数据库,实现对监测范围的全面覆盖;(二)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三)定期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形成舆情分析报告;(四)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预测和预警。
第八条舆情监测工作人员应具备新闻、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合格。
三、舆情分析与处理第九条舆情分析应根据监测到的舆情信息,对信息的来源、内容、传播范围、影响力等进行全面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条舆情处理应对不同类型的舆情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包括:(一)对于正面舆情,应及时予以肯定和宣传;(二)对于负面舆情,应查明原因,及时回应和处理,消除不良影响;(三)对于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四)对于虚假信息和谣言,应予以澄清和辟谣,并依法查处。
四、舆情回应与发布第十一条政府应对舆情回应工作负责,确保回应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十二条舆情回应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包括:(一)政府新闻发布会;(二)政府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三)新闻媒体采访;(四)其他合适的回应方式。
网络舆情监测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动态,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二)准确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判断,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全面性:全面收集网络舆情信息,确保信息来源广泛、全面。
(四)保密性: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监测信息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等。
(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四)根据舆情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测内容:(一)涉及本单位及本单位相关人员的网络言论。
(二)涉及本单位业务领域的网络舆论。
(三)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网络舆情。
(四)其他可能影响本单位形象和利益的网络舆情。
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二)舆情监测平台:利用专业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工监测:组织专人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四)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现网络舆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一)分析舆情性质,确定应对策略。
2024年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2024年某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制度某单位2024年舆情信息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外部舆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维护单位声誉和形象,推动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某单位对外部舆情信息的监测、分析、应对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单位舆情信息工作要始终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引,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全面、权威。
第四条单位舆情信息工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参与、信息公开、舆论监督的原则,加强内外联动,加强风险防控,做到合理引导、及时应对、把握主动。
第五条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舆情信息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流程。
第六条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应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沟通和配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七条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信息分类、分级制度,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第八条单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建立信息备案和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二章舆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第九条单位应建立舆情信息监测和分析机制,及时掌握外部相关信息。
第十条监测和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政策法规、行业动态、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引导等。
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舆情信息来源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舆情分析机构等,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来源。
第十二条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准确判断事件的影响和态势。
第十三条单位应及时将舆情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与上级部门保持沟通和协作。
第十四条单位应对舆情信息进行定期整理汇总,形成舆情分析报告,并将重要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
第十五条单位应对舆情信息进行评估和分级,分析事件的风险程度和可能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
第十六条单位舆情信息工作应和其他工作相结合,为决策、宣传、公关和管理等提供科学参考。
第三章舆情信息的应对第十七条单位应制定包括事件应对预案、危机公关预案、危机处理流程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城市管理舆情工作制度
城市管理舆情工作制度第一条总则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领域的网络舆情管理,有效引导网络舆论,防止不良信息对城市管理的危害,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网络舆论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舆情监测与管理1. 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与城市管理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对舆情信息进行分类、评估和处理。
2. 加强对重点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信息,维护网络舆论秩序。
3. 建立舆情应对团队,负责应对和处理突发舆情事件,确保舆情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处理。
第三条舆情信息收集与报告1. 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包括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确保舆情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2. 定期对舆情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舆情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舆情热点、趋势、影响范围等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3. 遇到重大舆情事件,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并根据领导指示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舆情得到妥善处理。
第四条舆情应对与处置1. 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舆情应对预案,明确应对流程、责任人和具体措施。
2. 遇到负面舆情,要迅速采取行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正面。
3. 加强对舆情处置结果的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舆情应对机制。
第五条舆情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舆情管理培训,提高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舆情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强舆情应对的主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为城市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积极宣传城市管理工作的成果和亮点,提升城市管理的形象和声誉。
第六条考核与问责1. 将舆情管理工作纳入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对舆情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的责任人和单位进行问责。
局网络舆情工作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局网络舆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维护我局形象和稳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局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网络舆情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领导重视,部门协同;2. 及时发现,快速反应;3. 准确把握,科学应对;4. 正面引导,舆论引导;5.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局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1. 组长:由局长担任;2. 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3. 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负责制定全局网络舆情工作规划;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3. 研究制定网络舆情应对措施;4. 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开展网络舆情工作;5. 处理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第七条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工作的日常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 负责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2. 及时收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3. 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析和报告;4. 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5.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培训。
第八条宣传部门负责网络舆情正面引导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网络舆情正面引导方案;2. 开展网络舆情正面宣传;3.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专题活动;4. 加强与网络媒体、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
第九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网络舆情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对网络舆情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2. 加强对网络舆情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培训计划;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工作人员培训;3. 加强网络舆情工作人员的考核和评价。
公司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发现并应对负面舆情。
2. 全面性:对各类网络平台、媒体及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监测。
3. 准确性:确保舆情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保密性: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子公司共同参与。
3. 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对建议。
4. 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职责:1. 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2. 及时向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网络舆情动态。
3. 按照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负面舆情。
第七条公司全体员工职责: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司声誉。
2. 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发现负面舆情及时报告。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内容:1. 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
2. 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3. 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
4. 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九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方法:1.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 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形成舆情报告。
3.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确定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获取、分析、研判和报告网络舆情信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适用于国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遵循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为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支撑,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相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积极与相关部门、组织及专业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工作。
第二章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流程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研判和信息报告等环节。
第八条信息收集是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基础,可以通过网络爬虫、信息抓取及用户反馈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信息分析是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核心,应当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和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第十条信息研判是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根据信息的真实性、可信度和影响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第十一条信息报告是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结果,应当根据不同层级和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向相关部门、组织及领导提供网络舆情报告。
第三章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第十二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单位进行管理,并配备合适的人员和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第十四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加强对监测数据的保护和使用,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利。
第十五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当及时发布和传播网络舆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评价相关事件和问题。
网路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
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确保网络空间的清朗,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高网络舆情监控能力。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范围包括:境内外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网络空间。
第四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目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预防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传播,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组织架构第五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
第六条设立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控中心设在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信息数据库,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四)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情况;(五)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网络舆情监控队伍的业务能力。
三、监控流程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信息收集: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巡查,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二)信息审核: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审核,判断信息性质和危害程度;(三)信息处置:对审核发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处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四)信息反馈:将处置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形成闭环管理。
第九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发现重大网络舆情事件时,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网络舆情监控中心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监控内容第十一条网络舆情监控内容主要包括:(一)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信息;(二)涉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信息;(三)涉及谣言、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四)涉及单位形象、职工权益等方面的信息。
学校舆情监测处置制度范本
学校舆情监测处置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维护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学校舆情监测处置工作遵循依法依规、及时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学校形象和师生权益不受损害。
第三条学校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由学校舆情监测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学校成立舆情监测处置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和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舆情监测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一)宣传部门:负责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组织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二)教务部门:负责处理涉及教学、科研、学术等方面的舆情;(三)学生工作部门:负责处理涉及学生思想、行为、权益等方面的舆情;(四)保卫部门:负责处理涉及校园安全、治安等方面的舆情;(五)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处理涉及本部门业务的舆情。
第三章舆情监测第六条学校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定期对校园网络、社会媒体等渠道进行监测,发现涉及学校的舆情信息。
第七条舆情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一)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要事项;(三)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四)其他可能对学校形象和师生权益产生影响的舆情。
第四章舆情处置第八条发现舆情信息后,相关部门应当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定舆情性质,并根据舆情等级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九条舆情处置措施包括:(一)收集信息:全面收集涉及舆情信息的来源、传播范围、网民评论等;(二)分析研判: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根源,评估影响程度;(三)报告领导:将舆情信息及分析研判结果报告给领导小组负责人;(四)制定方案:根据领导批示,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明确处置措施、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五)实施处置:按照处置方案,相关部门协同行动,及时回应舆情;(六)跟踪反馈:对处置结果进行跟踪关注,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确保舆情得到有效化解。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模板
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管理,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我校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网络上有关我校的舆情管理。
舆情信息来源包括但不仅限于新闻评论、微博、微信公众号、BBS、贴吧等。
第三条学校成立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全校舆情监测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设立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挂靠在学校宣传部,负责全校舆情监测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及时收集、反馈和回复网络舆情。
第六条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全校舆情监测管理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定期监测网络舆情,及时了解和掌握师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分析舆情发展趋势。
(三)对重大网络舆情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应对重大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
(五)定期总结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并向学校领导报告。
第三章舆情监测与处置第七条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应遵循客观、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第八条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舆情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各部门、各单位发现重大网络舆情时,应及时报告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并协助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对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报学校领导审批。
第十一条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学校领导的决策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论。
第四章舆情信息处理第十二条舆情监测管理办公室负责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舆情分析报告,报学校领导。
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舆情监测工作制度1. 背景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情对企业和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并有效应对舆情风险,本公司制定了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2. 目的本工作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司对舆情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精确的监测和分析,以便为公司决策提供准确的舆情背景和信息支持。
3. 责任部门和人员舆情监测工作由公司公关部门负责。
公关部门将指派专人负责舆情的监测、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
4. 流程4.1 舆情监测- 专人负责定期监测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以及其他重要媒体渠道,收集与公司相关的舆情信息。
- 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产品、品牌和员工形象等。
-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4.2 舆情汇总与分析- 监测结果将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重要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潜在影响和应对策略。
- 舆情分析报告将根据需要提交给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和决策。
5. 报告与反馈- 监测部门将定期向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交舆情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监测结果、重要事件分析和建议等。
- 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在收到报告后,应根据需要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舆情监测工作。
6. 保密和合规- 舆情监测工作涉及大量敏感信息,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要求和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 相关人员在离职或调职时,应将相关工作资料交接给接任人员,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7. 评估与改进- 公司在实施舆情监测工作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工作效果和问题所在,并适时改进工作流程和机制。
以上就是本公司制定的舆情监测工作制度,希望能够确保公司及时了解并应对舆情风险,促进公司形象的正面宣传和管理。
舆情监测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有效引导舆论导向,维护单位形象和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及外部网络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论坛、贴吧等。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三条成立本单位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实施舆情监测工作。
第四条小组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门、信息技术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职责如下:1. 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舆情监测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舆情动态,提出应对措施。
2. 宣传部门:负责制定舆情监测方案,组织开展舆情监测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
3.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确保舆情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五条舆情监测内容:1. 本单位相关政策、决策、活动的舆论反应;2. 本单位形象、品牌、产品、服务的公众评价;3. 本单位员工、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的舆论动态;4. 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社会热点事件的关联舆情。
第六条舆情监测方法:1.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相关关键词、主题进行实时监测;2. 关注主流媒体、社交平台、论坛等网络渠道,搜集舆情信息;3. 定期开展网络舆情抽样调查,了解公众对单位的认知度和满意度;4. 与外部舆情监测机构合作,获取专业支持。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七条发现负面舆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 评估舆情影响,确定应对策略;2. 及时回应关切,澄清事实真相;3. 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4. 采取措施消除负面影响,恢复单位形象。
第五章责任与考核第八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监测工作,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九条对舆情监测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条本单位将定期对舆情监测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体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舆情监测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中心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心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
第六条?舆情监测信息分类。
主要包括:广安市内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职业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预防接种事件、服药事件、食品安全等。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七条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II级以上事件引发的舆情视为突发重大舆情,应在2小时内报告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以便及时应对。
每月1~30日普通舆情应汇总、分析,于次月5日前报告。
第八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按照中心责任追究的相关制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