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代丝绸(夏商周时期丝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采桑
(姑娘们拿起萝筐,走在小路上,去采桑。)
•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养蚕
(蘩是一种植物,采之为发蚁)
•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 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苇。 养蚕
(指用苇草编蚕箔)
•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āng ,
(蚕月指蚕盛之时,按照桑树生长的规律,在桑树生长最茂盛季节,砍 去过于远扬的枝条,让桑树更好成长。)
亦无缘得见。夏代存在于后人追忆中, 所存丝绸资料极少。
• 《禹贡》:中明确提到出产丝绸的有五州 之多。
• (夏禹立国后,把所统治的疆域划分为九 州: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 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二、商代
商代有着成熟的文字体系, 商代甲骨卜辞中已明确蚕 桑业的记载。
商人敬天地,畏鬼神,事 事都要求神问卜,并将问 卜的原因与占卜结果刻在 龟甲与兽骨上。
三、周代(西周和东周)
(一)西周
西周到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 发展阶段,西周奠定了古中国的规模、其 典章制度,被长期传承,奉为圭臬。书写 体系成熟与史官文化的发展,使得这一时 期有不少古代文献传承下来,它们追怀先 祖伟业,阐述国家兴亡,记录制度规章, 也咏歌风土民俗,描写日常生活,亲切感 人。
(现代:纺、绉、缎、锦、绡、绢、绒、绫、罗、 葛、绸、纱、绨、呢)
纨(绢):细密的平纹类织 物,平纹类丝织物的上品。
缣:细密的平纹类织物,但 用双根丝线并合,增加丝线
宽度达到致密效果。
绮:平纹地起经浮花的提花 织物,以不同浮长的经线反 射光线的能力不同,形成暗 花图案
縠:与纱相似,轻薄有孔眼 的丝织品。特点是织物表面 有细微的绉纹,且形成纱孔。
• 以伐远扬,猗yǐ彼女桑。
(女桑,一种低矮的桑)
• 七月鸣鵙[jú] ,八月载绩。
纺织
(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告 诉人们后半年开始了, 八月里妇女们 就动手纺织了)
•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染色
(将丝绸染成玄色、黄色与红色,为公子缝制成衣裳) 成衣
1、蚕桑生产范围
•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 蚕桑种植有了很大 的扩展。涉及的地 域很广(河南、陕 西、山西、甘肃、 山东等地)。
丝绸文化
历代丝绸 (夏商周时期丝绸玉帛残迹,三代追忆)
夏商周时期丝绸 (玉帛残迹,三代追忆)
夏代始年 约为公元前2070年 夏、商分界 约为元前1600年 商、周分界 公元前1046年 周代 西周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一、夏代
夏 的文字至今未能发现,属于夏代的丝绸
罗:轻薄纱孔的丝织物,与纱縠相比,孔眼稳定不会产生滑移
(2)特点:
A 组织 从丝织品来看,无论是绢、 绮还是罗,都是一组经线与一组纬线 交织的单层织物,即使有花纹也是简 单的几何纹样,表明当时的织机构造 还比较简单。
• B 纹样 • 丝绸纹样以几何纹为主,主要有回纹、云纹、勾
连雷纹等几种。这些纹样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 回旋线条构成简单的几何图形。它的产生如同象 形文字,来自于对自然界“云”的模拟。
《史记.殷本纪》载:“帝大戊立,伊陟为相,亳 有祥桑谷共生于朝……”,桑谷共生成为国家兴旺 发达的祥瑞。 武丁时,商王省察蚕事,占卜至少有九次之多。
在商朝宫廷内设有专事指导蚕桑生产的职官,卜 辞中有“女蚕”,女蚕就是典蚕之女官,主管蚕 桑生产。
2 商代的丝织业兴旺
(1)商代处于我国青铜时代鼎盛,由于青铜冶铸 技术的进步与先进青铜工具的应用,商代的社会 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制陶、 青铜冶炼、纺织、制玉及土木营造等手工业也得 到了快速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 ,一些新兴的社会力量开始产生。
周代典籍如《尚书》、《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中更是蕴含着上古时代丰富的 丝绸信息。《诗经》三百篇中,以蚕、桑、丝为 题材的诗很多。
《诗经》:《豳(bīn)风·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火”星出现,煮热消退,九月转凉,要加衣服了)
•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春风和煦,ຫໍສະໝຸດ Baidu光明媚,天空中、小路边、田野间,黄莺飞鸣)
云雷纹在商代器物上是常 见的装饰纹样,常作为主 体纹饰出现在青铜器的颈 部与足部。
C 商代的丝织品几乎粘附在青铜器与玉器上。
商代是一个重祭祀的时代,青铜器与玉器是祭 祖上帝鬼神的礼器,非普通生活用器。用层层 丝绸包着青铜器与玉器下葬,蕴含着人的祈求 通过丝绸达于上天的宗教意义。
• 4 商时,丝织品也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商代的城市中设有专门的交易场所。
(2)蚕桑的发达,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充 足的原料,促进了丝织业的兴旺。 丝绸作坊需要专门技术的人来从事缫 丝、织造等工作,这些劳动者属于“工” 的范围。
3 商代丝织品及特点
(1)品种
从考古实物看,所发现的商代丝织品尽管数量十 分有限,但已相当精美,反映了当时的丝绸业已 到了一定的水平。
例如殷妇好墓出土的青铜礼器表面附有织物 的就有50多件,其中40件左右是丝织物。有的铜 器上包裹的织物达数层之多。包括纨、绮、罗、 縠、绢等品种。
齐鲁地区的临淄在当时成了我国著名 的纺织中心。许多地方形成了以蚕桑、 丝织为特色的经济。
2 生产规模
西周至春秋时期,王室在宫中有专门的手工业 作坊,王以下各诸侯公卿、大夫等各贵族也有自己 的手工作坊。
周代已经有严格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 据《周礼》记载,贵族所用的纺织品,从原料到 纺织、染色以及服装制作都有专职官员掌管,在 天官司下设有典妇功、缝人、典丝、染人等职, 在地官下设有有掌葛,掌染草等职,其中典妇功 就管理丝绸纺织生产的官员。
• 在作坊中服役的具有专业技艺的工匠称为“在官之 工”,因类别众多,称为“百工”。
• 百工们聚集在一起从事各类生产,有利于技术的 传承与发展,但也程度不等的丧失了人身自由, 有时甚至被统治阶级用于行贿,如楚国攻鲁,鲁 国用工匠平定了战争。这说明在春秋末期纺织、 染色、缝纫手工业亦有了相当的规模。
蚕作为神物,常 常留存在商代的墓 葬遗物中,如安阳 大司空村殷墓中发 现的玉蚕。
商代青铜器上 可以看到蚕的生动 形象。
丝绸是祭服
1 商代的蚕桑规模
文献记载中多次提到了桑的种植,相传商 王成汤以身祷告于“桑林”。 汤的重臣伊尹则“生于空桑”。 可推测商代桑的种植已经相当普及。
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蚕桑经济地位,将蚕 桑生产与粮食生产相并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