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发现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 六、首次新发现了随国铜器。在M21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 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 戈”。 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建国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 铜器。随国器出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证据8 。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5
• 本次发掘最大的一座墓葬为M18,墓坑平面呈亚字形,在 其南部有一阶梯墓道,墓道阶梯共15级。墓口南北长16.6 米,东西宽15.6米,墓口至墓底深9米,墓坑四周设有三 级台阶。葬具为木质,为一椁三棺,椁室分东、南、西、 北、中五室,棺室居中。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值得庆幸的 是,唯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鼎、簋、簠、鬲等70余件铜 礼器。椁底设有“井”字形的垫木10根。在椁底板下的中 部有一圆形腰坑,坑内放置陶罐1件。另在墓坑的东、北、 西三面各有一2×2米的器物葬坑,坑深7.6米。根据器物 形制及打破关系,该墓的年代应略晚于曾侯乙墓,属战国 中期。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铭文推断,应为一代曾侯墓葬, 墓主为曾侯丙。
•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沂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 发掘领队:郝导华 • 墓葬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
山顶,隶属泉庄镇。“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 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 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纪王崮顶部面积约 0.45平方公里。在纪王崮之上,自南向北有三个 大的岩丘,分别称为“擂鼓台”、“万寿山”和 “妃子墓”。 其中,最大的是“万寿山”,海拔 高度577.2米,为纪王崮的最高点。墓葬则位于擂 鼓台的中北部。
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
二、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的3座车马坑为2马
驾和4马驾。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
三、首次新发现了一座战国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这是继
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所发现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补了西周
早期至战国时期曾国之间的空白,对揭示曾国政治中心的变迁及重构曾国历
6
7
• 文峰塔墓地发掘不仅获得了一批重要曾国遗存,而且创造多个首例,其新发 现和学术价值在于:
•
一、首次在随州境内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是建国以来所发现墓葬身
份明确最多和最为集中的一次发现。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
的学术价值。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
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
四、首次新发现了亚字形的墓葬,刷新了目前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根
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曾侯铭文,可判定文峰塔墓地应为春秋晚至战国的曾侯墓
地。
•
五、首次新发现了春秋中晚期曾国青铜器失蜡法铸造的直接证据。在
M33出土的一件青铜盘的铜梗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这一不可颠覆
的新发现,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一个定说。
9
10
• 由于墓葬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分别于2012年2月到7月和2013 年9月到10月,对两座春秋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 馆
• 领 队:王占奎 • 概述: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
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 位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钻探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 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 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这 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 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钻探表明,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 300米。根据墓葬聚散程度,整个墓地可划分为北区和西南区,呈现 “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按规模 大小,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小型墓墓室面积不足3平方米,两区 各有5座;中型墓墓室面积13平米以上,共3座且仅见于北区,大体呈 西北——东南一线分布,依次为M3、M4、M9。另外,北区还有形制、 规模不明者2座。
3
4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 发掘领队:黄凤春 • 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现隶属文峰塔社区居
委会二组。自2011年起,随州市城市建设逐步扩展至文峰塔墓 地一带。鉴于历年此地都有重要曾国的曾侯文物出土。为配合 城市建设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墓葬60余座,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勘探出的墓葬 进行了发掘。本次共发掘东周墓葬54座,其中土坑墓54座、车 马坑2座、马坑1座,共57个单位。土坑墓皆为长方形或方形, 大部分为东西向。按墓坑规模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墓7 座(长度在5米以上),中型墓8座(长度在4米左右),其余 皆为小型墓葬。坑内填土皆为黄红色五花土,土质板结、未见 夯筑。在3座大型墓葬中发现有腰坑,坑内或葬狗,或葬陶器。 • 土坑墓葬中皆有木质葬具,根据朽痕可判定有一椁三棺、一椁 二棺、一椁一棺和单棺四种。部分已朽棺椁墓的棺盖上还可辨 有棺饰物,棺内大部分都有朱砂,葬式都为仰身直肢,头向东。
2
• 墓向分南北向和东西向,多数墓室口小底大,墓底多有熟 土“二层台”,个别为生土二层台;中型墓还有数量不等 的壁龛。木质葬具,或一棺、或一椁一棺、或一椁两棺。 葬式可辨者均为仰身直肢,墓主头朝地势较高的方位,即 朝向台地中脊。小型墓大多于头端二层台上随葬一、两件 陶器,或单鬲、单罐、或1鬲1罐,少见青铜器。随葬陶鬲 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而本次发掘备受关注的两座中型墓 (M3、M4),随葬品种类丰富,数量多,尤以铜礼器为最, 多出于壁龛内。根据随葬陶器与铜器特征判断,墓葬年代 集中于商末周初。该墓地既有如M3、M4这样规模大、随 葬品丰富的中型墓,还有较多规模小、随葬品少的小型墓, 显示出一般平民与高级贵族两个层级的人群结构。两座中 型墓,也是高领袋足鬲文化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 葬。
• 六、首次新发现了随国铜器。在M21中除出土了一批带曾字铭文的铜器外, 同时还发现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器,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 戈”。 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建国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 铜器。随国器出于曾孙邵的墓葬中,为曾即随说增添了又一重要的新证据8 。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5
• 本次发掘最大的一座墓葬为M18,墓坑平面呈亚字形,在 其南部有一阶梯墓道,墓道阶梯共15级。墓口南北长16.6 米,东西宽15.6米,墓口至墓底深9米,墓坑四周设有三 级台阶。葬具为木质,为一椁三棺,椁室分东、南、西、 北、中五室,棺室居中。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值得庆幸的 是,唯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鼎、簋、簠、鬲等70余件铜 礼器。椁底设有“井”字形的垫木10根。在椁底板下的中 部有一圆形腰坑,坑内放置陶罐1件。另在墓坑的东、北、 西三面各有一2×2米的器物葬坑,坑深7.6米。根据器物 形制及打破关系,该墓的年代应略晚于曾侯乙墓,属战国 中期。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铭文推断,应为一代曾侯墓葬, 墓主为曾侯丙。
•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沂市文化广 电新闻出版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 发掘领队:郝导华 • 墓葬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
山顶,隶属泉庄镇。“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 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 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纪王崮顶部面积约 0.45平方公里。在纪王崮之上,自南向北有三个 大的岩丘,分别称为“擂鼓台”、“万寿山”和 “妃子墓”。 其中,最大的是“万寿山”,海拔 高度577.2米,为纪王崮的最高点。墓葬则位于擂 鼓台的中北部。
的考古年代学依据。
•
二、首次在随州境内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已清理的3座车马坑为2马
驾和4马驾。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曾国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
三、首次新发现了一座战国曾侯丙墓,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这是继
曾侯乙墓和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发掘后所发现的又一代曾侯墓,填补了西周
早期至战国时期曾国之间的空白,对揭示曾国政治中心的变迁及重构曾国历
6
7
• 文峰塔墓地发掘不仅获得了一批重要曾国遗存,而且创造多个首例,其新发 现和学术价值在于:
•
一、首次在随州境内科学地、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
的曾国墓葬,并出土了大批带有曾字铜器的铭文,是建国以来所发现墓葬身
份明确最多和最为集中的一次发现。对于判定墓葬国属及墓主身份具有重大
的学术价值。曾、楚墓葬的同时发现,对确立楚灭曾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
史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
四、首次新发现了亚字形的墓葬,刷新了目前已有的东周墓葬形制。根
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曾侯铭文,可判定文峰塔墓地应为春秋晚至战国的曾侯墓
地。
•
五、首次新发现了春秋中晚期曾国青铜器失蜡法铸造的直接证据。在
M33出土的一件青铜盘的铜梗上发现了众多清楚的蜡流痕迹,这一不可颠覆
的新发现,使得迄今纷争不已的失蜡法铸造法有了一个定说。
9
10
• 由于墓葬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分别于2012年2月到7月和2013 年9月到10月,对两座春秋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1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 馆
• 领 队:王占奎 • 概述: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是2012年6
月石鼓山村民建房时偶然发现的。之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 位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钻探的基础上,连续两年进 行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 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这 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 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钻探表明,墓地南北长约800米,东西约 300米。根据墓葬聚散程度,整个墓地可划分为北区和西南区,呈现 “大稀疏、小聚集”的分布态势。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按规模 大小,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类:小型墓墓室面积不足3平方米,两区 各有5座;中型墓墓室面积13平米以上,共3座且仅见于北区,大体呈 西北——东南一线分布,依次为M3、M4、M9。另外,北区还有形制、 规模不明者2座。
3
4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
•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随州市博物馆 • 发掘领队:黄凤春 • 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现隶属文峰塔社区居
委会二组。自2011年起,随州市城市建设逐步扩展至文峰塔墓 地一带。鉴于历年此地都有重要曾国的曾侯文物出土。为配合 城市建设工程,对工程区域进行了勘探。共发现墓葬60余座,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对勘探出的墓葬 进行了发掘。本次共发掘东周墓葬54座,其中土坑墓54座、车 马坑2座、马坑1座,共57个单位。土坑墓皆为长方形或方形, 大部分为东西向。按墓坑规模可为分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墓7 座(长度在5米以上),中型墓8座(长度在4米左右),其余 皆为小型墓葬。坑内填土皆为黄红色五花土,土质板结、未见 夯筑。在3座大型墓葬中发现有腰坑,坑内或葬狗,或葬陶器。 • 土坑墓葬中皆有木质葬具,根据朽痕可判定有一椁三棺、一椁 二棺、一椁一棺和单棺四种。部分已朽棺椁墓的棺盖上还可辨 有棺饰物,棺内大部分都有朱砂,葬式都为仰身直肢,头向东。
2
• 墓向分南北向和东西向,多数墓室口小底大,墓底多有熟 土“二层台”,个别为生土二层台;中型墓还有数量不等 的壁龛。木质葬具,或一棺、或一椁一棺、或一椁两棺。 葬式可辨者均为仰身直肢,墓主头朝地势较高的方位,即 朝向台地中脊。小型墓大多于头端二层台上随葬一、两件 陶器,或单鬲、单罐、或1鬲1罐,少见青铜器。随葬陶鬲 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而本次发掘备受关注的两座中型墓 (M3、M4),随葬品种类丰富,数量多,尤以铜礼器为最, 多出于壁龛内。根据随葬陶器与铜器特征判断,墓葬年代 集中于商末周初。该墓地既有如M3、M4这样规模大、随 葬品丰富的中型墓,还有较多规模小、随葬品少的小型墓, 显示出一般平民与高级贵族两个层级的人群结构。两座中 型墓,也是高领袋足鬲文化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 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