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鉴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0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一到初三都要看
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初一到初三都要看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
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枝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远人,以此表达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文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文赏析
本文将为您介绍《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文赏析》的内容。
该部编语文教材是八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之一,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古
代诗文。
在这本教材中,学生将研究到许多经典的古代诗文作品,其中
包括唐代的杜甫、李白、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以及宋代的苏轼、
辛弃疾等诗人的作品。
这些古代诗文作品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通过
赏析这些作品,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培养对文
学的欣赏能力。
课文将通过对古代诗文作品及其背景的解读,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情感和寓意。
在研究过程中,教材还会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表达,通过模仿
古代诗文的形式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教材还提供
了相关的练和题,以巩固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研究《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文赏析》,学生们将会达到以下目标:
- 培养对中华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 培养对古代诗文的欣赏能力
- 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古代诗文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创作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代诗文赏析》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与我联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长着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开得繁盛。
攀引枝条摘下树上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的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路途遥远,不能送达。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理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考题】1、描绘诗中“奇树之花”,它有什么特点?“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绿叶繁茂,花朵馨香。
2.这首诗抒发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感情?①表达了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浓烈美好。
绿叶繁茂、花朵馨香的奇树,象征着女主人公情感的浓烈美好。
②抒发了女主人公因思念夫君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寄而思念的画面。
4.这首诗写出了主人公的动作细节,请指出并简要分析这一动作内涵。
“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
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
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6.结尾两句作者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请分析诗歌结尾的内涵。
可贵。
这花本来没什么稀奇的,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二、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仍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但志向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停止。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诗词详解诗句○译注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儿开得繁盛。
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远人。
攀条:攀引枝条。
遗(wèi):给予,馈赠。
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远人的手中。
盈:充满.致:送达。
此花有什么可實?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经时:历时很久。
鉴赏○品味的景象。
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
“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女主人公的美好情感。
远人,揭示了诗歌的主旨一抒发对远人的思念之情。
一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更增思念之苦。
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
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主题○归纳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写一个女子对远行的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龟虽寿诗词详解诗句○译注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竞时;神龟的寿命即使十分长久,但也有终结的时候;虽:即使。
竟:终结,这里指死去。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变成土灰。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老的骏马虽然卧在马槽旁,但它的雄心壮志仍然能够奔驰千里骥:骏马,好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也不会止息。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已:停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这里指人寿命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的:的长短。
但:只。
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以益寿延年。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
怡,愉快。
永年:长寿。
至:极。
太值得庆幸了,用这首诗来抒发我的情感。
以:来。
鉴赏○品味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旁,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赏析》(优选系列课件 )
重点赏析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 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三 赠从弟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他 以诗歌见长,其五言诗颇负盛名,后人将他与曹植并称“曹 刘”,又被后人称为“文章之圣”。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 道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
诗词主旨
本诗通过描述海边百姓的艰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乱世下层 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 切同情。
重点赏析
1.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内容:写了边海人民无家可归,只能寄居荒野,过流离失所的 困苦生活。 炼字:“剧”是“艰难”的意思,直言海边的人民艰难困苦的 生活现状,抒发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炼字:“依”字把人们的恐惧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诗 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重点赏析
3.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表达方式:侧面描写。通过对狐狸、兔子在荒废的屋子里出 没这一场景的描写,侧面表现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困苦与 凄楚。
下节课见
八上 课外古诗赏析
一 庭中有奇树
作品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梁萧统 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是一 组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 言朴素自然,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被刘勰称为 “五言之冠冕”。
诗词原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古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技巧和方法一、意象1.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1)借景抒情。
(2)托物言志。
(3)感物伤怀。
(4)情景交融。
例如: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运用了烟波、江等意象,描绘了薄烟升腾、明净的江面,一片凄迷的景象。
诗人凭栏远望,故乡为雾霭所隔,从而生出无限愁思,引发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句运用落日、大漠、黄河、烽烟等意象,色彩鲜明,引人想象。
空间阔大,层次丰富,描绘出一幅奇美壮丽的边塞风景图。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是早春景物,“争暖树”说明乍暖还寒,早莺争夺向阳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
莺燕啼鸣,衔泥筑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赏析诗歌的意象【常见题型】1.诗歌的某联有哪几个意象?暗含着什么情感?2.诗歌描绘了什么意境?3.首联通过描绘景物,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方法指津】1.借助意象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
2.奠定情感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景物的,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 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 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 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 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 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 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 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 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 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 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 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 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 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 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 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3]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 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 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部编教材八上课内外古诗词鉴赏知识点整理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 (1)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4.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了解)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鉴赏
④内容: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 四季常端正,越发显示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⑤写法: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的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 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主旨:本诗中,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 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④写法、情感:结尾两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衬托边海人民生 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主旨: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 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小园香径独徘徊④。
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 鉴赏
1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③。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④。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 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 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 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②内容、写法: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庭中”暗 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 的闺怨诗。 ③写法:颔联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④内容、情感:说明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取决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 就能延年益寿。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主旨: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马,虽 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 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炼字:“无风”二字为关键所在,正因无风,才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 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⑤写法:采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描绘出涟漪惊动水鸟的画面,表现了 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主旨:这首词作者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了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 丽景色,抒发了辞官归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表达了对西湖的赞美 之情。
第三讲 课外古诗词 鉴赏
1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③。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④。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 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 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 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②内容、写法: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庭中”暗 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 的闺怨诗。 ③写法:颔联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④内容、情感:说明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取决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 就能延年益寿。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主旨:全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马,虽 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 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赠从弟(其二)① (东汉•刘桢)
④炼字、情感:“独”字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准确而传神地突出 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全词思绪也由“独”字而来,“徘徊”将词人对美 好事物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主旨: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 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6 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①,绿水逶迤。芳草长堤②,隐隐笙歌处处随③。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④。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⑤。
④写法、情感:结尾两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衬托边海人民生 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主旨: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 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贫苦劳动人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③。小园香径独徘徊④。
④内容、写法:颈联两句描绘出花的美好和人物的神情,引发读者的进 一步想象。“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 “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 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⑤写法: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 逆转,眼前之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时日之久,至此 全诗的情感得到升华。 主旨:此诗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叙写了一个妇女对远行 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其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 忧愁。
重点鉴赏 ①内容、炼字:这两句点明作者踏春饮酒、赋新词的生活情境。 “新”“旧”表达了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 ②情感:“几时回”所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心态,表现 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惆怅。 ③写法、哲理:这两句对仗工整,宛若天成,用“去”和“来”对比,既表 现了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阐述 了新旧事物相替的哲理。
2 龟虽寿①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③。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④。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写法、哲理: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 一切事物都有生死盛衰的客观规律。 ③修辞、情感:这四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笔力遒劲,韵律沉 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 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 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活力。
4 梁甫行① (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②。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③。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④。
重点鉴赏 ①题解: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②内容:开头两句以高度概括的笔力描绘出一幅气候各异、风雨迥同 的广阔无垠的宇宙图象,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③内容:中间四句直陈所见所感,几无雕饰,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 的困境: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里,妻子孩子像 野兽一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艰险的山林里生活。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②。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③!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⑤。
重点鉴赏 ①题解:这组诗共3首,这是第二首。从弟,堂弟。 ②内容、炼字:这两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 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 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 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③写法、炼字: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 序。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 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
④内容: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 四季常端正,越发显示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 ⑤写法: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 的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 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主旨:本诗中,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 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重点鉴赏 ①炼字:“西湖好”是词之眼,“短棹”二字将休闲之意委婉写出,因为 是短棹,可见轻舟是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的,游人有足够的时间 来观赏两岸春色。 ②内容:这两句描绘出了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 态画面。 ③写法、炼字: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 “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