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提纲
一、望。
1. 望舌,观察舌苔、舌质、舌体形态。
2. 望面色,观察面色的红润、苍白、发绛、发青等情况。
3. 望眼睛,观察眼神、眼底等情况。
二、闻。
1. 闻气息,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急促、气息是否恶臭等。
2. 闻声音,听取患者声音的哑啰、嘶哑等情况。
三、问。
1. 问病史,询问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表现等。
2. 问病情,询问患者当前的症状、不适感等。
3. 问饮食,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食欲不振、口味偏好等。
4. 问大便小便,询问患者大小便的情况,是否正常、异常等。
四、切。
1. 切脉,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频率、强弱、滑数等。
2. 切舌,观察舌质、舌苔等情况。
五、问诊。
1. 综合分析,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
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根据综合分析,做出病情的诊断和辨证施治。
以上提纲为伤寒论望闻问切问诊的基本流程,医生在诊疗过程
中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望、闻、问、切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全面的问诊,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的文学常识
望闻问切的文学常识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这四种诊法至今依然被普遍使用。
细细想来,这“四诊法”不仅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而且赋予新意以后也可转而作为广大藏家在收藏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因为对任何一件藏品而言,都有被“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重要信息、个性特点,只要藏家自身掌握的鉴赏知识和技术足够丰沛、精准,那么,藏家通过“勤‘望’、近‘闻’、善‘问’、细‘切’”的一番综合诊断,则定能做到“去伪存真”“辨低甄高”,如此,则离收藏到自己心仪藏品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勤“望”,就是藏家面对一件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古董,暂先不要被眼前的疑似外表迷惑而贸然下了收藏的结论。
而是要首先静下心来,“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就比如收藏古代越窑青瓷,第一要著就是须观察其器型和釉色,接下来再观察其工艺、纹饰。
尤其是在观察釉色时,还得仔细观察其因为年代恒久所造成的釉裂状态。
在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与相类似藏品的比对,则自能对眼前的藏品的“出身”有个基本的了解。
又如收藏明清瓷器时,除了要看器型、釉面、胎体、色彩和绘画外,更得看底足——看修足工艺、款识、“火石红”和棕眼以及自然磨损的状况。
如此,经了综合观察才会对藏品有个整体的把握。
近“闻”,就是对有些藏品不妨用鼻子抵近嗅闻,以大体确认其的真实性。
须知道,有的文物藏品因为被长期埋于地下的缘故,大抵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因此用鼻子去闻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鉴别方法。
就比如收藏古玉抑或古代瓷器,生坑器往往有一种或浓或淡的“土香味”或“墓土味”。
笔者的一位朋友曾经收藏过一些古代吉州窑茶盏,他告诉我,因了底足不施釉或施釉不到位,因而只要往其底足稍稍喷些水雾,便可闻到浓浓而至、缕缕不绝的“土香味”或“墓土味”。
又比如明清时期的那些黄花梨老家具,若打开箱子抑或拉开抽屉,用鼻子细细闻嗅,一股微甜的幽幽的馨香便会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而这正是那些新制作或者年代不久的黄花梨家具所不具备的。
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
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四诊法为基础的独特医疗体系。
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环节,通过观察患者外部表现、听取患者症状、询问患者病史和用手触摸患者身体,来了解病情,辨别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一环节,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包括面色、舌苔、目睛、舌质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的变化可以从面部反映出来,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热邪内盛等。
舌苔也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中医将舌苔分为不同颜色、质地、厚薄等,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二、闻诊闻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二环节,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和气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声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比如声音嘶哑可能与肺部有关;气味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病理状态,比如口臭可能与消化系统有关。
因此,通过仔细倾听患者的声音和嗅闻患者的气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理情况。
三、问诊问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第三环节,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结合,认为通过对患者病史和症状的详细了解,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问诊环节中,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轻重、伴随症状等,并与其他环节相结合,作出综合判断。
四、切诊切诊是中医四诊法中的最后一环节,通过医生用手触摸患者的脉搏、体表等部位,来了解患者的脉象、组织状态等,以帮助诊断病情。
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经络的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患者的脏腑状况;体表触感可以帮助判断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因此,在切诊环节中,医生需要细致入微地触摸患者的脉搏和体表,并结合其他环节的信息,形成综合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基础,通过观察患者外部表现、倾听患者声音和气味、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以及触摸患者的身体,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
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方法标题,望闻问切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望闻问切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望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指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问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切指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
这种诊断方法在中医中被视为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望闻问切的原理在于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都会在外部表现出来,比如面色、舌苔、脉象等都能反映病人的病情。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医生可以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找出病因,辨别病机,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强调了对病人的全面观察和深入了解,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地判断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望闻问切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中医医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
在望方面,医生需要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这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在闻方面,医生需要听取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声等,这需要敏锐的听觉和对声音的分辨能力。
在问方面,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精神状态等,这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切方面,医生需要按摩病人的穴位、检查脉象等,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灵敏的手感。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能,医生才能准确地进行望闻问切,为病人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全面观察、深入了解病人的病情,帮助医生确定病因、辨别病机,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医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听辨、问诊和切诊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望闻问切这一古老而又经典的诊断方法。
中医-望闻问切
态
断出有关病证。如畏缩不欲去衣,是恶寒的
2.望姿态
表现,为表寒或里寒证;欲揭衣被,是恶热 ,为表热或里热证;想见人而又喜寒凉,多
为阳证;怕见人而喜温,多为阴证。
• 从坐卧姿态也可推断人体阴阳消长和正邪盛
衰的情况。如卧而蜷曲,喜向里,多为阳虚
寒证;卧而袒露,喜向外,多为阳盛热证;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望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
声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
晦暗,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
•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要点的 基础上写成《十问歌》,清代陈修园又将 其略作修改补充为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精选2021版课件
14
华佗精心问“病”情
• 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
华佗问病人身体各部位最近有什么
异常,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
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
,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
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
这是什么病?”华伦仔细检查了病
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
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
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
• 扁鹊将中医诊断方法 概括为: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 、问以言审、切以指参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 并 认为“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有何独特之处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诊断体系——望闻问切。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配合,为中医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那么,望闻问切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望诊,是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外在表现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外部表现与内部脏腑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比如,一个人的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是体内有热。
眼睛的神态也能反映出健康状况,目光炯炯有神通常表示精力充沛,而眼神呆滞可能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再看舌苔,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都能为医生提供诊断线索。
舌苔厚腻往往提示体内有痰湿,舌苔黄燥可能是热盛伤津。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患者的形体姿态,走路姿势不稳可能与肝肾亏虚有关,肢体浮肿则可能是水湿内停。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通过听患者的说话声音、呼吸声、咳嗽声等,可以判断其病情。
声音洪亮有力,多属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比如,咳嗽声重浊,多为外感风寒;咳嗽声清脆,多为燥热伤肺。
嗅气味方面,口臭可能是胃火炽盛,身体有腐臭气味可能是痈疽溃烂。
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这需要医生有耐心和技巧,引导患者详细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不适。
比如,询问头痛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等,能帮助判断病因。
是刺痛还是胀痛?是单侧头痛还是整个头部疼痛?发作是在白天还是晚上?再如,了解患者的饮食偏好、睡眠情况、大小便情况等,也能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喜欢吃生冷食物可能导致脾胃虚寒,失眠多梦可能是心肾不交,大便溏稀可能是脾虚湿盛。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
脉象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中医认为,脉象能够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功能。
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
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但脉象的判断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触觉,因为脉象的变化非常微妙。
妙用“望闻问切”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
妙用“望闻问切”四字诀,激活生本灵性课堂“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一个核心技能,也是古代医生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在中医中,“望”是指望诊,也就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病情;“闻”是指闻诊,也就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腹腔等来了解病情;“问”是指问诊,也就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感受等来了解病情;“切”是指切诊,也就是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脉搏等来了解病情。
这四个步骤通常被称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闻问切”不仅仅是中医医生的技能,它也是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观察事物,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
事实上,“望闻问切”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心理学中,观察患者的神态、语言、行为等可以帮助心理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教育领域,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等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现在,“望闻问切”也可以被应用到教育中来。
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局限在课堂内部,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了外部的观察和体验。
然而,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更为广泛、开放的体验,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而“望闻问切”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望”:观察学生的状态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个体表现,了解学生的情况。
比如,看学生的表情、眼神、动作、姿态等,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存在疲劳或者分散注意力等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笔记、专注度等来判断学生掌握和理解程度。
“闻”:听取学生的心声教师应该听取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看法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对话,询问他们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所学习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
此外,在课程结束时,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反馈,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问”:针对学生的需求提问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更希望了解的内容。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并维持课堂的积极氛围。
中医望闻问切的内容及意义
中医望闻问切的内容及意义中医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观察病人的形态特征、听闻病人的声音、问询病人的症状、以及亲自触摸病人的脉搏等方式,来了解病人的病情与身体状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望闻问切的内容与其意义。
首先,中医望指的是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特征。
中医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目神、舌苔、舌质、脉象等,以了解病人的病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血气不足,面色红润可能表示火热症状。
舌苔薄白可能是脾胃虚弱,舌苔厚腻可能是湿热内盛。
其次,中医闻指的是听闻病人的声音。
中医师会留意患者的语气、咳嗽声、呼吸声等。
比如,声音低沉可能是声音气息虚弱,咳嗽声粗糙可能是痰湿阻滞。
第三,中医问指的是询问病人的症状。
中医师通过与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病人的病史、家族病史、腹泻、发热、胸闷等症状,以及饮食、睡眠、排便等生活习惯,以获取病人的全貌。
最后,中医切指的是亲自触摸病人的脉搏。
中医师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获取关于病人脉象的信息,例如脉搏的强弱、滑润、紧绷等。
脉搏质地不同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中医望闻问切的意义不可小觑。
首先,通过观察病人的形态特征,中医师可以了解病人的内外因素,判断病人的病情和体质。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需要调理四肢温暖。
其次,通过听闻病人的声音,中医师可以听出患者是否存在肺热、湿热等问题,指导治疗的方向。
例如,声音低沉可能是声音气息虚弱,需要调理肺气。
再者,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中医师能够获取病人详细的病史与生活情况,进一步判断病情以及病因。
例如,询问病人的饮食习惯可以了解其是否存在饮食不节、偏食等问题。
最后,通过切脉,中医师能够直观地了解病人的脉搏情况,进而判断其脏腑功能是否正常,及察觉可能存在的疾病。
例如,滑润的脉象可能表示阴虚,需要滋养阴液。
综上所述,中医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的核心内容,通过观察、听闻、问询和切脉,中医师能够全面、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疾病状况,并为治疗提供指导。
中医的望闻问切英文术语
中医的望闻问切英文术语中医的望、闻、问、切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听闻、询问、触摸病人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以下是望、闻、问、切的英文术语及其简要解释:1. 望(wàng):Observation望指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表、面色、神情、舌苔、舌质等来诊断疾病。
因此,英文中对于“望”的术语常用observation或inspection来表示。
例如:- 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and its coating 舌象观察- Facial observation 面部观察- Observation of the skin and hair 皮肤和头发观察2. 闻(wén):Olfaction闻指通过闻病人的口臭、汗臭及大便、尿臭等来诊断疾病。
因此,英文中对于“闻”的术语常用olfaction来表示。
例如:- Olfactory examination of the stool 大便气味的嗅觉检查- Odor of sweat 汗臭味- Smell of urine 尿液气味3. 问(wèn):Inquiry问指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及体感来诊断疾病。
因此,英文中对于“问”的术语常用inquiry或interrogation来表示。
例如:- Inquiry of physical conditions 身体状况询问- Interrogation about symptoms 症状询问- Inquiry of medical history 医疗史询问4. 切(qiè):Palpation切指通过触摸病人的身体或特定部位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因此,英文中对于“切”的术语常用palpation来表示。
例如:- Palpation of the pulse 脉搏触诊- Palpation of the abdomen 腹部触诊- Palpation of the meridians 经脉触诊总之,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种基于直觉和经验的综合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触摸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2023年公文润色提纲:“望闻问切”写作提纲、小标题
“望闻问切”写作提纲、小标题(30组)1.修炼“造福于民”的“望闻问切法”俯下身来“望”民情,做到心知肚明。
深入群众“闻”民声,聆听基层心声。
实实在在“问”民意,回应群众关切。
精准施策“切”民生,解决现实诉求。
2.“望闻问切”为基层治理开“良方”主动“望”,根治被动“访”,做群众的“贴心者”。
善于“闻”,根治浮于“面”,做群众的“倾听者”。
勤于“问”,根治搞“空”谈,做群众的“化忧者”。
精准“切”,根治“摆花架”,做群众的“守护者”。
3.以“望闻问切”破解新时代本领恐慌“望”他山之石,三人行必有我师。
“闻”理论脉搏,紧跟科学思想指南。
“问”民之所需,群众怎么说我们怎么干。
“切”问题根源,治其标更要治其本。
4.“望闻问切”找“病因”求真务实解难题“望”方向,对标对表把握调研基准线“闻”民情,倾听师生呼声和诉求“问”难题,找准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切”要害,认真研究对策举措“对症下药”5.“望、闻、问、切”四步法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望“引航之路”,强基筑垒闻“民声民意”,多多益善问“群众之策”,问计知需切“服务命脉”,真抓实干6.上好党课要善于“望闻问切”“望”,就是紧紧围绕××主题。
“闻”,就是倾听民声汇集成课。
“问”,就是耐心询问党员“胃口”。
“切”,就是把党课搬上“云端”。
7.“望闻问切”提升服务群众质效“望脸色”以评判基层工作优劣。
“闻诉求”以明晰基层工作重心。
“问意见”以破解基层工作难题。
“切脉象”以畅通基层工作堵点。
8.“望闻问切”把脉村级换届工作“望”换届要求,在组织领导中“把方向”。
“闻”村情民意,在调查研究中“知全貌”。
“问”思想动态,在进退留转中“定班子”。
“切”问题症结,在精准施策中“把脉象”。
9.“望闻问切”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望“工作实绩”。
闻“群众口碑”。
问“一贯表现”。
切“资格联审”。
10.“望闻问切”做实问题整改望表识里,查明“病源”。
闻声知意,找准“症结”。
中医诊病四法-望闻问切
2.食欲及食量︰了解脾胃功能 食少纳呆→脾胃气虚,内伤食滞,湿邪困脾 消谷善饥易饥饿→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胃病,胃液少。 久病重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思饮食,多
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回光返照。
50
3.口味; 口苦→肝胆湿热 胃火 口甜→脾胃湿热 口淡→脾胃虚寒 口臭→胃火炽盛 口有尿味→尿毒症
53
1.大便 便秘︰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实 便秘
虚
实热︰腹胀痛,拒按, 实寒︰腹痛拒按,苔白身冷 气虚、津亏、见于久病老人、孕妇、产妇
54
❖泄泻︰大便稀软不成形,或是水样,便次增多,。 ❖溏泄︰大便稀软不成形,如鸭屎→脾失健运 ❖五更泄︰腹痛泄泻必在黎明,泄后则安→命门火衰 ❖温热泄泻︰暴发泄泻,泻黄色稀臭稀水样便。 ❖寒湿泄泻︰泻如稀水、色淡黄而带腥臭。 ❖大便脓血︰下利赤白→痢疾 ❖腹痛泄泻与情况有关,每当情志因郁怒而不舒则腹痛泄
11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阳气充足,气血上荣,所以面色红润,故气血
不荣则出现白色。 阳气虚衰,气血营运无力 寒凝经脉,气血不畅 失血耗气,气血不充盈血脉 面色白而浮肿→阳虚 面色淡而消瘦→营血亏虚 面色无华而略带黄色→气血俱虚 暴病面色苍白→阳气暴脱 里寒症、腹痛剧烈→面色苍白
12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证及惊风 青为气血不通,经脉阻滞所致 寒则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气滞则血瘀 小孩鼻柱、眉间、口唇四周青紫→惊风
15
(三)望形态
指观察患者的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状态进行诊断的 一种方法。 1.形体︰一般来说,外形与五脏相应,五脏强壮
,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外形也衰弱。 体胖─痰湿之体;干瘦─虚火之体。 2.形态︰病患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
望闻问切职场中的含义
望闻问切职场中的含义
望闻问切是古代医学中的四诊法,用以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
而在现代职场中,望闻问切也有其特定的含义。
职场中的望指的是观察,问则是询问,闻是倾听,切则是分析。
这四个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沟通和分析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职场问题。
观察,是指对职场环境、人际关系、工作状态等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职场的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询问,是指向同事或领导提出问题,寻求帮助或建议。
通过询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倾听,是指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反馈。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需求、问题和想法,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分析,是指对职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和改进。
在职场中,望闻问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事务,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成长。
- 1 -。
中医-望闻问切
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或
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表示正气已伤,病情
望
较重,预后不好。
神
3、假神常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如
原本神识昏糊,突然神志清楚;原来不多言语,语声
低微,突然转为言语不休,声音响亮;原本面色晦暗,
突然颧[quán]红如妆;原本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
• 4.辛伤肺,辛辣的食品少吃,如果离不开辣椒,则 需要控制在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次。
• 5.咸养肾,盐是养肾的,但是过咸则伤肾,每天吃 盐控制在6g以内就好。
精选版课件ppt
21
精选版课件ppt
22
吹不下饭,喝不了水,来请华佗医治。华佗
摸完脉对妇女的丈夫说:“从脉上看,她是
怀孕期间受了伤,胎儿没下来。”妇女的丈
夫说:“对了,她是受了伤,可胎儿已经生
了下来。”华佗又说:“按脉里看,胎儿还
在肚里,先治治看吧!”就一面叫她吃药,
一面给她扎针。隔了一天,那妇女肚子疼得
厉害,又来请华佗诊治。华佗检诊完毕说:
•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法。
精选版课件ppt
6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从脉理来看,跟前几天一样,她这是双胞
胎。在她受伤以后,第一个婴儿生下来的时
候流血过多,第二个就没能顺利生下来,以
致胎儿死在肚中,影响血脉不通,这就是她
的脊背疼痛得厉害的原因。”后来,请接生
以望闻问切的工作方法
以望闻问切的工作方法1.引言1.1 概述望闻问切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法,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中的四诊法。
这种方法相信通过观察、倾听、询问和触摸等方式,可以获取客观真实的信息,并能够准确诊断问题所在。
在工作场景中,望闻问切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领域,还可以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通过"望",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获取一些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表情、眼神、姿态等来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合作。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动态等来判断市场趋势,便于我们及时调整策略。
其次,通过"闻",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一些声音、言语等来获取信息。
在与他人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反馈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从而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关注行业内的声音和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上的一些变化和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再次,通过"问",我们可以主动提问来获取信息。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同事、上级或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提问来了解需求和问题的本质。
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还可以展示我们对工作的责任和积极性。
最后,通过"切",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触摸来获取信息。
在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亲自参与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望闻问切工作方法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措施。
无论是在个人工作中,还是在团队合作或企业经营中,都可以通过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景山区中医医院 冯立新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法 诊病 辨证 病案
1.诊 法
诊法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主要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 病情资料,是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
2.诊 病
诊病亦称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 出病名的诊断。疾病的病名,是对该病全过程 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描述,即该疾 病的代名词。
舌
诊
舌诊,又称望舌,它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 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以诊察了解 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中医 有别于西医的诊法之一。
舌诊原理
1、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本;足少 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夹舌本、络舌本;足太阴脾经,连 舌根、散舌下。它们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2、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的色泽变化,从 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 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 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运化功 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功能,气血的生 化状况。 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 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亏均可反 映于舌象的变化。
4.病证结合
症 证
症状 证候
既要做出病名诊断,又要做出征候诊断
咳嗽
咳嗽(风寒袭肺) 咳嗽(风热犯肺) 咳嗽(肺阴亏虚) 咳嗽(燥邪伤肺) 咳嗽(痰热壅肺) 咳嗽(肝火犯肺) 咳嗽(痰湿蕴肺)
第一章 望 诊
1、概念: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神色形态、 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审察, 用以诊察了解疾病的一种方法。 2、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 心为主宰,脏腑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的联系与沟 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腑”,从而使内脏与形体各部 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观察机体表现的 各种外象,便可测知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阳盛衰, 判断疾病情况。 3、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
黑色主病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病人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 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 黑而暗淡-肾阳虚-内分泌失调 黑而干焦-肾阴虚-温病后期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注意事项
1、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2、注意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的结合 3、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 4、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即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 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 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象变化 上有一 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还需结合其 它症状,加以分析辨别。
赤色主病:
主热证,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红-实热 两颧发红-虚热 颧红如妆-戴阳(真寒假热)
青色主病: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病人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 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 致。 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心阳虚,心血瘀阻 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惊风
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肝------青------木 心------赤------火 脾------黄------土 肺------白------金 肾------黑------水
图1 、
图2
常色
常色可分为主色和客色两种。
主色: 由于先天个体差异,偏于以某色为主, 百岁不变。 客色: 因各种非疾病因素影响而发生正常变 化的面色。如气候、昼夜、情绪,饮食饥饱等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 2. 诊法合参 3.辨证求本 4. 病证结合
1.整体审察
人是一个整体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2.四诊合参
望 闻 问 切 四者具备,才能见病知源
3.辨证求本
辨证求本,找出疾病本质及其规律性 第一,全面收集临床资料 第二,分析内在联系 第三,联系各种因素,进行判断
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光线 二是注意诊室温度 三是注意受检部位充分暴露 四是注意整体判断 五是注意动态观察 六是注意望诊与其它诊法有机结合
望诊的内容
神、色、形、态 头颈、五官、舌象、皮肤、络脉、排泄物、分 泌物等
望诊
面诊 舌诊
望小儿食指脉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部色诊的原理
1、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 于头面,故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 荣。 2、 面部皮肤薄嫩,其位最高,其色泽变化易 于外露。 3、易于观察。
⑴ 白色主病: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病人面色发白,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 面部脉络所致。 淡白无华伴唇甲舌色淡-血虚 苍白-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黄色主病:
主脾虚、湿证。病人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 失养,或者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萎黄-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脾虚湿盛 黄疸-阳黄-鲜如桔色-湿热蕴蒸 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内阻 面色苍黄-肝郁脾虚
3.辨 证
辨证,指通过对各种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作出判断,辨识为完整 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辨证主要包括八纲辨证(辨证总纲)脏腑辨 证。
4.病 案
病案又称病历(主要包括门诊病案、住院病 案),古称诊籍,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 面记录。它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 断和治疗等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病案是 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重要资料。病案书写 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